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算理算法 提升运算素养
2023-08-18褚玉霞戚有建
褚玉霞 戚有建
一、问题提出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了数学六大核心素养,明确把“数学运算”列为六大核心素养之一,明确了“数学运算”的定位:数学运算是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通过运算可以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品质,养成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数学运算”主要表现为: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思路,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
教学中,很多教师片面的将数学运算理解为追求速度、技巧、准确率的技能训练,这样的训练方式对学生运算素养的提升是低效的.实际上数学运算是演绎推理的一种形式,数学运算离不开算理的支撑.算理是客观存在的规律,能为数学运算提供正确的思维方式,从而保证运算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算理是在把握问题结构的基础上,从格局上合理布置运算的各个环节,使运算承上启下、有条不紊和结构紧凑,便于运算过程的自然展开,算法是一个将需要引入的运算法则、定理、公式组织成一个紧凑的系统,形成运算的一套程序.每个运算环节中都蕴含着相应的“算理”,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分析这些算理,从而指导运算,让学生体会到算理是进行一类运算的客观规律,进而提高运算的严密性和可操作性.本文以一道解几题为例,谈谈笔者在数学运算素养培养和提升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二、教学案例
题目 如图1,已知C,D分别是椭圆x2/4+y2/2=1的左右顶点,动点M满足MD⊥CD,连CM交椭圆于P,证明:OP·OM为定值.
分析1:本题研究的图形是一个动态图形,对于动态图形,我们要思考图形因何而动,图形中的动态元素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动因确定运算对象,牵一发而动全身.本题如果理解为M点动而引起P点动,从而导致OP·OM在动,那么我们不妨从设点M开始,由于横坐标已知,所以可以设M点纵坐标.
导图1:设点M(2,m)→用m表示P点坐标→计算OP·OM
解法1: 设M(2,m),则直线CM的方程为y=m/4(x+2),代入椭圆方程x2/4+y2/2=1得(m2+8)x2+4m2x+4m2-32=0,其中Δ=1024,因为-2是此方程的一个根,所以-2xP=4m2-32/m2+8,即xP=16-2m2/m2+8,可求得P(16-2m2/m2+8,8m/m2+8),所以OP·OM=2×16-2m2/m2+8+m×8m/m2+8=4,为定值.
点评:解法1通俗易懂,学生容易想到,其中对方程(m2+8)x2+4m2x+4m2-32=0的认识是关键,可能有学生担心此二次方程的根会很复杂、会是无理根,实际上,此二次方程的根肯定是有理根,不会是无理根,因为此方程实际上已经知道一根是-2.另外此二次方程实际上可以化简为一次方程,因为有一个因式是(x-2).
分析2:根据分析1,本题可以理解为M点动而引起P点动,从而导致OP·OM在动,由于C点是定点,所以M点动等价于直线CM的斜率在动,所以本题也可以设直线CM的斜率.
导图2:设直线CM斜率k→用k表示P点坐标→计算OP·OM
解法2:设直线AD的方程为y=k(x+2),代入椭圆方程x2/4+y2/2=1得(2k2+1)x2+8k2x+8k2-4=0,因为-2是此方程的一个根,所以-2xP=8k2-4/2k2+1,即xP=2-4k2/2k2+1,可求得P(2-4k2/2k2+1,4k/2k2+1),又由直线AD的方程为y=k(x+2)可得M(2,4k),
所以OP·OM=2×2-4k2/2k2+1+4k×4k/2k2+1=4,为定值.
点评:比较解法2和解法1可以发现,解法2直线AD方程y=k(x+2)中的k实际上就相当于解法1直线CM方程y=m/4(x+2)中的m/4,所以解法2和解法1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是解法2的过程稍简洁一些.
分析3:“M点在直线x=2上动”等价于“P在椭圆x2/4+y2/2=1上动,直线CP交直线x=2于M”,所以本题也可以设P点的坐标.
导图3:
设点P(x0,y0)→用x0,y0表示M坐标→计算OP·OM
解法3: 设P(x0,y0),则直线CP的方程为y=y0/x0+2(x+2),可得M(2,4y0/x0+2),所以OP·OM = 2x0 + 4y0 2/x0 + 2 = 2x0 2 + 4y0 2 + 4x0 /x0 + 2,又由P在椭圆上得x0 2/4 + y0 2/2 = 1,即2x0 2 + 4y0 2 = 8,所以OP·OM = 2x0 2 + 4y0 2 + 4x0 /x0 + 2 = 8 + 4x0 /x0 + 2 = 4,为定值.
点评:解法3以P点的坐标P(x0,y0)为参数,看起来有2个参数,但这2个参数满足椭圆方程,所以可以通过方程的变形整体消参,这里对方程的代数变形要求较高.另外,解法1、解法2都需要将直线和椭圆的方程联列,而解法3不需要方程的联列,所以解法3运算的效率更高,充分彰显了解析法的特点和方程的魅力.
分析4:根据分析3,本题可以设P点坐标,P点坐标包括三角形式.
导图4:
设P(2cosθ,2sinθ)→用θ表示M坐标→计算OP·OM
解法4: 设P(2cosθ,2sinθ),则直线CP的方程为y=2sinθ/2cosθ+2(x+2),可得M(2,22sinθ/cosθ+1),所以OP·OM=4cosθ+4sin2θ/cosθ+1=4cos2θ+4sin2θ+4cosθ/cosθ+1=4,为定值.
点评:解法4和解法3本质上是一样的,但解法4比解法3运算路径更短、运算效率更高,因为解法4中只有一个参数.
三、教学思考
1、明晰运算对象是提升运算素养的前提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数学运算素养是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可见明晰运算对象是思路探究、程序设计、方法选择的前提和起源.所以我们要结合运算情境,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观察运算对象,得到不同的表达形式,即运算对象的多元表征,挖掘运算对象的内涵和背景,从而探究运算思路,设计运算程序.
2、理清算理算法是提升运算素养的关键
当前,很多教师在进行运算教学时侧重于技能的训练,将数学运算变成了追求速度、技巧、准确率的技能训练,这样的训练方式对学生运算素养的提升是盲目的、低效的.实际上,数学运算是演绎推理的一种形式,数学运算离不开算理的支撑.算理是客观存在的规律,能为数学运算提供正确的思维方式,从而保证运算的合理性和正確性,提高运算的严密性和可操作性.
3、亲身体验过程是提升运算素养的根本
很多教师在进行运算教学时,重视思路分析却忽视让学生真正动手去算,从而导致部分学生不愿算、不敢算、不会算.忽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运算经验的积累、运算素养的提升是一句空话.因此,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完整的运算过程,把分析运算条件、探求运算思路、设计运算程序、检验运算结果这些过程还给学生,才能充分培养他们的运算素养,优化他们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