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气科学泰斗 漠阳骄子风华

2023-08-17

源流 2023年6期
关键词:阳江院士大气

■ 林 迎

在阳江,科技、文化领域群星灿烂,曾庆存就是其中熠熠发光的一颗。2020年1月10日,这是令中国科学界,也深得阳江人民引以为自豪的一刻:当广东阳江籍著名大气科学家曾庆存从国家主席习近平手中,接过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获奖”证书,此刻,全世界都在为之欢呼。这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他有着怎样波澜壮阔的“大气人生”?让我们走进曾庆存院士的峥嵘岁月中。

少年发奋砺志 报国选择气象

曾庆存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曾明耀读过私塾,母亲杨氏不识字,都是厚道诚实的农民。其兄庆丰到了入学年龄后,父亲想尽办法,送他兄弟俩进县城南恩小学读书。当时庆存还未到入学年龄,因为双亲要做农活无暇照顾,只好让其兄带着他一起上学。40年后曾庆存曾在《院士自述》中回忆起这段生活:“小时候家贫如洗,拍壁无尘。双亲率领我们这些孩子力耕垅亩,只能过着朝望晚米的生活。深夜劳动归来,皓月当空,在门前摆开小桌,一家人喝着月照有影的稀粥—这就是美好的晚餐了。”

这段艰苦的生活激起曾庆存刻苦自励与发奋上进。高小尚未毕业,兄弟俩都跳级考入阳江县立中学(现阳江一中),他们是走读生。清晨,当住校生起床时,他们光着脚已进了学校,是最早进教室早读的学生。曾庆存语文学得很好,数理化更是拔尖,连年被评为学校的免费生,1952年他随班合并到广东两阳中学,在那里高中毕业。

1952年曾庆存考进北京大学物理系,但那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迫切需要培养气象科学人才,尽管这不是自己最初的兴趣,曾庆存还是毅然服从安排改学气象专业。后来回忆这次“转业”,曾庆存更确定自己的选择是对的,“1954年的一场晚霜,把河南40%的小麦冻死了,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粮食产量,老百姓吃不饱肚子。如果能提前预判天气,做好防范,肯定能减少不少损失”。

大学毕业时,曾庆存被选派进入苏联科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学习,师从著名气象学专家基别尔。当时国际气象学界,虽然建立了反映天气变化规律的原始方程,但是不能解。数学物理特别好的曾庆存经反复研究,提出了一个求解原始方程的办法,成功地进行数值预报。他首创的“半隐式差分法”,气象学和地球流体力学界至今仍在应用。

艰难探索创新 采摘科研硕果

1961年在苏联科学院获得副博士学位后,曾庆存先生当时就有一个念头,马上回国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回国后,曾庆存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工作。在刚踏上国土的那一刻他便下定决心,要努力攀登气象科学领域的最高峰。他特意写了一首诗以自励:“温室栽培二十年,雄心初立志驱前;男儿若个真英俊,攀上珠峰踏北边。”

曾庆存到中央气象台实习时,看到气象员们废寝忘食地守候在天气图旁,发布天气预报,但由于缺少精确的计算,相当多的分析判断还是凭借经验。这样的一幕促使他去探究数值天气预报理论方法。作为课题组负责人,他带领科研人员,在红外卫星反演遥感等方面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

1976年,曾庆存先生出版了专著《大气红外线遥感原理》,为红外线遥感提供了理论基础。曾先生是国际上计算地球流体力学的创立者之一,他在数值天气预报、气候学和海流数值模拟等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大的贡献。

从事大气科学研究以来,曾庆存在提出半隐式差分法,提出最早的成功积分原始方程的方法;解决地球流体力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提出“最佳信息层”理论以合理地选择遥感通道;还成功地用数值方法模拟河湖沉积和三角洲发育过程。截至2017年,曾庆存先生出版个人专著二部,合著多部;发表论文近百篇,可谓硕果累累。

国际气象组织授予曾庆存“国际气象组织奖”

苦心培育人才 勇攀科学高峰

从1984年开始,国家有关部门任命曾庆存为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在担任所长的9年间,他一直告诫学生要甘坐冷板凳,具备“十年磨一剑”的精神。他高瞻远瞩,明确办所的奋斗目标:办成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气科学研究中心,为世界大气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曾先生为建设一支国家气象人才队伍而殚精竭虑,他苦口婆心地规劝出国研究人员回国效力。“上世纪90年代,很多研究人员都出国了,我当时出去后曾老师很生气,后来他经常给我写信,让我回国为祖国的气象事业服务。”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科学主任张邦林说,像他一样被曾老师劝导回国的学生还有很多。

曾庆存先生治学态度极为严谨。安!专!迷!在大气所研究员赵思雄的眼中,曾先生安贫乐道,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专心致志,对专业性理论问题一攻到底;钻研科学痴迷极至,“饿着肚子推公式,越推越新鲜”。

曾先生连任两届所长,带领团队取得的许多优秀成果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作为攀登科学高峰的表率,他同时也获得国家乃至国际给了他至高无上的荣誉。

他曾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当选美国气象学会荣誉会员,198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和三等奖各一项,1989、1990、1992、1998、2000年各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一项,1995年在香港获何梁何利科学进步奖,200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他还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和十四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在气候学、动力气象、数值天气预报和环境变化的数值模拟和预测理论、计算数学与自然控制论等方面,他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取得突出成就。

2016年,曾先生获得第61届国际气象组织奖。曾庆存院士是国际数值天气预报奠基人,为现代大气科学和气象事业的两大领域—数值天气预报和气象卫星遥感做出了开创性和基础性的贡献。

诗人院士风采 彰显家乡情怀

除了献身气象科学事业之外,曾庆存还酷爱文学,他创作的诗歌、散文逾千篇(首),先后集结出版了《风雨晴明》《华夏钟情》等文学著作,他被赞为“诗人院士”。“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这是他的诗歌作品《南风》,全文寥寥26个字,却形象地刻画了东亚夏季风的性状及其对社会民生的影响。把严谨的大气科学与浪漫的诗情和谐融合,形成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

曾庆存院士回到家乡参加在阳江举行的“大气科学广东论坛”

曾庆存先生的诗,情浓意厚,境界高远。正如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郭传杰在曾院士诗集序言中所述:“曾庆存的诗涉猎广泛,无所不涵,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寓情于景,寓理于言,无不表达作者执著的爱国情结,纯正的科学良知,深深的人生哲理,浓浓的挚友亲情。”这个评价的中肯的。

“力耕田野少年贫,壮岁寻师远别亲。科学钻研心静寂,苍生忧乐血沸腾。欲明事理穷追底,直进危言不顾身。水镜已逢堪抱膝,不求闻达亦斯文。”这是他写于1995年6月的“答友人”,这首诗深刻形象地表达了他胸怀高远、专心致志搞科研的高尚品格。

他对家乡之爱至为深切,对跟自己一样在极艰难的环境中苦学成才,成为我国著名地质科学家,却不幸英年早逝的兄长曾庆丰,曾以血泪之诗作了记述。这是作于1987年1月的《祭哥哥》:“少年贫苦降农家,身作耕牛不怨嗟。发奋攻研酬父老,呕心探矿为中华。沉疴奋搏坚强志,热液根深硕果花。弱弟携扶得成长,如何春近哭无涯。”

他对父兄的真挚情感也表现在其行为细节上。1996年,曾庆存先生将他所获得的“何林何利科学奖金”港币10万元,捐赠给他们兄弟的母校—阳江市第一中学和广东两阳中学,设立“明耀庆丰奖学金”以纪念他的父兄,目的在于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为祖国学习成才。

与师友叙旧言情,在曾先生的诗文中占了相当篇幅:“少年攻读不思量,老大能无念故乡”“相逢一席乡音好,欲济苍生共运筹”;在《忆师友》文章中,他这样回忆母校阳江一中的两位恩师:叶观曦老师是位“循循然善诱人”的夫子;冯思伟老师则是“望之严然,即之也温,闻其言也厉”的学者严师,他们都是我求学道路上难以往忘怀的恩师。

“故里欣逢庆有成,人才科技尽繁星。北津东出万公里,黌上红花耀眼明。”近年,曾先生回家乡阳江乡参加大气科学论坛,他即席挥毫写了一首诗,诗中不仅体现了对家乡的怀念,也展示了对家乡多出科技人才的深切期待。

作为卓有成就的大气科学家,曾庆存先生不仅在科学史上留下璀璨耀眼的光辉,同时也散发出他诗意浓厚的家国情怀。

曾庆存院士回母校阳江市第一中学讲学,受到学子的热烈欢迎

猜你喜欢

阳江院士大气
大气的呵护
追思本刊前主编茆智院士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
阳江开放大学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
院士速递
大气古朴挥洒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