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灾种 大应急”形势下提升消防救援队伍战斗力的新思考
2023-08-20吴晓林
摘要:
新经济形势下,各行各业都在持续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安全隐患和风险问题,其中火灾是一类常见、多发的灾害,诱因多、防控难度大。针对现阶段消防应急管理工作,我国提出了“全灾种,大应急”理念,这也使消防救援队伍的工作任务增多且复杂化,消防救援形势更趋严峻。为满足实际工作所需,要持续推进救援机制的完善和优化,促进消防救援队伍战斗力不断提升。本文简要分析“全灾种,大应急”形势下消防救援队伍战斗力存在的各种问题,就提升消防救援队伍战斗力提出对策和建议,希望对新形势下消防救援工作的高效化、高水平推进有所帮助。
关键词:
消防救援队伍;战斗力提升;建议
在推进消防改革工作过程中,我国应急管理提出了“全灾种,大应急”的理念和要求,给消防救援队伍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提出了科学指引和新要求。消防救援队伍的职责范围扩大,工作任务量增加,凡是需要应急抢险救援的灾害事故都包含在“全灾种”范围之内,需要消防救援队伍在这些工作中承担主体责任。“大应急”则要求实现消防救援队伍、应急资源等的优化整合,构建更完善的救援机制,整合政府、企业、社会、专家等多方力量,构建系统化的调度智慧平台,促进各方力量高效协同、应急部门统筹协调、消防队伍主调主战。在这一理念下,为促进有关工作取得理想效果,要求消防救援队伍不断加强战斗力,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急难险重突发事件处理与保障能力[1]。
一、消防救援队伍战斗力存在的问题
(一)救援力量和战训人才方面
面对各种各样的灾害和事故风险,消防救援队伍的工作任务更多、更重、更繁杂。从目前现状来看,尽管各地区在积极加强消防救援队伍建设,不断培养这方面的专业性人才,完善和优化车辆装备器材等基础配套设施,但由于编制的缺乏,我国仍存在救援队伍总量不足、专业化和综合素质型人才缺失的情况,尤其是一些基层消防部门,人员配置不科学、基础不扎实等问题更严重,人员配备与逐渐增长的出警量需求不匹配,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再加上在职人员的培训工作不到位,尤其是战训不足,导致很多人实战经验缺乏,直接影响其战斗力[2]。
(二)消防设备和基础设施方面
消防设备和基础设施是影响消防救援队伍战斗力的关键要素。消防救援工作的实施需要各种技术设备辅助,以保障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消防救援的工作效率、整体水平和人员安全性。“全灾种,大应急”形势下提高消防救援队伍战斗力,对各种物资和配套设施设备的需求更大、要求更高。但从目前现状来看,我国仍存在消防设备和基础设施总量不足的情况,尽管各地区在积极更新消防队伍的装备,确保符合《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以满足火灾扑救等工作的需要,但该标准下很多单位的抢险救援装备器材配备低、针对自然灾害应急处置的相关配套装备设施不足,仍无法满足“全灾种,大应急”形势下有关工作的需要[3]。基层消防部门也不同程度存在配套设备不齐全、盲目选购设备、未按照规范和要求采购和配备设备设施、设备设施老化和技术滞后等情况,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例如,很多消防队伍用于灭火的主要战车还是普通水罐消防车,其效能比较低;没有考虑自身情况和实际工作需要,片面采购进口专勤消防车,而急需的一些配套设施不全,导致出现部分设备闲置、部分设备严重不足的情况;集灭火、抢险、急救于一体的消防救护车比较缺乏;紧急急救箱、救生设备等配备不齐全;消防通讯设备不完善[4]。此外,很多单位对设备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不细致,导致消防设备和基础设施损耗情况严重。
(三)实战化训练方面
“全灾种,大应急”形势下消防救援队伍需要处理和应对的灾害、事故风险和消防救援事件更多,也更加复杂,而各种灾害和突发事件本身又存在很大的危险性,很多都具有复杂多样、不可预测、破坏性强等特点,救援过程中还可能出现有毒烟气、高温爆燃、倒塌、缺氧、泄漏等情况,需要消防队伍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和知识基础以及丰富的实战经验,从而有效提高消防救援的工作效率,保障自身安全。但從目前现状来看,尽管全国消防救援队伍都在开展岗位大练兵之类的实训活动,并评选优秀单位、个人等,用以提升消防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和整体战斗力。但这方面工作的开展仍缺乏系统完善的体系和机制,甚至还存在实训内容和项目单一化以及训练对象、内容、方式和实战需要结合不够紧密的情况。实战训练主要集中在基础体能训练和基本操作方法训练、基础设施设备操作和使用训练等比较浅显的层面,针对有毒烟气、高温爆燃、倒塌、缺氧、泄漏等复杂环境下消防救援工作开展的实战训练不足,且受技术、资金和设备等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很多基层单位无法开展特种灾害事故和复杂条件下的模拟训练、仿真训练,实战训练达不到预期的效果[5]。由于训练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比较低,很大一部分消防救援队伍仍表现出火场指挥、协同作战等能力水平不够的情况,导致在实际救援工作中无法做出科学预判和可行的救援方案计划。
(四)信息技术方面
信息化技术、大数据技术、智能化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消防救援队伍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从而提升其战斗力水平。但从目前现状来看,受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单位信息化利用水平不高,缺乏统一的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对设备、物资协调配置和利用、消防救援工作中的沟通交流及各方力量的高效协同、应急部门统筹协调等产生影响,严重影响消防救援和应急救援指挥工作的效率[6]。
二、提升消防救援队伍战斗力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消防救援人才培养
为切实满足“全灾种,大应急”形势下消防救援队伍的工作需求,要持续加强消防救援队伍建设,尤其是基层消防救援队伍建设。例如,在综合考虑和分析当地的消防救援工作形势和实际需要、消防救援队伍现状等基础上,对消防救援部门的人员配置、人员安排不断优化,保障人员充足与逐渐增长的出警量需求相匹配。要重视专业性人才培养,通过一系列宣传指导、实训练习等活动,不断提升消防救援队伍战斗力。培训和指导工作要从多方面入手,持续加强消防救援队伍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加强各种基本操作方法训练、基础设施设备操作和使用训练、复杂环境下的模拟训练和仿真训练等,保障其在日常工作中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各项技术设备,对自身职责和工作内容、工作任务有清晰的认知,并自觉履行,在实施高效化救援的同时,减少救援工作中的安全事故问题、群众纠纷和矛盾问题。消防救援队伍还需要加强技能学习,掌握不同类型灾害和事故的消防救援知识技巧、掌握伤情评估的一些知识和基础生命支持技术。例如,如何在狭小空间、黑暗环境、火灾现场、倒塌废墟等复杂环境下开展消防救援工作及基础医疗救护工作;如何对出血、骨折、心肺损伤等患者实施科学有效救援;如何规范使用各种救护设备等。此外,要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安全防护能力,以保障消防救援工作顺利进行,也最大化保障自身安全[7]。
(二)完善和优化基础配套设施
加强消防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其战斗力水平,也需要围绕具体工作开展和实施,持续完善和优化基础配套设施,辅助和支撑消防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基础配套设施采购和配备时,需对自身情况、实际需要、消防救援工作形势有所把握,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方案,既要引进和使用一些先进的调查技术设备、消防救援配套设施,也不能盲目追求先进设备,以防出现部分设备闲置、部分设备严重不足的情况。例如,为满足“全灾种,大应急”形势下消防救援工作实施的需要,要依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对设备设施进行更新、维护和购置,包括依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配备齐全的火灾扑救基础设备,也需要针对其他灾害和事故救援工作开展的需要,配备自然灾害应急处置的相关配套装备;集灭火、抢险、急救于一体的消防救护车;紧急急救箱,救生设备;消防通讯设备等。各单位和部门、消防救援队伍也需要熟练掌握设备应用,在消防救援工作中规范操作、合理利用。日常要做好设备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延长设备设施的使用寿命,使各类基础配套设备时刻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以便在出现突发事故及有消防救援需求时能够正常使用,保证消防救援工作的时效性[8]。此外,各相关单位和部门之间也可以构建协同机制和联动机制,以实现各类物资和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弥补单个部门技术受限、资金不足、设备不齐全等方面的缺陷,在消防救援工作中就近调配物资和设备。
(三)加强实训锻炼工作
消防救援是一项复杂、危险性大的工作,为满足“全灾种,大应急”形势下消防救援工作的需要,要高度重视实训锻炼工作的开展。定期组织和开展安全演练、消防演练、模拟训练等活动,将消防救援的一些知识技巧融入其中,并鼓励消防救援人员积极参与,并在这一过程中掌握消防救援的知识技巧、流程和各项消防设备的操作等。为确保实训锻炼活动开展的有效性,要积极开展岗位大练兵之类的实训活动,并对活动开展的成果进行考核,增强消防救援人员参与实训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要结合具体工作需要,持续拓宽实训锻炼的内容、优化实训锻炼的方式,保障与训练对象之间的紧密联系,既要加强基础体能训练、救援人员综合素质和技能技巧训练、设备设置操作训练,也要做好复杂环境下消防救援的实战训练,开展危险品化学品泄漏、新型材料火灾、高空救援、交通事故救援、地震救援等方面的专项训练,提升消防救援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战斗力,确保能冷静处理复杂环境下的各项突发事件,制定切实可行的救援计划方案[9]。
(四)提高信息化指挥管理水平
现代化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无人机技术等先进技术能够为消防救援工作高效化实施提供支持。各部门需要在信息化系统和平台的支撑下,构建更完善的消防救援现场指挥体系,以协助现场勘察、灾害评估分析、现场救援情况监测等工作的开展,准确把握灾害发生位置、现场实际情况、诱因等,并协助消防救援计划方案的制定。要保障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良好协作和通信顺畅,使各项指令能够及时有效传达,实现资源整合,促进各部门形成合力,从而提高消防救援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科学应用,也能够为模拟实训提供技术支持,给消防救援人员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协助技能训练、战术训练和心理训练等工作的开展[10]。5G技术结合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救援现场水、电、人、物等的智能化感知和识别、定位和追踪,更全面掌握救援现场信息,科学调整救援工作部署和安排。
结束语
“全灾种,大应急”形势对消防救援队伍工作的实施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标准。要持续加强消防救援队伍建设、消防救援人才培养,通过宣传指导、技能培训、实战训练等,提升其综合素质、专业水准和战斗力。同时,要继续完善和优化基础配套设施以及促进智能化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设备的应用,不断夯实消防救援工作基础。
参考文献
[1]商益民.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2016(02):45-46.
[2]文茂盛.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J].低碳世界,2016(26):263-264.
[3]周伟.基层消防火灾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消防界(电子版),2018,41(13):61-62,65.
[4]王钦贞.当前形势下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实战能力提高的建议及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6):174-175.
[5]崔彬.消防灭火救援部队救援作战能力提升对策探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24):191-192.
[6]郝建波.浅析当前强化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能力建设的对策[J].科技与创新,2016(18):66.
[7]黎勇.新形势下提升消防救援队伍灭火救援能力的思考[J].区域治理,2020(15):53.
[8]李聪颖.研究5G通信技术在消防救援工作中的应用难点及对策[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0,38(06):26-28.
[9]石海鹏,刘圣阳.提高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作战能力对策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19(06):16-18.
[10]高建廣.提高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实战能力的几点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8(10):26-28.
作者简介:
吴晓林(1980- ),男,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本科,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研究方向:消防救援队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