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领办合作社 富民兴村固成果
2023-08-21陈瑾
陈瑾
安徽省萧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紧盯农业土地核心资源,探索推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实现土地集中连片规模化经营,实现了“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土地提效益、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多方共赢,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之路。
发挥五大优势
夯实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基础
土地优势。萧县现有耕地面积159万亩,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31万亩,基本实现了一乡一种或多乡一种的区域化布局,小麦订单面积达82万亩,主推优质品种的应用率达100%,新技术的到位率和覆盖率达到98%以上,能够有效实现“百亩成方、千亩连片”的连片规模化经营。
政策优势。粮食事关国运民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萧县推行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可以有效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最大程度降低经营风险,充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组织优势。近年来,萧县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领导体系聚力,完善服务体系提质,强化考评体系增效,打造集说事议事、为民服务、矛盾调解、党员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左邻右里”网格党群服务站751个,延伸了治理和服务的“触角”。
群众优势。萧县紧盯土地核心资源,积极推行“村集体+服务组织+农户”三位一体联动服务模式,从县级层面创新推广土地生产托管服务,截至2022年底,通过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农户年增收7700余万元,村集体增收6000余万元。全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18年的1.19万元提升到2022年的1.69万元,增长42.3%;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由2018年的0.22亿元提升到2022年的1.4亿元,增长523.8%。
经验优势。萧县是粮食作物主产区,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为主,经营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有效防止政策、自然、种植、市场、廉政风险,其经验可复制、可推广。
突出四个强化
筑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村党组织领办集体合作社工作领导小组,作为“书记项目”强力推动,各乡镇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具体“操盘手”,构建起县乡村三级书记“一盘局、一起抓”的工作格局。采取村干部双向任职模式,村党组织书记兼任合作社理事长,“两委”班子成员与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交叉任职,强化村班子成员责任落实。
二是强化政策支持。印发《关于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八条意见》《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管理暂行办法》,聚焦“钱从哪里来”“地从哪里来”“人从哪里来”三个关键,从优化托管主体、试点示范、综合监管、基础建设、项目支撑、政策扶持等6个方面加强对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支持。资金扶持方面,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创新开发贷款产品,建立土地集约经营扶持资金池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基金,创新推出“乡村振兴贷”担保贷款等融资渠道,有效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项目扶持方面,整合多部门政策、项目、资金等优势,共享资源要素,持续推动乡村产业、人居环境、农田水利、农机深松整地、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向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村倾斜。2022年新建高标准农田3万亩,统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0.5万亩。萧县农田水利“最后一米”建设项目入选全国“2022民生示范工程”案例。农田水利建设经验受到省政府负责同志批示肯定,在全省“两强一增”调度会和省委省政府农田水利暨防汛抗旱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三是强化资源整合。构建“村集体+服务组织+农户”三位一体联动服务模式,将村集体组织协调优势、服务组织专业优势与农户生产需求有机衔接,有效实现各方多维联运、功能互补、融合发展。有效整合县域内村集体经济组织、社会性服务组织服务资源,在全县范围内建成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5个、全程机械化綜合性农事服务中心3个,涌现出一批以新廷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代表的集体服务组织和以金丰农业为代表的社会服务组织,辐射带动全县770余家服务组织,有效服务粮食作物面积110余万亩。
四是强化兜底保障。拓宽农业保险覆盖面,持续加大保费财政补贴力度。推动国元保险、人寿财险等保险公司量身定做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需求的农业保险新产品,提高政策保险补贴力度,自缴保费由县财政与合作社按照1:1比例共担,县财政累计补贴保费106万元。
聚焦“三个坚持”
提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实效
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坚持“不与民争地、不与民争利”核心原则,坚持由民作主而不是替民作主,强力推进而不是强迫推进,把选择权交给群众,入不入社由群众说了算。主动帮助群众细算入社前后对比账,以群众看得见的利益,坚定群众入社发展信心,让群众自愿加入、自觉融入。
坚持“集土地、找人种”。坚持“连片”前提,把土地从群众手中集约起来,保证土地成方连片,实行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坚持“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在“耕、种、管、收、购、销”等全部环节或某个环节,委托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全链条式托管服务或订单式分链条式托管服务。探索以良策、良种、良法、良肥、良药、良机、良人、良效为主的粮食增产增收“八良法”,通过服务组织集中采购、集成技术、标准作业、统一服务等,有效降低农业物化成本和生产作业成本,实现粮食作物亩均增产15%左右、农药用量亩均减少20%-30%、化肥亩均施用量减少15%-20%,对比非托管农户粮食作物亩均节本增效300余元。
坚持“群众利益最大化、村集体利益最小化”。在收益分配上追求“群众利益最大化、村集体利益最小化”,建立健全集体与群众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在“固定收益保成本”的前提下,在当年盈余中提取不超过20%作为公积金,用于合作社弥补亏损、扩大生产经营或者转为成员出资;提取不超过20%作为公益金,用于技术培训、知识教育、福利事业等;提取不超过60%按照成员交易量(额)或持股比例进行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