APP下载

基于SEM方法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

2023-08-21刘智豪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变量因素大学生

刘智豪 张 鑫 任 莉

(1.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0 引 言

2022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千万人,本专科生和研究生毕业生总计达到了1050万左右,总量和增量均为近几年之最,国内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此外,受新冠疫情影响,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压力.面对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大学生必须提升就业能力,方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好地立足于社会并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1.1 文献回顾

刘丹阳[1]认为影响应届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有性别、学校的就业指导、自我的心态与素质以及在校期间的实习和学生工作经验.关磊等[2]的研究表明,职业前景、物质回报和工作状况是毕业生考虑就业最重要的三个因素.王波[3]认为对就业的把握、个人差异以及自身能力对大学生就业情况均有影响,其中个人差异对就业的影响较大.李国锋等[4]研究了大学生就业中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发现创业特质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最大.杨惠姗[5]认为就业受到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个人因素对就业的影响最大,其他因素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陈思宇[6]等人的研究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从时代背景、激励支持和教育资源三个方面入手,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正向效应十分显著.李巍和席小涛[7]研发了一种多维度结构模型,用于评估理工科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并根据实证检验结果提出了一些提升该能力的策略,这些策略包括加强机会洞察、改善方案配置、提高团队管理和优化资源整合等四个方面.薛银鸥等[8]人的研究表明,个体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意向的重要因素.张清芳[9]指出,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水平,必须从个体层面、学校层面和宏观环境层面综合出发,进行有效的综合性努力.张鹤鸣和李欢[10]发现大学生群体就业倾向影响因素主要涉及氛围构造、基础条件和个人能力三个方面,且各方面的影响作用明显.

根据文献回顾,个体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就业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小,其中个体因素对就业的影响最大.个体因素中的就业意识及观念对就业影响最为显著.而学校因素中的专业设置和教学质量对就业影响最为显著[5].

1.2 大学生就业现存问题

1)大学生的就业意识较差.大学生在面临就业问题时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准备,缺乏对就业市场的了解,缺乏对自身职业规划与发展的认知,导致他们在找工作时无从下手,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此外,许多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缺乏足够的毅力和决心,面对挑战和困难时容易失去信心,这都会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2)大学生的就业期望与现实不符.据研究表明,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由于大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存在差距,他们往往对就业岗位、行业、地区和薪资待遇的期望与实际情况不一致,而且一些大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实际用人单位的需求不符.大学教育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实践和职业技能的培养[11].

2 研究方法

2.1 就业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选择

国外常用的就业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包括两种:一种是由Ajzen[12]提出的TPB模型,也称为计划行为模型,该模型认为,就业意愿可以通过态度、主观规范和认知行为控制这三个方面进行测量;另一种是由Shapero和Sokol[13]研究提出的就业事件模型(SEE模型),该模型通过考察感知期望、感知可行性以及行为倾向来研究就业意愿.而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简称SEM)用于处理难以直接观测的潜变量,并将难以避免的误差考虑在内,提供了一种可观测和处理的方法.相比于前两种模型,SEM模型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同时也可以通过模型检验和改进来进一步提高模型准确性,更适合运用于多变量、多因素、多层次的研究问题,因此本文选用SEM模型的方法进行研究.

2.2 模型假设

结合上述文献回顾分析,本文建构了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与大学生就业情况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在模型中,外因潜在变量主要是学校因素,内因潜在变量为个体因素、就业情况、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如图1所示.并做出假设H1、H2、H3、H4.

图1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概念模型

1)个体因素

大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就业知识与就业意识对其就业情况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将个体因素记为A,将其中的能力素质记为A1,就业知识记为A2,就业意识记为A3,研究该因素对大学生就业情况是否存在相关性.提出假设H1:个体因素A对大学生就业情况有显著正向影响.

2)家庭因素

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和父母的择业观念会影响到其就业选择.将家庭因素记为B,其中B1代表家庭经济状况,B2代表父母择业观,研究该因素对大学生就业是否存在相关性.提出假设H2:家庭因素B对大学生就业情况有正向影响.

3)学校因素

高校的教学质量、专业设置以及就业指导也会对学生的就业情况产生影响.将学校因素记为C,将其中的专业设置记为C1,教学质量记为C2,就业指导记为C3,研究该因素对大学就业情况是否存在相关性.提出假设H3:学校因素C对大学生就业情况有显著正向影响.

4)社会因素

地方经济状况及其相关政策也会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将社会因素记为D,其中地方经济状况记为D1,地方政策记为D2,研究该因素对大学生就业情况是否存在相关性.提出假设H4:社会因素D对大学生就业情况有正向影响.

2.3 问卷设计

为了满足研究需要,我们在河北选择了两所高校(河北北方学院和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作为样本.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确保了样本数据的正态分布.共发放了600份问卷,收回了528份有效问卷.问卷采用多变量测量方法,设计基于李克特5点量表,包括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的五个等级.

这份问卷的问题设计围绕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与大学生就业情况之间的关系,整理了各指标对应的代号(如表1).就业情况的指标包括签约率(X1)和工作满意度(X2).

表1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指标代号

3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3.1 模型构建估计与检验

预调研数据分析表明本研究设计的影响因素的测量工具结构合理、内部一致性水平较高,量表具有可接受的信度和效度.这些工具可以有效地测量影响大学生就业意愿的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因素,适合进行正式调研与数据分析.

本文使用的SEM模型包括两个部分: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测量模型用于反映潜在变量和可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而结构模型则用于反映潜在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2].SEM模型通常由三个矩阵方程组成:

η=Bη+Γξ+ζ

(1)

方程(1)为结构模型,式中,B代表内生潜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Γ代表外生潜变量对内生潜变量的影响,ζ为方程结构的误差项.

X=Λxξ+δ

(2)

Y=Λyη+ε

(3)

方程(2)和方程(3)为测量模型,在结构方程模型中潜变量又区分为外源潜变量ξ和内源潜变量η.X为外源指标组成的向量即回归分析中的自变量.Y为内源指标组成的向量即回归分析中的因变量.Λx,Λy分别代表X(外源指标)对ξ(外源潜变量),Y(内源指标)对η(内源潜变量)的系数矩阵.δ和ε分别表示X和Y的测量误差.

针对调研数据,根据图1所示的概念模型,构建了如图2所示的大学生就业意愿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各路径系数.

图2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模型路径系数图

利用AMOS 20.0软件对模型进行了必要的检验和修正.如下表2,其中χ2/df=1.957、RMSEA=0.035、GFI=0.952、PNFI=0.706、PCFI=0.716、AGFI=0.914和PGFI=0.634,所有检验指标均在可行范畴内,说明理论模型与实际数据的拟合程度较高.因此,按照判断准则,本文所设计的概念模型是合理的,可接受的.

表2 SEM整体适配度的评价指标及拟合结果

3.2 假设验证及结果分析

采用结构方程软件AMOS20.0对概念模型进行分析,表3显示了概念模型的路径系数估计结果与检验指标,其P值均小于1%的置信概率水平,且所有的路径系数的CR指标都很显著.从得出的数据结果(如表4)可以看出,个体因素对大学生就业情况的影响最大,为0.68;其次为学校因素,为0.61;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就业情况的总影响分别为0.23和0.11,其中社会因素的影响最小.因此,本文的研究假设H1、H2、H3、H4均得到验证成立.

表3 就业影响因素模型假设检验结果

表4 各因素对大学生就业情况的影响效果总结

4 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导向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

4.1 个人层面

1)科学全面地规划职业生涯.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个人性格、职业技能和价值观,对自己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定位.然后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技能和市场需求等因素,设定符合自己职业发展的目标.这些目标需要合理可行,有针对性和具体性.之后要在不断提升自身职业能力方面进行努力,可以通过学习、实习、培训、社会实践等方式提升自身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从而为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大学生要关注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寻找与自身兴趣和技能相关的职业领域,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14].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乃至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作出贡献.

4.2 高校层面

1)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高校应当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就业选择.可以开展就业招聘会、提供就业信息和推荐服务、引导学生参加公务员考试和国企招聘等.同时,也要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15].高校还可以建立创业孵化平台,为学生提供创业支持和孵化服务,帮助学生实现创业梦想.具体可以提供创业资金、创业导师、创业场地等支持,引导学生创新创业,落实创业计划.

2)挖掘专业教育与当地发展的结合点.高校可以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促进产学研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岗位.可以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转移,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和创业机会.同时,企业和政府也可以回馈高校更好的教育资源,实现双赢[16].这种方式可以使高校教育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同时针对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产业,建立优势学科的研究和特殊专业的设立,能够在地方支柱产业中有所突破.

3)推动高校教育创新.从提升教育探索能力角度,做好对基础教育学科的优化.高校人才教育培养可以针对地方性经济和社会建设发展进行调整.高校应针对地方经济需求,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性与应用性,培养具有实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人才.高校还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支持.比如,开展技术转移、技术咨询等服务,推动技术与产业的结合.

5 结 语

高校的不断扩招和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鼓励支持大学生本地就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地方高校、企业、政府形成合力.高校应当完善大学生就业教育,使大学生在院校教学支持下提升就业能力,促使高等人才本地就业发展,成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能让学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猜你喜欢

变量因素大学生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解石三大因素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变量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