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野下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探究

2023-08-20廖燕情

中学理科园地 2023年4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问题意识实践能力

廖燕情

摘   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重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增强创新思维能力训练和问题意识培养,有助于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文章从学习情境创设、教学氛围营造、提问环节设置、“问题探究”开展等方面,论述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学科素养;问题意识;培养策略;实践能力

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在学校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高中物理新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 1 ]。“高中物理课程注重体现物理学科的本质,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方面提炼学科育人价值”[ 1 ]。这四个物理学科育人价值维度是相辅相成的,每个方面的发展都需要科学的方法、循序渐进的积累。在情境化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1  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乐于发问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较难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探索、研究和创造的思维过程。“任何知识要具有生命力,都必须作为一个过程‘存在于一定的生活场景、问题情境或思想语境之中[ 2 ]”。保持浓厚兴趣是所有学习活动的前提,要尽可能发挥物理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特点,让学生乐在其中。利用演示实验、自制教具、多媒体应用等方式创设与日常生活相关联的情境,能让学生更切身体验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如“万有引力及其应用”这节课,可以结合“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思考飞船完成探月任务的两次变轨、两次发射是如何实施的。“摩擦力”教学时,可以将自行车当作教具在课堂上展示,引导学生现场讨论“摩擦力在自行车中的应用”。又如教师在讲授“多普勒效应及应用”知识点时,可以播放“复兴号”高铁进出站的视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站台上的旅客听到汽笛声的音调会随动车距离的变化而变化”。高中学生对这些生活场景都很熟悉,这些生活化的情境能促进他们的问题意识在不断提问、质疑、解惑中得到提升。

2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发问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认為,和谐气氛能使人情绪愉悦,从而使大脑的活动效率得以提高。学生不敢提问,一方面是因为知识储备不足,找不到问题切入点,另一方面担心问错、答错会让同学讥笑,会使教师不耐烦,导致思想压力大、情绪紧张,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消除这些顾虑心态。

2.1  师生关系要民主

新教学观和课堂观要求突出以生为本、以学为本。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师要以服务者的身份,给学生学习提供“指导”。在教学互动时要鼓励学生“插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认真倾听每一个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要以实际行动鼓励学生的质疑。不论学生的问题是否正确,是否有深度,教师都要对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保持足够的尊重和鼓励,有一些代表性的问题还可以组织全班学生一起讨论,努力营造人人敢提问、愿展示的宽松课堂气氛。

2.2  创设信任、合作的生生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中物理教学常用的方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团队成员间相互交流、团结协作。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要充分考虑每个成员的特长,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表现空间。比如“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课,制订实验方案可以由全组一起讨论,比较容易操作的“实物连接和实验记录”步骤可以安排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完成,“实验误差分析”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较高,则可以推选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上台陈述,平等的展示机会可以提升团队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2.3  课堂评价要注重正向激励

“自信是一种正确、积极的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是一种对自己认可、肯定和支持的态度。”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及时评价、及时鼓励,哪怕回答的并不完善,也要找到其闪光点予以肯定。要始终保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在思考中积累方法、提升信心。长此以往学生问题意识提升了,所提问题的深度和价值也会随之增加。

3  加强日常训练,让学生善于发问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的,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 3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更有价值。”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布置学习任务也要尽可能体现出问题价值,使学生在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知识得以内化,从而实现知识自我建构。

3.1  培养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学好中学物理的最基本途径就是重视观察和实验。“教学情境应能体现学科知识的发现过程、应用条件以及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与价值”[ 3 ]。教师要充分发挥物理学科优势,尽量创造条件开展实验教学,能让学生分组实验的尽量让学生亲手操作,一些无法实验操作的实验(比如核裂变、核聚变)也尽量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现模拟情境,以帮助学生获取尽量多的感性认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和如实记录数据,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收集、发现问题,以科学的态度追本溯源,寻求答案。比如,上“超重和失重”这节课时,可以增设一个演示实验,现场请一个学生在体重计上演示下蹲和起立动作,利用多媒体将体重计示数投影到显示屏上,通过引导学生对体重计示数变化规律的分析,帮助他们真正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的科学本质。

3.2  引导学生在知识建构中发现问题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认为:学习就是自我建构,学生要通过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通过积极主动的认知行为来激发大脑,使新信息与原有知识发生相互碰撞,从而实现知识体系的再建构。比如在上“力的合成”这节课时,用两把相同的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提起一个己知重力的钩码,这时两把测力计示数的代数和显然并不等于钩码的重力,这与学生原有的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经验是相冲突的,这类新旧知识的认知矛盾,可以很大程度刺激学生建构提升自已的认知体系。

3.3  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会质疑

高中物理的很多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定性了解,由于思维深度不同,很多片面的知识经验有时会引发认知冲突,甚至会影响进一步的深入学习。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认知冲突中生成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学习天体运动时,学生可能会问:地球公转为什么不是太阳绕地球转呢?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太阳行星的分布规律?在学习“楞次定律”时,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欧姆定律,如果已知线圈匝数、磁通量变化率和线路电阻,就能计算出感应电流的大小,但如何确定电流的方向呢?有的学生可能马上会想到初中学过的右手定则。这时可以再提出问题:如果感应电流不是因为导体棒切割磁场产生的呢?教师若能因势利导的处理好这类生成性问题,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4  开展“问题探究”学习,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出真知,成功的探究体验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持久保持,所以在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在上完“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这节课后,可以布置学习小组利用体重计完成“电梯运行状态中的超失重现象”研究性学习报告;学习“平抛运动”后,可以布置学生课后做转动带水雨伞的实验,测量出被雨伞甩出的水滴圆的半径、伞缘离地高度,根据这些数据设计试题并在班级交流;学习“全反射”后,可以布置学生完成《公路夜间反光标志涂层调研报告》。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创新实践能力,是可培养、可教育习得的,课堂内外的探究实践,能行之有效地帮助学生在不断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中促进同学间的合作参与,提升他们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直至形成能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疑是学之始,问是学之本。只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乐问、敢问、能问的情境氛围,以问题为导向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就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廖伯琴.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点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 郭晓明,蒋红斌.论知识在教材中的存在方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4(4).

[3] 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问题意识实践能力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学科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教学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