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阅读空间的创新建设与创意营造
——以贺州市图书馆为例

2023-08-21

图书馆界 2023年2期
关键词:贺州市阶段图书馆

刘 艳

(贺州市图书馆,广西 贺州 542899)

1 引 言

阅读空间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地标,是现代文明的象征,也是公共图书馆馆外延伸服务拓展的新型借阅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革新,“互联网+”给传统文化服务领域带来了诸多转变。其中,公共图书馆在功能定位上,逐渐由阅读服务向空间服务转变,如从重视“图书”和“阅读”转向重视“空间”与“交流”;在资源定位上,从纸质文献到复合型文献转变;在服务维度上,从“图书”管理员到“知识”服务人员转变。这些转变都体现了公共图书馆社会交流、知识获取、信息共享、休闲娱乐的空间服务价值。公共图书馆如何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在这些转变中搭建更有利于读者阅读、促进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的阅读阵地,不断创新打造公共阅读空间,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阅读兴趣,满足其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实现空间与服务相融合,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认真对待的课题。

2 公共阅读空间生命周期基本要素

近年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公众获取文化知识的途径也呈现多元化,公共阅读空间应运而生,成为全新的公共文化服务形态。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将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提出创新打造一批“小而美”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文化礼堂、文化广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在政策层面有了重要依据[1]。目前,国内学者对公共阅读空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公共阅读空间概念的厘清、公共阅读空间发展演变及分类、公共阅读空间的运营建设模式、公共阅读空间的建设案例等方面,为公共阅读空间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但在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分析探究中,大多学者都较为笼统地讨论建设模式、建设内容,且分析更集中在正式投入使用后的公共阅读空间,忽略了对公共阅读空间设计建造阶段的研究。以社会力量参与建设为前提,如何实现多元化社会力量参与、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值得探讨。本文以贺州市公共阅读空间设计建造、运营管理两个主要生命周期阶段的建设实践为例探究该问题[2]。

2.1 公共阅读空间生命周期

结合公共阅读空间的功能特点,公共阅读空间生命周期一般包括“项目选址→立项→设计→施工→装修→验收→投入使用并常态化维护→提供持续性公共阅读服务”的整个过程。就公共阅读空间生命周期阶段划分来看,可分为建设阶段和运营阶段。建设阶段指公共阅读空间从立项开始到设计、施工、验收等正式投入使用之前的一系列流程,本阶段的建设内容偏重硬件方面;运营阶段指公共阅读空间在建设验收通过后正式投入使用,面向公众开放并提供公共阅读服务及其他拓展服务的阶段,本阶段的建设内容偏向软件方面。

在公共阅读空间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这两个阶段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只有在建设阶段充分考虑到阅读空间的功能特点和社会公众的阅读需求,才能设计和建造出功能完备、特色鲜明、公众认可、实用高效的硬件产品。相应地,在运营阶段,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在提供公共阅读服务的过程中虚心听取读者意见、积极关注公众阅读需求、及时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准,从队伍建设、管理方法、运行机制、服务标准等方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制度,能够为新型阅读空间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参照,进而打造一批更加有特色、有效率、功能完备、读者喜爱的公共文化阵地。

2.2 分析建设公共阅读空间的要素

公共阅读空间作为一个新的公共文化阵地,在其建设上,应遵循“政府主导、部门规划、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原则,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协作配合、参与建设。为更细致地探究各阶段中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方式和差异,本文针对公共阅读空间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关键特征,进行基本要素分析[3]。

2.2.1 建设阶段四要素。假定条件为参与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主体是多个的,相对于传统政府或其职能部门独自办公共阅读服务而言,需要社会力量更多地参与到建设中。因此在建设阶段,包含参与主体、合作模式、角色分工、经费构成等四项基本要素,通过这四个基本要素,探究公共阅读空间建设阶段各参与方的参与内容和深度、合作模式、角色分工及经费投入的成功实践。从参与主体来看,应当包括“政府+部门+社会”三个方面,这里的“政府”可以视为一个城市公共阵地的组织者、管理者、运作者;“部门”是负责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收集、整理、保存文献信息并提供查询、借阅及相关服务,开展社会教育的公共文化设施,即公共图书馆;“社会”包括参与公共阅读空间建设、提供相应场所和资金支持的相关单位、企业等,是一种多元主体参与的系统工程。从合作模式、角色分工、经费投入来看,应当是政府或公共图书馆方面提供政策支持、规划设计、工作思路、业务指导和必要的规划、设计、硬件、图书等方面的经费支出,相关方面提供相应的场所、建设资金等支持,是一种全新的非经营性、非营利性的公共行为。

2.2.2 运营阶段三要素。公共阅读空间在运营阶段主要是适应信息化时代公众获取知识多元化、碎片化的特点,延伸拓展公共图书馆业务与功能,面向公众提供快速、高效、便捷的公共阅读服务。可以说,一个公共阅读空间的建成,只是一个起点,能否发挥其效能作用、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体验,才是关键所在,所以公共阅读空间的运营阶段尤为重要。综合公共阅读空间的职能和运作特点,其运营阶段要素应包括管理、服务、维护等三个方面。从管理上看,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顶层设计,形成一套行之有效、规范健全、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从服务上看,应当组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能奉献的队伍,能及时回应和满足公众基本的公共文化需求,这是公共阅读空间运营的核心内容和要求;从维护上看,应当保证必要的业务经费,确保日常开支,且具备相应的设施设备维护技术,能够保证阅读空间正常有序运转。

3 贺州市图书馆公共阅读空间建设运营实践

3.1 贺州市图书馆城市书房实践

以贺州图书馆城市书房为例,对贺州市的公共阅读空间设计建造、运营管理两个主要生命周期阶段的建设实践进行探究。

贺州市图书馆城市书房既是贺州市的文化惠民项目,也是贺州市图书馆营造公共阅读空间的探索模式。

3.1.1 参与主体。贺州市图书馆城市书房采用“政社合作”模式,引入社会资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享共建。在建设阶段,主要的参与主体为政府、贺州市图书馆,政府购买企业服务对已有的建筑空间进行改造和装修,以满足公共阅读空间的功能需求。

3.1.2 合作模式和角色分工。贺州市图书馆在城市书房建设阶段,政府为主导者,对项目进行建设规划、招标、考核等。贺州市图书馆承担图书采购和配送、数据统计等工作,组织社会志愿者提供阅读推广等公益服务。

3.1.3 经费构成。城市书房选址为已有建筑物,且权属国有资产,经政府协调选址不产生租金费用。其建设资金主要为政府投入和群团组织,由上级拨付公共文化建设补助经费、职工书屋补助经费、地方政府财政补助等部分构成。

3.1.4 管理运营。1)管理制度。城市书房基本公共阅读服务受公共图书馆相关规范约束,沿用公共图书馆制度规范,并根据城市书房的职能和运作特点,作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为规范日常运营,贺州市图书馆专门制订了主题书房服务内容和服务公约,运营管理方为贺州市图书馆,负责日常开放、人员管理,对书籍流通、上架等业务提供支持指导。2)服务内容。在基本的书刊流通阅览、阅读指导等公共阅读服务上,致力于为读者营造更加浓厚的文化氛围,主要为市民提供优质的阅读服务体验。城市书房设有爱心角,配备有无线网络、打印机、矿泉水、雨伞、充电宝、急救药箱等便利设备。除此之外,城市书房还借助读者借阅分析信息共享、读者问卷调查、读者意见反馈等实现热门图书的及时更新。3)维护保障。作为贺州市图书馆阅读服务向基层的延伸,为保障城市书房的有序运营,其日常经费纳入公共图书馆的免费开放资金,日常运营的人员、水、电、保洁等费用由贺州市图书馆负责。

3.2 贺州市图书馆红色主题空间实践

贺州市图书馆红色主题阅读空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扶持建设的特色阅读空间,集红色阅读、沉浸式阅读、交流式阅读于一体。

贺州市图书馆红色主题阅读空间建造在贺州市图书馆三楼大露台上,面积宽阔,处于城市中心位置,毗邻有“自然文化遗产”之称的灵峰山。阅读空间内部摆放各种花卉植物,为读者营造别样的阅读氛围,其运营阶段的管理、服务和维护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3.2.1 以红色文化为主导。贺州市图书馆红色阅读空间设计以红色阅读为主题,融合文旅部门行业特点,陈列部分传统文化、艺术、旅游等题材的图书,涵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国家地理、领袖人物传记等,全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红色主题阅读空间还紧随时代发展,除了建设好传统纸本阅读资源,还兼顾电子阅读资源配置,丰富的红色电子资源为广大读者了解红色文化、革命历史提供了多元化的阅读方式。

3.2.2 以沉浸式阅读为核心。贺州市图书馆红色主题阅读空间的设计突破了传统的阅读空间设计,融合了阅读与休闲体验,追求愉悦、典雅的阅读环境布设,使读者能够实现沉浸式阅读。红色主题阅读空间还精心为读者设计了休息区域,当读者阅读疲倦时,可以观赏空间内摆放的各种绿植,放松身心;还可以泡一杯自己喜欢的茶继续开启阅读之旅,这样以人为本的空间设计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求。

3.2.3 以交流式阅读为追求。贺州市图书馆红色主题阅读空间于2021年5月正式启用,成为贺州市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党史、接受红色文化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平台,也成为全市干部群众交流活动的中心。目前,累计在该空间参加阅读活动的党员、干部、群众达5 680人次,关注人数61 320人次。其中,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红色文化活动是“追忆红色记忆,走向诗意远方”文旅分享会。该活动通过分享“潇贺古道”上的红色旅游、推荐“黄姚古镇与统一战线”好书、分享红色故事等,激发大家爱党爱国的情怀。

4 公共阅读空间创意营造策略——基于贺州市图书馆的实践展望

公共阅读空间是公共图书馆职能的拓展和延伸,它以个性化的特色公共文化服务和艺术培育空间,带动读者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体验。作为一个新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近年来,公共阅读空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充分证明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发展公共阅读空间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公共图书馆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进一步强化创新思维和服务意识,以品牌化建设理念推动新型公共阅读空间集群化建设,让公共文化服务“走出去”,将优质资源“引进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4.1 加强主体培育,提升运营能力

探讨公共阅读空间的建设,以文章探究的两个项目为例,其建设资金均来源于政府财政投入,但是项目期外如何发展值得深思。贺州市图书馆的城市书房和红色阅读空间虽然在建设阶段引入社会公益组织参与其提供了设计服务,但并未体现资金投入。此外,在与当地资源结合方面也仍有待探索,如当地旅游资源,科技显示技术与馆藏资源相结合方面有待更好地融合[4]。

当前,两个案例在建设经费来源都未展现出多元的特征,因此,在建设初期,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和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到公共阅读空间的建设中。在运营阶段,要注重社会效益,可以通过培训,提高服务能力,逐渐减轻对政府资金投入的依赖;可以利用公共阅读空间举办书籍类知识竞赛来提高知名度,还可以结合当地文旅资源设立VR展示区,充分体现“文旅+”的概念;与馆藏资源结合方面,可以在相应的图书分类旁设置有声书展示区域,方便读者阅读。为更好地实现社会效益,要注重转变和培养参与治理主体的运营管理观念,特别是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公共图书馆在运营方面的服务理念,以提升运营能力和水平。

4.2 推动关系转变,拓宽合作思路

以贺州市为例,在公共阅读空间建设中,政府仍然是建设的主导力量和后期运营主要的出资者,如何凭借社会力量更大程度地提升其在公共阅读空间的文化活动质量、品牌效益、人力素质等方面的功能作用,还有待更深一步的探索。要进一步引导和鼓励群团组织、公益组织参与公共阅读空间的运营,协助解决部分运营资金及志愿者参与服务的问题。为了可持续地建设公共阅读空间,还需特别关注群众阅读多样性,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合力,推动治理主体关系转变为引导型和协同合作型关系[5]。

4.3 统筹规划发展,积极宣传推广

上述两个公共阅读空间建设案例推广渠道多为微信公众号,其他平台宣传模式有待开发,因此,可以按照“均衡布局、集约节约、便民利民、突出特色”原则建设公共阅读空间,充分考虑民众诉求,优化合理布局,提高利用效率。

4.3.1 做好统筹规划,不断优化布局。在公共图书馆主导的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实践中,空间选址和规模等应综合考虑城市人口、图书馆及实体书店数量、民众需求等因素,统筹规划城市书房的数量与设置。积极开展“我为城市书房建设献一计”等活动,充分征集民众意见,群策群力,实现“城市书房建在哪里,群众说了算”;进一步优化城市书房布局,积极打造“15分钟阅读服务圈”,让公众在茶余饭后、散步休闲中,方便享受阅读服务;拓宽阅读空间选址思路,把公共阅读空间建在公园、旅游景区、文创主题产业园、火车站中,为过往人群提供一个接触阅读、方便阅读的机会。

4.3.2 完善公共阅读空间指示系统。在公共阅读空间周围1公里内增设指示牌,在市中心核心地段增设公共阅读空间地图,实现对潜在用户的有效引导。公共阅读空间内部各个功能分区、阅读设施等标识清楚,充分兼顾各类用户需求,提高便利度和知晓度[6]。

4.3.3 综合运用各类媒体,构建全方位宣传体系。在继续做好线下宣传的同时,贴合当前各类新媒体不断涌现的新趋势,尝试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新闻媒体矩阵等各类媒体进行宣传,扩大公共阅读空间的受众面和知晓度。这方面需要各地宣传系统、文旅系统、各级图书馆、运营机构等多方统筹配合,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落实好宣传职责,形成宣传合力,保障宣传效果。

4.4 突出地方文化,打造特色亮点

在公共阅读空间的规划、设计、建设上,突出和强化地方民族特色,避免千篇一律。例如,可以突出贺州的长寿文化,打造长寿主题阅读站;立足贺州的少数民族文化,打造独具民族风情的特色阅读站;依托贺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客家文化、潇贺文化,打造相应的主题阅读点,让读者在阅读中就能体验和领略贺州地方特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运营服务上,针对贺州作为“中国方言文化博物馆”的实际,安排能够流利掌握多种地方方言的工作人员,为持不同方言的读者提供方便顺畅的语言服务,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进一步提升阅读体验的“温度”。在服务内容上,积极创造条件,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和地方特色民俗节日,定期组织举办相应的交流互动活动,让读者多一些“面对面”“沉浸式”“渲染式”的交流,在活动中增强学习阅读的效果。在功能开发上,加强与旅游互动,依托贺州当地景点和文化,适当开发相应的文创产品,如微缩版的长寿阁、麒麟尊、风雨桥、文笔塔等,方便有需要的读者采购,既有效宣传了地方文化,也可以增加收入,为公共阅读空间的良性发展提供一定的资金补充。

5 结 语

总之,面对新时代读者需求及阅读方式的快速演变,各地公共图书馆积极依托现有 馆舍打造各具特色的公共阅读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目光。这些公共阅读空间依托复合化的空间功能划分与布局、大方别致的场景装饰、丰富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以及多样化的运营模式构建,在推动书香社会构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方面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今后,公共图书馆应将重心放在更多公共阅读空间的建设层面,通过更多公共主题阅读空间的呈现、选址和运营的统筹规划、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更加关注运营细节管理等一系列举措,推动公共阅读空间更好地服务于公共文化事业。

猜你喜欢

贺州市阶段图书馆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长征
贺州市全方位打造石材产业链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图书馆
民间节庆与社区秩序建构——基于贺州市浮山歌节的考察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财务总监派驻制度的实践与探索:以贺州市为例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