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以安徽省砀山县为例

2023-08-18邵燕萍

南方农机 2023年12期
关键词:砀山县农产品农民

邵燕萍 ,龙 勤

(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高效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有着重要推动作用。我国农业正处于发展转型阶段,传统小农户种植、生产和销售的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重要载体,能够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可以有效整合人力、物力,增加农户的收入。农民可以通过加入专业合作社共同经营、共同决策,提高参与公共事务的素养,培养齐心协力的合作精神。此外,农户在参与治理过程中可以克服短视、利己行为,有利于促进乡村文明建设。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队伍的壮大,在发展当中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探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让农民专业合作社能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实现乡村振兴、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安徽砀山县为例展开探讨。

1 砀山县农业发展情况

2022年,砀山县粮食总产31.73万t,创历史新高。水果总产152万t,畜牧业产值52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达65家,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61亿元。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家庭农场10家。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7个,砀山黄桃入选安徽省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新增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家。种业创新持续攻关,登记新品种13个。砀山县获评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

2 砀山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2006年,农业部确定安徽省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试点省,省、市、县三级创建各类示范性合作组织1 000家[1-2]。2022年,砀山县市级以上的合作社有164家、家庭农场有113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产业有133家,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有53家。截至2023年,砀山县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约4 200家,其中:水果类1 100家,谷物种植类1 200家,蔬菜和食用菌类800家,其他类约1 1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

2.1 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砀山县是“砀山酥梨”原产地,有“世界梨都”“水果之乡”的美誉。砀山县依托本县的主导产业,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18年砀山县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标志着砀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有超过1 500家合作社创办了自己的经营实体,500家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建立了自己的示范基地。砀山利华水果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地,砀山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整体发展规模、经济实力逐步壮大,推动了本县农业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健康发展[3]。近年来,砀山县持续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现代农村经营体系,通过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形成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集体经营共同发展的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使之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加速器”。

2.2 经营模式多样化

目前,砀山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会建立自己的生产、销售和物流基地,并通过扩大产业链来增加收益;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大型的超市业务对接,减少流通过程当中的成本,进而提高农产品的利润空间;三是通过与多家批发市场的合作,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推广“合作社+批发市场+农户”模式[4],从而增加产品的销售额;四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当地的大型龙头企业合作,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方式,让社员更好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

2.3 运行质量不断提升

砀山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本县的地域特色为依托,主要集中在水果、谷物以及蔬菜和食用菌等种植业上。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最初的农产品生产销售向农产品加工、销售、运输等产业链延伸,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及其市场竞争力,使得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化、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5]。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建设先进的电子商务系统,已经成功地将酥梨、油桃等优质农产品推向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购物体验。此外,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包括休闲度假、果园采摘和收获果实等,多样化的发展模式激发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潜力,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2.4 规范化水平越来越高

管理制度建设是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水平的重要保障,砀山县制定并完善了《砀山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标准》《砀山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考核认证方案》《砀山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砀山县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办法》等制度。780家合作社通过了规范化建设认证,1 100家合作社基本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超过500家合作社开展电子商务,有机酥梨、富硒梨等产品在网上供不应求[6]。此外,当地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需求成立了服务机构,为其开展代理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等服务业务,不仅解决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专业会计人员的难题,也提高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7]。同时,相关部门会定期组织农经部门工作人员深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其组织机构、财务管理、经营情况、会计核算等进行指导,有利于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各项规章制度建设,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水平。

3 砀山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人才缺乏

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规模与生产水平的提升,技术型、管理型人才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砀山县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不同程度的人才缺乏问题。一方面,农村地区本身青年劳动力流失严重[8]。砀山县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偏低,无法提供更多工作岗位吸引更多的本地人就业,导致大量青年劳动力外流。再加上农业相对于其他行业属于高投入、低产出行业,很多青年劳动力不愿意加入其中。另一方面,政府人才补贴优惠政策吸引力比较小,农村大学生不愿意返乡就业创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不多,无法及时为合作社发展补充新鲜血液,限制了合作社的发展。

3.2 品牌意识弱

通过对砀山县2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电话访问发现,70%左右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自己的产品品牌。大部分合作社经营者没有注册品牌的意识,认为品牌的性价比较低,注册品牌之后自己后续还需要宣传、推广,成本比较大。少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认识不到品牌的价值,不会主动创建自己的品牌,品牌投资积极性不高。除少数几家省级、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外,大部分的农民合作社社员人数不多,生产规模偏小,农产品附加值偏低、利润空间小,这些因素导致经营者缺乏创建品牌的动力。

3.3 政府扶持力度小

砀山县政府制定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相关指导、服务、监督扶持政策不健全,针对性、层次性低,倾斜力度小、标准高,导致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无法享受到相应的优惠。2020年国家拨付965万元用于支持砀山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补助标准是每个国家级合作社示范社补助20万元、省级示范社补助10万元、市级示范社补助6万元、县级示范社补助3万元。每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补助5万元、市级示范家庭农场补助2万元、县级示范家庭农场补助1万元。截至2020年底,全县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登记农民合作社3 909家,拥有国家级示范社11家、省级示范社24家、市级示范社130家,能获得补贴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占全体的比例较低。而且优惠政策申请流程比较复杂,导致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积极性不高。

3.4 融资困难

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的发展模式紧紧围绕农产品,这也使其投入到产出整个过程需要的周期较长,资金周转率低,往往需要银行信贷资金弥补资金不足。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银行贷款时,一般需要将自己的土地使用经营权作抵押,贷款额度取决于土地产权收益评估值[9]。大多数土地产权收益评估值比较低,所获得的贷款额度比较少。并且,农村地区银行的贷款方式单一,能提供贷款服务的一般只有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大型商业银行在村镇中的服务网点少,且受到规模效益和风险制约而不愿给合作社发放贷款。另外,申请银行贷款还需要满足各种担保条件,申请贷款手续复杂,再加上收取保证金金额多,导致很多合作社不愿意向银行申请贷款。

4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策

4.1 加强人才培训

对社员加强相关技术培训,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培养一批懂经营、能管理、会技术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以满足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人才的需求。对于有一定知识基础的青年社员,可以借助社会培训机构,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通过提供更好的待遇,鼓励本地的大学生回乡创业,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组织社员参观学习经济发达省市经营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办社经验,学习先进管理方法和技术经验,或者聘请本县的小能手、技术专家进行现场教学,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科技水平和经营能力。

4.2 加强品牌建设

随着砀山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不断增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树立品牌意识,打造自身特色品牌。品牌是发展的外在推动力,被大众所熟悉的知名度较高的农产品更容易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要立足于自身特色农产品,建立自己的品牌。树立了品牌,产品也更具竞争力,市场占有率也会随之提高。品牌的推广可以通过线上与线下两种宣传方式结合起来,以此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此外,县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品牌,尤其是对运作规范、辐射面较大的合作社,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如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贴息贷款补助政策,用于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4.3 加大扶持力度

基于砀山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县政府的扶持政策是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强有力保障。首先,强化农民合作社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促进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重点加大对运营良好、带动性比较大、生产规模大、管理运行制度健全的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其次,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资金、技术方面的支持,以解决资金链跟不上、技术水平低等问题。最后,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制定具体的扶持办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融资、土地使用权、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积极调动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效益、增强辐射带动力的积极性,激发社员全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

4.4 降低融资难度

融资困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难题。政府牵头组织开展“银社对接”活动,以财政担保、贴息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服务产品,有效降低农民合作社贷款门槛,采取贷款额度授信、产品和销售合同抵押等多种形式,为合作社提供多渠道资金支持,拓宽合作社的融资渠道,解决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资金不足难题。政府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对标准化生产、规范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更多的财政资金支持;对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免收工商管理费和年检费;完善银行融资贷款机制,提供更多优惠政策,简化贷款流程,降低贷款利息,扩大担保范围,拓宽贷款渠道,积极开发适合农村的金融产品以及与农民专业合作社需求相适应的项目,提供易于社员操作的支付方式[10],同时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4.5 完善法律法规

为使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长远可持续发展,政府应该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提供完善的法律环境。把农民合作社相关法律法规纳入普法计划,加强对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舆论宣传引导。在国家对相关法律进行修订后,要及时出台相应的实施条例。将有效政策转化为法律法规,特别是把财政税收、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信贷服务、保险支持、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引进等支持合作社发展的政策体系,用法律法规的方式固化下来。加强农业和涉农执法体系建设,健全各级执法机构,建立农地、种子、农药、化肥、环保等综合执法体系,为农民合作社创新发展提供支撑保障,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5 结语

毋庸置疑,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受市场环境的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技术人才、融资等方面比较薄弱。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长远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不断发挥自身优势,善于抓住发展中的机会,提升自身综合经营能力。此外,政府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优惠支持力度,以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要学会统筹优化整合人力、财力等资源,培养一批专业化的人才,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不断优化营销模式,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水平,引导合作社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砀山县农产品农民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2019年9月22-25日 《中华诗词》发行会在安徽砀山县举办
安徽砀山县: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质量提升
一道最值问题的新解与推广
砀山选“酥梨王”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