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螺洲互通改造提升方案比选
2023-08-21■柳菁
■柳 菁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福州 350000)
1 螺洲互通项目概况
福州市螺洲互通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包含螺洲大桥连接线、“三环南台互通”和“螺洲环岛互通”3 部分。螺洲大桥连接线与南三环快速路、环岛快速路交叉处分别设置“三环南台互通”和“螺洲环岛互通”(图1~2),形成组合式立交,两互通之间间距约1 050 m;螺洲大桥连接线,主线双向6 车道,东西两侧各设置2 车道集散车道,是福州南大门快速通道“南台大道—螺洲大桥—福州南连接线高速”的重要一段。
图1 螺洲互通改造提升项目地理位置
图2 现状螺洲大桥连接线标准横断面
目前,早晚高峰时段,螺洲大桥连接线已出现外侧集散车道拥堵而主线车辆少、服务水平高的“倒挂”现象,有必要对螺洲互通进行改造提升,以改善福州“南大门”的通行状况,助力城市交通路网格局的均衡发展。
2 项目周边上位规划及交通情况
2.1 上位规划情况
根据福州市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 年)中人口发展方面,仓山区的常住人口预计将从2022 年的102 万人增加至2035 年128 万人,人口增量主要集中在正在开发建设的三江口片区;交通路网构架方面,福州市中心城区已基本构建起“两环+多放射线”的城市快速路网格局(图3)。可开发用地情况方面,项目西侧以河道、绿地、体育用地为主,配套部分住宅用地,通行主要依托南三环实现转换;项目东侧即三江口片区核心段,以住宅、商业用地为主,组团间通行主要通过城市快速路网实现转换。
图3 福州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20-2035 年)
随着“东进南下、沿江向海”城市总体空间格局的推进,仓山区“东进”主要沿“福泉连接线—道庆州大桥”强化与长乐区、滨海新城的联系;“南下”主要通过 “南台大道—螺洲大桥—福州南连接线高速”承载中心城区向南发展的交通量(图4)。根据福州市综合交通规划(2020-2035 年),文山州至螺洲大桥段的过江断面流量将从2020 年的20 万人次/日提高至2035 年的37 万人次/日,这一方面要求加快推进文山州过江大桥的建设,另一面也对本项目的通行能力、服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图4 福州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东进南下”发展主轴示意图
2.2 项目现状交通量调查情况
“三环南台互通”各匝道及螺洲大桥连接线主线、集散车道的交通量见图5,螺洲大桥连接线主线北往南交通量富裕度较大,三环快速路往螺洲大桥连接线集散车道的A、E 匝道流量较大,分别是1428 pcu/h 和1278 pcu/h,合流后汇入螺洲大桥连接线北往南方向集散车道,该段饱和度达0.97,服务水平E 级,交通需求不匹配,制约城市“东进南下”空间格局的推进。
“螺洲环岛互通”各匝道及螺洲大桥连接线主线、集散车道的的交通量见图6,螺洲大桥连接线主线南往北交通量富裕度较大,螺洲大桥往螺洲大桥连接线集散车道的流量是2469 pcu/h,K 匝道流量为807 pcu/h,合流后汇入螺洲大桥连接线南往北集散车道,该段饱和度达0.91,服务水平E 级,晚高峰时段拥堵现象凸显。
图6 螺洲环岛互通现状交通量示意图
另外,梳理南三环沿线进出口(图7),其中南台大道右转至南三环需先驶出主线进入辅道,经过约5 km 辅道、4 个信号灯后,方可进入三环主线,有必要结合南三环的出入口调整设置,增加1 条转用匝道实现2 条快速路的快速转换。
图7 现状南三环沿线进出口分布示意图
表1 螺洲大桥连接线现状高峰小时流量
3 工程周边限制因素
本项目周边限制条件,主要有以下2 点:(1)用地受限。螺洲大桥连接线西侧为帝封江河道,应尽量减少项目在河道上布设桥墩,减少对河道行洪的干扰。螺洲大桥连接线东侧为现状辅道,项目应考虑现有辅道的交通组织,减少桥墩布设对现有交通、路面及地下管道的影响;(2)交通出行干扰大。目前集散车道已出现规律性拥堵,设计方案应充分考虑施工期影响。若桥梁采用横向拼宽方式,不可避免会对螺洲大桥连接线的主线、集散车道车辆通行造成较大干扰,项目设计时应提前谋划分流方案。此外,桥梁结构形式应尽量采用预制拼装等新技术、新工艺,减少占道施工时间,缩短施工期影响。
4 项目立交功能分析
螺洲大桥连接线是现有福州南连接线高速的一段,南三环路、环岛路是主城区重要的城市快速路。从城市组团内部联系和立交所处的位置来分析,螺洲互通承担着高速路~快速路、快速路~快速路之间交通转换功能,为多路交岔互通,其立交等级应该为枢纽型立交。
5 项目交通量预测
随着交通量的增长,叠加福州城市“东进南下”的发展战略布局,利用四阶段法预测,得到南台大道、螺洲大桥连接线、螺洲大桥、“三环南台互通”“螺洲环岛互通”各主要方向的高峰小时交通量,见表2~5。“三环南台互通”和“螺洲环岛互通”各匝道受螺洲大桥通行能力影响,增幅适中;其中匝道F受本身的通行能力影响,同时为减少对三环主线的冲击,前期增速较快,后期交通量趋于平稳;地面辅道G 提升为定向匝道G 后,为减少对三环主线的冲击,高峰时段交通量后期增长较慢。
表2 螺洲大桥连接线预测交通量(单位:pcu/h)
表3 螺洲大桥及南台大道预测交通量(单位:pcu/h)
表4 “三环南台互通”各主要流向预测交通量(单位:pcu/h)
表5 “螺洲环岛互通”各主要流向预测交通量(单位:pcu/h)
6 项目互通设计方案分析
项目互通设计原则:根据上位国土空间规划用地情况、交通走廊布局及交通量预测分析,可见受规划文山州过江大桥、螺洲大桥、三环快速路(西)通行能力的影响,未来本项目各通行方向的交通量增幅不大,而螺洲大桥连接线主线现状服务能力富余度较大,应加以有效利用,缓解集散车道通行压力。
6.1 互通立交设计方案1
方案1:考虑螺洲大桥连接线集散车道南往北方向中约45%的通行量是左转往三环快速路(西)方向,新增螺洲大桥连接线主线与匝道F 的连接匝道O,部分原先需通过集散车道进入匝道F 的车辆可经由主线车道实现转换,减小集散车道的断面交通量(图8)。同理,考虑经过E 匝道进入西侧集散车道的车辆,多数是往祥谦枢纽方向,可在集散车道与主线车道进行桥面内拼宽(平均宽度2 m,道路标准横断面见图9),从而经E 匝道的车辆提前进入主线,分解西侧集散车道通行压力。最后,为强化南台大道与三环快速路(西)方向的快速转换,在北往南集散车道右转三环快速路(东)的匝道上增设1条匝道G,长度350 m。
图8 方案1 平面示意图
图9 方案1 标准横断面图
方案1 充分利用现状主线与集散车道交通量倒挂的特点,将部分车辆由集散车道引入主线,从而提高集散车道的服务水平;新增匝道G 占地节省,设计速度20 km/h,最大坡度5%,技术指标合理。方案1 总投资较少,同时施工期的交通影响较小。但新建匝道O 的分流量受匝道F 通行能力影响(匝道F 通行能力受匝道断面及三环快速路(西)方向主线影响),2027 年东侧集散车道饱和度达1.05,2045 年饱和度达1.07(表6),服务水平未得到有效提升。此外,新建G 匝道的交通量会进一步强化集散车道拥堵。
表6 方案1 螺洲大桥连接线2045 年预测高峰小时交通量
6.2 互通立交设计方案2
方案2:在螺洲大桥连接线南往北方向集散车道外侧拼宽1 000 m 的车道(方案平面示意图见图10,道路标准横断面见图11),提高集散车道的服务水平;北往南方向集散车道与主线车道进行桥面内拼宽(平均宽度2 m,同方案1),将经E 匝道的车辆提前引入主线;南台大道主线增设单车道右转匝道G 与匝道F 衔接(设计速度30 km/h,最大坡度3.5%),提前将右转往三环快速路(西)方向的交通量疏解。
图10 方案2 平面示意图
图11 方案2 标准横断面
方案2 西侧同样通过桥面内拼宽,将集散车道部分车辆引入螺洲大桥连接线主线,实现主线富裕通行能力的有效利用;东侧集散车道进行外拼宽,占地较大,需对地面辅道予以同步改造;新建G 匝道到2045 年服务水平为C 级。螺洲大桥连接线主线、集散车道2045 年预测服务水平满足设计要求(表7)。
表7 方案2 螺洲大桥连接线2045 年预测高峰小时交通量
6.3 互通立交设计方案比选
互通方案比较主要从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展开对比,对前述两个方案进行综合比选,见表8。方案2 改造力度较大,但改造后各方向服务水平成效较明显,且具备一定的二次改造升级空间,因此本项目最终选定采用方案2 推进实施。
表8 螺洲互通改造方案比选
7 结语
立交改造提升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交通专项规划,做到既满足交通量发展的需求,又能指标先进、经济合理,因此确定改扩建方案要重点考虑以下几点:(1)立交改造提升的定位与上位规划相一致,要结合周边地块的近远期开发情况和周边路网规划情况,兼顾社会经济发展,满足城市发展要求;(2)全面分析现状交通数据,分析现有立交各匝道的趋势和不足,针对性予以改造提升,从技术、经济、社会影响等多方面进行多方案比选;(3)设计方案应利于施工,减少改扩建项目对现状道路交通和居民出行的影响。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福建交通科技》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遵循国家标准《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 2015)。几种常见文献的著录格式如下:
1.普通图书:[序号]主要责任者.书名:其他书名信息[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
2.期刊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J].期刊名,年,卷(期):引文页码.
3.学位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D].学校所在城市:学校名称,出版年.
4.论文集/会议录:[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C]//论文集主要责任者论文集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
5.标准:[序号]主要责任者.标准名称:标准编号[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6.专利:[序号]专利申请者或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号[P].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
7.报纸:[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9.汇编:[序号]主要责任者.汇编名:其他汇编名信息[G].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0.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数字对象唯一标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