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问题探究
2023-08-19符天诚
符天诚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青年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在乡村人才振兴中发挥着“蓄水池”的关键作用。本文以新疆策勒县达玛沟乡为例,深入到乡村、企业、学校,走访调研,为乡村振兴背景下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一些思考。
一、调研背景
人才不振兴,乡村难振兴。人才是乡村振兴第一动力。没有人才振兴就无法实现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当前,基层组织队伍,尤其是乡村普遍存在干部队伍青黄不接、文化水平不够、思维方式固化等问题,现在乡村人才面临着巨大的缺口,青年人才更是稀有资源。在外受过高等教育或者从事其他领域的优秀青年不太愿意回到基层工作,更不愿意进入乡村就业,所以急需优化基层组织队伍,充实壮大基层力量,鼓励优秀青年投入乡村振兴工作中。由此可见,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培养迫在眉睫、事关大局。
本次调研,共走访1个乡、1个企业、17个村、17所学校(其中中心小学1所、分校8所,中心幼儿园1所、分园7所),上述单位均建立了团组织(学校以中心校或园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750张,收回有效样本720张,开展了2场座谈会,面对面访谈团员100人,电话访谈外出务工团员青年50人。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剖析
目前,乡村青年的现状总体来说可以分为“奋斗型”和“享受型”两大类。“奋斗型”青年在心态上比较乐观,无论是对待学习还是工作,对未来总是充满信心,且国语水平较高、感恩意识较强,对基层组织的活动参与度较高,对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掌握较好。在发放的720份调查问卷有效样本中,有435份属于“奋斗型”青年(其中男性189人,女性246人),占有效问卷的60.4%;“享受型”青年在心态上比较悲观,对待生活和面对未来缺乏信心,不同程度地存在奋斗动力不足和精神萎靡的现象,更多的是选择“得过且过”,正如网上的“佛系”“躺平”“等靠要”青年一样,对待学习不积极,对待工作不认真,反而对各类低保、救助很积极,拿不上了还认为是基层组织不公平。在发放的720份调查问卷有效样本中,有285份属于“享受型”青年(其中男性159人,女性126人),占有效问卷的39.6%。
通过调研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奋斗型”青年不愿意返乡的原因
“奋斗型”青年,有学历、有梦想,目光长远、视野开阔,且理论丰富,善于接受新事物,通过与基层组织座谈和电话访谈本地就业人员,发现:
1.基层的工作十分烦琐,让年轻人望而却步。常有人戏称基层干部是“哪吒”“金刚葫芦娃”“忍者神龟”,“5+2”和“白+黑”是常态,对于农牧民不规律的作息和生活习惯,打电话、来办公室,也要认真对待,邻里纠纷、牛羊生产、群众诉求,大事小事没有不管的,超负荷的工作量和压力降低了青年对基层的向往。私车成公车也是常有的事,但一年的付出和工资不成正比,而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面临着双方老人的赡养和养育子女的压力,现实阻碍了他们进入基层干部的队伍。且有87.7%的非体制内人员反映乡村就业渠道和方式较为单一,就业质量不高、薪酬待遇较低,返乡后各类活动、集体劳动较多。
2.面临“论资排辈”,对基层建设的“发言权”也很有限。群众对年轻人不够信任,觉得年轻人“不靠谱、靠不住”,老干部觉得年轻人“没经验”,布置任务不听他们的意见,这种现状,浇灭了成千上万的“奋斗型”青年在基層中创业干事的热情。数据显示,87.2%的青年希望单位能充分考虑自己意见;68.5%的青年受大环境影响而感到迷茫,考虑过辞职,并想从事其他职业。
3.青年“就创业”难。一是缺少创业资金。创业者大多出身农村家庭,没有原始创业资金,且大额资金贷款缺少担保人,贷款较为困难。二是本地劳动力素质不高。有能力创业的人员对乡村劳动力素质不高存在较大的顾虑。三是消费群体基数小。大多数创业者考虑到乡村消费能力不足,不敢返乡创业,比如,巴扎(集市)餐饮行业开业后的3~6个月,店内人流较多,6个月以后出现消费能力疲软。四是就业渠道单一。通过实地走访、座谈,受访者普遍反映乡村就业方向大多为餐饮、理发、五金、药店等小商店,以及个体从事建筑和农业管理等,工资待遇为每月1500元左右,且就业经常性不稳定。就业较为好一点的就是电信公司、党政机关临聘人员和出租车司机。五是提供的就业岗位质量不高。73.2%的受访群众和基层组织反映,招聘会上提供的岗位质量不高,绝大多数为个体小商户和餐饮行业,工资待遇不高,且对青年群体来说缺少成就感和荣誉感。
(二)“享受型”青年的主要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际走访,我们可以发现“享受型”青年主要是“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主要原因为:
1.奋斗动力不足。特别是部分90后群体早期受生活环境影响,思想观念相对较为落后,国语水平不高,缺少一技之长,自己对未来比较“迷茫”,没有规划。有超过75%的青年表示平时几乎不会主动学习或读书,近60%的青年每天平均读书或学习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
2.“懒汉”效应影响较深。因扶贫期间各类惠民政策较多,受家庭和大环境影响,部分青年滋生了“等靠要”思想,对惠民政策和各类补贴产生了依赖,内生动力不足。同时,他们组织纪律性淡薄,不善于团队协作,生活中较为自我。
3.政府存在“大包干”的现象。基层组织普遍反映很多工作推进节奏较快较急,层层加码,乡村两级不得不出钱出力,连夜干加班干,村干部和工作队不是带着干而是“抱”着干,导致青年“等靠要”思想严重。
三、意见建议及对策
(一)强化青少年思想教育引导把牢青春航向
1.加强宣传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清晰的人生阶段性规划,特别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掌握一技之长。
2.树立典型强化引导。通过先进青年典型宣讲自己的励志故事,引导青少年自己养成独立自主、努力奋斗的良好作风,针对个别思想较为落后的,可以由团组织书记进行帮扶帮带。
3.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要加强基层组织的正向引导,避免大包大揽,要帮助青年培养自我奋斗的动力,要从“抱”着干转为推着干、带着干。
(二)用好考核“指挥棒” 树立发展“新导向”
坚持正确的激励考核导向,紧扣青年所期所盼,丰富激励载体。
1.加大薪酬激励导向。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坚持薪酬激励导向的作用,创造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充分利用新媒体以达到入脑入心的目的。
2.严抓考核监督。将考核制度与奖惩紧密挂钩,设置考核投诉信箱,及时处理考核过程中不公平的现象,建立考核形式和过程的监督机制,坚持“谁考核谁负责”的问责机制。
3.强化形势任务教育。助力青年认清当前发展实际和目标,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勇于担当的主人翁意识,树立敢担当、勇担难、善担险的工作作风,引导他们自觉把人生追求融入乡村的跨越式发展。
(三)聚焦“四个一批”回引本土青年返乡
针对“奋斗型”青年不愿返乡的现象,可以通过“集成一批、选树一批、宣传一批、打造一批”的创业创新政策,进一步优化返乡创业政策和环境,吸引“奋斗型”青年返乡。
1.集成一批提高年轻人对基层的向往。干部选拔任用,应向基层倾斜,提高干部待遇无疑是激励基层干部干好工作的重要举措,不仅是政治待遇还有经济待遇。当前乡村振兴任务繁重,要把青年干部当作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谋划。为返乡创业青年创造条件,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积极引导,为家乡发展注入新活力。
2.選树一批返乡创业典型。强化典型引路,选树单位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和典型案例,通过身边人、身边事强化示范引导,大力营造争先奋进的良好氛围,凝聚艰苦奋斗的共识。
3.宣传一批大学生创业典型。围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采取“政策明白卡、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号、政策宣传画”等形式,在火车站、汽车站、户外显示屏、巴扎(农贸市场)等场所宣传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和典型事迹。
4.打造一批乡村创业典型。梳理出大学生群体中学习“城市规划、环境设计和建筑设计专业”的优秀青年,结合乡村振兴,对乡村进行统一规划,打造一批“基础设施良好、记得住乡愁”的乡村典型,吸引“奋斗型”青年返乡创业就业。
(四)多措并举积极探索拓宽青年就业路
1.完善基层干部的制度保障。干部是基层工作的基石,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要积极探索,为基层干部打开发展空间,对政治素养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基层干部要适度激励,考核要及时兑现承诺,激发他们的干事创业热情。其次,要科学选拔,瞄准人才先机,对于利用寒暑假协助基层工作的大学生,要培育好、联系好,毕业后优先进入基层后备干部队伍。同时,要建立基层干部成长档案,将各项考核纳入其中,并作为后期干部进入体制、晋升的参考依据标准。
2.培育一批新型农民。强化自主学习,大力倡导“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搭建各类学习平台,完善激励机制,助推“奋斗型”青年不断提升个人能力。针对本地区生活类需求品物价高,而又缺少生鲜和反季节类农产品的情况,培育水产养殖和大棚种植新型农民,实现高质量创业就业。
3.建立轮岗交流工作的相关机制。努力将轮岗交流机制标准化,把握“奋斗型”青年善于接受新事物的性格特点,促使他们不断在实践磨炼中增长工作经验,克服本领恐慌。
(五)为基层减负让青年干部有更多时间精力抓落实
1.防止重“形”不重“效”。基层组织工作大部分需要做好村(社区)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制定符合实际的制度,强化工作能力、提升工作修养,杜绝思想上的基层增压。
2.给干部“松绑”和“自由”。要大胆解放思想,尽最大可能让年轻人大有可为,能有效化解基层工作中的“疑难杂症”,提高工作效率,把更多时间、更多精力留给人民。
3.确保人人有事做,人人有效率。进一步改进文风会风,转变工作作风,打破基层干部成长的“天花板”。下发文件和安排任务时要多方征求意见、科学决策、谨慎处理,避免任务中途更改变化、随意加码、层层加码或任务重复下达。
党和国家事业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要切实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党赋予的使命任务,夯实基层基础,更好把青年一代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接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