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

2023-08-17徐珊珊

幸福家庭 2023年8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意识

徐珊珊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青少年发现自身人生理想的关键阶段。在初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当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让学生学会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培养学生成为一个遵纪守法、道德高尚的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阐述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的策略。

一、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部分教师只为学生讲解课本中的案例,很少进行拓展延伸,教学模式较为单一,这使得学生很难产生学习兴趣,教师也很难落实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部分教师没有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的空间和合作讨论的机会,这使得学生成了被动的倾听者。课本中与法律有关的内容较多,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渗透法治观念,使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真正内涵。

二、在初中阶段落实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年龄较小且法治观念不强,缺乏社会经验。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运用多种方式开展教学,这有助于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真正提高教学的质量。初中阶段的法治教育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这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初中阶段是法治意识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正在发展。通过加强法治教育,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其次,初中阶段是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显著提高,他们有能力理解复杂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文书。教师可以通过实施法治教育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他们的法律思维能力和法律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合理运用法律知识,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最后,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法治精神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法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担当和有责任感的公民。

因此,在初中阶段落实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不断加强法治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法治意识的学生,从而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和进步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法治意识的策略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師需要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作为教学的立足点,创新教学模式,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轻松愉悦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最终达到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兴趣取向和发展需求,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以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二)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门课程不仅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还与社会上的各种事件有关。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当下的社会热点事件进行教学,并将相关事件整合制作成微课,引导学生分析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利害关系,并对学生进行指导。例如,当讲解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时,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搜集一些关于“车让人、人守规”的交通安全宣传材料,并将这些内容剪辑成微课,在开始教学前通过微课进行导入,让学生初步了解教学内容。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机动车驾驶员和行人各自需要注意的问题,并进行讨论交流。教师还可以让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司机和行人,指导扮演司机的学生放慢驾驶的速度,注意斑马线,当遇到行人时礼让行人,让行人先行;而扮演行人的学生需要在遇到礼让行为时表示感谢并快速通过马路,无论是驾驶员还是行人都不能出现闯红灯的行为,以降低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不仅能够真正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时的处理方法,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教师首先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既可以通过合作探究、情境教学、主题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又可以通过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效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选择教学方式。例如,当讲解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部分“凝聚法治共识”时,教师可以首先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如“如何厉行法治?”“如何建设法治政府?”等,接着,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进行组内交流与探讨,再让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引起学生思考,从而对这一课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

(四)使用幽默的教学语言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兼具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的综合型课程,容易给人一种严肃、枯燥的感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平铺直叙,学生听课时就会感到枯燥无味,这样的课堂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反之,如果教师讲课的语言生动,富有幽默感,就能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杜绝冷场,用趣味性内容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确保能增强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需要注意的是,幽默既是教师应具备的优秀品质之一,又是一种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的讲课艺术,要讲究场合、讲究分寸,否则就容易变成哗众取宠,反而引起学生的嘲笑和反感。为此,教师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艺术修养,又要具备灵活的应变思维,培养自己的幽默感,善于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把幽默正确应用于课堂教学,使道德与法治课程能真正发挥育人价值。

(五)结合现实生活案例

实际上,在任何课堂中,提问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它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探索知识所必需的动力,而且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的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应当从现实出发,寻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生活素材,使课程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并以此为依据,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深刻的解读,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凝聚法治共识”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反映道德与法理冲突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当学生看完电影后,教师可以让他们围绕两个问题进行思考:一是为什么主角程勇明明是在行善积德,最后却被告上法庭,接受法律的制裁;第二是为何程勇在入狱后能够被连续减刑两次。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法理”与“人情”的关系和区别,通过认知冲突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健全自身的人格,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道德修养。这种讲解方式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除此之外,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场景都可以成为培养学生法治观念的素材。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社区义务服务活动让学生走进自己生活的社区,让他们了解社区中的规章制度,并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社区中的一分子,需要遵守社区的各项规定。

结语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不仅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其发自内心地尊崇、敬畏法律,也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落实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

(作者单位:贵州省册亨县者楼中学)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