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桐梓“方竹笋”在乡村振兴中的宣传策略研究*

2023-08-18敖选怀

南方农机 2023年12期
关键词:桐梓桐梓县竹笋

曹 娟 ,骆 楠 ,敖选怀 ,陈 莹

(贵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

0 引言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食品行业,不仅追求味道美、营养价值高,还追求产品本身蕴含的寓意,这就使得广大消费者将目光投向了农副产品等土特产。为此,课题组以桐梓方竹笋为例,对农副土特产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农副土特产品不仅可以满足大众的需求,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新途径,也是对新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和“十四五”规划中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响应。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要利用好大数据、自媒体,加快推进农副土特产品创新发展,提高特色创新农产品的国内知名度,使之走向更大的市场。桐梓方竹笋的发展与桐梓县的乡村振兴有着紧密联系,方竹笋产业是桐梓县特色产业,本身就有着一些其他笋不可替代的优势。桐梓县的绿色发展之路,推动了乡村振兴的车轮滚滚向前。基于此,课题组结合时代的发展,因地制宜,研究桐梓方竹笋的发展致富之路,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提供示范引领作用。

1 贵州方竹笋的特点

1.1 营养价值丰富

方竹主要生长在高原山区,是在大自然中生长而成的纯天然绿色食品,秋季是其生长、采摘的最佳季节。方竹笋是竹笋中的精品,有着“笋中之王”的称号。有学者对贵州省3个林场4个竹笋品种营养品质进行分析,认为桐梓县金佛山方竹笋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及氮、磷、钾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产区竹笋品种[1]。

1.2 药用价值较高

方竹笋除了营养丰富外,也有着相当大的药用价值[2-3]。对于烦渴、口渴、口干、咽喉不适的人来说,食用方竹笋有着消渴除烦的功效。方竹笋还能够清热化痰,对于肺热所导致的咳嗽、咳痰,通过食用方竹笋能清热化痰,缓解上述症状。竹笋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活性物质,这些物质的存在对抑制细胞突变的过程起着积极的、相互协同的综合作用。

1.3 人文因素深厚

文献对桐梓方竹笋的记载可追溯到清朝中期。《桐梓县志》对桐梓方竹笋的记载:“县属娄里,盛产方竹笋,生于秋,肥嫩而鲜,财货大宗。”[4]娄里,主要指现在的桐梓狮溪、黄莲。

毛泽东欣然挥墨写下《忆秦娥·娄山关》,让世人知晓遵义桐梓,随着红色旅游和红色文化的繁荣,桐梓方竹笋渐渐有了名气。方竹笋外形略呈方形,触摸有棱角感,笋肉丰腴,腹空极小,肉质脆嫩,质佳味美,被已故著名林学家陈嵘誉为“竹笋之冠”[4]。

1.4 经济价值较高

作为“中国方竹笋之乡”,桐梓县是目前全世界保存最好、面积最大、产量最高、质量最好的方竹自然分布核心区之一,具有方竹笋生长优良的环境,是全国方竹最集中连片分布区,占全国方竹面积60%以上[5]。方竹笋对于生长环境要求严格,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许多地方没有这种竹笋或供不应求,而桐梓占据地利,可以填补我国不少地方竹笋缺乏或者竹笋不足的空白,具有广阔的市场。除用于食用的方竹笋可以获取经济来源外,种植方竹笋的方竹林也是获取收入的途径。方竹集中连片分布,形成了优美的旅游环境,是深受旅客喜爱的生态旅游景观。

2 贵州桐梓方竹笋的营销策略

2.1 绿色食品策略

方竹笋产量高,需求量大,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来进行产品的加工,确保产品绿色加工源头。实现方竹笋绿色包装,采用可降解、可重复使用的包装,同时建立网点,对包装材料可以进行回收利用。此外,桐梓山地资源丰富,绿色景观成片,可以借此来宣传方竹笋的绿色、无污染性,在生态环境方面具有可承诺的保障性。

2.2 品牌建设策略

可以围绕“中国方竹笋之乡”的金字招牌,树立起品牌建设意识。首先要确定好自己的品牌定位,成为一个民心所向的健康绿色食品,为民服务的乡村产品。然后是借助设计品牌logo打响品牌知名度,提高桐梓县方竹笋本身价值。借助政府政策,与贵州高校建立技术协作,引进科技人才,力图创新,使其产品具有竞争力,朝着品牌化方向发展。

2.3 文化旅游策略

桐梓地理位置优越,县城内高铁到遵义仅需20 min,可以结合县域旅游规划,与红色旅游项目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与红色文化相结合,与遵义会议会址与娄山关红色旅游景区梦幻联动。另一方面,可以打造竹笋文化,利用竹文化商业街和竹文化旅游服务,走一条与众不同的销售模式。此外,桐梓近年来注重打造风情小镇,在县城高铁桐梓东站附近修建了“桐城记忆”,是以古风为主的年代建筑,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游玩,并且对于在桐梓东站转车的旅客来说也相当方便,与高铁站相距不过几分钟路程。借此优势,可以在“桐城记忆”内租显眼、宽阔的门面,与古风味相联系,走古文化销售路线,让方竹笋不仅销售地古色古香,做出来的成品外在、包装样式等也古色古香。

2.4 销售渠道策略

利用线上和线下两种渠道销售。线上销售,要学会利用电商和新媒体对方竹笋进行推广和宣传。首先,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为方竹笋设置特别的生长观察渠道,消费者可以观察方竹笋的生长过程,让消费者直观地了解到方竹笋整个生产过程,让消费者放心购买[6]。其次,可以利用互联网模式,在淘宝、拼多多等购物平台开设网店进行售卖。最后,可以在一些视频网站或微信公众号上投放广告进行宣传,扩大方竹笋的知名度。同时,也要重视线下销售,多渠道、多方式对方竹笋进行营销。除了传统的建立线下方竹笋专卖店以外,还可以在桐梓旅游区建立方竹笋体验店,让游客游览之时品尝方竹笋食品,加深游客印象。其次,依托每年桐梓县政府举办的“方竹笋展销会”“贵州农业博览会”和“蔬菜批发市场”等直销渠道,创造与消费者直接交易的机会[7]。最后,可以开办农家乐,把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消费者可以将自己采摘的方竹笋购买后带走或现场制作美食。

3 桐梓方竹笋跨地区推广营销存在的问题

3.1 宣传力度不足,品牌知名度不高

比起其他省份早已打响名号的农产品,贵州桐梓方竹笋宣传力度不足、宣传方式单一,缺少品牌竞争力、知名度不高,难以在其余各方面条件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吸引消费者做出倾向性选择。

3.2 忽视美学价值,不重视包装设计

大多数方竹笋产品都是直接进行初级销售,只能被当作原材料低价售出。即使是经过了几次加工后的方竹笋产品,外观包装也简陋粗糙,缺乏美感,难以勾起人们的购买欲,在竞争激烈的食品市场中难以脱颖而出,更难吸引到越来越重视外观美学的广大年轻消费群体。

3.3 售卖方式单一,缺乏互联网新模式

大部分桐梓方竹笋目前的主要销售方式是农民自己到市场零售或把方竹笋卖给收购的商贩,这两种销售方法都是直接销售初级产品,利润低且保存困难,难以进行长距离运输。新时代,互联网在商业活动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网上购物,面对面的销售行为呈现减少趋势。

方竹笋没有在淘宝、拼多多等网购平台开设专门的网店,对于县城外的消费者来说,不仅很难知道有这种食品,而且购买方式除了前往桐梓当地面对面购买或者委托亲朋好友代买代寄外也没有其他渠道。未建有专门的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宣传,缺乏对互联网的充分利用。落后的销售模式和推广渠道,使方竹笋的发展潜力受到限制,产生了诸多的问题。

3.4 物流设施落后,缺少专业人才

我国当下的农村经营主体“小、散、乱”现象突出[8]。农户分散,物流的运输成本相对过高,在运输过程中很难保证竹笋的新鲜度,相较于其他发达省份来说,桐梓县的公路设施建设发展比较滞后[6]。

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9]。农民受到文化水平低的限制,难以运用新技术对方竹笋进行培育、加工等。种种因素造成了大规模的资源浪费,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方竹笋产业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3.5 绿色意识不足,环保建设待完善

种植户基本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与土亲切,追求纯天然自然的农产品,在他们看来,一直亲手栽种的方竹笋都是无污染的,对于大众追求的绿色、有机还没有形成概念,不懂得环保的建设以及绿色产品的宣传与打造。

4 解决策略

4.1 拓宽宣传渠道,提高桐梓方竹笋知名度

作为贵州知名食材,除了保证以高质量产品供应给消费者外,还要对产品进行规划定位,根据市场需求,围绕“中国方竹笋之乡”这一招牌,对方竹笋进行品牌形象和品牌行为的塑造。在报刊、网站、微信公众号上投放文章,扩宽宣传方式;在知乎、微博等平台上引发话题讨论,吸引更多人注意;利用自媒体、线下旅游开发等宣传方式让消费者了解、认识到方竹笋的功效,提高其知名度。

4.2 针对不同人群需求,加强外包装设计

加大产品包装设计力度,推出纸箱简装、小包装、精美礼盒等设计,针对普通需求的人,进行纸箱式的包装;若产品用于送礼,则向消费者推出精美礼盒、小包装,供消费者自己选择使用。针对需要快递运输的顾客,包装使用较为牢固的材料制作。包装外表现出原产地、产品介绍、商标等信息,体现出方竹笋的绿色、生态、营养等亮点。

4.3 利用“互联网+”模式,线上线下并行

1)改变售卖方式。不再是简单地将初级竹笋售卖给商贩,而是可以对其深度加工后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减少了中间商赚差价,售卖的价格更能被大众所接受。

2)多种营销模式结合。线上线下销售并行。参加各种线下著名展销会、招商会,开设线下旗舰店或者入驻卖场专柜;入驻淘宝、京东等平台,开设线上旗舰店或专卖店,让购买形式多样化、便利化。

3)举办活动。节假日期间,可以在市场上举办活动,对方竹笋进行宣传,推出免费赠品活动。例如,选择目标受众,发起一个“前100名免费,前1 000名5折”的活动,激发人们购买欲望,帮助发展潜在客户。

4.4 创新管理经营方式,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1)加强与政府、其他产业的沟通与联系。方竹笋产业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可以与其他深加工产业进行合作交流,将方竹笋制成笋干、泡竹笋等。利用季节、气候等因素,从方竹笋的保鲜、营养价值等方面入手,综合利用方竹笋的各类元素。

2)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产业兴旺,不仅能促进农民增收,更是乡村发展所必备的物质基础[10]。在人才资源方面,可以适当加大资金方面的投入,请一些专业人员对笋农进行培训。

4.5 培养绿色营销意识,完善笋业环保建设

秉持着绿色发展理念,要确保方竹笋产品生产、加工按照标准进行,未达标产品一律降级处理,包装材料采用可降解、可二次利用的材料,在包装上印上绿色标识。桐梓县政府或笋业负责人也要定期对员工进行绿色营销方面知识的培训,将绿色营销意识深深地植入员工的大脑中,提高每一位员工的绿色营销观念,确保方竹笋绿色营销战略能够得到有效实施,以此提高桐梓方竹笋的市场竞争力。

猜你喜欢

桐梓桐梓县竹笋
浅谈桐梓超长公路隧道综合管控方案
桐梓县农业经营主体现状与思考
桐梓县关工委开展“尽责优教”大讲堂培训
竹笋
我和爸爸
竹笋
桐梓:表里河山
小竹笋的梦
挖竹笋
洱海上空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