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教育培训在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分析*

2023-08-17,李,王

南方农机 2023年15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现代化农民

时 朝 ,李 潇 ,王 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 10009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体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为缩小城乡经济差异,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党中央多次强调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十四五”期间,关于如何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已成为相关部门及专家学者们重点研究的话题之一。要想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必须意识到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在农民教育培训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为充分体现农民教育培训在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本研究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对我国农民教育培训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1 农民教育培训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力举措

近年来,我国多个地区为推动农业科技研发工作有效开展,构建了国家级、省级及地市级农业科研攻关团队,以机构的形式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构建完善的农业产业链团队。从目前在农业科研及应用的情况来看,不同等级的农业科研机构肩负着国家及地区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示范的职责,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为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使农业科技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及现代化社会建设的贡献率不断提升,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加速技术推广示范意义重大,其作用在于解决农业生产与农业科学研究相脱离的问题,促进农业供需方信息对称和平衡发展。

1.1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科技研发方面讲究多元化发展,高度重视农业、制造业、机械装备、信息技术等科技的研发。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无论是土壤改善、植保优化、肥料固氮,还是农业设施创新与生物育种,多个农业科技研究领域都取得了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其中,包含了水稻基因组学,转基因玉米、大豆等新品种培育,小麦遗传改良,玉米粒、小麦粒机收新品种与配套技术体系以及H7N9 禽流感疫苗、猪病毒性腹泻三联灭活疫苗等。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日益完善,十年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升,2021 年达到61.5%,比2012 年提高了7 个百分点,2021 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象征着我国农业科技整体研发水平已进入世界第一方阵,彰显地域特色和乡村价值的产业体系加快构建。2021 年,全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6%,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休闲观光、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村创新创业活力不断迸发。

农业机械化、生物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设施栽培等技术的研发也大大提高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整体质量。在政府部门与教育部门的领导下,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农民教育培训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力度,为农业科研及推广提供可循环利用的人力资源,以专业人才作为支撑,不断提高农民整体文化水平与技术应用能力。同时,我国各级农业科研单位不断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以国际化发展为目标,为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提升注入了新的动力[1]。

1.2 农民教育培训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以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为依托,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主要受农民自身专业能力与个人素质的影响,与农民教育培训密切相关。现代化农业对比传统农业,在发展形式方面,是否熟练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是二者的主要差别,农业现代化需依靠多项科学技术,通过应用农业科技研发的新成果、新技术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2]。因此,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十分关键,而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都需依靠专业人员的科研能力与农民的技术应用能力。在农民教育培训中,主要以指导农民学习掌握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方式,使多项新技术在农业种养殖等工作中得到有效应用[3],以确保农业现代化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1.3 农民教育培训是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的重要方式

目前,我国农业科研范围越来越广,成果转化渠道越来越多,农业技术能否得到有效应用与科研水平的高低及科研成果的实用性、安全性及经济性密切相关[4]。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网络推广逐渐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信息渠道。农业生产者基于广播电视媒体、网络、报刊、杂志等传播媒介,获取农业科技成果的途径更加宽广[5]。作为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的最后环节,农民是畅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要素,农民教育培训能够引导农民正确认识和掌握现代化农业技术,其已成为行之有效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方式[6]。

1.4 农民教育培训是提升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

现代化农业生产必须以高水平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相关部门和农业产业化企业一定要熟练掌握和应用前沿技术。只有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培养复合型创新技术人才,才能够使农业前沿科技的应用和转化做到与时俱进。例如,水稻种植生产时,农民可通过应用机械设备,使插秧、收割以及烘干等工序进行机械化作业,减轻人工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且还能够实现高产能、高质量的作业成果,这样不仅能够节省人工成本,还能大大提升水稻种植效率,以此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对于推动农业科研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促进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大力推广、宣传、鼓励各地农业积极开展机械化、科技化作业,积极应用农业科技成果,以此来实现农业经济高效化、现代化以及智能化发展[7],这是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应坚决贯彻落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农业高效生产方式,不断创新农业经济发展新模式。

2 农民教育培训是培育新型高素质农民的主要手段

农民教育培训对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满足农民知识技能需求、提升培育质量效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可以提高新型高素质农民文化水平,有助于其理解能力的增强;二是可以提高新型高素质农民技术水平,有助于农业新科技的运用;三是可以提高新型高素质农民经营管理水平,有助于农业效益的提升。通过管理水平的提高,让每一个农业项目、每一个农业生产环节达到生产标准化、管理现代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农民教育培训作为我国培养新型农民的主要手段,能不断更新农民的生产经营观念,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加速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效率,从而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8]。

2.1 农民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

为指导农民了解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等农业技术,掌握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的核心理念,基于不同的教育培训对象,主要分为业内与业外两种培训方式。就教育培训时间的分配来看,以长期与短期两种培训形式为主。业外的培训以职业培训为准,技术培训的内容大多为简单的科学技术,且培训时间以短期为主;业内的培训则包含了现代化农业种植、生产、加工及销售等多个环节,以多种技术应用的长期性专业培训来提高业内人员技术应用能力与个人素质。两种不同的教育培训方式在内容上主要以主题讲座、课堂教学及实践指导等方式为主,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形式,引导农民了解并掌握农业技术应用的知识与相关专业技能[9]。

2.2 农民教育培训的主要问题

农民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终端要素,随着我国人民生产生活的不断改善,农村居民开始追求更加有品质的物质文化生活,很多农村居民趁着我国城镇化建设契机不断涌入城市生活和工作,造成农村青壮年大量流失;再加上许多农业专业的大学生基本都是在完成学业后选择于城镇中就业,导致最终留在农村务农的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严重缺乏,农业生产关键环节劳动力不足,专业人才短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智力支持匮乏,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10]。另外,在很多地区,农民参训的积极性较低,很多农民认为培训费时费力,无法立足长远。还有很多教育培训流于形式,存在“走过场”现象,未完全考虑农民的生产需求,培训者与学员缺乏沟通,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2.3 国外农民教育培训的几种模式

1)日韩模式。适应于人均耕地面积少、难形成较大土地规模经营,因此以政府为主导,以国家立法为保障,对农民进行多层次、多方向、多目标的教育培训。日本一向以培养农业后继者为目标,组织和开展各类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且历史相对悠久,早在1948 年日本颁布的《农业改良助长法》中就已经对农业培训做出了规定。在整个培训链中,政府一直处于主导加扶持地位,尤其在法律和资金上给予了大力的保障。韩国主要是以农协、农村振兴厅、农业大学为主体,但是同时也吸收社会上的其他力量共同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同时,在政府立法和统筹规划下,涉农部门还需分工协作参与到培训当中。韩国还非常注重新型农民的思想教育,兴建村民会馆培养农民的主人翁使命感、集体荣誉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西欧模式。主要以家庭农场为主要农业经营单位,政府、学校、科研单位、农业培训网有机结合,通过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培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英国和德国,英国将职业农民培训与正规教育相结合,渗透式培养专业农民,英国的新型职业农民不仅需要具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还需持证上岗。德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则可以用双元制来概括,所谓双元制就是说校企轮流进行培训和教育,同时经费也由二者共同承担。

3)北美模式。主要以机械化耕作和规模化经营为主要特点,通过构建完善的以农学院为主导的农业科教体系,来实现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三者的有机结合。比如美国的联邦农业推广局,从总体上协调美国的农民培训活动,各州农业推广站隶属于州立大学,站长由州立大学农学院院长兼任,对本州的农业推广工作进行规划,对本州内县级农业推广站进行培训,再由县级农业推广理事会和县农业推广办公室共同承担和负责本县农民的培训。

3 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为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与个人素质双高的新型农民,在农民教育培训过程中,需重视基础教育和专业技术的培训,加强行业辅导,并健全培训体系。本研究结合国内现状和国外经验,提出了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的几点对策与建议,以供参考。

3.1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文化水平

学习借鉴中小学义务教育的形式,以加强基础教育的方式,面向农村各年龄阶层,全面深化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群众对专业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促进农民整体文化水平与素质的提升。以基础性文化学习与实践性农业生产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农民教育培训的趣味性与实用性,培养文化和技能兼备的农村后备力量。

3.2 重视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在业内人员专业培训中,依托农业现代化技术应用来开展技术教育和培训。可通过与农业技术院校及农业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制定完善合理的培训教育计划,针对农业产业链中的不同人员设置针对性培训内容,利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人员对农业现代化技术的理解能力与实践能力,以此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3.3 加强农民行业辅导,培养复合型人才

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民只具备基础性的人工生产作业能力,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严重不符。农业全产业链涵盖农业研发、生产、加工、消费等各个环节,以往农民就业增收主要在种养领域,现在通过培育全产业链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领域升级,从农业单项生产环节向全产业链持续增收拓展。从农业的多种功能考量,除了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之外,农业还具有生态、文化、旅游、康养等多重价值,深入开发这些价值,市场空间、利润空间都不小。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民的行业辅导,让农民了解和参与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

3.4 建立健全培训体系,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由政府部门牵头,构建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加快传统农民性质转变,推动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向职业化农民转变,为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更加丰富的农村人力资源。不断推进教育培训保障机制建设,逐步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以企业分担、社会力量为辅的农业教育培训免费制度和补贴制度。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要及时推进农民教育培训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大力推动农业科教云平台落地。

4 结语

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三农”改革的关键期,为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等高端农业技术的有效应用,有效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应进一步提高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结合我国国情与国外先进经验,不断完善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规范教育培训工作制度,提高农民教育培训整体质量,使农民培训教育在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效能及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乡村全面振兴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现代化农民
边疆治理现代化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