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民间游戏课程的选择、改编和调整策略
2023-08-19郑燕婷
摘 要: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但并不是每种民间游戏形式都适用于幼儿教育。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在民间游戏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和调整,推动幼儿民间游戏课程功能实现的同时,为其注入更多生机与活力。基于此,文章就幼儿民间游戏课程的改编原则展开分析,并分别提出了幼儿民间游戏课程的选择、改编及调整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幼儿;民间游戏课程;选择;改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19-0011-03
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指的是在幼儿课程体系中,融入民间传统游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将民间游戏充分利用起来,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民族文化,切實体会到文化的特征兼顾多样性及差异性。在以往幼儿园的游戏课程中,玩具是幼儿最主要的活动材料,单一性特征十分明显,难以使幼儿积极参与其中。随着教育的发展,幼儿园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结合民间游戏与课程教学,使传统游戏课程焕发生机,也使幼儿园游戏课程的瓶颈得以突破。
一、幼儿民间游戏课程的选择策略
(一)做减法,去“糟粕”
首先,传统民间游戏的形式和种类多种多样,如踢毽子、跳房子等,此外也不乏会对他们的人身安全存在威胁的游戏。例如,“斗鸡”需要用膝盖撞击对方,
很有可能会对幼儿的身体造成伤害,所以不在幼儿民间优秀课程的选择之列。又如,抽陀螺游戏需要用鞭子抽动陀螺使其转动起来,而挥鞭子极易伤害到周围的同伴,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所以也不适合作为幼儿民间游戏课程的内容。其次,一些游戏的时代性特征较为明显,如“卖扁担”,因此也不适用。最后,对于幼儿来说,一些游戏有很大难度,如跳皮筋,所以也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二)做加法,融“精华”
如上所说,传统民间游戏的形式十分丰富,其中一些虽然与幼儿的发展水平需求、学习方式、生长发育规律、动作发展阶段等相契合,但并不一定具备教育意义。为此,教师可以在传统民间游戏的基础上,适当加入一些其他元素,这样就能让幼儿在玩耍的同时,无论身体还是心理的发展都趋于健康。
二、幼儿民间游戏课程的改编原则
(一)适宜性
在对游戏内容和形式进行改编时,教师应将幼儿的个体差异充分考虑在内,以增强游戏的教育性为目的,要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规律的前提下,严格遵循适宜性原则。教师应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在传统民间游戏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创新和改造,使幼儿的身心发展更趋于健康。总体而言,就是要以幼儿为出发点,对传统民间游戏进行改编,使推动幼儿更好发展的目的能够顺利达成。
(二)发展性
在对传统民间游戏进行改编时,教师应严格遵循发展性原则,最大限度地将幼儿的发展需求考虑进来,引导幼儿向正确方向发展。传统民间游戏是对以往观念和风俗文化的反映,并不是全部都对幼儿的发展有利[1]。因此,在改编传统民间游戏时,教师应将其时代性特征进行打磨,做到与时俱进,主要表现方面有两个:其一,对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在满足现代幼儿需求的同时,提升其与幼儿生活实际的适应程度;其二,将更多符合时代潮流的内容融入进去,将时代发展的需求充分体现出来,而这也是发展性的一种体现。
(三)安全性
幼儿园必须将幼儿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任何可能会对幼儿造成伤害的行为都不允许出现。因此,在改编民间游戏时,教师要以安全性为原则,避免幼儿的人身受到伤害,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四)原生态
在改编民间游戏时,教师需将其原生态性充分考虑进去。从本质上来看,原生态性指的是自然生态性,是一种自然状态,没有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干扰。教师在对民间游戏进行改编时,不能为了改编而改编,将其原有的特色和价值完全剔除出去。为了使民间游戏的教育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需将“童趣”作为活动设计的重点。
三、幼儿民间游戏的改编策略
(一)以弥补游戏不足为“切入点”
通常情况下,由于一些民间传统游戏具有趣味性、安全性特征,与改编的条件相契合,但同时也有一定缺陷,为此,教师在改编时,应以弥补游戏的不足为切入点,进行局部调整[2]。以民间游戏——挑小棒为例,首先,教师在提出“挑小棒”后,让幼儿带着疑问回家进行一个小调查,以形成对这一游戏玩法的初步了解。然后,在第二天的区角活动中,教师提供香脚作为游戏的材料,让幼儿自由结组。不一会儿,幼儿就分好组并开始玩游戏。涵涵将一大把香脚散落在地板上,并想要第一个挑,浩浩提出了反对意见,最终他们二人决定用“剪刀石头布”的方式决定谁先开始。很快,他们就确定了玩游戏的顺序,浩浩对地上的香脚进行了仔细观察,决定要先挑离自己最近的一根,但刚刚挨到,紧挨着的香脚就被碰到了,涵涵立刻说:“你碰到啦,碰到啦。”接下来,轮到涵涵,她先是认真观察,然后决定挑最外面的一根香脚,结果一下就成功了。紧接着,她又成功挑了第二根和第三根。看着涵涵一直在挑,浩浩着急地大哭了起来:“这个游戏太难了,我一个小棒都没有挑到。”在听到他这句话后,其他幼儿也纷纷应和着。此时,教师需要对游戏进行改编,在对幼儿自身及他们的游戏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后,发现幼儿的小肌肉精细动作还没有发育成熟,在游戏中,女孩成功次数要远远多于男孩,这是因为大部分女孩的手部较为灵活,并且手眼协调能力较好,而香脚又细又小,对幼儿的游戏造成了一定困难。为此,教师可以让幼儿用两根手指夹香脚,并要求幼儿在每次成功后,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对方。这样不仅能帮助幼儿树立游戏的自信心,还能使幼儿获得丰富的游戏经验,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以幼儿素质发展为“关注点”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素质。年龄阶段不同,游戏活动的教育目标也有一定差异。因此,教师在对民间传统游戏进行改编时,需要将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考虑进去,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为目的,使民间游戏教育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3]。在“挑小棒”游戏中,香脚又细又小,很难一次挑成功,这个时候,楠楠突然跑到教师跟前说:“老师,我突然想到之前在教室门口看到很多长长的竹片,是不是我们可以用它们来玩挑小棒的游戏呢?”听到他的这句话,
萱萱说道:“那冰棒棍、吸管是不是也能用呢?”美美说:“还有外面的树枝、画画用的蜡笔。”幼儿纷纷将自己的发现分享给教师,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回答后,他们开始寻找自己喜欢的游戏材料。楠楠和航航决定用门口的竹片玩游戏,但是在玩耍过程中,又有新的问题出现:楠楠用两片竹片挑起一根竹片,轮到航航时,
他直接用手将一根竹片拿了起来,楠楠看到后不高兴地说:“要挑起来才行。”对此,他们争论起来。此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发现,当材料不同时,游戏的方式也可以做出适当改变,譬如,游戏的材料是蜡笔,则可以用拨滚的方式;若是竹片,可以借助工具将其挑起来。这样不仅能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还能使其通过对适合玩法的探究,进一步提升自主探究能力。
(三)以丰富游戏玩法为“创新点”
民间游戏既有独特的教育功能之优势,也有与时代发展不相符的弊端。因此,教师在对民间游戏进行改编时,可以融入其他玩法,使内容更丰富。當幼儿更换了游戏材料后,他们兴致勃勃地参与到游戏中。不同于之前的香脚,这次有的幼儿选择了彩色小棒,有的用了美工区的吸管,他们纷纷成功挑出小棒。由于幼儿年龄相对较小,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在同一件事情上,所以当他们经历了多次成功后,逐渐感觉游戏不具备挑战性,而逐渐将注意力分散到其他事物上。为此,教师可对游戏进行改编,考虑到幼儿有丰富想象力的特点,可以让他们先用游戏材料摆出造型,然后再开始挑小棒的游戏。坤坤最先想到要摆出一个火山爆发的造型,只见他从植物角取来一个小木桩,然后将彩色小棒摆在上面,这样一个正在爆发的火山造型就呈现了出来,此时坤坤提出了疑问:“这个‘大火山看上去好难,我都不知道要先挑哪一根了。”此时教师需给予适当引导:“有难度才有挑战性啊,坤坤你要勇于尝试哦!”在受到鼓励后,坤坤增强了自信心,开始尝试挑小棒。这种方式不仅能有效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强化他们勇于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四)以改变游戏判定标准为“着眼点”
幼儿缺乏一定的规则意识,因此,在改编传统民间游戏时,教师还应将这一特点充分考虑在内,在游戏过程中,加强引导[4]。在玩“挑小棒”游戏的过程中,
楠楠突然委屈地哭了起来,并说道:“不公平,我刚才就是这样碰到小棒,被你说不可以的,为什么你自己却可以?”真真则说道:“我和你移动小棒的方式不一样。”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教师发现越来越多的幼儿开始不遵守游戏规则,有的直接拿走两根,有的不承认自己在挑小棒时碰到了其他根,有的则是将自己的颜色通通拿走了,越来越多的幼儿向教师反馈有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的行为。在传统游戏中,我们通常都是对最终挑成功的小棒数量进行对比,确定游戏的胜利者,至于游戏的过程并没有给予过多关注,以致各种违反游戏规则情况的出现。
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教师可以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挑小棒”,如小棒抬小棒、小棒夹小棒等,并对相应的判定标准做出明确规定,即无论怎样的挑小棒方式,如在移动过程中只要碰到其他小棒,即为失败,但如果已经挑成功不小心掉落,则可以视为成功。除了对比最后各自的小棒数量外,在游戏过程中,每挑一次小棒,另一名幼儿要根据他是否违反游戏规则,决定要不要奖励其贴纸,依据最终获得的贴纸及小棒数量,判定最终游戏的胜利者。这个游戏的对象主要是中班幼儿,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这种改编方式一方面能锻炼幼儿的各项能力,包括问题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使幼儿在一定的规则之下与同伴协商问题、友好相处。
四、幼儿民间游戏课程的调整策略
(一)调整“内容”
调整内容指的是对幼儿单一的游戏方式进行调整。教师应对幼儿的发展需求进行全面考虑,在传统民间游戏的基础上加入歌谣等内容,让幼儿在游戏的间歇时间不再枯燥无聊[5]。在挑小棒游戏中,由于挑小棒需要先观察,再慢慢动手,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另一个幼儿在等待时难免会感觉无聊。为此,教师可以让幼儿唱一唱自己喜欢的歌谣,这样他们不仅不会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而且也会感觉到游戏的趣味性。此外,通常情况下,教师在游戏结束后对幼儿具体获取了哪些知识和能力并不了解,为此,可以在游戏结束后,引导幼儿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以提升教师对活动效果的认识程度。
(二)调节“活动量”
活动量调节,顾名思义,就是要对游戏的方式进行调整,不再一成不变或简单重复。这样可以使游戏疲劳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在挑小棒游戏中,幼儿只坐在地板上集中进行相对单一的上肢动作,不仅会感觉到乏味,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会越来越低,而且由于不需要活动身体,所以也起不到锻炼身体的作用。为此,教师可以在游戏的中间环节穿插一些活动,以维持幼儿的游戏兴致。
五、结束语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加大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关注力度,对其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并结合对当下幼儿园的传统游戏课程的选择、改编和调整,在让幼儿的个性和社会性得到共同发展的同时,将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下去。
参考文献
王英.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评《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开发与实施》[J].中国油脂,2022,47(2):164-165.
黄丽军.幼儿民间游戏课程:选择、改编和调整的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8):109-110.
姜琴.建构“民间游戏”课程,助力幼儿生命成
长[J].早期教育(教育教学),2020(9):50-51.
王星颖.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民间游戏的开发和利用[J].科普童话,2020(1):88.
洪志萍.把民间游戏引入运动课程 促幼儿身心健康发展[J].教师,2019(14):103-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教改专项课题“《指南》背景下构建幼儿园民间游戏特色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Fjjgzx21-18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郑燕婷(1990.11-),女,福建永春人,
任教于永春县实验幼儿园,二级教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