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疗设备维修和质量控制的结合策略
2023-08-20吴红波
吴红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福建 泉州 362000)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国家大力支持设备资本进入医疗体系,民营医院的数量不断上涨,民营医院的数量从2008年新医改前的5403家发展到2018年的21000家,医院的服务质量、服务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医院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医院的医疗设备是医院医疗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医疗、教学、科研的基本要素,也是现代医疗发展的基本条件。临床医学的发展往往依赖医疗设备的技术和更新换代,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作为患者诊治检查的医疗设备,如果出现质量安全,则可能威胁患者、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是医院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医院医疗质量。长期以来,医院往往将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分开管理,可能导致医院的医疗设备维修不到位,影响医院诊治检查要求,或者导致医疗设备采购质量不符合医院的发展要求,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将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有效的结合,不仅有利于医疗设备维修管理,而且有助于提升医疗设备质量管理水平。
1 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的关系
医疗设备维修主要是对医院医疗活动使用的医疗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及时发现医疗设备存在的问题和故障,并第一时间解决设备故障,避免医疗设备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出现问题,影响正常的医疗活动。通过医疗设备的定期维修和保养,可以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医院运营成本。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指对医疗设备的采购、安装以及临床使用质量进行管理与控制,提高医疗设备的采购质量,确保医疗设备安装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要求,满足医疗设备使用要求。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最大程度确保医疗设备的完好度和安全性,避免医疗设备所造成的医疗责任事故,减少患者医疗成本。因此,将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医疗设备采购质量、使用质量和维修质量,满足医院医疗设备质量管理要求。医疗设备质量安全是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关系到患者、医务人员和维修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医院的医疗设备包括压力容器、监测仪器、理疗设备、放射仪器、供氧设备以及辅助设备等,这些设备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漏电,电流可能对人体造成热效应、刺激效应和化学效应,导致人体受到伤害。通过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可以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诊断水平,避免医疗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医疗设备维修是设备控制的前提和基础,医疗设备控制可以减少医疗设备的维修次数,降低医疗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
2 医疗设备维修存在的问题
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医院的医疗设备数量不断上涨,医疗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设备维修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医疗设备维修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医院不重视医疗设备维修
长期以来,医院的管理者重视医疗设备的采购,忽视了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导致医院医疗设备维修水平低。日常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仅限于设备清洁除尘,没有对设备的性能和结构进行检修。目前,医院的医疗设备维护方式主要有企业维护和自行维护,企业维护是医院在向医疗设备生产厂家采购或者官方代理商在购买设备的时候签订全年维修保养服务,然后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由生产厂家或者官方代理商对设备进行维护检修。自行维护方式是按照医院制定的维护计划,由医院的医疗设备技术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并及时记录医疗设备的维护情况,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更换医疗设备的零部件或者耗材。然而,受到人力、物力以及技术方面的影响,很多医院的医疗设备维护技术人员数量比较少,一般只有3~5人,医院医疗设备数量多,而从事医疗设备维护工作的人员比较少,往往无法满足医疗设备维修保养要求。
2.2 维修质量不高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疗设备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多,进一步增加了设备维修难度。医疗设备维护周期一般是3年,超过3年,医院需要自行负责维修。由于医院不重视医疗设备的维护,一些设备维护人员对设备工作原理、维修流程、维修方法不熟悉或者了解不全面,采用不合理的维修方式,从而导致设备维护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医疗设备维修人员在维修过程中,发现设备零部件老化、损坏严重,需要更换,需要向设备供应商或者医院采购部门提出申请,一些设备零部件价格比较贵,需要采购处进行议价招标,采购流程过长,导致医疗设备的维护不及时,引发设备故障。还有一些医疗设备无法自行维修,需要将设备返还到厂家进行修理,来回修理的周期比较长,影响医院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其次,医疗设备维修缺乏动态管理,设备动态管理包括医疗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等记录,目前医院的医疗设备维修、保养记录大多数都是手动填写,每次维修后,需要维修人员将维修信息归入医疗设备档案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维修人员工作任务重,在维修过程中,很多维修人员没有及时将维修记录进行归档,或者维修记录不全面,没有详细记录设备维修的情况,从而影响后期设备的维护。
2.3 缺乏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意识
随着医院医疗设备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医院重视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管理,但是,医院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全面设备质量控制管理理念,没有在医院上下树立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意识。目前,医院的预防性维修工作流于形式,没有根据医疗设备的时间情况,制定科学的医疗设备维修保养记录,并根据医疗设备维修情况,对其进行数据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维修。一些医疗设备的使用频率低,维修周期比较长,但是,在制定维修计划的时候,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维修计划,从而导致部分设备过度检修,一些设备检修不到位等现象。其次,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内部监督机制是确保医院医疗设备维护与质量控制的重要部分,通过内部监督机制,可以对医院医疗设备维修和设备使用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检验维修人员是否按照要求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医疗设备的使用者是否按照正确的方式操作设备。医院内部监督机制是医院内部监督管理的有效方式,虽然很多医院建立了医疗设备管理质控小组,对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使用情况进行监管,但是却没有落到实处。医院的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涉及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需要覆盖到设备采购、使用、维修保养以及报废的全过程,但是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侧重于事后设备质量控制,缺乏事前控制。
3 医疗设备维修和质量控制的结合策略
3.1 建立预防为主的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理念
医院的医疗设备包括诊断类设备、治疗类设备和辅助类设备。诊断设备主要有X射线诊断设备、超声波诊断设备、功能检查设备、内窥镜检查设备、核医学检查设备等;治疗设备主要有病房护理设备、手术设备、放射治疗设备、核医学治疗设备、理化设备、激光设备、透析治疗设备、体温冷冻设备等专用治疗设备;辅助设备主要有消毒灭菌设备、制冷设备、中心吸引及供养系统、空调设备、医用录像摄影设备等。这些设备种类多,数量庞大,像病房护理设备、手术设备、超声波诊断等使用的比较频繁,对维修保养要求比较高,医院必须转变医疗设备维护与质量控制理念,将事后维修转变为事前预防,开展预防性设备维修工作。按照现代设备维修理念,医疗设备维修过程中尽量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因此,需要医院从维修任务、维修工艺、维修内容等方面制定预防性检修计划。根据医疗设备的使用频率、性能、工作原理等制定科学的设备维修计划。胃肠内窥镜需要3个月维修一次,超声仪诊断设备6个月维修保养一次,血液透析仪6个月维修保养一次,手术腔镜3个月维修保养一次,康复理疗设备6个月维修一次。在制定维修保养计划的时候,需要避开设备的开机时间,医院上午8点到12点,下午2点到6点是患者看诊的时间,医院门诊病人人数比较多,仪器使用频率相对比较多,这个时候,维修人员需要调整到下午6点进行维修,以免影响正常的医疗诊断活动。
3.2 加快医疗设备信息化建设
目前,大部分医院已经建立了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网上预约、挂号、缴费、网上医疗等活动,满足了患者多元化的医疗需求。然而,医院的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水平比较低,依然处于手工记录状态,设备维修保养记录后,没有及时将维修单进行归档,导致医疗设备档案信息不全或者遗失等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医院必须加快医疗设备信息化建设,建立医院医疗设备档案信息系统,将纸质档案全部扫描到信息系统。信息系统记录了医疗设备的生产厂家、采购时间、生产日期、设备生产厂家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设备维修操作规程、维修保养要点、设备点检计划、点检记录以及设备的报废等信息,可以让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第一时间了解医院的设备维修情况,并根据记录的信息,及时对医疗设备进行维修。医院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还可以根据一段时间医疗设备的维修情况,进一步完善医疗设备维修方案,并及时将闲置设备进行上报,让医院设备管理处对闲置设备进行有效处理,避免医疗设备资源的浪费。
3.3 建立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涉及医疗设备的采购、安装、使用、维修与报废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医院必须建立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从医疗设备的采购、安装、使用以及维修等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在采购过程中,需要对医疗设备的生产厂家的资质、工艺和技术进行全面的考察,选择质量过硬的生产厂家。其次,还要制定医疗设备维修监督管理机制。对医疗设备维修活动进行考察,防止医疗设备维修人员工作中疏忽大意,没有按照要求对设备进行维修,或者维修过程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损坏。通过规范化的设备维修管理制度,可以确保医疗设备维修工作的有序进行。
4 结语
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是医院发展的必然结果,医疗设备维修可以是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一部分,提高医疗设备维修水平,有助于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医疗设备的维修概率和医疗设备安全事故,减少维修成本,为医院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