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共情力 成长有助力

2023-08-19刘贝贝

新班主任 2023年8期
关键词:小亮小丽共情

刘贝贝

编者按

共情是一种将自己置于他人的位置,并能够理解或感受他人经历的能力。共情也是一种常用的心理辅导方法,在面对各类学生问题时,班主任如果能与学生共情,会更容易安抚学生情绪、赢得学生信任、唤醒学生前进的动力,也更容易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本期,我们就如何通过共情来影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共情能力较弱的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很难理解他人的情绪或想法,也常常觉得他人不理解自己。在培养学生共情力的过程中,我做了一些尝试,让共情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在参与式班会中学会“换位”

一天晚上,我收到了小亮家长发来的信息:“小辉偷看小亮的日记,并把内容告诉其他同学,给小亮带来了一些困扰,麻烦您开导一下。”

我和小辉交流后发现,她无法理解“尊重他人隐私”的意义,因为在对方的日记里,她看到别人“不喜欢自己”,她就无法接受。

经过双方同意之后,一场辩论赛拉开序幕。黑板上,我写下甲乙双方的观点。

甲:他在日记里写我的坏话,我要告诉大家,揭穿他。

乙:日记属于我的隐私,偷看日记并告诉别人是不对的。

小辉被我安排在乙方阵营。我相信,当她尝试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听到同伴的心声后,她会理解对方的。

没有正规辩论赛的流程,也没有提前准备,临场发挥可以更好地反映孩子们的真实想法。甲乙双方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了5分钟后,“唇枪舌战”就开始了。果然,甲方坚持“说别人坏话是不对的”这一观点,乙方则试图让甲方理解写日记的意义:写日记就是写自己不想说或难以说出口的话,并没有想去伤害对方。大家想一想,日记是保密的,这样做是不是也在保护对方?如果去和别人说,那才是在伤害对方呢!但甲方似乎不为所动。

直到有一个学生气愤地问:“有些话无人诉说,憋在心里很难受,难道我连向日记倾诉,调节一下情绪都不行吗?”这一拷问瞬间将所有人代入了“日记主人”的角色。

教室里安静下来。我看着孩子们的眼睛,不确定他们是否理解了对方。于是我说:“我们不妨区分一下这两个问题:大家是不能接受别人在日记里写不喜欢自己,它的本质是不能接受别人在心里不喜欢自己呢?还是不能接受对方写日记?”

“是……不能接受对方不喜欢自己!”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我们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喜欢自己,就像我们自己也不会喜欢每一个人一样!学会换位思考,朋友之间的误会也会更少!”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这样的主题班会我还召开了好几次。当小组成员之间产生了矛盾,我會让他们敞开心扉表达和交流,并且让同学们进行角色扮演,体会各种角色当时的心情、感受和想法。在表演时,我会根据孩子的表达能力分层分组。孩子们发现,表达能力也会影响他人对自己的理解。因此,他们说:“再遇到误解或发生矛盾时,我们要给彼此更多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以便更好地理解对方。”归根结底,当我们怀着善意真诚对待身边的人,我们便会与他们产生共情,生活在彼此的温暖中。真诚,是共情最核心的力量。

在小组合作中体验“共情”

培养学生的共情力,光靠主题班会还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和体验。如何让孩子们形成富有共情力的小组呢?

每学期,我都会让孩子们投票选出自己敬佩的组长,再由组长选聘组员,组建“双向奔赴”的小组。一开始,有的孩子不被接纳:小恒因为课堂上小动作多总给小组扣分,小虎因为太碎碎念容易影响别人学习,小风因为拖拉和邋遢让人不愿接近……

经过一年的努力,孩子们慢慢懂得“五根手指不一样长”,没有完美的人,但我们可以努力变得更好,而小组恰好是一个可以给彼此带来力量的家。这学期,那几名同学很顺利地加入了小组,孩子们的成长比我预期快。尝试去接纳,就迈出了共情最重要的一步。

我们班的学习和评价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开发”了各种角色:梳理员、中心发言人、提问员、投屏员等,每个角色都需要在讨论时认真聆听和理解他人的想法。有不同意见怎么办?孩子们自己商议了规则:

1. 认真倾听不插嘴,对方说完后才可以质疑和补充。

2. 带着思考听:他的想法和我的有什么不同?听完他的想法,我的想法有哪些改变?

倾听时,“先以发言者为中心”已经成为我们班的倾听文化。

有评价就会有竞争,在班级中,竞争的初衷本是激励,但孩子们往往因为同组同学“拖后腿”心生埋怨。我尝试在评价中引导孩子们理解:人的成长是在“试错”的过程中发生的,“不断完善自我”是我们推崇的品质。因此,好的评价应该对错误有很强的包容性。我便在班级制订了三色旗评价方式:红旗代表点赞,黄旗代表进步,白旗代表违规。一面黄旗可以顶两面红旗。

孩子们知道,只要自己在进步,也可以为小组争得荣誉。谁如果得了白旗,每周核算时会倒扣红旗,但是只要核算前学生能改掉自己的错误便可取消白旗。我们的导向是,小组的成员可以一起来鼓励和帮助同伴改正。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孩子们渐渐看见了同伴的努力,他们也明白努力改变自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需要小组成员给予关怀和帮助。

在小组合作中,当成员出现矛盾时,当工作出现差错时,学生尝试相互倾听彼此的想法,了解彼此的感受,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彼此接纳、激励,彼此温暖,这便是完整的共情了。

警惕过度共情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过度共情有可能让人失去自我和理性,忽略自己的感受。因此,在培养学生共情力的时候,我们要关注那些敏感的孩子。

小丽有段时间愁容满面,我和她交流了几次,发现问题出在她和朋友的相处方式上:“我用存了很久的零花钱买一盒彩色笔,我最喜欢的颜色她也喜欢,她每次画画都找我借。尽管那个时候我也需要用,但我觉得如果不借她,她会觉得我没把她当作最好的朋友。没过多久,那几只笔已经没有墨了……

有一次她想玩过家家,要我把头纱戴在头上。我不喜欢,但又担心如果拒绝,她可能就觉得没意思,最后我还是同意了。

她让我把同学的笔袋藏起来逗人家,说闺蜜就要有一些共同的兴趣。我觉得这样做不太好,但我想继续和她做好朋友,所以……”

小丽因为在乎对方的感受而忽略了自己的需求和原则,逐渐失去自我。

我引导她:“因为希望她开心,你愿意把自己也需要的彩色笔让她先用。长期如此,这给你带来了困扰,你的好朋友知道吗?有没有尝试着诉说你的想法?”她摇摇头。

“你们是多年的好朋友,想一想,她会不会也很在乎你的感受,你这样苦恼她会不会为你担心?”

“我想应该会吧!”

“所以,作为好朋友,她也许很希望你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她会更了解你。你可以试着告诉她,彩色笔是你好不容易才买来的,所以你希望能用得久一点;告诉她被捉弄的人感受一定不好,我也希望我们有同样的兴趣,可以一起玩其他好玩的游戏……”

虽然对方可能并没有这么在乎小丽的感受,但我希望用小丽的思维习惯来引导她走出困扰。最重要的是,我希望小丽相信,她怀着这样美好、友善的想法,对方也会有同样的想法,这是“换位”思考存在和有意义的地方。有了这样的思维,才能在爱对方和爱自己之间找到平衡。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创新实验学校小学部)

猜你喜欢

小亮小丽共情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财迷
要笑一整天
武大十大
小亮答疑
小亮答疑
小亮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