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2023-08-20刘鸿瑜
摘要:
消防救援队伍是应急救援主力军,在化解大型安全风险、处置各类灾害事件等方面承担重大责任。伴随着消防救援队伍的灭火救援能力不断提升与培训内容不断改革,指战员在作战期间的安全风险不断加大,伤亡事件有所增加。本文从作战训练安全事故的发生规律入手,分析作战训练安全事故原因,提出加强作战训练安全的措施。
关键词:
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问题;对策
一、作战训练引发的安全事故规律
发生任何事故都具有相应特点。根据交融轨迹理念,在适当时间与空间内,因人类行为不安全和环境状况不安全,二者如果持续发展可能会引起轨迹碰撞,最终引发事故。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制约、促进及引导发展的关系。从消防救援队伍的作战训练安全性视角来看,人类的不安全行为展现在消防员缺乏防范意识、操作过程违规、没有规范穿戴防护装置、没有较强的事故处理能力等;环境不安全除了是指救援现场具有不安全因素,如各类有害物质的燃烧、容易燃爆的危险源、建筑塌方等一些不明确的状况,还有消防救援隊伍在实训中用到的车辆、装备器械不安全等状态[1]。
二、作战训练安全事故诱发因素
(一)主观层面
1.缺乏防范风险的安全意识
第一,辨别安全风险能力不足。消防队伍在开展救援工作时,消防人员无法对潜在风险因素做到第一时间认识,就算认识了此类风险,也无法熟练采用规避风险的应对策略。如前两年山西省某市一人不小心掉进下水井之中,被困其中难以及时出来发生了中毒事件,消防员在救援时,因没有提前检测井下的毒害气体,如果下井救援期间没有佩戴空气呼吸器,容易因毒气入体晕倒。第二,职业安全意识不足。因没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消防员缺乏健康思想。他们长时间处于作战现场,因为没有重视火灾现场外部毒害气体的安全防护工作,使其长时间处于慢性伤害的环境下,身体容易患上严重病症[2]。
2.缺乏专业的组织指挥技能
首先,指挥员经验不足。统计表明,消防站中有些指挥员的任职时间不超过两年,占比大约达到了30%,超过两年不超五年的占比大约为38%,超过五年的占比大约为32%。有些指挥员因认知时间太短,缺乏指挥经验,再加上很少开展专项训练,如指挥能力、战术推演、实战模拟等,使得他们处置临时危机的能力很差,而且可能因为指挥不正确引发安全事故。其次,缺乏灾害危机处置能力。在“全灾种、大应急”背景下,部分指挥员没有进一步掌握新型火灾形势及特征,缺乏专业的理论支撑,其对于特殊火情、水域灾情等扑救技术的掌握程度有待增强,很可能引发安全问题。
3.缺乏安全作战技能
首先,避险能力不足。一方面是因为安全实训体系不完善,消防员的紧急避险、安全防护、识别风险意识明显不足,规避风险的能力弱。如2011年天津市某县一人不小心掉进了废弃的灌溉井之中,消防救援队伍在救援期间,因个人下井救援没有做好安全防护而殉职。其次,消防员的专职作战力缺乏。目前在消防救援队伍中,专职消防员属于中坚力量,其在基层执勤力量中约占63%,但因薪资待遇不高、没有贯彻落实保障政策、发展前景模糊等,人员流动性比较大。调查表明,在专职消防员中,工作时间低于五年而选择跳槽的消防员数量大约90%,工作时间不满两年而选择跳槽的消防员数量大约50%,导致消防救援能力较弱[3]。
4.缺乏安全保障制度
首先,各类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正在广泛运用,给消防救援队伍的专业理论学习带来了很多新挑战,如灭火剂强度、供水系数等;在灭火射流方式的影响下,采用排烟技术处理,容易落后于发达国家相同行业;同时灭火也会被回燃、轰燃影响,导致现场很少运用实验结果和现场数据。有关绳索、水域、坍塌等分析显示,因原创性不足,实践技术等显著缺乏。其次,并未合理运用装备战术。新形势下,因为灾情救援工作形式复杂,灭火工作需要使用的战术措施要求不断上升,在日常实训行动中,救援人员运用的救援装备以及战术战法等已经不适用新情况。实际作战训练期间,使用空气呼吸器,如果尚未根据实际灾情进行救援战术的合理调整,并进行位置轮换,容易使备用气瓶难以准时跟进,导致消防员窒息或者中毒事件不断增加[4]。
(二)客观层面
1.灾害现场存在的客观危险
我国灾害事件类型繁多,其中包括火灾、建筑塌方、化学物质渗漏等,这些灾情都存在破坏性、突发性特点,消防员在进入火灾救援现场时,不仅人身安全会受到威胁,心理也会承受巨大的压力。近年来,我国火灾事故频发,由于救援现场缺乏稳固性因素,会突发建筑坍塌、各种爆炸灾害,直接威胁到救援现场消防员生命安全。同时,次生灾害事件叠加蔓延,这对于消防员来说属于新型危害事件。如2014年5月,湖北某施工现场出现了塌方,重物将施工人员压在下边,在救援这名施工人员时,上方忽然掉落一块大土方,造成建筑两边坍塌面积不断扩大,导致三名消防员殉职。
2.灾害现场的复杂性
伴随我国相关机制的深化改革,消防救援队伍处置火灾任务从单一性朝着全新的方向转变,救援任务主要有火灾扑救、陆地搜寻、水域救援、突发性环境事件、高空救援等。消防员不仅要进一步掌握现场的水文地质、气象条件等,又要进一步了解建筑物的本身特点、化学品性质以及灾害处理方法。
3.工作任务的复杂性
我国消防员的数量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部分城市地区的消防站建设水平有待提高,其内部消防救援力量薄弱。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消防员的救援能力大幅度拓展,出警数量倍增,并且长时间处在强度较高的备战状态下,执勤训练任务繁重,如果消防员的精神状态、身体状态、情绪状态等不佳,可能会直接加大安全风险发生概率[5]。
三、消防救援队伍加强安全作战训练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安全文化培育
1.强化消防员救援安全意识
不断增强消防员的安全救援意识,不仅有利于加快现场的救援速度,又能保证人员生命安全。2004年召开的消防员生命安全峰会,有关保障消防员的生命安全政策就有16项。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注重新消防文化建设,培育安全行动习惯与理念,主动制止不安全行为。因此,要深刻吸取每次作战训练的经验,转变现下一些消防员落后的救援理念,即重视作战轻视安全,有效减少不安全的行动,在每位消防员的心中根植安全意识。在队伍转型升级中,全面促进安全性作战训练,加强安全工作意识构建,从而树立“安全为首”新型安全观念。
2.完善安全标准体系
根据我国消防救援工作的成熟规范与安全作战训练标准,结合国内现实情况,构建充满特色的消防救援安全体系。消防救援安全体系主要内容有认证消防员资格、生命安全规范、紧急救援小组规范等,确保日常作战指挥、训练、处置事故等有效开展。
3.建设多维调查事故系统
按照层级职责、定责处置等相关准则,联合医疗、鉴定、公安等多个部门,构建专业且长期性的调研机构,对于伤亡事件的诱发因素进行多角度及分阶段剖析,为改善消防装备、科学训练、优化消防战术等提供有效参考。而且还要贯彻执行职责倒查机制,万一出现伤亡事件,必须联合开启调查,严肃开展追責问责[6]。
(二)加强培训方法创新
在消防救援队伍训练期间,安全是最大的隐患问题。通过对训练内容的适当创新,转变传统训练方式,可以有效促进训练现场更趋安全。如果消防员缺乏训练经验,应试着从虚拟仿真训练层面着手,使消防员在安全训练的同时,感知救援现场的真实情况,这也是消防员提升处理问题能力的最佳手段。在作战训练过程中,应结合训练现场具体状况及消防员自身特征,落实多元化训练。在模拟仿真训练过程中,要促使消防员深刻认识理论知识,并积极应用于实际救援现场,如此才能增强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的质量。另外,在训练内容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指战员身体素质与实际作战指挥能力,对其展开阶段性训练,确保意外事故发生率有效减少。只有不断创新训练方式,才能以多元化训练手段,增强指战员的应急指挥和救援能力。
(三)加强安全性管理
1.确定安全管控责任
美国等发达国家针对消防部门专门制定了安全管理规范,系统管理风险事件。如美国消协制定的安全官规范,明确救援现场的安全官需承担17种责任,包含百余项任务。我国的消防安全管理主体蕴含各层指挥员、安全助理员、救援小组。指挥员在区段作战行动中属于第一责任人,而消防站在安全员专岗设立过程中,直接承担着现场的安全管控,由高级指挥员直接承担相关职责。
2.规范作战现场安全管控级别
由于灾害事件存在着不同的危害,可以结合火灾和救援工作,进行警情分级。根据人员伤亡状况、殃及范围、发生环境与时间、现场评估坍塌及爆炸风险,可以将安全管理级别分为四层。伴随着级别的不断上升,安全助理员、救助小组、安全员数量不断增多。目前消防站正在构建轮换操作制,不仅缩短了救援时间,而且不断减少了危险事件。
3.构建“四位一体化”安全实训模式
每类灾情的风险属性都不同,安全实训模式也应具有特殊性质,切不可将安全防护、紧急撤离、装备操作等当成简单的安全训练。构建安全基础、技能基础、管控基础、心理基础一体化实训方式,确定安全实训的归类手段、实训要求以及相关内容,确保消防员的安全作战实训效果有效提高[7]。
(四)提升专业能力
1.提升识别与避险能力
实时掌握消防救援队伍的作战训练情况,针对常见灾害,如腐蚀风险、浓烟风险、高温风险、爆炸风险、轰燃风险等,通过学习理论知识、研讨案例、实训等方法,促进消防员避险与识别风险能力的提升。在扑救建筑火灾期间,应该特别观察建筑的耐火限度、外围墙面、楼板变形等,对于现场火情加强侦察,合理选择行走路线。
2.完善专业技能培训
打造实战化、专业化作战能力的培训方式,推动单一灭火救援训练方法转变为综合应急训练模式,从依托于现场实训的方式转向基地训练模式。基地实训模式可增强消防员的救援技能,通过学习大量的基础理论,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锻炼基础技能,确保每位消防员都能达标;以专业能手的培养为主,只要专业科目精通,即可在专业岗位上任,促进消防员综合能力全面提高。
3.装备研发的优化配备
在消防救援装备的改良设计过程中,首要思考的是消防员本身的安全问题。基于人体学视角,帮助消防救援现场指战员充分了解救援装置及救援环境,促进装备与消防员和谐度提升,促进装备作用的充分发挥。在防护、灭火、救援等领域当中,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精准定位、卫星遥感、视觉增强等智能装备的开发引进,切实提高消防员安全性[8]。
(五)加强训练现场检查
要注重对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现场的安全检查,这有利于减少消防员训练期间的受伤事件发生率。在选择消防训练现场时,应紧密结合消防演练的实际要求,提升消防员的真实训练感受,如此才能够提升指战员的作战精神,确保指战员高效开展作战训练。在实际训练中,指战员应合理开展相关防护工作。另外,有关训练场地应尽量符合本地救援环境,避免指战员在训练中发生意外。通过及时检查训练现场及配置防护工具,可以有效增强消防救援现场的安全性。
结语
总之,新时期,基于“全灾种、大应急”责任任务与专业建设需求,必须树立牢固的忧患意识,掌握作战实训期间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消防员能力薄弱点。应该对消防员的安全管理、安全文化、专业救援等综合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制定科学应对策略,确保消防员人身安全,以实际行动促进消防救援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月.浅谈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问题及对策[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2021(09):2.
[2]张斌.从伤亡案例探讨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管控措施[J].消防界(电子版),2022,8(07):34-35.
[3]陈斌.当前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工作的难点及对策[J].消防界(电子版),2022,8(05):3.
[4]马永飞.新时期消防救援队伍如何加强作战训练安全工作探讨[J].明日,2021(03):1.
[5]王新泽.浅谈新时期消防救援队伍如何加强作战训练安全工作[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1(12):2.
[6]张航,蒋挺.消防救援队伍灭火救援实战化建设[J].BuildingDevelopment,2020,4(06):95-96.
[7]魏征.消防救援队伍加强作战训练安全工作的有效措施[J].中国科技纵横,2022(05):130-132.
[8]张天阳.新时期消防救援队伍加强作战训练安全工作的有效路径[J].2021.
作者简介:
刘鸿瑜(1991- ),男,汉族,山东东营人,本科,研究方向:消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