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孩子总爱“讨价还价”?
2023-08-21卢丹丹
文 卢丹丹
最近发现我家孩子有不少坏习惯,比如每天放学一到家就打开电视,每晚9 点之后才写作业,节假日玩手机没有节制。我也给孩子立了规矩,但常会心软妥协,规矩形同虚设,我该怎么改变现状呢?
A:
这位家长您好,您的疑问让我想到了我曾经参加过的一个活动。
活动是这样的:两个人站在教室的两端,一个人站着不动,另一个人缓慢地走向他,站着不动的人可以随时让对方停止。当时,我有一个很明显的感觉,当对方没有制止我之前,我是忐忑的,不知道自己要不要继续往前走、何时可以停下。但是当对方伸出手跟我说:“这是我的界限,请停下。”我心中的忐忑一下子消失了,因为我清晰地知道界限在哪里,反而有了安全感。
养育孩子也是如此。没有规则,就没有自由,清晰而明确的规则,反而会带给孩子安全感,让孩子更能感受到爱。
为何规矩不管用?
跟很多家长一样,我在给两个孩子制订玩iPad 的规则后,他们违反规则时,我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每次当他们提出再玩一会儿时,我心里虽然不同意,但总经不住他们软磨硬泡。然后,我发现他们每次都会想方设法延长时间,如果我忘了提醒,他们就一直玩下去。
当发现这个问题时,我特别生气。我没收iPad,取消下一次玩iPad 的时间。孩子们很不服气:“凭什么我们只多玩了10 分钟,你要取消整个40 分钟的时间,太不公平了。”我说:“这就是你们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的代价。”那一刻我觉得我做得很有道理。
我向杨公子点头示意,他微微颔首,姑娘你好。我忽然觉得内心充满了勇气,对他说,杨公子,我们之前见过,不如一起走走。
然而,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他们为了多玩一会儿,无所不用其极,被迫结束游戏后,又沮丧又生气,有时还会引发一场亲子矛盾。
规则已经提前说得很清晰了,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在一个比较轻松的周末,我邀请两个孩子一起来讨论:“有什么办法,能让你们更痛快地玩游戏?”
他们提出的解决办法是:
1.延长游戏时间,周末每天玩40 分钟延长到1小时;
2.如果时间到了,游戏没结束,可以玩到游戏结束;
3.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比如忘记了时间,不能取消下次游戏时间。
都是有利于他们的建议。但我并没有反驳,只是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1.提前估计一局游戏所需要的时间,如果觉得时间快到了,那一局就不要开始了;
2.可以延长时间,但还是希望时间一到就关掉,以免发生冲突。
我和他们的建议是对立的,怎么办?没想到,他们自己找到了解决方案:你同意延长到1小时,我们保证时间一到就关掉。
我在心里问自己:延长到1 小时我能接受吗?我觉得可以,我跟他们重申了新的规则:周六和周日,每天可以玩1 小时游戏,时间一到,不管游戏有没有结束都必须停止。
规矩底线要清晰
在执行一项新规则的过程中,会出现时好时坏的情况,有时他们时间一到就主动关掉了,有时抱着侥幸心理,能多玩一会儿就多玩一会儿。这其实是他们在挑战新的规则,看看我的底线在哪里。
我给了他们一条非常清晰的规则:时间一到,不管他们愿不愿意,我都会把iPad 从他们手里拿过来,并跟他们说我希望你们既能享受游戏的快乐,也能安排好周末的学习、运动与休息,希望你们能够遵守约定,我相信你们能管理好自己。
当我很清晰地亮出我的底牌后,孩子们违反规则的次数降低了很多。几个月后,这件事情我完全放手了,因为他们真的主动地遵守这个规则,并且学会了管理游戏时间。
从这件事情上,我更加坚定:清晰的底线和规则,反而让孩子们感觉到安全,他们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相反,模糊的规则以及对同样一件事情的不同反应,会让孩子感到困惑与不安,他们不断地想去挑战底线,看能否为自己争取一些权益。
态度温和坚定
规则制订好以后,重要的一步就是跟进执行,父母可以和善而坚定地按照下面四个步骤进行:
1.温和提醒。“我注意到你已经玩了一个小时,还没有关掉手机,请把手机关掉。”语言简洁、清楚、友好。
2.重复约定。孩子可能会拒绝,家长可以接着问:“我们的约定是什么?”
3.态度坚定。如果孩子仍然拒绝,家长不要再说话,而是用非语言沟通,比如指指手表、微笑、给一个拥抱,然后再指指手表。不要放弃,直到孩子遵守约定。现在不是讨价还价的时候,是保证约定能执行的时候。
4.表达感谢。当孩子让步并且遵守约定时,告诉他:“谢谢你遵守我们的约定。”
为了保证新的规则和约定顺利执行,家长可能需要不断重复这个过程,直到它成为一个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