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视域下播音发声学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创新性探究

2023-08-17胡月

新闻世界 2023年8期
关键词:融媒体产教融合主持人

胡月

【摘   要】融媒体时代,媒介内容的横向与纵向拓展愈发多元,直接应对了受众的多样化喜好与需求。在这种受众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专业主持人的有声语言表达的专业标准也相应提高了。播音与主持专业以“解决语音发声问题,提升语言表达规范性,最终实现声音运用自如”为目标,与学界业界交融发展,共同开创新的发展路径,才能实现在融媒体背景下培养专业辨识度高、核心竞争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融媒体;主持人;播音发声;产教融合

【基金项目】本文系自治区教育厅2018年产教融合示范专业项目“宁夏大学新华学院新闻学产教融合示范专业”(项目编号:2018SFZY28)的研究成果。

媒体融合发展促使媒介领域在进行行业布局时,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传统媒体背景下对播音员主持人“字正腔圆”的要求依然没有改变,然而在新媒介样态之下,除具备基本专业素养之外,了解融媒体技术发展,适应新节目形态、语言表达样态、传播途径的综合型人才是真正行业所需。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更应契合融合媒体时代的多面性,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的渠道。播音发声学基础理论与实践作为播音与主持专业必修课程,是否遵循过去的教学培养模式,也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媒体行业普遍意识到这一问题,因而我们更应适时依据行业动态,以融媒体发展趋势为依托,变革教学理念和进行实践创新,从而培养符合融媒时代要求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

一、创新产教融合培养模式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为加快发展壮大现代产业体系作出了重大贡献。”[1]通过不断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自身发展,新华学院设立播音与主持方向班。以产教融合为依托,促进教育、人才与产业的紧密结合,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创新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是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新模式的探索。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树立播音员主持人的主体意识,与区、县融媒体中心形成联动机制,依照行业需求,进行大型融媒体直播报道。以学生声音工作坊为载体,以有声小说演播、纪录片配音为项目依托,通过解说、配音、音频制作、作品推送等环节,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新媒体作品孵化及运营能力。有针对性地给声音赋能,同时提升学生的内容创作能力。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个体功效逐渐显现,逐步成为信息的源头和新媒体节目的主体,致使传受双方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播音员主持人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融媒体时代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除了要求掌握基本的播音主持技巧之外,策划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产品用户意识、品牌运营等都成为不可或缺的实务技能。”[2]当下,高校关于播音与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规划,均以传统媒体需求为目标进行课程设置,导致学生的创新力、知识的迁移能力无法全面满足全媒体人才的发展需求。想要培养出媒体所需人才,契合媒体发展,必须“与时俱进走进来”“深度融合走出去”,结合融媒时代对媒体人才的需求特点,不断优化革新,为学生搭建学界向业界延伸,能够拓宽专业视野的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平台,从而多方面、多维度、多层次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采、写、编、播、运营等专业能力与思维创新能力,培育创新性的节目创作思想,促进播音主持人才全方位发展。

二、融媒体视域下播音发声学基础理论与实践课程

(一)课程定位

播音与主持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播音发声学基础理论与实践,同时也是播音爱好者、兴趣辅导教育行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应用于有声语言表达指导性训练。课程内容包括对“听”“辨”“说”能力的建构,主要分为普通话语音和科学发声两部分,有效提升学生吐字归音的规范性,能说标准晓畅的普通话;使学生通过科学发声方式自由驾驭声音,达到朗润多变、舌灿莲花的表达力,随变适会的传播力,使得有声语言赋其内核美于外在。熟练规范地运用有声语言,达到播音创作基础要求,展现有声语言艺术的感染力。课程教学涉及普通话语音概论讲解、声韵母教学、声调训练以及语流音变联系,教学全方位针对学生的气息调整、口腔形状、喉部运用,以及胸腹部共鸣控制和声音弹性及情、声、气结合进行全面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语音规范性、普通话发音的准确性和科学的播音发声方面的理论知识,为后续《即兴语言表达》《广播节目播音与主持》《电视节目播音与主持》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提升学生自身的语言艺术和语言审美能力。

(二)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播音发声学基础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方式,依旧采用“理论讲授+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方式授课,各类播音专业相关高校的教学及课堂设置也同样如此。此教学方法成熟度高,教学效果较好,可以通过言传身教有效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播音发音。但与时俱进及创新性上有所欠缺,缺乏融媒体时代所需着重掌握的实践内容。学生通过视听学习、模仿、训练,来解决自身普通话语音发声的不规范性,并不能从本质上意识到语音语貌及播音发声时存在的问题,甚至不能进行准确的语音矫正。单纯肌肉性的記忆,使得学生不能触类旁通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普通话语音发声的学习需要建立在持之以恒的字、词、段落等内容的艰苦训练之上,尤其声母、韵母正音部分枯燥难学。在互联网碎片化信息的影响下,学生的知识需求以及认知能力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课程的训练更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与学生的信息接收需求相符合,设计出更好的教学方案。与此同时,结合网络媒体的先进手段,设计更具互动性、趣味性甚至“话题性”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对播音发声进行有效的学习和训练。

2.教学场景适应性较弱

本课程所选用教材为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出版的《播音主持语音与发声》。新版教材仅在原有知识框架下调整了篇章的结构顺序,以及理论和训练材料的比重。在经典的课程内容之上,更注重实用性和拓展性。但由于教材出版于2014年,相较于旧版实例虽有所调整,但理论和练习材料依旧不能顺应融媒体时代的变化。这要求授课教师不能仅满足于课本上固有的训练稿件,要拓展教学思路,在创新教学形式的同时,更应该创新教学内容,适时加入课程思政元素,并在融媒体视域下语音教学改革实践探究中不断增加紧跟时代发展脉搏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内容。

三、融媒体视域下播音发声学基础理论与实践课程改革

随着科技进步,新媒体在不断拓宽信息的传播路径,提升信息传播速度。更多的受众通过便携式设备即时传播获取信息,使得传统媒体经受前所未有的挑战。以传统媒体为培养目标的播音员与主持人现存培养模式也越发显得单一、固化。与此同时,融合媒体传播环境下,对于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除了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之外,还需要承担多渠道的宣发工作。白岩松也曾对于语言的简洁性与明确性提出:“你原来用5分钟才说清楚的事情,现在可不可以用3分钟将它说得更清楚,而且更具吸引力?用3分钟说清楚的这个节奏是什么?语言中浓缩的是什么?而且还不让人觉得累。那么接下来用3分钟说清楚的事情,能不能用1分钟说得更好?”[3]在信息碎片化时代,主持人才除了具备专业的语言能力之外,还需要让语言表达更加的凝练,将丰富的知识文化素养用更具网络化的语言表达出来,适应网络表达的“短、平、块”的特性。

为适应新媒体环境,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需要进一步创新教学理念,以传播形态的发展需求为核心,建设科学化从实而构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传媒人才。为此,播音发声学基础理论与实践课程有以下几点建设目标。

(一)力求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播音发声学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教材中,声母、韵母辨音及科学发声等章节,理论知识过于繁杂,语言描述过于晦涩难懂,图例信息不简明,导致部分学生理解不了发声时各个发音器官动程关系,难以掌握发声时的技巧要领。因此,要结合学生情况,对播音发声学基础理论与实践教材内容“化繁为简”。如,教材中关于呼吸控制部分,“高而不喊”“低而不浊”“强而不僵”这类理论描述,教师应进行示范辅助学生理解。在进行播音主持呼吸方式讲解时,学生对语音发声所使用的胸腹联合呼吸法的原理难以理解,无法准确了解呼吸运动的关系,但新媒体动画、视频直播的方式进行演示则是较为直观的,将人体发声过程诠释清楚,以便更好地使学生在课程中学习正确的发音方法。

(二)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语音与发声教学

传统的语音发声教学以静态教学为主,虽有其优势,但容易引起学生疲劳感,降低课堂的训练效果;同时,易形成固化、教条化的学习模式,不利于人才培养。目前,播音发声课程教学可以结合“互联网+”,引入动态教学手段,合理利用当前新媒体和互联网中信息教学资源,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增加互联网场景,通过慕课、有声APP、视频直播等搭建新型教学平台,形成线上线下有效联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亦可通过互联网平台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地进行专业课学习和回课。同时,让学生在互联网场景下,将练声视频以时下流行的Vlog形式,发送到短视频平台,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提升其融媒体视频采编能力。

(三)改革语音与发声课程考核模式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4]精神,在播音发声学基础理论与实践课程考核中,实行非标考试“以赛代考”的多维考核模式,采用播音员主持人大赛的方式,考核包含普通话、主持、朗诵、演讲等多方面内容。通过改革课程考核的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从过去的被动式学习转变成为主动式学习,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形成全方位发展的良性机制。

(四)教学手段对接实训业务,增强学生应变能力

根据媒体融合新趋势、学术发展新方向、社会发展新诉求,不断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在播音发声学基础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中,通过“实训项目化,作业作品化、产教融合常态化”,将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走深、走实。同时,加强与本地融媒体中心交流合作,坚持把优质的项目引进课堂,将行业经验引入教学,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以媒体播出标准严格要求学生,强化学生基本功训练,使学生能在实践中熟悉市场,熟悉社會,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

围绕“有声语言+”的核心理念,通过喜马拉雅FM、网易云电台、有声小说演播APP,以具体创作主题、具体情景、具体内容紧密结合课堂理论,在丰富学习内容的同时,帮助学生扎实推进专业基本功的提升。如,对象感、情景再现、人物形象塑造等专项训练,亦可通过有声小说或影视配音的方式,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趣味性的学习。常听多练,反复练习,通过录制作品找出差距,从而加以改正,使学生的实战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为学生提供就业参考。同时,制定好语音发声课程的教学标准,亦是探索播音主持专业产教融合的新路径。

四、结语

播音发声学基础理论与实践作为播音与主持专业必修课,在融媒体时代拥有了更多的拓展渠道与更多的可能性。其作为基础理论课,对于学生语音规范、科学发声以及有声语言表达的驾驭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了顺应融媒体时代的发展,媒体的专业性依然要坚守,能够胜出的始终是专业,要充分探究该门课程的教学创新之法,深化改革理念,积极且审慎地将改革理念运用到实践教学中[5],通过校企合作,协同培养播音主持应用型人才。

注释:

[1]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http://www.gov.cn/xinwen/2017-12/19/content_5248592.htm.

[2]李斌.探究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的改革与创新——以“浙传小学期”为例 [J]新闻研究导刊,2018(14):246-254.

[3]邹煜采访白岩松:一个人与这个时代[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66.

[4]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http://www.gov.cn/xinwen/2019-10/12/content_5438706.htm.

[5]马晓璐.融媒体视域下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2(06):41-43.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新华学院)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融媒体产教融合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