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贵州方志中饮酒诗的诗歌特征
2023-08-21田吉禾
一、引言
贵州自明代成为全国十三布政使司之一后,便开始系统地进行省志、府志、州志、县志的编纂,这种编纂方志的传统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在方志发展史中,贵州共编纂了357部方志,但今存仅明代7部,清代82部,民国78部,总计167部。在贵州众多旧志中,关于酒的记载是非常丰富的,主要集中于风土志、风俗志、艺文志这几个部分,涉及物产、酒器、习俗、酒诗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饮酒诗,极大地展现出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以及诗歌独特的艺术特征和饮酒诗自身蕴含的史学价值。
现存的167部贵州地方志中存有大量与酒相关的记载,这些记载恰恰说明贵州繁荣的酒文化并非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贵州自古以来的传统文化。如此繁荣的酒文化也为贵州造就了独特的饮酒诗文学景观,古代诗人在旅居贵州时与贵州的酒结缘,留下了无数的诗篇,形成了繁盛的饮酒诗现象。
二、贵州方志中的酒文化
(一)酿酒物产
贵州许多地方的旧志都会将当地物产进行列举说明,这些物产中有许多是可酿酒的原料,这些记载为后来酿酒者寻找原料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贵州通志(四)·风土志·方物·植物》中便记载:“稗,通产(《乾隆通志》)。毛稗釀酒,味清冽(《贵阳府志》)……故曰五谷不熟,不如稊稗可酿酒(《都匀县志稿》)。”稗是全省皆有的产物,可用作酿酒,旧志对口味亦有评论,言其味清甜甘洌,此处又记载了蜀黍、粟、麦、稻等产物皆可用作酿酒。道光《遵义府志·卷十七》中又记载:“刺梨,古方有金樱酒,今黔人采刺梨蒸之,曝干,囊盛浸之酒盎,名刺梨酒,味甚佳,是古制也。”此处不仅表明刺梨可用作酿酒,还将酿酒方法记录下来,即先采集刺梨并将其进行蒸制,然后曝晒,最后用袋子装好沉浸在酒坛中即可,酒的名字就叫刺梨酒,味道也是极佳。还有一部分较为特殊的物产,贵州自古以来的自然生态环境便是极好的,所以便有许多草药在这里生长,而酒在许多时候被用作激发药性,如在道光《遵义府志·卷十七》中有记载:“扁竹根,此草味辛,性沉,有积食者,掘根和酒服之,效。”扁竹根和酒一起服用,即可治积食。
(二)祭祀酒器
儒家文化在古代贵州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特别是明清时期,贵州的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这在祭祀酒器方面即有反映。如在康熙《思州府志·卷三·建设·学校·祭器》中有记载:“牺尊,取牺牲享食之义,牺牛形,用贮终献酒。象尊,取形于象,范金为之,用贮亚献酒。云雷尊,组以螭头,腹画云雷回旋之状,用贮初献酒。”在此介绍了牺尊、象尊、云雷尊三种礼仪酒器,先说明了各酒樽的形状,然后再指出其适用于祭祀的哪一阶段,如牺尊是用于贮终献酒,即是祭祀结束时所用的酒器。这些记载说明贵州对于祭祀是十分重视的,在贵州方志中还有许多关于祭祀活动的记载。如在《贵州通志(四)·风土志·风俗·安顺府》中有记载:“祀神,六月六日,祀土地神,晒书,农夫以酒饭祀田祖。”在六月六日这一天,人们会祭祀土地神,并将书本拿出来晒,农夫们还会用美酒和饭食来祭祀田祖,期望能有好的收成。康熙《黔书》记载:“以季夏为岁首,屠牛酝酿以祀天。”在夏季的时候屠牛、凑酒以祭祀天。可见在古代贵州,人们十分重视祭祀活动,且祭祀活动中都有酒的参与。
(三)饮酒习俗
贵州的传统习俗非常多,在许多活动中贵州人都会饮酒。如在道光《遵义府志·卷二十·风俗》中有记载:“中秋,八月十五日,少年或摘瓜送艰嗣者;饮燕以为娱乐。”中秋节的时候,少年会去摘瓜送给尚无后代的人,人们也会在今天饮酒聚会。乾隆《黔西州志·卷二·风俗》中有记载:“立春,饮春酒。”即表明立春这一天人们会饮春酒。贵州的婚礼习俗也与酒相关,嘉庆《黄平州志·卷一·风俗》中记载:“婚礼,访有淑女,请媒通言女氏,既许,乃备酒筵以告祖,遂宴媒并乡党亲友,用果盒往往女氏纳采以鸾。”首先是访求淑女,其次便请媒人说媒,女方同意后,便需备置酒筵来告慰祖先,后设宴招待媒人与乡党亲友,最后拿着果盒去女方家将其娶回。贵州的丧葬习俗也与酒相关,在道光《遵义府志·卷二十·风俗》中:“郡俗遭丧,未即殡葬,其戚里往往醵酒、米、脯、菜夜会,丧家办奠具,即以燕饮,谓使其家不悽寂,曰伴夜。”在遇到丧事时,人们会凑集酒食前往丧家,以此来让丧家不要过于悲戚孤寂。此外贵州还有许多兄弟民族,他们也有许多独特的习俗,而这些习俗往往也与酒相关。在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卷一·贵州宣慰使司·风俗》中有记载:“仲家婚嫁,则男女聚饮、歌唱相悦者,然后论姿色妍媸,索牛马多少为聘礼。”仲家这一民族在有婚嫁之时,青年男女便会聚在一起饮酒唱歌,在此期间,男青年则按照所喜欢女子的姿色来定需要多少牛马作为聘礼。
(四)诗酒文章
贵州的酒亦使许多文人在此留下诗篇文章,酒让文人们的情感得以释放,而情感释放的结果便是一篇篇诗酒文章。道光《遵义府志·卷四十六》中记载了查慎行写的《咂酒》:“蛮酒钓藤名,乾糟满瓮城。茅柴输更薄,挏酪较差清。暗露悬壶滴,幽泉借竹行。殊方生计拙,一醉费经营。”咂酒是贵州苗族的一种饮酒习俗,人们借助竹管、藤枝或芦苇秆等管状物在器皿中饮酒,此诗即是在描述这样的场景,首先讲酒在这里的盛行,满城皆是酒槽。大家饮用的竹管越来越薄,酒也越喝越浑浊。酒在酒壶中滴落,顺着竹管被饮进口中。异域的人生活朴素,为求一醉而费此经营。不仅是他乡诗人在贵州饮酒时会留下诗篇,贵州本土诗人的诗篇与酒的关系也很紧密。康熙《思州府志》中记载了田榕的《奉和苏斋先生登踞胜台韵》:“缥缈城西百尺台,众峰匼匝乱云堆。层层远树浮青荠,渺渺丹梯净点埃。形胜滇黔矜险绝,山川楚蜀亦雄哉。登临喜接承平日,肯负樽前潋滟杯。”这虽是一首奉和诗,却也将登台所见的风景与在台上饮酒欢乐的场景描绘了出来。
三、贵州方志中饮酒诗的诗歌特征
(一)饮酒诗的丰富情感
诗人与酒的渊源由来已久,贵州又是名酒之乡,自然有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与酒相关的诗句。贵州现存的一百多部方志中存有大量的饮酒诗,形成了贵州独特的文学景观。饮酒诗的作者来源十分复杂,有本土的,也有外地的;有知名的,也有不知名的。而且诗人们在写饮酒诗时所处环境和自我情感都大不相同,于是这些饮酒诗中展现出了诗人们丰富的情感。如在道光《大定府志·卷五十七》中载有吴国伦所写:“滇人未尽蜀人过,车马如绳奈轗轲。莫以相逢非故旧,三杯同买听夷歌。”在鸦关处看见尽是来自云南和四川的行人,来回的车马如同麻绳一样连成线来度过坎坷。所以不要因相逢之人不是故人而忧伤,虽然不是旧相识,但也可以一同饮酒听歌。诗人在旅途中看见不惧坎坷依旧前行的行人以及车马,便有感而发,写下此首诗,在这首诗里,诗人不但从当地行人不辞劳苦的生活态度中汲取了能量,而且自己孤独烦闷的心情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缓解。在乾隆《玉屏县志·卷十下·艺文志》中载有知州蒋深所写的《平溪舟中》:“停舟却有顺风驶,放桨偏逢逆雨来。得失由来总如此,开怀且尽掌中杯。”停船的时候遇到顺风,放桨前行的时候却又遇到逆风,于是叹人生的得失由来总是如此不尽人意,只得借手中的酒来释放内心之苦闷。诗人将漂泊的人生命运与酒相联系,以酒来消愁。道光《仁怀直隶厅志·卷二十》中载有陈熙晋所写的《茅台村》:“村店人声沸,茅台一宿过。家唯储酒卖,船只载盐多。矗矗青杠树,潺潺赤水河。明朝具舟楫,孤梦已烟波。”诗人在此描绘了茅台村的风貌,村中的店里人声鼎沸,诗人也在此度过了一宿。此处的人家多是在卖酒,此处的船也是多用作运载食盐。村中有高耸的青杠树,以及潺潺流过的赤水河。明朝诗人亦要坐上舟楫出行,而梦已化为烟波。诗人在此虽是在描绘茅台村景象,结尾给人以朦胧的感觉,但其实也在抒发自己梦想幻灭的孤独。除了诗人留有关于酒的诗篇外,贵州的人们亦留有民歌。如在民国《榕江县乡土教材·风俗·民谣小曲·第一节·民歌》中有记载:“太阳出山鸡叫时,提枪带杆莫疑迟。为人只有三件宝:羊羔、美酒、少年时。”诗歌朴素自然,充满了活力,将羊羔、美酒、青春视为人生的三宝:劝人珍惜青春时光。诗人们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寄托于诗歌,在诗歌中抒发自己各种情感。而酒在这个过程中则起着催发的作用,诗人忧愁时借酒抵消愁苦,高兴时则借酒助兴,各种情感依托酒来释放,于是便在贵州方志中留下了数量巨大的饮酒诗。
(二)饮酒诗的艺术特征
在贵州方志中存有的饮酒诗,就艺术水平而言,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有的饮酒诗呈现出极高的诗歌艺术水平,如在道光《大定府志·卷五十七》中记载杨慎的《乌撒九日》:“百年身世苦辛行,九日登临感慨生。鸿雁未传滇海信,茱萸偏动蜀山情。空庭露白群鸦散,古木霜寒独鹤惊。尊酒相思摇落地,江湖不隔梦归程。”诗人感叹自己的身世实为艰辛,重阳节来登山自然感慨颇多。传信的鸿雁未能传送滇海的信,重阳节需要插的茱萸却扰动了旅途艰辛的情绪。空庭中的乌鸦群随着白露的到来而消散开,布满冷霜的古木使孤独的鹤也感到惊心。只得以酒聊表相思之情,江湖隔不开归去的林间之路。诗人将自己身世带来的飘零之感与酒相联系,让这种孤独的感情显得更为愁苦难解,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使读者读来黯然神伤。在民国《八寨县志稿·卷二十一·风俗》中记载了张晋如的一首《醉酒》:“三杯兩盏面通红,仿佛身腾云雾中。口角涎流心跳跃,额头汗出眼朦胧。地天满目旋而转,路道何如异与同。举步艰难扶左右,家乡不觉在西东。”诗人几句话便将自己醉酒的情态展现了出来,饮了几盏酒便觉面红耳赤,身体仿佛飘在云雾中。嘴角流着口水,心脏急速跳动,满头大汗又双眼朦胧。看起事物来天旋地转,分不清道路的差异不同。自己走两步便得扶着左右的人,也不知道家在何处。此首诗歌以平铺直叙的方法展现出自己酒醉的状态,虽将此神态准确地描绘出来,但却缺乏了艺术感染力,诗中情感的流转以及读完后的韵味远不及杨慎所作的诗。在贵州方志中还有大量这样的例子,虽然饮酒诗的艺术水平参差不齐,但是也展现了饮酒诗极为丰富的艺术特征,每位诗人都有其独特的艺术手法,进而创作出一首首不同于其他诗人的饮酒诗,就如同前面所举的两首诗歌,后者的艺术水平虽不及杨慎所作的诗,却也将醉酒后飘飘欲仙的状态展现了出来,有种不计世俗之事,只是空管饮酒的人生态度。这种饮酒诗艺术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究其原因便是贵州方志中记载的诗人数量巨大,诗人自身的才情又各有不同,所作的饮酒诗就自然呈现出了大不相同的艺术特征。
(三)饮酒诗的史学价值
贵州方志中的饮酒诗有着独特的史学价值,这是方志这类书籍赋予其的价值。在贵州地方志中所记载的饮酒诗皆是与当地环境有关的诗歌,所以便可从这些饮酒诗中获得一些史料信息。如上文提到的杨慎所作的《乌撒九日》,从这首诗就可以知道杨慎到达过乌撒,且日期是重阳节这一天,这一信息对研究杨慎生平游历地点是非常有帮助的,再结合其他史料便有可能推出杨慎是何时、因何目的来到乌撒这一地方。又如在康熙《思州府志》中有记载梁清标的《送陆孝山郡守补任思州》,仅从题目便可知陆孝山来到思州任职。又如在民国《独山县·志卷二十八·艺文志》中记载了莫友芝的《咏乡里端午故事四首·雄黄酒》:“雄晶煜煜照荷囊,屑入蒲尊乱郁香。一样青红儿女节,额黄添得晚来妆。”雄黄的晶体熠熠生光,照在装酒的荷囊上,雄黄的碎屑落入酒樽中乱了香味,然后在儿女的额上用雄黄涂妆,显得十分有趣。莫友芝在此便将当时的民俗记录在诗中,这首诗可以作为民俗研究的参考资料。道光《大定府志·卷五十七》有记载:“陈绍虞,字芥舟,崑同人,乾隆十三年署大定经历。《与友人约登山雨阻不果》:‘巍峨高阁矗前陵,约伴寻芳记未曾。客里有诗酬岁月,雨中无梦到崚嶒。身沾飞絮依垂柳,马怯冲泥挂短藤。自笑迂疏惟用拙,只将独醉谢良朋。”在此不仅记录诗歌,同时还将诗人的姓名、籍贯、官职等信息记录于此,这对于考证诗人生平信息是极具价值的。贵州方志中还存有大量的此类饮酒诗,这些信息恰可帮助现在的学者进行历史考证,借助诗歌中的信息来获得相关的史料。
参考文献:
[1]张新民.地方性知识的文本世界——贵州地方志修纂源流考论[J].贵州民族研究,2007(02):163-175.
[2][3][4]段志洪,黄家服.中国地方志集成·贵州府县志辑[M].成都:巴蜀书社,2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师范学院2021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典籍中的贵州酒文化——以贵州旧志为例”(项目编号:S20211422302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田吉禾,男,硕士研究生在读,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代诗歌)
(责任编辑 王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