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共情

2023-08-20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亚瑟共情情绪

【阅读导引】本文作者亚瑟的研究开始于一个悲伤的经历:亚瑟博士的亲弟弟大卫因吸毒、犯罪被全国通缉,潜逃到阿姆斯特丹走投无路时,他自信可以劝弟弟找回生活的正确方向。但不幸的是,数次沟通和开导后,就在约好的回国日期的前一天,弟弟注射过量海洛因,并自杀身亡。这给亚瑟博士带来强烈震撼,他几近崩溃,沉痛反思:弟弟在最绝望时,最需要的是什么?自此,亚瑟用全部精力研究共情的力量,他积极传播共情的重要性,并将自己的人性反思和研究发现用于临床咨询。

共情,就是到他人的内心去感受痛苦或体验情绪,它是亲密关系的基石。缺乏这种能力,我们就难以建立真正让人感觉到幸福的亲情、友情或爱情。表达共情,是一切人际交往的基础。然而,我们经常会遭遇“错误”的共情:“有什么好难过的?我比你惨多了!”“别哭了,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种“比惨式”“否定式”的安慰,看似做到了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其实转移了问题的重点,不但起不到抚慰的作用,甚至可能雪上加霜。真正的倾听,应该是一起感受,让对方说出自己的痛苦。而真正做到共情需要8个方面:宽容,感恩,谦逊,诚实,接纳,信念,希望,宽恕。实际上,情感上的被理解绝对更能给人安慰,它比任何语言都有用。

【作者简介】亚瑟·乔拉米卡利,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曾任职于哈佛大学医学院。

【附文】

共情是通往爱和宽恕的道路

[美]亚瑟·乔拉米卡利

所有关于丧失和悲伤的心理学理论都无法回答那些真正难以回答的问题:人们为什么會自我破坏呢?心理学家真的有可能帮助他人改变他们生活的方向吗?如何才能打破人与人之间的壁垒,实现心与心的沟通呢?

是“抑郁症”“人格障碍”“成瘾性人格”“自恋危机”或者是“未解决的俄狄浦斯情结”?

实际上,这些人丧失希望是因为他们感觉到跟他们所爱的人失去了连接。

他们以为这些关系都被彻底切断而不可恢复,这对他们就像一个人没有了氧气,呼吸不畅。而共情深知人们精神之强韧。用在善意助人上时,共情绝不会使用“败局已定”或“没有希望”之类的词语。共情提醒我:生活是有意义、有目的、有方向的。

不管多大的孩子,如果他哭的时候能得到安抚,笑的时候能听到他人的笑声,他就会相信外界,会用安抚的方式来回应自己的情绪。

与有爱心与专注的人之间的早期互动经验,能温柔地呵护并加强产生共情的神经回路,这样能防止我们的情绪剧烈波动。相反,跟愤怒、暴力或忽视型养育者之间的重复互动会让一个人发出或接收共情的神经回路发生短路。

这种解读他人没有表达出来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是共情中遗传属性的一部分,是我们从敢于自我牺牲的黏菌、喜欢蚂蚁的毛毛虫、救小犀牛的大象和深爱人类的大猩猩身上传承下来的。所有的生物都需要共情。如果没有共情,我们就无法相互理解,也无法相互寻求支持、鼓励、温存和爱。

如果希望改变、成长,做真实的自己,我们就必须学会在人际关系中实践共情。事实上,能够表达共情是感受共情的关键。因为,如同爱、宽恕、诚实,在我们想要收获前,应该先懂得怎样给予。

生物与生物之间,甚至跨物种之间,都可能产生共情。万物有灵,只要人类怀着一颗谦卑的心,就可以做到相互的交流和理解。哪怕是没有生命的物件,如一张椅子、一件衣服,它们虽然没有生命,但是它们是有寿命的,我们如果能够爱惜地使用、细心地照料,它们必将历久弥新。

同情是为了安慰他人,共情则是理解他人。共情需要在情绪上保持一定的距离。共情需要把偏见放在一边,并控制住那些自动进行评判和谴责的冲动。

共情的核心是理解,只有在理解之后才能给出解释。共情最有力量的说法之一就是“我不知道”。既要能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情绪,还要能带着对每个人和每个情境独特性的尊重来给出回应。学会如何出于助人而非害人的初衷,以积极的方式表达共情。不把感受转化为行动,就没有真正理解共情。

共情付诸行动是一门需要实践的艺术,能给出共情的回应需要耐心、决心和灵活性。只有理解了过去和现在痛苦的强度,才能找出救命绳索。如果能做到既深切地关心生活全局,又关心自己当下的体验,那即使身处最险恶的境遇,我们也能知道如何找到脱身之路。必胜信念是实现目标所需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之一。共情要保持谨慎,要专心、好奇和警觉。因为共情最持久的特征就是集中注意力,关注焦点。

表达共情的7个关键步骤,就是把你的想法和感受转化为能够直击他人内心和灵魂的言语——需要自我觉察、细心反思和大量实践。

1.使用开放式问题。问开放式问题可以传达出对每个人独有的反应和回复的尊重。你先交出控制权,允许他人把你引领到他想要或者希望你去的地方,而不是你努力把谈话带到一个指定的方向上。封闭式问题就像是把他人关在门外。当我们能够把偏见和预判都放在一边,敞开大门迎接新的体验时,开放式问题就能帮我们看到无限的可能。

2.放缓节奏。炽烈的情绪是无法让人表达出共情的。情绪爆发的时候,花点时间来思考、回想一下是很有帮助的。往产生情绪的情境中加入一些镇静和归因。有意识地努力把节奏慢下来,共情就开始扩展开来。对情绪进行远观,我们就能够重获平衡,可以对我们的想法和感受产生更准确的理解。

3.不要匆忙做出评判。共情是避免当人们感到挫败的时候,容易看不到事件的特殊性,而认定事件具有普遍规律,进而导致自己做出不宽容或很苛刻的评判,这样我们不仅否认了发生改变的可能性,还阻碍了个人的转变。真正的生活是流动的,人们一直都在适应环境。环境发生改变时,人们都是能让步和弯腰的。

4.关注你的身体感受。共情也含有明确的躯体成分,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可以叫作共情神经系统。当我想要弄清楚一个人他当下的想法是什么的时候,我就让我的面部表情尽量精准地模仿他的表情。然后,等着我的头脑或内心为了呼应这个表情会出现什么样的想法或情感。

5.向过去学习。当我们学会把过去和现在分开来看时,我们才能客观地看待事情。他人强烈的情绪不一定跟现在发生着的事情相关,却总是源于过去未处理的冲突或是艰难的生活环境。也要注意我们自己的过去,了解自己并发展对过去冲突的觉察是培养对他人产生共情能力的必经之路。

6.让故事充分展开。每个人都有他特有的故事可讲,每个故事也都以它自己的速度发展。我们表达共情的方式就是让自己完全参与到故事中去,尽自己所能去帮忙,并感恩自己也能成为这段经历的一部分。

7.设定边界。真正的信任来自当下这个时刻共情的互动。设定边界是为了能给对方客观的回应,为此,我们有必要保持自己的抽离状态。设定边界是一种能让共情发挥作用、让注意力一直关注当下这个话题的方法。

(来源:亚瑟·乔拉米卡利著,王春光译,《共情的力量》,中国致公出版社,2018年12月版)

猜你喜欢

亚瑟共情情绪
网红会和打工人共情吗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亚瑟·贾法的非线性叙事述略
亚瑟,收拾房间
亚瑟,收拾房间
ARTHUR'S HICCUPS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