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推动榆林幼儿教育振兴的路径探索

2023-08-20榆林学院绥德师范校区姬春艳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榆林幼儿教师幼儿园

榆林学院绥德师范校区 姬春艳

一、榆林幼儿教育振兴过程中生态困境分析

(一)人才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目的是加快实现乡村社会现代化。现代化的前提与核心要件就是“人的现代化”。人才振兴是榆林幼儿教育振兴的第一步,即积蓄服务乡村建设人才的孵化器。但是,结合前期的课题研究与调研实践来看,发现问题暴露较多之处集中体现在乡村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缺失这一层面。

在学前教育环节,由于学龄前幼儿教育与中小学教育有较大的不同,幼儿教师更侧重于幼儿日常的身心快乐成长、保育教育、自我服务能力提升建设等,所以也导致很大比例的幼儿教师对信息素养、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自我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片面认为幼儿教育与教师个人的信息素养水平关联不大。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基础能力较弱,无法针对性地服务辅助幼儿教育活动,尤其是对资源的整合、资源的有效生成,以及前沿学前教育信息资源获取的能力,都相对欠缺。

(二)文化振兴

原则上讲,文化振兴是包括榆林在内的全省全国绝大部分乡村地区得以实现振兴的灵魂所在。通俗理解,精神文化、精神文明建设是现代化农村、新农村以及新型农村教育转型过渡的关键。正因如此,在过去的“十三五”以及“十四五”规划期间,包括榆林乡村地区在内的很多农村地区,各地各级政府都加快了文化广场、休闲健身娱乐配套设施的建设与投入使用,旨在丰富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并改善农村精神文化与教育环境氛围。由此,完全可以说,乡村振兴必须以文化振兴作为精神内核。

对3—6岁的学前儿童来说,学前阶段形成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记忆将深深地印刻在个体的潜意识中,影响着个体一生的外在文化表现及内在文化理念。因此,在农村幼儿日常的管理中,应有针对性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榆林当地的特色乡土文化,诸如民间游戏、民谣童谣、风俗习惯等,并辅助以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借助家园一体化建设,更有助于促进乡村文明建设,从小培育农村孩子遵循优良家风家规。

二、当前榆林乡村幼儿教育振兴发展的困境破除

(一)人才振兴方面

1.与新时代接轨创设新型农村幼儿教育小基地

简言之,即借助网络化、信息化资源,整合农村资源,助力幼儿教育活动多样化。这也是近两三年我园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不断总结与发现的主要改进方向之一。尽管学龄前教育不同于中小学教育,但同样需要教育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网络工具的辅助服务。对幼儿教师而言,应具有合理运用信息资源的基础能力,才能在日常的幼儿教育教学管理中体现出创新思维。乡镇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建设、培训学习以及所处的农村幼儿园教育环境,对信息化、智慧化幼儿教育的涉足,明显不如城市地区。因此,这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榆林广大的乡镇村镇学前教育振兴的突破口之一。

2.加快学前教育人才信息素养建设

结合现实实际情况以及本幼儿园、周边几所乡镇幼儿园的观察记录来看,不难发现,近十年间全国各大高校,包括本科院校、高职高专、职业学校,在对学前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均开设了计算机信息技术、信息素养、网络素养等课程,以便更好地辅助服务幼儿在日常的学习、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学会如何正确使用电子产品、如何正确认识新时代的科学技术以及生活小常识、科技小知识。不仅如此,幼儿教师个人的信息素养水平、专业业务素质等,还会深入影响日常的教育活动,包括教育的效率、户内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比如,在美术教学的剪纸游戏中,可能需要用到电子板,对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往往更具吸引力;再如,在一些歌舞、古诗、绘本故事等教育讲解中,以及一些关于清洁卫生、如何吃饭、如何叠衣服、如何如厕等保育教育中,也同样需要用到一些动画视频、媒体工具,更能加深幼儿的记忆与视觉冲击力。

(二)文化振兴方面加大学前教育基础配套设施投入

1.软环境的塑造

关于该层面的不足与问题现象,可以具体参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其中,专门明文提到了将“村庄类型”划分为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尤其是特色保护类,在充分挖掘本地乡土文化价值意蕴的基础上开发独具乡土特色的农村幼儿园课程,让学前儿童从小接受系统的乡土文化和乡风文明熏陶。

2.硬环境的落实

因为与城市地区相比,在现有农村幼儿教育环境下,各乡村地区的幼儿园教职工与幼儿的数量比值,明显小于城市地区。以专任教师为例,前期的调研显示,榆林农村幼儿园专任教师与幼儿比约为1∶27,而榆林城市地区的专任教师与幼儿比仅为1∶17。此外,非专任教师的其他教职工,如后勤、保育、食堂、司机、保安等,同样差距明显。这直接反映出了农村幼儿园规模、数量的不足。因此,今后需要改进与落实的目标,在于能让各乡镇、村庄的3—6岁适龄幼儿,都可以“就近入园”。就像每个村庄都有几个文化广场、休闲健身场所一样,逐步在农村地区形成一种氛围,并在饱和的状态下尽量不过多浪费人力、物力。对部分人口相对稀少的乡镇,可合理化安排配置。如此一来,各乡镇、各村庄,才能更好地立足本村落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发和建构课程资源。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研究进一步发现,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内,新理念、新文化、新科技、新思潮,势必会持续影响着中国教育的发展走向,尤其是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等基础教育。与早些年相比,新时期幼儿教育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幼儿教育,最大的变化就是幼儿、教师、家长所处的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均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各级政府部门逐年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资源投入,但与城市地区相比,乡村洼地现象依然显著。但不可否认的是,人财物等要素资源的充分投入,又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正因如此,未来一段时期内的转型过渡方向,更需要各地农村地区、乡镇地区,立足本地实际,才能将有限的资源投入优化配置。对此,本文也专门从幼儿专任教师的能力培训培养层面、乡土资源与精神文化环境建设层面,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猜你喜欢

榆林幼儿教师幼儿园
榆林感怀
走榆林
我爱幼儿园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爱“上”幼儿园
榆林力量
——为榆林抗洪救灾而作
榆林出台特殊教育提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