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轻人读书新方式写满了他们热爱的生活

2023-08-17沈杰群李悦

阅读时代 2023年8期
关键词:张敏市集书房

沈杰群 李悦

现在,一本书会怎么抵达年轻人?

耳朵是阅读的灵活新渠道,“共读”功能会让自己与许多陌生读者产生奇妙联结,图书市集和仓库成了淘书的新空间,而社交网络上一系列“阅读衍生类”讨论小组,则仿佛是读书的“周边”和“售后”产品……有爱书人的地方,就会生长出无穷无尽关于阅读的灵感和乐趣。

借助新渠道,读书和生活达成一种“共生关系”

去年从北京某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张敏,在微信讀书平台的阅读时长“一骑绝尘”,高达1192小时,超越了大部分好友。

在张敏的世界中,书籍和生活是一种共生关系,她会选择在上下班的通勤过程中听有声书。“听书比看书接受起来更容易一些,而且地铁上那么多人,举着书看太不方便。”

毕业后,张敏在大厂从事内容运营相关工作。工作节奏快,琐事不断,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愈发觉得,读书是一件体力活。“很多大部头的书,如果上学时没啃下来,现在根本没精力看。”最近,张敏听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这本书的纸质版有上下两册,每册超过400页。“书里有大段大段的对白,听书会让对白更易被接受。”

刚步入职场一年的罗小叶,很在意个人读书与他人交流之间的关系。她常常去看一些短视频读书博主最近推荐的好书,还会在读电子书时,借助“划线弹幕”功能与其他陌生读者进行“隔空对话”。

罗小叶认为,电子书界面上的“弹幕”就像一块公开的留言地。

她每次读电子书,“先沉浸读书”,看到戳中内心的句子,会赶紧把弹幕点开,像寻宝游戏一样看看是否其他人亦有同感。“其他读者会发现你忽略掉的细节,运气好他们还会给你补充一些引申的读物,收获加倍。”

去市集和仓库淘书,亦是宝藏“发现”你的过程

读书、选书、买书的场景,不止于书店和网购平台。去图书市集、出版社仓库“淘书”,成为一大全新的文化热点现象。

贾毅奎在北京一家知名出版社担任营销编辑。最近半年,他的日常工作添了一项:去图书市集“摆摊”。

“开心并忙碌着,从早到晚,一直向大家推介各种新书。”贾毅奎说,虽然电子书使用人群不断上涨,纸质书在年年“唱衰”,但在图书市集现场总有很多读者前来选购。“说明纸质书阅读始终无法完全被替代,仍然有许多人愿意为纸质书买单,这是对我们出版从业者最大的鼓励。况且,图书市集我们也完全是盈利的。”

在贾毅奎看来,之所以图书市集热度如此高,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广大年轻读者对图书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各大电商平台、线下书店是图书消费主阵地,读者获取最新的图书资讯,也多来自图书直播达人和网红博主的种草推荐。但图书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的存在,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对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越来越高。“读者来到图书市集现场,能够面对面与出版从业者交流,更加真实、立体地了解一本图书,从选题设计到产品最终呈现,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大家的消费心理。”

在短视频平台拥有百万粉丝的读书博主赵健表示,去仓库淘书,是他一项私人爱好。

出版社老库房的书是一架架紧挨在一起,访客需要用手摇的方式移开书架,翻看图书,这个过程会耗费很长时间。但赵健从不着急,会耐心地慢慢逛,慢慢寻觅,时不时会有眼前一亮的惊喜时刻。

赵健就曾在一家出版社成功“寻宝”到一部海明威作品集,于20世纪70年代末出版,翻译得相当流畅。“你就有一种这本书在等你,等你多年之后去发现它的感觉。”

因此,去市集和仓库淘书,是你寻宝的过程,亦是“宝藏发现你”的奇妙旅程。

讨论小组,将私人读书空间转为“数字公共空间”

除了买书、读书、聊书,一系列阅读“衍生”出来的网络讨论小组,吸引很多读者前去分享。

在豆瓣,有一个“请来参观我的书房”小组,两万多豆友直白地晒出了自家书房。在这里,有人说自己的卧室就是书房,有人将家中客厅改造为书屋,还有人将宿舍书桌分享出来。

95后译者汪畅是小组中的一员,也是一名全职译者。2020年,从英国利兹大学英语文学专业毕业后,汪畅在成都找工作待了将近一年。受疫情影响,招聘岗位锐减,时间越长,他的心情越焦虑,颓然失意中,汪畅打算回老家安徽六安待一段时间。

在家中毫无头绪时,汪畅误打误撞地在网上找到一些试译帖子,经过几轮测试,他最终做起了专业对口的“老本行”——翻译。家里的书房也自然变成了他的居家办公地点。

空闲时间,汪畅也喜欢在豆瓣小组闲逛。他的书房一经分享,便吸引了70多位友邻的回复,其中还有10多个人私信他有关屋内陈设的问题。书房受到豆友们的喜欢,汪畅的分享欲也因此被激发。私信他的帖子,他有问必答。

实际上,书房所在的房屋面积并不大,是汪畅家里的老房。他特意花了半年左右的时间忙装修,选板材、挑家具、室内空间设计,每件事都亲力亲为。

“最花心思的是钉在墙上的那三排悬空书架。”墙的一侧,镶嵌着汪畅特别设计的老榆木书架,书架上还点缀着他淘来的艺术摆件。“这个桌子我也特别设计过,其实有两米长。”桌面宽阔,陈设讲究,绿色全铜台灯、复古咖啡机、电脑、文具,实用性工具应有尽有。

可以说,“书籍”作为一种媒介的涵义正在外延。年轻人将“私人空间”转向“数字公共空间”,构建起与这个世界的“赛博链接”。

(源自《中国青年报》,晓潼荐稿,有删节)

责编:王晓静

猜你喜欢

张敏市集书房
不能信包装
你不吃醋吗
把自己关进书房
童年的小书房
古味市集
品鉴书房
市集
揖美手作市集与艺术节
商圈场景:“市集”+“体验互动”
Numerical study of im purity distribution in ultrasonic heat meter 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