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沿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阔步迈向民族复兴新征程

2023-08-21刘娜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6期
关键词:民族复兴中国式现代化

刘娜

摘 要:历经百年艰辛、不懈探索,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同建设社会主义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吸取借鉴人类现代化文明成果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具有独特优势、呈现中华文化、体现世界价值的原创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这条道路的成功实践与创新发展,不仅打破了传统视域下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固化逻辑,为发展中国家道路选择提供了宝贵价值参考;同时也有力地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为全党坚定信心、勠力前行,阔步迈向民族复兴新征程注入了强劲动力。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民族复兴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6.0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是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有着严密的形成逻辑、内涵优势及务本举措。

1 从理论、历史和现实维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生成

1.1 从理论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为理论基点,且赓续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关于民族国家发展条件思想,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先决条件是民族独立,强调解决民族压迫是保证国家内部健康自由发展的重要前提,这就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启明确了历史前提。马克思现代性思想还创造性地提出了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理论,即不发达国家在不违背政治经济学内在规律,选择充分利用发达国家先进生产力发展成果的前提下,其现代化道路选择具有多样性与特殊性,这也为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道路上的接续探索提供了有效价值指引。而中华文明当中所蕴含的“天下大同”“一统多元”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注入了精神基因、提供了文学滋养,使越来越多地在思想、制度和实践中呈现中华文化特征。因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创新发展之路。

1.2 从历史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启于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于中国共产党的艰苦接续探索中不断拓展创新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清醒地认识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要尽快实现现代化,首要任务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边与敌作战边思考现代化建设,不仅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解放,而且高瞻远瞩设计规划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始步入萌芽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立足本国实际并借鉴苏联经验,基于国家工业化的基础上提出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同时通过制度创新建立起一系列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入了全面起步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建设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强调推进现代化必须结合自身实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继承四个现代化的基础上擘画小康蓝图,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命题并制定战略路线图统筹分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入了起跑加速阶段。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思考与认识更加成熟,习近平同志基于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丰富拓展原有命题,正式提出“中國式现代化新道路”新命题并勾勒细绘现代化强国路径,领导党和国家圆满完成全面小康建设任务,引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为世界各国可资借鉴的成功样例。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形成发展根植于独立探索,落实于守正创新,贯穿党的历史发展进程。

1.3 从现实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赓续历史使命的必然选择,在统筹两个大局的“时”与“势”中谋划推进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加快推进,在同一时空背景下发生历史性交汇,并与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构筑起宏大的全景坐标。在复杂交汇的坐标图景中,面对国内外日趋复杂的环境变化与形势特征,找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正确方位至关重要。使命指引方向,方向决定道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决定了全党必须牢牢把握现代化建设同伟大民族复兴一体化这条主线,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顺应时代大势、践行中心任务、观照发展方位的正确选择。

2 从中西比较视域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超越与创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作为新时代重大的理论实践创新产物,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既顺应时代潮流遵循世界现代化建设规律,又独辟蹊径彰显中国特色独特魅力。它打破了西方现代化模式局限,摒弃了西方唯资本、唯阶级、唯意识形态等思想陷阱,以原创性的独特优势开创了一条展现中国智慧的现代化新路。

2.1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中国特色执政优势超越了西方模式局限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西方无可比拟的中国特色执政优势,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及其创新治理实践。一是中国共产党具备使命型政党特质,引领正确现代化方向。中国共产党秉承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特质,以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导向,以全人类解放为终极使命,这种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的精神品格及伟大崇高追求,使之成为正确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核心力量。二是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政治领导力、总揽全局凝聚各方力量。在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的创新实践中,党的强大领导能力得到充分彰显。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发挥组织优势展现出非凡的组织力和号召力,动员、协调、整合各方力量朝着共同目标奋进,已然成为中国现代化道路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和最显著优势。三是中国共产党具有敢创敢干宏大胆略、超前谋划接续推进。中国共产党凭借超前的战略谋划意识,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实际及时代特征的规划蓝图,并谋定而动发挥高度执行效力,矢志不渝循序渐进接力奋斗,必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攻坚克难、开拓前进中最可靠的领导力量。中国以自上而下的独特政党治理,超越了西方国家依靠市场化力量自下而上模式,彰显鲜明特征、独特优势。

2.2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全面发展价值追求突破了西方唯资本逻辑

相较于西方现代化道路以资本为主导,伴生着殖民、剥削、环境等问题,隐藏着难以克服的矛盾和顽疾,属单向度的非均衡发展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追求,在遵循现代化客观规律优先发展生产力激活动能的同时,注重维系社会整体平衡,是全方位、可持续的均衡发展模式。一是以实现人的现代化为重心,将实现现代化同人民福祉有机统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本质上体现为人的自由解放,在体量上体现为人口规模巨大,在目标上体现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二是以整体、均衡为目标,统筹兼顾谋划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统筹各领域齐头并进同时,兼顾协调好各方关系,科学发展、遵循全面。三是以制度优势为依托、推动实现治理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依托制度建设与创新优势,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路径,破除了制约人的全面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这种全新模式突破了西方唯资本逻辑,为人类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现代化提供了新的理念和路径。

2.3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命运与共原则破除了西方殖民霸权思维

同西方模式的殖民、霸权有着本质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秉持全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共同价值原则,既独立自主致力于自身发展又展现大国担当贡献中国智慧,以文明、开放、包容的崭新姿态引领人类社会共同前进。一是坚持和平发展、不冲突不对抗。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起来的中国始终秉承以和为贵、兼济天下的和平基因,对外永不称霸、不搞殖民掠夺。二是尊重世界多样、同质差异共存;国情差异导致世界各国文明本源、道路路径、制度选择呈现多样化特征,中国塑造出在多样中求统一、在统一中尊重多样的新型世界观。三是践行多边主义、捍卫公平正义。面对世界单边主义横行肆虐,中国奋发有为成为捍卫国际体系秩序的中流砥柱,以实际行动倡导和践行多边主义、促进和维护公道正义。四是奉行互利普惠、推动合作共赢。伴随着逆全球化思潮蔓延,中国以高水平开放助推全球化进程,同世界主要国家构筑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增进务实合作共享发展成果。这些中国方案突破了当今世界现代化发展困境,为人类美好追求提供了中国智慧。

3 昂首阔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新道路将现代化目标同民族复兴使命有机融合,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民族复兴进入到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3.1 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历史和实践都充分验证,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开辟,党的领导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始终,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功的有力政治保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以取代的坚强领导核心。新征程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挑战,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

3.2 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定贯彻“三基”原则是基本遵循

“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基本理论涵盖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精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产物,是聚焦时代之问、立足实践之基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更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民族复兴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基本路线其核心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作为国家的立国兴国之本,新征程仍需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这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也是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重要保证。基本方略即“十四个坚持”,涵盖治国理政主线的各个方面,是指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法策略。我们要不断深化“三基”理论认识,进一步增强奋进新征程的理论自信和思想自觉。

3.3 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落实推动“三新”实践是发展路径

“三新”即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这是新时代面对两个大局复杂交汇及社会主要矛盾呈现新特征,党中央立足全局高度、着眼战略层面作出的重大创新性决策,是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建设全过程的逻辑主线和战略导向。新发展阶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精准标定了我国现代化的发展方位,成为接续民族复兴伟业的崭新起点。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必须明晰时代坐标、掌握战略主动,立足新阶段谋求新发展。承载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新发展理念围绕根本宗旨、问题导向、忧患意识三个维度,系统阐明了我国现代化的指导原则;新发展格局以科技自主创新为主攻方向,以供需动态平衡为战略基点,以高水平开放为有力支撑,科学规划了我国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3.4 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价值归宿

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共同富裕一直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的梦想与向往,贯穿于党和国家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回顾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历程,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将追求共同富裕作为矢志不渝奋斗目标,勠力同心接力探索实践路径。经过艰苦卓绝努力,如今胜利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良好条件的创造更增添了继续前进的底气与信心。踏上新征程,我们站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新起点上,必须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普惠民生共享增长,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实现共同富裕。

3.5 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是本领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可以看到,越接近中国式现代化实现,越接近民族复兴宏伟目标,就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新征程上,无论是应对改革发展中的矛盾挑战,还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我们都要敢于斗爭、善于斗争,以斗争精神锤炼担当本领,勇作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路先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

[2]宋学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生成的历史逻辑[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12下).

[3]徐佳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中国特色及价值意蕴[J].现代商贸工业,2022,(23):1012.

猜你喜欢

民族复兴中国式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特”在何处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中国式性感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