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在“天上宫阙”长期有人了

2023-08-21李源安普忠王凌硕杨悦

放学后 2023年12期
关键词:天宫神舟航天员

李源 安普忠 王凌硕 杨悦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实施。2022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郑重宣告,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2023年5月,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10月,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计划升空,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

今天的成就,映照着明天的征程。一个属于中国航天的“空间站时代”已经来临。

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发射成功。

这一天,恰好是中国梦提出10周年的日子。也是在这一天,西方媒体刊文称:日渐老化的国际空间站,作为人类在地球轨道上持续驻留的唯一场所而发挥的作用即将结束。

回望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格局深刻调整,为抢占战略制高点,世界主要航天大国竞相发展载人航天。美俄等16国酝酿联合建造国际空间站,没有将中国纳入其中。

这是一场站在不同起跑线的比赛。

美俄等航天大国已经发射了9个空间站,将上百名航天员送入太空,甚至成功登月。对中国而言,空间站、载人飞船、载人火箭都还是图纸上的畅想,一切必须从零开始。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曾说:“跟在别人后面把所有程序都走一遍,那样我们就永远落在后面。”

30年來,中国载人航天始终在稳中提速。

1992年到2002年,中国航天人用10年时间,完成神舟一号到四号4次无人飞行任务,为执行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奠定了基础。

2003年到2012年,神舟五号、六号、七号、九号4次载人飞行,以及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任务分别执行,跨越了发达国家近半个世纪才能完成的发展历程。

2013年神舟十号任务之后,从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长征七号、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任务密集执行,建成我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开展了大量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2020年5月,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拉开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的序幕。随后,从2021年4月天和核心舱发射起,20个月内,我国密集实施11次发射、3次飞船返回、2次舱段转位、7次航天员出舱,4个飞行乘组12名航天员接续在轨驻留,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空间站组装建造最快纪录。

一路疾行,一路赶超;一路跨越,一路圆梦。

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四号、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在太空“胜利会师”。微博上,一位航天人摘抄下苏东坡的名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词句下方,他注释道:“历史将记住今天,中国在‘天上宫阙长期有人了。”

此时此刻,在距地球400公里的近地轨道上,“天宫”已然落成。新一代航天人的脚步不会就此停歇,他们将探索的目光投向更遥远的深空。

(节选自《解放军报》)

猜你喜欢

天宫神舟航天员
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航天的神舟
天宫出差乐趣多
春节前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天宫之眼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我要当航天员
来吧,少年航天员
神舟十一号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