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需要多少“安全牌”
2023-08-19大悦
大悦
囤货似乎成了一种新的浪潮。电商平台逢年过节的大促是一个囤货的好时机,我们成箱地购买日常用品,因为这些是我们认知里的消耗品,多囤点总能用得完。
朋友就是众多“囤货狂”中的一员,几乎每半个月就会去一次大型超市。将购入的“战利品”收拾完毕后,她的冰箱会被填满,架子上整齐地码着各种食物。放眼望去,没人会对这样的冰箱不心动。
我身边还有许多爱囤货的人,我曾问过他们为什么要囤这么多东西,大家的回答出乎意料地一致——因为安心。我的囤货迷外婆经历过物资缺乏的年代,“深挖洞、广积粮”等口号不仅依然印在某些斑驳的墙面上,也印在老一辈人的心里。现在,盡管物资不再匮乏,但因为生活里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我们也变得越发焦虑不安。另外,相比物资短缺的时代,现代社会不是缺少物资,而是高度依赖于物流和供应链。供应链中的一环一旦停摆,就会产生蝴蝶效应,迅速影响到链条上的每一环。
通过囤货来获取安全感,在经济学里看来是一种实现“零风险偏差”的心理捷径。这意味着,我们希望利用局部的确定性,来对抗整体的不确定性。网购平台也会利用我们“零风险偏差”的心理,为我们提供无条件退款以及运费险等规避购买风险的服务。
但这样的心理捷径真的好吗?以前我也很依赖运费险,每次买东西时看到有运费险的标识时,便会毫不犹豫地下单。后来在整理家里杂物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我以为我会退货,但很多时候,不是超出了退货的期限,便是嫌麻烦懒得去退了。我们以为会在退货后省下一笔钱,但其实这笔钱早就成了抹不去的账了。
之后我才慢慢发现,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绝对安全、稳定的事情。我们只是厌恶损失,讨厌事情不受控制。
那么,这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真的能帮助我们成长吗?
我们很清晰地知道并不能。如果一味地规避风险,我们可能会错失许多良机。因为害怕不能获奖,所以我选择了不去参赛;因为担心在大城市无法生存,我选择了在老家羡慕别人的生活。我紧紧地握住手里的安全牌,但很多机会已经像细沙一样从指缝间溜走。
当我意识到这些的时候,我做出了自认为最冒险的决定——只身前往上海。背上行囊的那一刻,我就惊奇地发现将风险抛之脑后是多么轻松。虽然经历过挫折和失去,但我可以重新站起来,我不过是在成功的路上失败了而已。
学会面对失败和挫折,就是我摆脱“零风险偏差”的第一步。
除此之外,用不同的眼光看待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明白风险和机遇是并存的,也是我大胆踏出这一步后所得到的宝贵体会。此时,再次看到朋友没有一丝空隙的冰箱时,再次打开外婆储存日用品的柜子时,我突然变得不那么感兴趣了。
风险并不是洪水猛兽,积极地应对风险以及解决风险带来的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可以如庖丁解牛一般,在生活中游刃有余。
摆脱了“零风险偏差”带来的影响后,我们便会发现,我们不再是那棵弱小又充满担忧的小草,而是如同大树一般强壮,足以抵抗狂风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