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区域创新与工业绿色转型问题研究★
——基于我国30 个省份面板数据分析
2023-08-19张新宇
张新宇, 翟 璐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34)
0 引言
数字技术与传统工业的持续深入融合,能够有效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强度、促进节能减排从而推进工业绿色转型。数字经济不仅能够加快要素在市场上的流通频率、削弱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而且能够促进传统工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升工业的生产效率、质量和水平。当前,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转型的驱动力作用日益凸显,从实证角度深入分析数字经济促进我国工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机理,进而提出数字经济促进工业绿色转型的对策建议,对于推动工业绿色转型以及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 数字经济、区域创新与工业绿色转型的相关机理分析
1.1 数字经济与工业绿色转型
数字经济是指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在政府的支持鼓励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涌现出一批新业态、新模式[1]。一方面,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实现产业数字化改造。尤其是传统工业,依托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开展生产,能够有效改善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生产模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量,促进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另一方面,数字产业化的发展加强了产业间的联系,有效促进产业链的完善和延伸。依靠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可以大幅降低产业交易成本、缓解交易市场信息不对称和引导资源有效配置,推动工业绿色转型。根据上述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转型具有促进作用。
1.2 区域创新与工业绿色转型
区域创新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推动工业绿色转型离不开区域创新的支持。工业绿色转型是一个需要长期合理规划的艰难任务,期间会面临许多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需要创新型人才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技术和创新方法,加快工业绿色转型迫切需要提升各区域的创新水平。提高区域创新水平能够有效促进技术进步,不仅有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节约工业生产成本,而且能够优化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促进产品的流通与分配。与此同时,技术创新能够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大幅提高工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推动工业向绿色低碳的生产模式发展[2]。
假设2:数字经济通过提高区域创新水平推动工业绿色转型。
2 数字经济、区域创新与工业绿色转型的实证分析
2.1 变量选取
2.1.1 被解释变量
参考相关文献和多数学者的做法,本文采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被解释变量,衡量各省份工业绿色转型水平的指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测算过程中加入环境因素,不仅能够表示出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率,还能更全面地体现工业绿色转型的理念。本文以GDP 作为期望产出,以工业废水排放量、SO2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以城镇单位年末就业人数作为劳动投入、以固定资产投资作为资本投入和以能源消费量作为能源投入指标,运用松弛变量的方向距离函数方法,测算得出我国2011—2020 年各省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2.1.2 解释变量
当前,尚未形成测量数字经济的统一标准,本文借鉴徐晓慧的研究方法,使用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作为模型中的核心解释变量,衡量我国各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情况[3]。数字普惠金融是指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相结合,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发展金融服务的行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相结合,能够有效降低金融服务中的风险和成本、助力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
2.1.3 中介变量
本文以区域创新水平作为中介变量。创新水平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创新水平的提升能够增强国家基础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打破技术垄断,进而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发明专利数量能够反映区域创新人才、科学技术等多方面实力的强弱,是区域创新水平的重要表现形式。本文采用各地区2011—2020 年有效发明专利数量来衡量区域创新水平。
2.1.4 控制变量
本文选择政府干预能力(Gov)和科学技术支出(TE)作为控制变量,综合研究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机制。首先,地方政策对于区域工业发展方向具有指向作用,地方政府的干预能力对于工业绿色转型具有重要影响。政府干预能力能够用政府的财政支出水平(即每年的公共预算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来表示。其次,技术进步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也是实现工业绿色转型的动力源泉,增加对科学技术的研发投入能够促进生产技术进步,从而促进工业绿色转型。本文用科学技术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作为衡量科学技术支出的指标。
2.2 数据来源
由于西藏地区的数据缺失严重,因此本文选取2011—2020 年我国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为得到有效的实证结果,对部分数据进行了对数化处理。各省份的年度数据来自2011—2020 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报告》。
2.3 模型构建
为了分析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能力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机制,本文建立以下3 个模型来验证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1 是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转型的直接效应,模型2 是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效应,模型3 是数字经济、区域创新水平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机制,区域创新水平为中介变量。
式中:GTFP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DIE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CH为区域创新水平;Gov为政府干预能力;TE为科学技术支出水平;i为不同的省份;t为年份。
2.4 实证研究结果
通过对模型进行豪斯曼检验,得到检验结果的p值远小于5%的显著性水平。因此,拒绝原假设,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利用软件Stata 15.0 得到的回归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转型影响机制的回归结果
2.4.1 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机制探究
模型1 的回归结果如表1 中的第1 列所示,DIE的系数c在1%的水平下是正向显著的,表明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转型具有促进作用。模型2 的回归结果如表1 中第2 列所示,DIE的系数为31.13,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表示发展数字经济能够提高区域创新水平。模型3 的回归结果如表1 中的第3 列所示,DIE的系数c’在1%的水平下是正向显著的,CH的系数b在1%水平显著为正。根据温忠麟、叶宝娟对于中介效应方法和模型的分析可得,系数c和c’的回归结果均通过1%水平正向显著,且c’<c,证明区域创新水平的提高是数字经济促进工业绿色转型的有效中介路径,即数字经济会通过提高区域创新水平进而促进工业绿色转型[4]。除核心解释变量外,在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被解释变量的模型1 和模型3 中,政府干预能力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系数是负的,表明地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能力过高,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工业绿色转型,政府对工业生产流程实行过度管控,会抑制企业创新活力,从而阻碍工业绿色转型进程。
2.4.2 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区域异质性分析
为研究不同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绿色转型的作用差异,本文将样本按照区位划分为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利用模型3 对其进行分组回归。由表2的模型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东部地区数字经济的回归系数比中西部地区回归系数更大,表明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效果更显著。究其原因在于,东部地区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和数字经济相关产业政策相较于中西部地区更完善和先进、经济发展水平更高、数字经济人才集聚明显。因此,对工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表2 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转型影响的异质性分析结果
在区域创新方面,中西部地区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系数在5%的水平下显著为正,大于东部地区的影响系数,说明中西部地区的创新水平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更大。虽然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的整体创新能力较弱,但是,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倾斜加大,中西部地区的工业绿色转型产生的边际效益正处于逐年上升的阶段。因此,中西部地区提升区域创新水平产生的边际效益超过东部地区。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本文采用2011—2020 年我国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数字经济对于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机制及区域异质性差异。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高区域创新水平带动工业绿色转型,区域创新水平在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机制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数字经济、区域创新水平对工业绿色转型都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比中西部地区更为显著,中西部地区的创新水平对工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比东部地区更为明显。
3.2 建议
结合实证分析结论和发展现状,本文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促进工业绿色转型进程。
3.2.1 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传统工业产业深度融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首先,应积极发展依托数字技术的平台经济模式,加快建设信息和技术共享平台,通过平台推广的新技术,大幅降低传统工业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其次,将人工智能、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与传统工业的生产、消费、流通等各个环节深度融合,基于互联网平台,实现工业生产、加工与销售一体化的运营模式,不断提升传统工业数字化水平[5]。最后,加快发展通信设备制造业、软件及计算机服务业等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在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也有利于推动我国工业产业结构智能化改革,有效促进工业生产向低碳环保模式发展。
3.2.2 加快推进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协同发展
各地区政府应从本区域特色和优势出发,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策略,加快推进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协同发展。具体来讲,东部地区应充分利用完备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和人才聚集优势,积极探索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生产模式,设立工业园区清洁生产试点地区,培育新能源汽车等节能环保的绿色产业集群,进一步推进工业绿色转型。中西部地区技术发展相对落后,还存在较多高污染、高排放、低技术水平的企业,政府应实施惩罚式的环境规制政策,加大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惩治力度,积极鼓励重点企业进行低碳化改造。同时,中西部地区应通过互联网平台,加强与东部地区的技术联系和经验分享,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
3.2.3 加快提升创新能力
数字技术是一个更新换代快的领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才能为工业绿色转型提供不竭动力。首先,政府应实施适宜的财政政策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创新型企业实行减免税收、降低贷款利率等措施切实减小企业发展阻力,为企业提供最佳发展条件。其次,应增加科学技术研究投入,政府部门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打造“政用产学研”一体化,针对数字经济相关领域的科技前沿开展研究,有效推动创新成果的研发和应用。利用数字经济体系加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积极鼓励企业数字化转型。最后,目前数字经济领域人才短缺,迫切需要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的技术人才,政府应当制定专项政策提高福利待遇水平来吸引人才的加入。
3.2.4 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驱动工业绿色转型的坚实基础。一方面要加快网络和信息通信设施部署,提高互联网普及率,实现通信网络提速降费。如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数据资源成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合理利用这一生产要素就要加大对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资金投入,积极建设数据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另一方面,要加快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和相关设施的完善。工业互联网是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系统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和应用模式,能够完成跨设备、跨企业和跨地区互联互通,实现工业智能化生产和生产资源高效率配置。应不断拓宽工业互联网企业的融资渠道,鼓励工业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助力我国工业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