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金融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2023-08-17欧阳文杰陆岷峰

金融经济 2023年7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金融发展

欧阳文杰  陆岷峰

摘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产业金融可以促进地方产业发展进而助推地方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文从理论上阐释了地方产业金融发展的主体动力和运行机制,对现有产业金融运作模式的主要类型和特点进行归纳分析,明确发展地方产业金融运作模式的基本原则。构建产业金融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应当从地方产业发展基础出发,理顺“政产融”三方关系,通过推动地方金融供给格局调整,塑造地方产业金融生态体系并提高其运作效率。

关键词:产业金融;产业经济;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融结合

中图分类号:F83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0753(2023)07-0017-08

一、引言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加快推动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各地区经济在更高水平、更高质量上实现优势互补、產业协作和互促创新。做大、做优、做强地方经济,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在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下,地方经济发展面临的重点任务主要集中于做大经济体量、提高经济效率、加快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而地方产业经济是落实这几大重点任务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抓手,其特色优势、体量规模、结构特点、运作模式、循环效率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质效。因而,实现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度激发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动能与活力。

产业经济尤其是地方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产业金融在地方产业发展中具有突出的赋能作用,也是助力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模式。但与发展相对成熟的商业金融相比,我国产业金融运行模式和作用路径还有待完善。在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小微企业等目标领域时,我国金融管理部门虽然通过将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与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等指标挂钩的方式鼓励金融机构信贷资源向其倾斜,但是实际运用效果不及预期。如何梳理整合产业金融资源,构建具有区域适应性和特色化的产业金融服务模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理论分析

(一)发展地方产业金融主体动力分析

从地方产业金融发展的利益相关主体来看,主要涉及地方政府、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发展产业金融在某种程度上是三者利益驱动机制协调的结果。

第一,对地方政府而言,发展产业金融是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国家宏观政策的导向下,且面临全国范围内区域经济竞争的压力的情况下,扩大地方产业的规模,提高其效益,是实现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地方官员晋升机制中对地方经济发展绩效的考核,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地方政府对地方产业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加大对其资源投入。然而,地方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需要大规模长期资金的支持,对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专业性也有相对较高的要求。因此,发展产业金融是应对之道。钱志新(2010)在梳理国外产业金融发展历程时就提出,航运金融、环境金融、科技金融等产业金融形态,均是为解决特定行业的专业化金融需求而发展起来的。此外,受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影响,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产业链循环不断遭遇冲击,链上企业为应对产业链梗阻所需的运转维持资金增加,而精准高效的综合产业金融体系可为其提供资金支持,是帮助企业应对产业链、供应链冲击的重要保障(陆岷峰,2023)。为了系统地破解产业发展的掣肘,需要补齐产业链短板和增强产业发展优势,进行产业基础设施升级和产业体系结构优化,其中所产生的投资和资金运转需求离不开产业金融系统的支持,而搭建完善的产业金融系统也是优化产业发展体系的重要一环。从经济安全和经济竞争的层面出发,地方政府也有必要完善产业金融体系并推动产融互动的良性发展。

第二,对产业企业而言,发展产业金融符合其市场行为逻辑和经营发展需要。一方面是出于对金融利润的追逐。在金融监管允许的条件下,实力较强的企业集团将产业资本转化为金融资本,出资设立金融机构或者利用股权投资参股、控股金融机构,通过涉足金融行业获取金融利润,是大型企业集团多元化经营战略的一个重要方向。另一方面是出于对内外部交易成本的压降。大型企业集团内部各部门及各子公司之间的资金交易比较复杂,集团在对外投资的资金运用方面也渐趋专业化,需要设立自有的专门金融机构来服务本集团的资金交易和投融资管理(徐丹丹,2006)。产业发展需要专业性、精细化的金融服务,而对产业经营涉足不深的金融机构难以了解产业企业的个性化金融需求,其所提供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缺乏产业适应性和匹配性,使得产业企业在寻求外部金融支持时面临较大的交易成本。而通过产融结合等产业金融服务模式,可将产融双方的利益进行深度捆绑,为产业发展提供贴近性的金融服务,甚至在股权结构安排和人事渗透下,产业企业能够向产业金融发出定制性的金融服务要求,从而减少产业企业在资金交易中的交易成本(王莉等,2010)。

第三,对金融机构而言,发展产业金融是其赢得金融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举措。一方面,推动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是强监管逻辑下的趋势性要求,金融机构优化产业金融服务符合监管政策导向。另一方面,发展产业金融是金融机构在市场竞争条件下提高业务水平和经营效益的选择,产业经营发展需要金融资源的支持,金融机构实现绩效提升和健康发展也需要依靠产业利润的分配。产业金融凭借对产业经济的深度理解,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用相对丰富的金融资源和专业的金融思维帮助产业企业实现优化发展,产生价值倍增效应,并在产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利润分配。具体而言,要求金融机构了解产业发展规律和产业内部的资金交易状况,对产业企业的经营效益、发展路径以及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联关系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对产业发展和相关企业群体的经营风险要有较强的识别能力,这需要金融机构加深与产业企业的融合程度,在共生发展和互动经营中加深对彼此的了解,使得金融机构能够更全面地掌握产业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金动向,在管控风险的同时更高效地满足产业企业的金融需求。而产业企业也能够更加了解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诉求、金融产品特色和金融服务方式,降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风险(陆岷峰,2023)。产业金融的发展有利于金融机构适应这一发展要求。

(二)发展地方产业金融机制选择及其理论逻辑

在地方产业金融的发展及其模式的运转过程中,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一个重要问题。产业金融是由政府主导还是由市场主导,如何发挥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联动作用,本文将结合金融约束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梳理。

一方面,产业金融的发展产生于现实的经济发展需求,自下而上的自发性的市场创新是产业金融及其运作模式持续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产业经营发展所产生的金融需求是产业金融存在的基础,产业金融产生发展的市场自发性特征,决定了其应在市场机制的主导下运行,但是,对产业金融运作的市场自由化程度应当有所限制。托玛斯·赫尔曼等(1997)在肯定金融自由化发展的同时,将金融市场视为非完全竞争市场,从不完全信息市场的角度阐述了金融约束理论,认为政府对金融市场的适当干预是有必要的(米军等,2012)。

对于在产业政策指引下为产业经营发展服务的产业金融,其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产融信息不对称。产业金融在扩大产业生态中的中小微企业服务范围并增强普惠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公共品属性,这使得产业金融及其运作模式的产生、运转都需要一定的政府干预,以解决产融联结中出现的动力不足、方向不明和机会主义风险等问题。此外,产业金融发展过度自由化会导致金融机构对利润的过度追逐,不仅会对产业利润造成侵蚀,也容易脱离服务产业主业发展而步入脱实向虚的境地,这都需要政府干预的规制,将产业金融约束在科学高效的框架内运行。产融双方的利益联结和价值共创生态的形成从根本上来说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但是在双方初步接触以及进行较大产业范围的产融协作时,往往还需要公共部门介入,以推动高水平的产融协作机制的形成,并在产融利益协调方面实施干预以促进产业金融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为了形成产业金融合理的组织结构与有序的运转机制,需要政府部门合理的干预和引导,而这又使得政府公共部门的利益和决策动机也需要在产业金融运作模式的利益协调中得到体现。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除了考虑公共利益之外,还会考虑政策制定者自身所面临的其他利益诱因,在符合理性经济人假设的条件下,政府决策出于其他诱因的强烈驱动,甚至可能会压制公共利益(韩小明,2001)。这在地方产业发展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各地政府为了地区产业经济在全国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可能会集体非理性地启动热门产业项目,造成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等整体效率受损的局面,不利于全国范围内产业布局的优化和产业协作的开展。地区之间非理性的产业竞争也会导致地方保护主义等的出现,造成区域协作的退化和整体经济效益的下滑,不利于区域间的资源共享与价值共创。产业金融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资源协调平台,是地方政府发展地方产业的重要工具,其运转效率会受到政府非理性竞争行为的影响。因此,在发展产业金融的过程中,既要肯定政府对产业金融运作模式的合理干预,又要制定科学的制度框架,规范和调节政府的干预行为,尤其是对于跨地区的政府干预行为,要在尊重有效市场的基础上,引入有为政府的干预。

三、发展产业金融主要模式和基本原则

(一)产业金融运作模式主要类别及其特点

对现有产业金融运作模式进行梳理分析发现,以产业和金融交互联动为特征的产融结合成为产业金融运作模式的主流形态。根据政府在产业金融运作模式中的作用,可以將产业金融运作模式大体分为“政府主导型”“自由市场型”“制内市场型”。其中,“制内市场型”是本文根据学者郑永年和黄彦杰(2021)对我国国家主导型政治经济学的论述所构造的概念,用来描述处于“政府主导型”和“自由市场型”中间形态的产业金融运作模式。

“政府主导型”产业金融的主要代表是日本,该模式又被称为“主办银行制”,政府在其中的干预程度较深。“政府主导型”模式通过政府的干预,促进多家银行与产业企业融合协作,并将在某个产业企业中投入资金最多的银行划定为主办银行,由主办银行来协调其他银行共同为产业企业提供长期的金融支持,主办银行同时负责对企业经营发展的监督和风险管理(李翀和曲艺,2012)。在政府主导下,产融双方的联结关系较为稳定,有利于推动政府产业政策的实施和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正是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该模式下产融双方的融合共生与协调发展,政府部门在产业金融的机制协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产业经济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但是,由于政府过度干预和隐性担保等问题,该模式对市场效率的提升有较大的限制,造成市场机制的部分失灵,为金融风险积聚带来了隐患。

“自由市场型”产业金融的主要代表是美国。在这种模式中,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在股权联结上出现双向的参控股关系,允许产业企业和金融机构出于利益关系的需要进行跨行业整合,从而形成竞争较为充分的发达金融市场,为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与服务选择。这种模式下的金融市场中可供产业企业选择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较多,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也较为充分,产融双方在保持相对独立的情形下基于市场化的逻辑进行资源整合与要素配置,其产业金融的运作效率较高,为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高产业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Huang,2014)。但是,过度自由化的市场运作容易导致产业企业以及产融之间发生垄断并购,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使得金融资源被大型企业挤占,反而会损害市场效率,也会在金融混业经营的形势下积聚金融风险。

“制内市场型”产业金融则主要基于我国产业金融实践而产生,其既充分肯定市场机制的作用并鼓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也强调市场运作要遵守制度规则。我国产业金融运作模式既包括产业资本入股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金融机构,以及大型企业组建的金融控股公司和财务公司,也包括互联网平台公司的“产业+互联网金融”等新模式(佐卫,2020;陆岷峰和欧阳文杰,2023)。这些产业金融运作模式是在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产生的。服务于产业发展的金融需求,根本动力来自市场机制的驱动。由于金融机构持牌经营的监管要求,以及国有资本在金融机构中的控股和重要股东身份,这类产业金融运作模式受到较深的政府规制的影响,在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国家战略规划和宏观经济调控方面深受政府“有形之手”的影响。我国产业金融的发展为产业现代化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等经济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组建地方产业金融模式的基本原则

一是要符合产业金融的发展规律和地方经济的实际状况。产业金融对地方产业赋能作用的发挥,在根本上要遵循市场规律,产业金融的发展规模和运行方式要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相匹配,既要引领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也要考虑地方产业发展水平和相关企业对产业金融服务的运用水平。

二是要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合力。在发挥市场机制的基本作用的条件下,地方产业金融体系的建立与发展还需要地方政府的积极参与。地方行政力量的合理干预是建立高效地方产业金融体系的重要环节。在单一的市场逻辑下,金融机构会过度追求商业利益,从而往往对在地方产业发展系统里扮演重要角色的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有限。因此,需要政策引导推动地方产业金融扩大覆盖面,优化产融合作的体系结构。另外,在竞争环境下,地方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的有效合作,也需要地方政府的组织协调(欧阳文杰和陆岷峰,2023)。

三是要兼顾各类主体的利益诉求和发展动机。组建地方产业金融模式是为了推动地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内的金融资源供给主体、对金融服务有需求的产业企业以及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的地方政府等,是地方产业金融模式中的关键主体。因此,需要明晰这些主体的利益诉求及其参与地方产业金融运转生态的主体动机,通过合理的机制构建,最大化地满足各类主体的利益诉求并激发其合作动力,同时也要注意各类主体内部不同层次的个体之间的利益协调(裴璇等,2023)。

四、产业金融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一)梳理整合地方产业发展资源,明确地方产业金融服务方向

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围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进行补链强链,需要发挥各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和产业基础能力,并协调各地区的产业经济形成分布合理、结构优化、相互协作、联动发展的全国产业经济版图和产业经济生态(孙智君等,2023)。对于地方产业发展来说,需要结合本地区的产业基础状况、资源禀赋条件、区位竞争优势等,明确地区产业经济在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找准地区产业的竞争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理清产业链上下游以及与其他地区之间基于产业经济的协作方式,制定地区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

一方面,在打造地区产业经济特色与竞争优势的过程中,需要梳理并整合已有产业基础资源,基于市场逻辑推动地区内部产业之间以及产业内部各类企业之间的重组(陆岷峰,2023),这需要产业金融为资源整合提供兼并重组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地区产业的发展不能完全受限于现有产业基础,尤其不能继续依赖传统落后产能,要根据国家宏观层面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未来科技发展前沿,推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做好产业经济创新性发展的增量文章,而这也需要产业金融对科学研究、新兴产业和创新型科技公司等创新链元素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通过合适的产业金融模式将资源要素集聚于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领域,促进地区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总之,地方产业金融模式的构建需要与地方产业经济的实际相匹配,明确地方产业金融的发展方向和重点要求(欧阳文杰和陆岷峰,2023)。

(二)推动地方金融供给格局调整,塑造地方产业金融生态体系

从现实情况来看,地方金融供给端的结构体系较为复杂,既包括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以及全国性股份制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也包括地方国有控股或者受地方政府影响的本土金融机构,以及伴随地方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催生的小型金融公司,在金融市场功能属性上既包含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基金、信托等主要金融机构主体,也包含地方金融范围内的“7+4”类地方金融机构。产业金融是为服务产业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模式,需要通过金融机构之间的协作,实现不同金融功能的互补和金融市场不同板块的衔接,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金融服务。

塑造有利于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地方产业金融服务模式,需要调整优化地方金融供给格局,根据现有金融资源状况、金融机构属性和相关利益主体的关系,按照产业金融服务方向的要求和产业金融高效运作的逻辑,对地方范围内的金融机构进行资源整合和模式重塑,使得地方产业金融体系能够覆盖关键核心产业、产业链条相关环节以及不同层次企业主体,塑造产业与金融互促循环的产业金融生态体系。在科学设计地方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地方产业发展的重点和转型的方向,梳理整合地方有限的金融服务资源,减少金融机构之间的恶性竞争和无效供给,引导资金流向地方优势产业和重点支持的产业。在打造地方产业金融生态体系的过程中,既要发挥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系统结构作用,也要充分利用地方性金融机构的本土优势和生态系统作用,形成国有和地方以及民营金融机构的协作生态,对接大中小型企业的金融需求,尤其要扩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覆盖面(陆岷峰,2023)。地方产业金融模式要根据地区产业经济的发展需要,设计出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的产品与服务,切实解决地方产业企业的资金难题。

(三)理顺“政产融”三方互动关系,提高地方产业金融运作效率

地方产业金融生态体系的组建、运作、协调与优化,需要政府、产业企业、金融机构三方的通力合作与协调配合。首先,要界定好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政府部门既要发挥组织协调和宏观引导的作用,推动区域内金融机构和产业企业的合作,对地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和必要干预以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也要划定政府干预的界限,给予产业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以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创新动力。其次,要发挥好金融机构的资源协调能力和市场运作功能,通过与地方政府的互动,金融机构应理解地方政府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方向性要求,引导区域内产业企业进行发展方向的调整优化并为其提供资金支持。通过与产业企业的互动,金融机构要了解企业的发展困境和金融需求,协调区域内外包括资金在内的各类资源要素與产业发展相匹配,并通过金融市场运作平台,帮助地方产业获得超越其自身和地区资源禀赋的资源条件支持(欧阳文杰和陆岷峰,2022)。最后,要将产业金融的落脚点放在实体产业上,通过科技创新、技术改造、转型升级等措施,扎实提高地区产业的经营质量和效益,把握地区产业发展前景。推动产业与政府互动,在争取地方政府支持的同时,让决策部门更加了解产业发展的技术和市场逻辑,以及企业的现实需求。推动产业与金融机构的循环互动,这样既能让金融机构更好地获得产业企业发展的信息,以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也能使得产业的健康发展优化金融机构的经营绩效,实现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的良性循环(陆岷峰和徐阳洋,2022)。

(四)加强跨区域产业链与资金链协作,扩大地方产业金融功能效益

地方产业经济的生产经营主体虽然落地于地方,但是其在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协作方面的资源互换、资金流动、信息交流等活动往往会超过地方区域的范围限制。因此,需要加强跨区域的产业链与资金链协作。另外,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要求下,各地区之间的资源协作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题中应有之义,可减少地区间行政壁垒的阻碍和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地方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也是地方产业不断融入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的过程,这对跨区域产业协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地方产业金融的角度来看,产业金融囊括地方金融但又超越地方金融,发源于地方的产业金融体系如果只局限于本区域提供较为闭塞的金融服务,将难以满足地方产业跨区域发展的金融需求。因此,地方产业金融要与其他地区的产业金融体系进行对接,既要做好跨区域的产业金融服务协作,也要帮助地方产业进行跨区域的资源协调,扩大地方产业金融的功能效益。

(五)深化产融双方的数字化联结与协作,优化地方产业金融运转生态

在数字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随着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不断推进,地方产业体系的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在这种情况下,地方产业金融需要加强与产业企业的数字化联结,构建地方产业金融的数字化融合生态,以适应数字化条件下的产融循环协作要求,提升产融双方的协作效益。将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嵌入地方产业金融业务,从技术手段上解决产业金融发展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数字产业金融改变了传统的产业金融服务模式,改进了选择目标客户的方法,优化了业务流程,实现了自动化的风险控制和财务管理,极大地提升了产业金融的服务效能(陆岷峰,2023)。

在数字产业金融生态中,一是可以利用大数据精准获取实体经济中的优质目标客户,实现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的信息对称,精准地对实体企业进行画像,并设置预警指标体系,对风险状况进行提前预警;二是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产业金融生态圈中各参与主体信息共享,另外通过智能合约技术又可以规范参与者的守约合法行为;三是通过人工智能可以大幅提高产业金融的运行效率,将产业金融的工作人员从大量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特别是一些高重复性岗位完全由数字机器人来替代,将极大提高产业金融工作效率;四是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将产业金融服务的实体企业,从物的形态上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管理,有效地实现资金、物资的“双线”风险控制;五是通过元宇宙技术可以提升产业金融的管理主动性,将产业金融的制度、方案、模型等在元宇宙的虚拟空间进行无成本的测试,为现实世界的产业金融管理者提供管理样本和经验或参数,大幅提升管理效能。这些数字技术可以嵌入产业金融专业平台,不仅实现产业金融运行完全数字化、线上化、智慧化,还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和管理成本。

参考文献:

[1]钱志新.产业金融:医治金融危机的最佳良药[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2]陆岷峰.新发展格局下数据要素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23(02):143-151.

[3] 徐丹丹.产融结合的理论分析[J].学术交流,2006(05):111-113.

[4] 王莉,马玲,郭立宏.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相关理论综述[J].经济学动态,2010(11):88-91.

[5]陆岷峰.数字经济时代产业金融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兼论数字产业金融发展模式[J].广西社会科学,2023(01):145-153.

[6] 托玛斯·赫尔曼,凯文·穆尔多克,约瑟夫·斯蒂格利茨.金融约束:一个新的分析框架[J].经济导刊,1997(05):43-48.

[7]米军,黄轩雯,刘彦君.金融发展理论研究进展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2012(06):94-100.

[8]韩小明.产业政策的实施机制[J].教学与研究,2001  (07):20-26.

[9] 郑永年,黄彦杰. 制内市场:中国国家主导型政治经济学[M]. 邱道隆,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21.

[10]李翀,曲艺.美日德产融结合模式比较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J].南京社会科学,2012(05):1-8.

[11] HUANG L X.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alter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urbanizations[J].American 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Business Management,2014,4(09):531-544.

[12]佐卫.产业金融的核心逻辑与发展趋势[J].中国金融,2020(12):48-50.

[13]陆岷峰,欧阳文杰.产业金融与实体经济:政策环境、模式比较与实践路径[J].理论月刊,2023(03):49-62.

[14]欧阳文杰,陆岷峰.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改革面临的现实状况与路径选择[J].西南金融,2023(01):56-70.

[15]裴璇,陸岷峰,王稳华.共同富裕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劳动收入分配效应研究[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3,43(04):3-22.

[16]孙智君,安睿哲,常懿心.中国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构成要素研究——中共二十大报告精神学习阐释[J].金融经济学研究,2023,38(01):3-17.

[17]陆岷峰.数字科技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融合优势、运行机理与实践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01):136-144.

[18] 歐阳文杰,陆岷峰.“双碳”目标下数字金融驱动绿色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3(01):72-81.

[19] 陆岷峰.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普惠金融生态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23(02):24-31.

[20]欧阳文杰,陆岷峰.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传统模式比较与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2(10):45-56.

[21]陆岷峰,徐阳洋.“双碳”目标背景下供应链经济的新特点、新挑战与新对策[J].新疆社会科学,2022(01):38-46+146.

[22]陆岷峰.产业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北方金融,2023(02):3-8.

(责任编辑:张艳妮)

A Study on the Path of Industrial Finance Promot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Ou Yang Wenjie Lu Minfeng

(1.Tongling  University, 2.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Internet Finance,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building a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and a unified national market, industrial finance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industries and thus boost the local economy to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is paper theoretically expounds the main driving forces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local industri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It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main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xisting industrial financial operation models, and clarifies the basic principles for developing local industrial financial

operation models. To build a path for industrial finance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we should start from the basis of loc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traighten out the relationship among "government, industry and finance", promote the adjustment of local financial supply structure, shape the local industrial financial ecosystem and improve its operational efficiency.

Keywords: Industrial finance; Industrial economy; Local econom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finance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金融发展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P2P金融解读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