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务必”的学理探究及价值追寻
2023-08-17朱丽霞金豆豆
朱丽霞,金豆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P1-2)这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 “三个务必”。这一伟大号召是对 “两个务必”的继承与发展,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战略自信和战略清醒、求真务实的政治品格和自警自励的政治智慧、强烈的历史自信和责任担当。“三个务必”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和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应对世界之变、历史之变、时代之变做出的全新思考。目前,学术界关于“三个务必”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拟从 “三个务必”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实践进路展开讨论,从学理层面系统阐释这一重要论断的深刻内涵。
一、“三个务必”的生成逻辑
“三个务必”的提出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理论逻辑方面,“三个务必”折射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的深刻理解;文化逻辑方面,“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反映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历史逻辑方面,“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体现了对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优良作风的传承与创新;现实逻辑方面,“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彰显了在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中对斗争精神的坚持与发扬。
(一)理论逻辑:“三个务必”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的深刻理解
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科学理论指引,为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展奠定了基本前提。作为顺应历史潮流而诞生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务必”,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的深刻理解。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论的价值体现。在社会主义阶段,无产阶级的 “初心”和 “使命”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强调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P411)。这阐明了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追求,明确指出共产党人的 “初心”和 “使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幸福。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的走向是群体意识的选择。人们既是历史的 “剧作者”,也是 “剧中人”。共产主义事业是每一位共产党员的终身事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无产阶级运动的前进,归根结底是要到达共产主义的社会形态,实现人类的解放,实现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同时,“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2](P435)。共产党人致力于消灭资产阶级的个性与独立,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达到人的 “个性自由”,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要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书写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3](P537)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初心与使命的一系列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论的继承与进一步思考,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前提。
“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先进性、纯洁性的反映。一方面,领导干部要谦虚地向人民学习,这是党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表现。恩格斯指出:“应该向工人学习的地方,比工人应该向他们学习的地方要多得多。”[4](P397)无产阶级政党代表着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诉求和价值追求,能够将现实世界与理想社会的远大目标相结合,并愿意以此为目标进行艰苦奋斗。另一方面,无产阶级政党始终明晰政党性质、目标等,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这是党在组织上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表现。“无产阶级政党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必须保持自己的阶级性质,坚持不断革命,坚持自己的最终目标。”[4](P567)这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在实践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固有的质的规定性,表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奋斗目标即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承担着特殊的历史使命。要完成这个使命,就必须始终保持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5]“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进一步深入对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探讨,体现出执政党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谦虚态度,以及为无产阶级而奋斗的终身目标。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斗争精神的体现。“无产阶级的发展,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在内部斗争中实现的。”[6](P486)斗争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鲜明的政治品格。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权是在无产阶级政党斗争实践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斗争性贯穿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全过程。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自创立之初,就具备斗争性,其斗争矛头指向资产阶级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深刻批判,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性、暂时性,为社会主义革命指明了新路。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在同其他流派的错误观点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身理论,并指出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段斗争的历史”[7](P31)。在他们的一些著作中,如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哥达纲领批判»等,都以 “批判”命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并不是闭门造车的书斋理论,而是马克思、恩格斯投身革命、领导革命斗争的经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风险挑战与日俱增,中国共产党不仅需要对外斗争的勇气,而且需要刀刃向内的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在此基础上强调:“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能有畏难情绪,不能遇到矛盾绕道走,不能搞击鼓传花。”[8]“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无产阶级政党斗争精神在新时代的具体表征,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斗争中牢牢把握历史主动,不断发展自己、提高自己;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斗争精神,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文化逻辑:“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反映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在世界的历史长河中,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经历过种种磨难后,却能依然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并在此过程中,形成独具一格、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奋发向前。
民本思想始终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长河的重要内容。纵观中国历史,民本思想发轫于商周之际,后经春秋战国有所发展,此后尽管历代更替,其旨要未曾偏移。«尚书»中 “政在养民”[9](P355)“民可近,不可下”[9](P369)等关于民本思想的论述,被视为以人民利益为初心和使命思想的源头。春秋战国时期,管子提出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10](P13)的为政之要。孔子奉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11](P419)的仁政之治。孟子承袭了孔子仁政之治的思想,提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12](P289)。先秦儒家关于民本思想的论述在宋儒之后亦有所体现。朱熹有云:“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13](P375)黄宗羲在 «明夷待访录»中则提出 “天下为主,君为客”[14](P7)的进步思想。综上可见,民本思想一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15](P164)解决中国的问题需要立足中国大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根据中国具体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合理内核,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人民主体理念。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6](P10)的重要论断,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 “两个结合”的方向,标志着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水平。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华儿女不懈奋斗,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提出 “三个务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把握,是运用历史规律得出的科学结论,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三)历史逻辑:“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体现了对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优良作风的传承与创新
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中以高瞻远瞩的眼光提出 “两个务必”,指出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7](P1438-1439)。“两个务必”诞生于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关键时刻,是中国共产党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是对党28年奋斗和自身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从 “两个务必”中汲取历史智慧,系统精辟地提出 “三个务必”的科学论断。在一以贯之地坚持 “两个务必”的基础上,确立了新时代新征程全党的新要求与新期盼。“三个务必”既是历史传承,亦是对党百年奋斗特别是执政条件下自身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从 “两个务必”到 “三个务必”,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脉相承的历史自觉与主动。“两个务必”与 “三个务必”虽然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但都折射出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 “两个务必”和 “三个务必”拥有的共同叙事话语体系,是中国共产党胜而不骄、虽败不馁的清醒定力。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赶考”这条逻辑主线清晰。党在 “赶考”的征程中,始终以清醒坚定的态度 “迎考”,以未雨绸缪的眼光 “备考”,凸显了中国共产党防患于未然的忧患意识。
从 “两个务必”到 “三个务必”,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从历史背景看,“两个务必”面临的历史背景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即将掌握国家政权。“三个务必”是在中国成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背景下提出的。从内容上看,“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在 “两个务必”基础上做出的创新,“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对 “两个务必”的传承。从作用范围看,“两个务必”旨在保障新中国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与 “两个务必”相比,“三个务必”对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更系统的要求,突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三个务必”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体现对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优良作风的传承与创新,是对 “两个务必”的升华,突出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政治自觉。
(四)现实逻辑:“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彰显了在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中对斗争精神的坚持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际,从诞生起就是在斗争中求生存、谋发展。新时代新征程,越是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越不会一帆风顺,越要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通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形式,对中国的和平崛起加以遏制。在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种势力暗流涌动,我国在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等领域正面临着重大的风险考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领导水平和执政本领的提升。同时中国奉行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并在此过程中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在应对重大风险挑战中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积极采取精细化研究措施。深刻理解斗争策略,确定行之有效的斗争方案,以抓住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潜藏机遇。
国内社会显现出各种复杂的风险挑战。主要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不少挑战;民生保障依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就业压力凸显、失业率一度明显攀升;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腐败问题依然艰巨等等。前进道路上有许多障碍需要跨越,必须克服一切贪图安逸、忘记初心与使命的想法;必须克服一切骄傲自满、奢侈浪费的想法;必须克服一切不愿开拓前进、故步自封的想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把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身的奋斗目标,始终坚持科学的指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不断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问题,坚持自我革命,在 “新赶考”中保持清醒与冷静,认真书写好每一份 “答卷”。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务必在敢于斗争的基础上善于斗争,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善于从国内外风险挑战中反思总结的先进品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不断坚持自我革命的历史担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保持长期执政、居安思危的历史自觉。在取得巨大成就、走向新的成功时,斗争精神就是一种难得的清醒和可贵的境界。
二、“三个务必”的价值意蕴
“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在肩负重大使命的前提下作出的重要论述。它是内在逻辑辩证统一、结构连贯的有机整体,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却又独自成立的理论体系。三者既存在思想理念上的相对侧重,又展现出不同意义上的深层互构,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辩证统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的重要体现,是 “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和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方向指引,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了谁奋斗的问题。“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党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回答了党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进行奋斗的问题。“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执政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政治本色,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采取何种方法实现奋斗目标的问题。“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和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共同构成了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管党治党事业的一体两面,是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理论实践。
(一)“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的重要体现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概括起来就是为中国人民奋斗的历史。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人民群众怀有朴素而真挚的感情,指出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伟大作用,强调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 “三个有利于”,其落脚点最终放在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进入21世纪后,江泽民提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8](P2)。随后,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并强调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9](P4)。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历史的进程中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没有忘记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醒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和践行初心使命,“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胜利前进的不竭力量源泉”[3](P523)。始终坚持与人民站在一起,并围绕 “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 “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形成了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党带领人民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就在于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得到人民的拥护与支持。
中国共产党作为使命型政党,始终以夯实民生基础为工作内容,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集中力量实施脱贫攻坚战、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等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这时刻提醒党在前进道路中,在已经取得重大成就面前,要保持清醒定力,不能忘记曾经走过的路,不能忘记前进的目的。党的事业越伟大,面临的任务越艰巨,就越不能忘记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指引,结合人民群众的实践,把对初心使命的坚守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思想共识。
(二)“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党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能够战胜各种看似不可解决的问题,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重要原因,就是始终保持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毛泽东在 «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 (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拜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不要摆官僚架子。”[17](P1481)毛泽东的论述充分体现了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在一个政党中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牢记 “两个务必”,带领人民发愤图强,实现了由一穷二白的东方大国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人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写进党的基本路线。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历史性成就。经受住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风险考验,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了优异的答卷,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有保障、安全感更加可持续。但在辉煌成就面前,中国共产党时刻保持 “骄兵必败”的政治清醒,直面 “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找到跳出历史周期率的 “两个答案”,一是毛泽东提出的人民监督,二是习近平提出的自我革命。正是因为始终保持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历史伟业,带领人民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收获一个接一个的胜利,离不开对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一以贯之的坚持,这是百年大党代代传承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深圳的拓荒牛,再到十八洞村的新村寨等等,这些都是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生动见证。新时代新征程,无论物质生活多么丰盈,都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必须继续发扬 “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作风,必须始终坚持自我革命,以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号角,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思想保障。
(三)“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执政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政治本色
中国共产党 “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3](P542)。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品格与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融合,淬炼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强大精神力量,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知难而进、迎难而上。
毛泽东在 «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20](P1039)这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奋斗、舍生忘死的精神,是革命斗争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革命事业成功的关键。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对社会主义探索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 “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等斗争精神。1978年,在国内外形势高度复杂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出发,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引领,做出改革开放的关键抉择,敢闯敢试,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干出了一片新天地,取得经济建设等领域的丰硕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面临不断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在切实防范和化解风险挑战中,将斗争精神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努力完成新时代赋予的新任务。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斗争精神中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的弊端,坚持自我革命,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成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客观来看,中国共产党取得的一系列突破进展、一系列标志性成果都在斗争中取得。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指明了共产党人奋斗目标如何实现的问题。当前国内国际各种风险挑战复杂多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必须充分发扬斗争精神,迎难而上战胜各种困难与挑战。只有以 “三个务必”作为防范和化解风险挑战的秘诀,才能科学把握每个务必之间独立的关系,才能使全党在胜利与挫折之间保持良好的状态,为接续奋斗积攒力量。
三、“三个务必”的实践进路
“三个务必”的提出,是百年大党对自身建设问题的反思审视,为新时代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坚定不移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提供思想引领。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必须深刻理解 “三个务必”的学理生成逻辑和价值意蕴。在现实实践层面,践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永葆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提高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制胜本领,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未雨绸缪、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提供行动指南。
(一)践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保持朝气蓬勃的不绝源泉。中国共产党必须牢记自己为什么出发的初心和使命,否则很容易走着走着就忘记出发的目的。新时代新征程,在 “三个务必”的指导下,践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使命担当,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夯实思想基础;坚持人民至上,维护人民利益;树立情感导向,构建心理认同机制。
首先,坚定理想信念,夯实思想基础。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21](P144)这从本质上强调理想信念在一个政党中的作用。“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新时代执政党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本质要求是坚定理想信念,同时强化理想信念又是坚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必然选择。理想信念既是现实的,又是具体的,不会在党员干部心中自动形成、自动坚定。要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强化实践锻炼中,筑牢信仰根基,从而补足精神之 “钙”,以此克服思想上的浮躁之气,坚定不移地践行党的宗旨和使命,始终如一地履行党员干部的职责和义务。
其次,坚持人民至上,维护人民利益。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决定着一个王朝、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脱离人民群众利益的工作做法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广大党员干部在践行初心使命时,只有将群众路线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中,不断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把工作重点放在人民身上,听取人民的批评建议,集中群众的意见和智慧。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才能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群众工作方法向纵深方向发展。同时,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察民情,定期走访基层群众,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始终将 “为人民服务”贯穿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全过程。
最后,树立情感导向,构建心理认同机制。“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既靠理性的自觉和清醒,又依赖真挚的感情、忠诚的信仰。“没有 ‘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22](P117)党员干部对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认同感,一般是从内心深处的情感认同、精神内化开始的。要树立情感导向,构建心理认同机制,在此基础上找到党员干部的情感依附点。通过引导党员干部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博物馆、名人故居等党内文化最基本的载体,增强对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以此产生强烈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充分发挥其教育人、感染人的示范效应,更容易使人产生心理认同和价值共鸣。
(二)永葆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调研时强调,要 “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23]。“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党员干部自警自励的政治智慧和求真务实的政治品格,是中国红色江山不变色的保证。新时代,必须坚定清正廉洁的政治风气,坚持将理论转化为指导实践的方法,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充分发扬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首先,坚定清正廉洁的政治风气。党员干部忽视清廉的重要性,贪图安逸,在日常工作中脱离实际,就等于失去工作的灵魂。当前仍有部分党员干部将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抛之脑后,在诱惑面前不能洁身自好,造成贪污腐败现象盛行。为此,党员干部要牢记党的宗旨,自觉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并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之风拒之门外。同时,党员干部要保持自身精神状态饱满,自觉将追名逐利、铺张浪费、不思进取等不正之气拒之门外,自觉远离腐朽堕落、以权谋私等思想和行为。
其次,坚持将理论转化为指导实践的方法。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具体表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作出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创新。实践证明,任何思想理论都需要在实践中接受检验与发展。要将人们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转化为指导人们实践活动强劲有力的思想武器。要利用现代化信息设备,拓宽理论知识获取渠道,深化学习成果,将具体的理论内化为方法,指导具体的行动。
最后,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党员干部敢于批评他人的错误行为,勇于接受他人的批评,并主动进行反思改正,不断克服自己身上的缺点和错误,保持谦虚谨慎,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真正坚持做到 “三个务必”。广大党员干部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按照党性原则办事,善于听取不同人的意见和建议,以海纳百川的态度面对批评和意见。始终警醒自己保持谦虚谨慎的心态,永葆艰苦奋斗的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三)提高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制胜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考虑到未来一个时期外部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存在不少可能冲击国内经济发展的风险隐患。”[16](P115)中国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坚持 “三个务必”,在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中,增强斗争本领。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中提高斗争本领,在国内外风险挑战中积极增强斗争斗志,在大局意识、大局观念中把握斗争规律,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与挑战。
首先,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中提高斗争本领。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是将党员干部的价值追求落实到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中去,在为人民谋利益的奋斗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斗争本领。一方面,要在思想、情感、工作上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用人民群众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解决问题。要与各种损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行为作斗争,真正做到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另一方面,在基层的实践锻炼中,学习斗争的艺术,增强斗争本领,丰富斗争经验,磨练斗争意志。敢于挑重担子,啃硬骨头,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中记住 “我是谁”“为了谁”的问题。
其次,在国内外风险挑战中积极增强斗争斗志。新时代,党和国家面临着新的斗争挑战,斗争涉及的范围不仅有国内的还有国际的,不仅有党内的还有党外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要准确判断斗争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努力培养自己见微知著的能力,不断开阔视野,透过现象看本质,及时捕捉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清醒认识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并深刻探寻产生一切错误思想的原因,错误观点的现实影响和潜在威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水平,在对新时代复杂形势的研判上,增强责任意识和斗争意识,从而进一步增强主动权。
最后,在大局意识、大局观念中把握斗争规律。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各种危急时刻,根据不同的情况调整不同的斗争策略,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增多,斗争呈现出复杂性、尖锐性、长期性等新特点。这提醒我们形势越严峻,越要坚持斗争,要把握好斗争和团结的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斗争中谋求发展,争取团结,争取共赢。根据不同的情形,灵活调整不同的斗争策略,从顶层设计和全局思维思考和处理斗争问题,从而更好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四、结 语
“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顺应国情、顺应民心的行动纲领。从内容上看,“三个务必”是一个内在结构完整、功能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其中,“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新时代 “赶考”的方向指引,“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新时代 “赶考”的作风保障,“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新时代 “赶考”的策略方法。在新时代的 “赶考”征程中,既要警惕把 “三个务必”各构成要素相互割裂,又要防止过度夸大某一部分的地位功能,出现以偏概全的片面逻辑。只有坚决做到 “三个务必”,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保持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增强斗争本领,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