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苗山女儿杨宁:让苗乡更美,让苗寨更富

2023-08-17陈尘

共产党员(辽宁) 2023年13期
关键词:杨宁江门西瓜

文/陈尘

杨宁获评2022 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地处大苗山深处,曾是人均年纯收入只有1000 多元的贫困村。在村民眼中,考上大学的杨宁就是“山窝窝里飞出的金凤凰”。他们没想到的是,2010年大学毕业,杨宁却放弃在城市发展的机会,主动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他们更没想到的是,杨宁在村里一忙活就是13年,不仅带动江门村实现94户326 人全部脱贫,还让昔日穷乡僻壤的深山苗寨变成了如今瓜果飘香的世外桃源。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2022 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党的二十大代表……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江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宁说:“这既是鼓励也是鞭策,我要继续扎根乡村,更加脚踏实地,让苗乡更美、苗寨更富、苗家人更幸福。”

一年穿坏一双解放鞋

在杨宁办公室的一角,一直放着一双解放鞋和雨靴,以备随时下田入户。她记得刚回村里工作时,奶奶就给了她三样东西——解放鞋、手电筒、水壶,并叮嘱她:“妹仔好好工作,爬到哪个山头就唱哪个歌,不要骄傲不要急。”当时村里的条件很艰苦,却没有难倒一腔热血的杨宁。交通不便,正好方便她贴近群众,因为每次出山都要搭乘老乡的摩托车。村委会只有一台不中用的老式电脑,办公文件全靠手工抄写,她就用自己上学时的电脑,并用一年时间将所有文件材料都电子化归档,让村委会实现无纸化办公。

现在,村里的交通状况已经大变样。以前骑摩托车都费劲的泥巴路成了水泥路,汽车可以直接开进村里。但杨宁还是离不开解放鞋,就像明明在县城有房子,为了工作方便她还是常年居住在村部。她每个月都要入户走访,平时总去田间地头走走看看,关心生产也关心村民生活,一门心思都放在了江门村的发展上。“每年都要穿坏一双解放鞋,”杨宁笑着说。

3 年历经3 次投资失败

从回村工作第一天起,杨宁就把帮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当成了自己的目标。村里实在太穷了,许多农民没有鞋穿,光着脚到处走。条件困难的阿婆带着两个娃去镇上,中午就点了一碗两块钱的粉,粉吃完了再用汤泡着自带的冷米饭分着吃。这一幕幕,让杨宁揪心不已。

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是突破口。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才能富起来。怎样才能帮助村民彻底摘掉穷帽子呢?杨宁一边苦苦思索,一边大胆尝试。她发现广东等地对经过初加工的竹子很有需求,就贷款5 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建起了竹子收购点。然而,竹子的生长周期长,货源不足导致这一投资失败。她发现苗家人喜欢吃辣,家家户户都需要辣椒,便和同学一起贷款种高山辣椒。不料那一年雨水特别多,辣椒苗长斑腐烂,投资款打了水漂儿。她又贷款带领农户种植高山葛根,但种出来的葛根又细又长,产量上不来,每亩收入很低,显然这次尝试也失败了。

3 年历经3 次失败,杨宁也备受打击,但并不气馁:“如果没有人去闯去试,那么产业引领村民脱贫致富这条路怎么能走出来呢?”

卖掉婚房发展致富产业

江门村耕地面积小,山地比较寒冷,容易导致作物收成不理想。在失败中汲取了教训和经验的杨宁,开始把目光放到能够因地制宜的作物上。一次入户走访时,她发现有村民在种一种叫紫黑香糯的糯米,市价是普通糯米的两倍多,不由眼前一亮,想发动村民大规模种植。这一想法得到了农业专家的肯定,并给出具体建议:在糯米田里套养香鸭和禾花鱼,可以进一步增加收入。

杨宁干劲十足,村民却疑虑重重,说她带头种啥啥不成。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杨宁偷偷把家人为她在融水县城买的一套婚房卖了30 多万元当作启动资金,免费提供种子、鸭苗、鱼苗,由村民负责种养,然后杨宁再来保价回收。63 户人家响应号召种了120 多亩紫黑香糯,当年秋天就喜获丰收,每亩增收1500 多元。

今年40 岁的苗家阿嫂张海慧,以前会在自家地里种点西瓜,瓜熟了再担着去卖。有一次杨宁在路上遇到张海慧,发现她种的西瓜特别甜,一番研究才知道:因为江门村昼夜温差大,西瓜又是用山泉水灌溉,品质格外好。杨宁的眼睛又亮了,组织村里的留守妇女成立“苗阿嫂种养专业合作社”,扩大西瓜种植。村民心里不托底,她就写下保证书,向村民承诺出了问题她来兜底。现在,“苗阿嫂”泉水西瓜已经成为村里的“当红产业”,使村民每亩地的收益从不足1000 元提高到近4000 元。过去一年,“苗阿嫂”西瓜就销售了10 万斤。张海慧这个地道的农村妇女,在杨宁的鼓励和手把手帮助下,如今也成了村里的能人,负责“苗阿嫂”西瓜的品牌工作。提起杨宁,张海慧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杨书记是我们的主心骨,她有股不服输的劲儿,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对我们影响很大。”

张海慧的故事是江门村许多村民故事的缩影。过去大家都围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转,种出来的东西够吃就行,多出来的能卖了补贴一点家用已是心满意足。现在,大家的状态变了,全是干事创业的劲头。有村民代表主动拿着黄金百香果的树苗找到杨宁,想联合村民自发种植120 亩。为此,村里专门为他们组织了百香果种植技术培训。“苗阿嫂种养专业合作社”正在研究选种更好的西瓜品种,还打算在瓜地里套种脆蜜金橘。

一条条产业路闯出来,村民也跟着富了起来。2020 年,江门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8000 多元,94 户326 人全部成功脱贫。村集体收入从2017 年的不到5000 元,增长到2022 年的26.35 万元。亲历并见证着家乡的变化,杨宁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我无悔当初回乡的选择,农村广阔天地真的大有可为。”在她看来,脱贫只是起点。摘掉穷帽子后,她又带领村里的干部群众投入到乡村振兴的洪流之中。依托国家财政资金,江门村建起了旅游接待楼,发展集餐饮住宿、野生菌种植体验项目于一体的旅游业;村里的腊味加工厂一期已投入使用,二期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乡村振兴农产品深加工示范园区已经完成选址;村史馆正在建设中;村里还打算利用水源优势做山泉水厂,让人人有股份,家家有分红。虽然千头万绪的事情很多,但杨宁干事创业的劲头很足。她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江门村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杨宁江门西瓜
蜡染的纹饰探讨
精彩观影,欢乐K歌 江门开平优之名商务多功能影音室
“江门之心”——东甲立交方案设计
大小西瓜
当夏天遇上西瓜
金“鸡”报春来
广东江门“多证合一”再开全国先河
巧切西瓜
福彩公益金 传递温暖情 走近江门福彩公益
南瓜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