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区理论视角下小学有效性作业设计探究
2023-08-20陈新添
陈新添
(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福建 莆田 351152)
作业设计不在多而在精,不在形式而在效果,有效性作业设计应成为学校作业管理乃至整个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与重要任务。2021 年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了“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等要求,这对新阶段的学校作业管理、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将舒适区理论这一心理学理论融入教育学,革新教师的传统作业的习惯、经验与传统,在作业设计方面打破唯知识、唯经验的束缚,不断创新和发展对作业的功能认知,优化和发展适宜的作业内容与方式。基于此,我们通过组织研究以“扩大舒适区,促进小学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为主题的跨学科综合课题,以语文、数学两门学科为主,探讨扩大舒适区理论指导下的小学有效性作业设计途径。
一、舒适区理论概述
人们对外界的认识可分为三个部分: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呈现出自内而外的同心圆状态。其中,舒适区(Comfort zone),又称“心理舒适区”,指的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在这个区域里,每个人都会觉得舒服、放松、稳定,能够掌控,很有安全感,但过渡地沉溺于舒适区,会让人不思进取、固步自封。
奥苏贝尔认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双向互惠的因果关系:一方面,学习动机可以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取得相关的学习效果,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另一方面,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反过来又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舒适区不断扩大的过程,锁定目标,去尝试新的挑战,就能对一件新的事情感觉适应和舒服,不再紧张害怕。扩大舒适区,前提是能够主动地跨入新的学习区,并把学习区转化为舒适区。对肩负着教书育人重任的教师而言,要想不断适应时代教育的发展要求,就不能囿于经验与传统,沉迷于自己习惯、喜爱的狭小世界而沾沾自喜,就必须摒弃懒惰、松懈、倦怠和保守,克服自我麻痹感,不断地尝试、突破,通过创新作业内容和形式,让作业有价值、有效果、有效率。基于舒适区理论,扩大舒适区,打破原有的习惯,尝试更多有助于学生学科学习的作业设计方法、策略,这对“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改革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舒适区理论下小学有效作业的四项原则
有效作业是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基于预定的教学目标与学生学情,师生共同按照有价值、有效果、有效率的要求,能动地开展作业的设计、布置、完成、批改、反馈等一系列作业活动的过程。
(一)准确性原则
一方面,作业设计需要是学情和生情的客观反映。作业设计必须摒弃传统的一刀切式的设计与布置,要针对不同学习层次与能力水平的学生,因人而异,分层布置。另一方面,作业设计需要准确呈现学习目标教学重点。要对课程与教材有正确的把握,根据学习目标与教学重点来设计针对性的强化练习,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实现知识点的巩固与能力的提升发展。
(二)趣味性原则
舒适区理论下的小学作业设计应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完成作业成为一种主观的学习需要,在完成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学科作业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培养积极学习情感。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学习乐趣,如语文学科的“日积月累”,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和专业书籍、走访调查、课外阅读等多种方式积累古诗词、歇后语、谚语、俗语等;字词作业中,以“找朋友”的形式,在偏旁加部首组成新字中体会汉字的乐趣;在猜字谜中感受汉字学习的趣味等等。数学作业中,除了传统的书面作业,还可以有形式多样的非书面作业,如通过动手“做”数学来提升学习体验,在实际生活数学问题的探究综合性学习中应用课堂和书本知识,服务生活。这样的学科作业充满乐趣,对学生积极学习情感的养成大有裨益。
(三)自主性原则
作业不是一种强制学习手段,而是学生的主动学习资源。作业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素材,同时也是其学习习惯培养的凭借。学生在完成每日的学科作业过程中,了解教师布置作业的基本规律,根据课程学习内容,大体知道每天需要完成哪些内容的作业,能够充分利用在校的课余时间来完成部分作业,减轻家庭作业负担。我们将语文、数学学科作业各设置基础性作业、发展性作业和提高性作业。如低年级语文的每日课外阅读的作业都出自《日有所诵》,学生可以自主完成;低年级的每日口算也是一项固定作业,学生可以借助碎片化时间在校完成。保证作业设计的“变”与“不变”,让学生与家长大致清楚每日作业的内容,这对学生作业自主性的培养很有帮助。
(四)实践性原则
知识学习要坚持教学做合一,要将学科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实践性作业是对传统作业模式的一种创新,通过任务式、探究式、综合性的作业设置,为学生提供知识应用与实践的载体,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与能力得到较好发展。
三、扩大舒适区,提高小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更大的挑战。要把抓好学校的作业质量作为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作为学校宏观教育管理的切入点,抓实,做细。应致力于从教学者的角度扩大舒适区,革除旧的作业思想,确立新的有效作业模式,更好地提高学校主要学科的作业设计质量。
(一)基于学情精编习题,提高作业设计能力
很多教师在作业设计上过度依赖教材以及辅导资料,以“拿来主义”为主,没有体现自己的教学思想。毫无疑问,以摘抄现成的习题的方式来布置作业是最为省时省力的,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较为“舒适”的作业设计方式,但是作业设计应以效果为重,不同的学情下,作业习题的安排设计应有所区别。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较好的作业设计能力,要能够立足班级的学情实际,为学生设计适合的作业,有利于课堂知识巩固以及应用能力的提高。
学校要将教师作业设计能力作为其教学水平、业务能力以及教学态度的重要考核与评价依据。加强学校作业管理,对教师的作业进行备案管理,通过对作业质量的审核,评价教师作业的设计能力。进行常态化的作业分学科集中评议,在年级学科教研组的牵头下对教师的作业设计的质量与能力进行考查与评价。这样会促使教师提高对作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从思想上、行动上加强作业设计的质量,在作业设计中融入自己的思维、劳动与智慧,使作业更加符合学情,体现新意和具备效果。总之,在作业设计中,应积极扩大“舒适区”,在个性化的作业设计中提高作业质量,这是每个负责任、有能力的教师的教育责任所在。
(二)立足生情分层设计,满足学生差异需要
每个学生是不同的学习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能力基础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必须摒弃传统的“一刀切”,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差异化的作业设置来完成要求,需要从舒适区跳出来,因人而异地进行层次化的作业设计。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三个左右的水平层次划分,在对应学科的作业设计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对应的设计,在难度、深度和完成度方面提出不同的要求。
如解决问题教学中,在同一问题情境下进行分步设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基础差的学生只需要完成简单的问题解答,基础一般和良好的学生则可以向第二、第三步的更高难度的问题发起挑战。通过分层设问的层次性作业设计,遵循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让不同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开展作业面批讲解,提供作业答疑辅导
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采取集中批改作业的形式,第一天的作业统一第二天批改完毕,时效性不足,不能较好解决学生即时的学习问题与困惑。“双减”政策要求“加强作业完成指导”“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作业的面批和讲解客观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也加重了教师肩上的担子。这就要求教师从传统的作业批改模式中跳出来,扩大作业批改与指导的舒适区,积极主动地作为,将作业的答疑与辅导落实到课间休息、课后服务时间等时间,为学生提供及时的作业指导。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师对学生作业的面批讲解以及答疑辅导,学校要求语文、数学科教师做好两点:一是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深入学生,了解学情,学生有了更多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便于作业面批讲解的开展。二是利用学校课后“三点半”服务时间。学生在校完成大部分的家庭作业,教师在教室中陪同学生自习作业,对有疑问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答疑,将学习困难第一时间解决,提高了教师作业批改和指导的效果。开展作业面批讲解和答疑辅导,培养了小学生勤奋好学、不懂就问的优秀学习品质。
(四)加强学科横向联系,有效提高综合素养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以及语文、数学等学科的课程标准都强调进行学科综合教学。其中,作业的设计也可以进行多学科之间的巧妙融合。这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跨学科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即在作业设计和布置方面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对不少教师而言,本学科的知识内容尚且能够简单驾驭,本学科的作业也能轻松把握,但是跨学科知识和教育的能力较为薄弱,进行学科综合的作业设计对其提出了较大的挑战,也成为其扩大舒适区进行作业设计的一大突破。
首先是通过加强学科思想方法的横向联系设计学科综合作业。学科之间的思想方法是一种积极的横向联系,要善于挖掘其他学科的有效学习方法策略,指导本学科的学习。以语文与数学为例,基于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的思维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想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品质。然而,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也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要求。教师在数学作业设计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和归纳判断来进行数学概念、重要公式、法则、定理的推理和判断。如在《多边形的面积》的学习中,关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等计算公式的推导,可以让学生将数学推理的过程以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具有“语文味”的数学作业对学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将推理过程以文字的方式来表述,就很好地运用了语文的方法来进行数学的学习。
其次是通过加强学科教学内容的横向联系设计学科综合作业。通过巧妙地抓住学科之间的衔接点,进行作业的学科综合设计,创新作业内容和形式,能有效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如五年级上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这篇科技文,涉及不同事物的速度的比较,如人的最大速度可以达到24 千米每小时、鸵鸟奔跑的最大速度为72 千米每小时;猎豹奔跑的最大速度为110 千米每小时、游隼的俯冲速度可以达到320 千米每小时……此外,课文中还涉及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光等高速物体的速度。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倍数的知识来进行不同事物的速度大小比较;或者用大数的计数法知识来表示课文中高速运行的事物的速度等。又如《风向袋的制作》中涉及风向袋的制作步骤,需要学生进行袋口(10 厘米)、袋长(40~50 厘米)、塑料绳(10厘米)等材料的准备,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长度测量工具来进行精准测量并完成手工制作的任务,巧妙地建立了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将语文作业与数学学习很好地融合了起来。
需要指出的是,学科之间的联系不仅仅局限于语文与数学,各门学科之间都存在内容上、思想上、方法上的内在关联,都可以进行适时和恰当的联系。
四、结语
作业设计的能力体现着新时代教师的育人能力。学校应强化作业管理,将教师的学科作业设计能力作为其综合教育能力的重要评价依据。小学作业设计,关键在于转变教师角色,主动地扩大舒适区,积极主动地加强作业的设计,融入自身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思路,提高作业设计布置的质量水平,更好地发挥作业在学科教学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