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的音太乐平文:化台诠湾释西港①香“天子门生阵”歌乐“开馆”
2023-08-16闽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卓 颐(闽南师范大学 艺术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笔者于研究闽台保生大帝信仰祭祀仪式音乐时,接触到台湾在祠神信仰的民间庙会活动中有丰富的“香科”文化,每一“香科”内皆包含多元种类的“阵头”文化,其中多与音乐的内容密不可分。西港香科多简称为“西港香”,由台南市西港区的庆安宫主办,至今已有238 年历史,素有“台湾第一香”之美誉。[1][2]94“西港香”为三年一科,每次均有众多“阵头”参与,其特色之一即是各地参加绕境的“阵头”,在活动举办前需至西港庆安宫举行“开馆”仪式,主要是将组训成果于庙前正式演练,因此,各“阵头”的“开馆”仪式是展示其完整内容的重要时刻,通过“开馆”仪式的“阵头”才能在“香科”活动中参与绕境。“西港香”的“阵头”有武阵与文阵,武阵多以宋江阵为代表,文阵的歌乐则以“天子门生阵”最具特色,也是台湾为数很少的特色“阵头”文化,全阵以歌乐为主器乐为辅,属于闽南一带在台湾流传的太平歌传统音乐系统。
“天子门生阵”虽然过去有以太平歌的分类系统进行部分研究,内容偶有提及“西港香”的“开馆”仪式,但是对其内容描述相当简略。本文所研究的三个“天子门生阵”,包括公亲寮清水寺、永吉吉安宫、港墘港兴宫等,都是民间宫庙所附属的“阵头”,因此,配合祭祀文化圈的西港香科文化,是“天子门生阵”非常重要的组成意义,其“开馆”仪式音乐的内涵未被专题且深化研究是遗憾之处,本文希望对此问题的研究予以推进。
一、“西港香”的“香科”文化与“开馆”
台湾地区西南沿海一带,地方重要宫庙多有许多“阵头”绕境祭典活动,其中最重要且大型的有五个,称为“南瀛五大香”。②研究台湾阵头与庙会文化的专家学者黄文博认为是其最早提出此概念的,目前“南瀛五大香”的概念也逐渐被接受并使用。目前也有提出“七大香”的概念,即是加上台南市柳营区代天院的“柳营香”、台南市安定区苏厝长兴宫“瘟王祭”与真护宫“王船祭”的“苏厝香”。“香科”是台湾西南沿海一带民间庙会活动的专称,其含义有“香”与“科”之二义:“香”是指庙宇祭祀祠神的香火,民间向寺庙求取香火俗称“刈香”,民间庙际来往或分灵庙③分灵庙是指其祠神是由某一庙宇的同一祠神分灵、分香火而来,该庙即是分灵庙的祖庙。回祖庙求取香火,皆可称为“刈香”,其规模未若“香科”活动;“科”是指道教法事科仪,也就是在庙会活动中皆有各种不同科仪的道教法事,多由道士主法。④关于“香科”的诠释,主要由笔者在田调采访中,参考诸家访谈所得,其主要含义均罗列在此。“香科”的庙会活动多以绕境呈现,主要是以一宫庙为主体,各地的友好宫庙与分灵庙等相关庙宇共同参与,因此,绕境的区域大,通常都需几天才能完成,每天的活动时间多在16 至18 小时左右,甚至有连续将近30 小时的。⑤连续进30 小时的香科是指“学甲香”的“上白礁”活动,笔者曾亲自参与该活动并进行田调纪录与采访。
西港庆安宫创建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3]目前是主祀分灵自台南市鹿耳门妈祖庙的天上圣母,[4]原是台湾民间传统庙会庆典举行王醮①王醮是道教科仪之一,主要是以迎王爷、送王爷用以驱逐瘟疫为用意的仪式,其中多以“送王船”活动代表将瘟疫送走,祈求村庄境内居民平安无疫。[5]重要的宫庙之一,其王府科仪也非常具有代表性,“最迟始于道光年间的西港庆安宫王府科仪,可说是目前台湾地区王府祭仪的代表,形式最为完整”。[2]93西港庆安宫的王府科仪其来源为更早的请水绕境祭典,西港区有一间八份姑妈宫,②“姑妈宫”更早期的记载为“姑妈庙”:“姑妈庙,在安定里东保。不知所祀何神。今为社学。”[6]主祀鄞、何、李、纪四仙姑,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此地的村民拾获漂来的王船,因此召集附近13 个庄头村民举办请水绕境祭仪,由此开启了西港区大型的“香科”文化,1784 年岁次甲辰,因此也称呼此为西港区第一次甲辰香科,即是“西港香”的源头,尔后每隔三年逢丑、辰、未、戌之年即举办“香科”。[2]93-94清道光三年(1823)曾文溪因泛滥改道,原八份姑妈宫遭遇水灾而逐渐没落,已无力举办绕境祭典,道光六年(1826)的绕境祭典便由庆安宫接办。[4]道光二十七年(1847)庆安宫的新庙落成,规模更宏大,参与的村庄已达96 个庄头,绕境的香路涵盖台南市安定区、西港区、佳里区、七股区、安南区等地,[7]至今已有239 年历史。
“西港香”通常在举办绕境活动前的一至两个月期间,各庄头所组训的“阵头”都须安排吉日至庆安宫“开馆”。所谓的“开馆”,即是庆安宫的祠神千岁爷对各“阵头”的检阅仪式,看每一“阵头”是否达到一定水平,这也是检视各“阵头”的组训成果。因此,在“开馆”仪式中,各庄头的“阵头”无不全力以赴,将最佳的成果以及最完整的表演展现出来,通常吸引围观的群众均相当多。透过对“开馆”仪式的观察与采访,也能较完整掌握各“阵头”在音乐演奏及后场乐的实况,对于传统音乐研究具重要研究效益。
二、西港“天子门生阵”的源流发展及其音乐内涵
“西港香”的文阵特色之一即是有许多的“天子门生阵”,此阵头在“南瀛五大香”的“萧垄香”与“土城香”也有,但是以“西港香”的参与团体和活动密度最高,也是研究此阵最具代表性的“香科”文化。
“天子门生阵”的音乐在民间传统上称为“太平歌”,属于“南音”的俗唱,台湾多称为“南管”。“太平歌”的名称最早见于清代《鹿港飞帆》诗:“太平人唱太平歌,满港春声欸乃多。”[8]清代《台湾杂咏合刻》里刘家谋的《海音诗》:“秋成争唱太平歌,谁识萑苻警转多;尾压未交田已做,却抛耒耜弄干戈!”[9]从原诗意来看,此处的“太平歌”应属于文学诗词的描述,形容承平时期歌唱太平之意,后者也是表示在每年腊月时期,避过盗匪之祸时的美好时节,多有歌太平的意味。然而“歌太平”也正是“太平歌”名称由来的重要说法之一,也是目前民间传承歌者自述于战祸之后歌唱太平日子来到的指涉。③孙慧芳曾访谈到台南市将军区马沙沟李圣宫“天子文生阵”成员王对、台南市佳里区三五甲镇山宫“天子门生阵”成员王清分等人,有此一说法。[10]目前实际指向“太平歌”为传统音乐之一的记载,大约是成书于光绪十三年(1887)左右的《安平县杂记》:“迎神用十欢、八管、四平军、太平歌、郎君曲、青锣皷、小儿乐鼓乐。”[11]此处“太平歌”是用来迎神演奏的音乐,这与本文所述“西港香”的阵头音乐相关。另外在连横的《雅言》也记载了台湾早期的传统音乐名称:“车鼓、采茶之外,有太平歌、有小儿乐、有大鼓花,皆村乐。”[12]这里也可以看到传统音乐“太平歌”的记载,属于地方性的民间音乐。
黄文博在介绍“天子门生”时,提及其与“太平歌”的关系,[13]也逐渐让大家认识“天子门生阵”的音乐来源。台湾“太平歌”早期在民间的相关名称有许多,包括太平清歌、天子门生、天子文生、南管天子门生、南管乐、品管、歌管、笛管、歌阵、乞食歌等别名,[10]这也看出“太平歌”与“南音”的密切关系。目前在文阵上多使用“天子门生”或“天子文生”之名,两者称名的差异只在“门”和“文”字,民间多以闽南语称呼,两字闽南语发音一样,笔者认为可能因发音相同,不同的乐社即产生不同的名称。目前从田野采集的资料来看,以“天子门生”为名的有9 个,以“天子文生”为名的有6 个乐社,④主要以乐社名称与出阵时的木制彩牌为依据。[10]从地理区域来看,台湾相关的“天子门生阵”分布以台南为主,这也是“西港香”有较多此文阵的特点。
“天子门生阵”歌乐与器乐均有,主要特色仍在歌乐的表现,演唱语言为闽南语,音乐品类虽是源自“南音”,本应是语言发音与泉州腔靠近,笔者比较台湾“天子门生阵”的演唱语音,多与现行台南一带一般台语的发音相近,也算是当地歌乐发展的必然现象,但是较讲究的老师傅仍要求须使用泉州腔的发音。“太平歌”早期所使用的乐器,据吕锤宽的记载:“台湾南部太平歌演奏的曲子多为弦管的曲调,其编制包括琵琶、月琴、三弦、胡琴、笛子、大广弦、喇叭弦、壳子弦等,琵琶定律亦较弦管为低,演奏形态无定制。”[14]目前从田野调查来看,“天子门生阵”所使用的乐器最主要的有笛(品)、月琴、壳仔弦(壳子弦、小壳子弦)、大广弦(大管弦、提弦)、三弦、拍(五木拍板)、叫锣等7 种乐器,更靠近“南音”化的乐社才会增加琵琶、二弦、洞箫,另外也有加入双清、丝弦子(类似京胡)、大壳子弦等。从使用乐器多元混合的情况来看,“太平歌”系统的“天子门生阵”所使用的乐器并无定制,从乐器编制来看,主要为丝竹乐器的组合。
三、“天子门生阵”的“开馆”仪式与歌乐
“西港香”的“天子门生阵”在早期的“香科”活动中尚有9 个团体,[15]今已剩下3 至4 个乐社还有出阵,主要有台南市安南区公亲寮清水寺天子门生阵、七股区公地尾吉安宫天子门生阵、佳里区港墘港兴宫天子门生阵、西港区后营普护宫天子门生阵等4 个。2021 年辛丑香科活动,根据“香条”①“香条”通常是台湾庙宇举行绕境、刈香时所张贴的长条形纸,多为黄纸或红纸,用以公告活动的时间,主要贴在起点、终点的庙宇与重要路口。西港玉敕庆安宫在“香科”绕境日前,均会举行“开馆”仪式,并贴“香条”在庙前广场,告知民众各阵头来此“开馆”的时间,方便民众参与。与实际“开馆”的田野纪录,只有此4 个“天子门生阵”参与。
“开馆”仪式当天,“天子门生阵”会先在自己所属的宫庙内举行祭拜礼仪,仪式通常是简易的,演唱奏一段或一曲不等,完成祭拜后才全体上车前往西港庆安宫。抵达庆安宫附近下车整队,庆安宫也会安排相关执事人员于路口亲迎,表示尊重与礼貌,同时也引导“天子门生阵”人员行走的路线与动线。“阵头”于整队行礼后便开始奏乐演唱行进,曲目多以“歌头”为主。抵达庆安宫时有一定的拜殿形式,这也是“开馆”的传统礼仪之一。庆安宫于庙前广场搭建一个金属制的屋棚,此为固定建物,前额牌匾题为“行台”,一般多呼其名为“行台衙门”(图1)。“天子门生阵”人员拜殿时,首先在大殿门前的“行台衙门”下开始行仪,拜殿时演奏不辍,而后入正殿礼拜,这里主祀妈祖,接着向左边行进礼拜厂官厅,这里奉祀该年度“香科”王船上纸糊开光的厂官爷、王船妈祖、总管公、神将神兵等,同时也奉祀着保生大帝,接着走到正殿后面礼拜,结束后出庙行至庆安宫东边的信和禅寺,这是一间佛寺,在寺前广场礼拜并演奏,这也是庆安宫“开馆”仪式最特别的礼拜,礼成后走回庆安宫进入“行台衙门”内排班完成后,开始落座并依序演奏唱乐曲。
图1 .西港玉敕庆安宫开馆拜殿路线示意图(卓颐制)
笔者记录公亲寮清水寺天子门生阵②此次记录采集的是台南市安南区公亲寮清水寺天子门生阵2021 年5 月1 日于西港玉敕庆安宫开馆的演出活动,感谢台湾艺术大学中国音乐学系林心智老师协助。,首先全体站立在大殿内演唱,先由“歌头”【清调】《告苍天》,再接着演唱“曲”《告苍天》,结束后演唱“歌头”【清调】《今焚香》接“曲”《今焚香》。这两首“曲”都是唐朝郭子仪戏剧故事内容,专用于拜神、祝寿等场合使用,也是该阵初入门的团员需先学习的曲目。此两曲演唱完后全体向大殿行三鞠躬礼,然后全体移动至大殿外面左侧位置排班落座(图2),这是“开馆”仪式的主场,其他如吉安宫天子门生阵与港兴宫天子门生阵“开馆”仪式,也都是在此位置。③根据访问三个阵的相关人员谈及“开馆”位置时,均论及早期都只在大殿内,从上次“香科”才开始在行台衙门龙边的位置面向大殿,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外面的空间较大,排班落座不会那么紧,观赏人士有较大空间聆赏,二是较不受大殿内烧香的烟燻,因为焚香烟雾对歌者的演唱有较大影响。清水寺天子门生阵团员安坐好后,接着由领导人员致辞,团员此时就座,致辞结束后即开始演唱“歌头”【大调】接“曲”《小娘子》,本阵的“歌头”乐曲名和“曲”名是同一个名称,因此,以下的“歌头”仅列其调名。续接“歌头”【大调】接“曲”《路途当》④本曲在其不同曲簿中也书写为《路途中》,访谈该阵老师,表示宜用“当”字呈现更符合发音要求。、“歌头”【大调】接“曲”《忽然耳边》、“歌头”【大调】接“曲”《大节告将军》,以上接是属于孟姜女戏剧故事内容,续接刘智远与李三娘戏剧故事的“歌头”【大调】接“曲”《孤生加治》,续接吕蒙正戏剧故事的“歌头”【大调】接“曲”《告大人》、“歌头”【大调】接“曲”《劝相公》,此曲结束后休息,下半场都是陈三五娘戏剧故事的内容,开始演唱首先为“歌头”【五空仔】接“曲”《有缘千里》、“歌头”【五空仔】接“曲”《陈三写书》、“歌头”【五空仔】接“曲”《绣鸪恋》①本曲在其不同曲簿中也书写为《绣孤恋》。、“歌头”【五空仔】接“曲”《告老爷》,在最后一首《告老爷》词唱完后的工尺字演唱时,全体即站起来并于演唱结束时向大殿行三鞠躬礼,完成整个“开馆”仪式,全部总计演唱了13 首“歌头”与13 首“曲”。②本文关于公亲寮清水寺天子门生阵的田野访谈资料,感谢该阵相关人员:黄秋兰班长、郑锦容老师、陈凤英老师、冯瑞扲老师、林淑珠老师、郑妍伶老师等接受采访。(表1)乐器的座次有其传统的顺序,通常笛子都在首排,有领奏的意味,其后为月琴,属于长柄月琴,再次为壳仔弦,类似高音板胡,最后为大广弦,这几样乐器是台湾传统音乐或戏曲音乐中常见的乐器组合。这样的座次在港兴宫天子门生阵和吉安宫天子门生阵亦同,前排座次多按照传统,后排座次则因为人员众多及场地空间限制的关系,会呈现无序的安排。
表1 .清水寺“天子门生阵”2021年辛丑香科开馆演唱顺序表(卓颐制表)
图2 .公亲寮清水寺天子门生阵开馆排班位置示意图(卓颐制)
笔者记录港墘港兴宫天子门生阵的“开馆”仪式,③此次记录采集的是台南市七股区永吉里吉安宫天子门生阵2021 年4 月24 日于西港玉敕庆安宫开馆的演出活动,感谢台湾艺术大学中国音乐学系林心智老师协助。庆安宫的迎接方式同清水寺天子门生阵,抵达庙前及入庙的拜殿仪式均同,最后在大殿内排班的位置如图所示(图3),演唱的“歌头”仅一个统一的曲调,搭配不同的“曲”时会有不同的歌词。“开馆”仪式开始时演唱两首不同歌词的“歌头”,接着致辞,再开始演奏一首纯器乐的乐曲,后续就开始“歌头”接“曲”《喜今宵》,结束后前一、二排歌者和最后两排歌者互换位置,④与该阵人员访谈得知,主要是前排的歌者演唱压力较大,且有领唱的角色,须是熟悉度较强的歌者担任,不同的歌者熟捻的歌曲也会有不同。继续“歌头”接“曲”《在得我》再接“曲”《园内花开》,此曲结束后,第一排的歌者两人再替换到后面,继续“歌头”接“曲”《咱东吴》,结束后第一、二排歌者和第三、四排歌者互换位置,继续“歌头”接“曲”《今旦》再接“曲”《唸小子》,结束后第一、二排歌者和第四、五排歌者互换位置并休息,⑤此时因为有宋江阵也进行“开馆”须至庙前,锣鼓喧天,避免干扰太多因而休息片刻,并非所预定地中场休息。而后续唱“歌头”接“曲”《早起日上》,结束后第一排歌者和第三排歌者互换位置,继续“歌头”接“曲”《行来路途》再接“曲”《大娘子》,结束后第一、二排歌者和第四、五排歌者互换位置,继续“歌头”接“曲”《心头伤悲》再接“曲”《出汉关》,结束后第一、二排歌者再换位置,继续“歌头”接“曲”《非是阮》、“歌头”接“曲”《劝爹爹》,结束后第一、二排歌者再换位置,继续“歌头”接“曲”《千金本是》,最后一首“歌头”接“曲”《水底游鱼》音乐结束“开馆”演唱,全部总计演唱了15 首“歌头”与15 首“曲”。(表2)其中相关的戏剧故事包含刘智远与李三娘的白兔记、陈三五娘、三国志、秦雪梅、郭华与王月英、孟姜女、王昭君、蒋世隆与王瑞兰、吕蒙正等,大约是三个阵当中,戏剧故事最多的。⑥本文关于港墘港兴宫天子门生阵的田野访谈资料,感谢该阵相关人员港兴宫主委黄正仪、黄玉惠老师等接受采访。
表2 .港兴宫“天子门生阵”2021年辛丑香科开馆演唱顺序表(卓颐制表)
图3 .港墘港兴宫天子门生阵开馆排班位置示意图(卓颐制)
笔者记录永吉里吉安宫天子门生阵的“开馆”仪式,①此次记录采集的是台南市佳里区港墘港兴宫天子门生阵2021 年4 月18 日于西港玉敕庆安宫开馆的演出活动,感谢台湾艺术大学中国音乐学系林心智老师协助。在完成各殿的拜殿仪式后,一样排班落座于“行台衙门”内,面向正殿靠近于龙门②台湾民间宫庙在大门两侧之门都有龙门与虎门之称,面向庙宇的右侧为龙门,左侧为虎门,民间入庙习俗会以龙门进入,虎门出庙。的位置,2021年“西港香”天子门生阵的“开馆”阵容,就属吉安宫天子门生阵人员最庞大。(图4)“开馆”仪式开始时第一首即演唱“歌头”《娘娴送别》③本曲在其不同曲簿中也书写为《娘简送别》。第一段歌词,其“歌头”调名为【倍士反】④早期该阵人员称【倍士反】,但不完全知道其中意思,现在团员也直接称为【倍士】或【倍思】。,而后接“曲”《看灯十五》。“歌头”《娘娴送别》的曲调旋律皆一样,但每段歌词不同,接下去的演唱则分别为段落不同。接着再演唱“歌头”《娘娴送别》第二段接“曲”《写书》、而后“歌头”一样是《娘娴送别》第三段接“曲”《操心出去》、“歌头”《娘娴送别》第四段接“曲”《当天下纸》,此曲唱完后休息,开始继续演唱时先唱“歌头”《娘娴送别》第五段接“曲”《阿娘》、“歌头”仍是《娘娴送别》第六段接“曲”《陈三落船》,最后再唱一次“歌头”《娘娴送别》第七段,以上都是《陈三五娘》的戏剧故事,以“歌头”《娘娴送别》第七段来做收尾,后面再换其他戏剧故事,这里同时也作为一个中场休息。休息后继续接着演唱,换成【大调】“歌头”《八月初一》第一段接“曲”《小娘子》、续接唱董永戏剧故事的【大调】“歌头”《朝廷见召》第一段和第二段,接“曲”《春天来》、再接唱“歌头”《朝廷见召》第三段和第四段,接“曲”《一路来》、接唱“歌头”《朝廷见召》第五段和第六段,接《刘知远白兔记》戏剧故事的“曲”《见只物》。本曲的“歌头”原是【大调】《当初瓜园》,此次香科因时间紧迫,歌者未能及时将歌词熟记,因此改以“歌头”《朝廷见召》来演唱,此属特例。唱完“曲”《见只物》后再接唱【大调】“歌头”《八月十五》第一段,接“曲”《观看小姐金莲小》结束开馆演唱。结束后,全体人员起立整队,演唱【大调】“歌头”《唐朝子仪》并鱼贯进入大殿行鞠躬礼,表示今年香科的开馆活动圆满完成,全部总计演唱了12 首“歌头”与11 首“曲”。⑤本文关于永吉吉安宫天子门生阵的田野访谈资料,感谢该阵相关人员:吉安宫主委兼团长曾海灯、教练曾朝俊、郭顺建老师、郑守勋老师等接受采访。(表3)
表3 .吉安宫“天子门生阵”2021 年辛丑香科开馆演唱顺序表(卓颐制表)
图4 .永吉里吉安宫天子门生阵开馆排班位置示意图(卓颐制)
四、“天子门生阵”的“歌头”与“曲”
“天子门生阵”的“开馆”仪式演唱,每一首乐曲多会先演唱“歌头”,然后再演唱“曲”,有些是有多首“歌头”,每一首“歌头”分别有搭配相关的“曲”,清水寺和吉安宫即属此类型;还有全阵只有一首“歌头”后续接所有“曲”,港兴宫即属此类型。
“歌头”也称“曲引”,即是“曲”的引子之意,“歌头”加“曲”的结构模式正是“天子门生阵”歌乐的特色。“歌头”皆有词,多为七言四句,曲调即配合四句的形式,歌词常有多段,每一“歌头”的歌词数量不一。
清水寺从访查耆老团员的曲簿中,可整理出早期有“曲”22 首,[16]今日因传承失传的为《因赶白兔》《迫父归家》《梦见昔日》等3 首,仅保存其歌词,曲调已佚,①这些歌词均由该阵前辈王枝竹先生留存,可惜未能及时传承演唱曲调。其中《白云缥缈》目前有一团员能演唱,②此曲也是由王枝竹先生传给其儿媳妇陈凤英,陈氏目前也是该阵团员之一。但全阵尚未能演唱,目前全阵仅存18 首“曲”,西港香的“开馆”仅演唱13 首。“曲”前的歌头名称皆和“曲”同名,早期书写于曲簿上,除前述22 首以外,尚有《姜女哭倒万长城》和《吕蒙正》两首“歌头”已失传,今“歌头”也是配合“曲”总计为18 首。目前清水寺在演唱“歌头”时,仅有三个曲调,名为【清调】【大调】【五空仔】,搭配不同的“曲”名时,只是歌词改变,但都是七言四句的结构。
港兴宫从早期歌簿的流传和访查仅能呈现“曲”29 首,[17]近年由团员黄玉兰的抢救保存,已逐渐恢复早期传承曲目的概况,③访谈黄玉兰本人,其谈论寻找失传乐曲的心情与行动,现行该团的乐曲均由其整理校订并教授下一代的小朋友,对该阵的传承不遗余力。目前还有该阵的原始“歌头”等38 首,今日因传承失传的有《山险峻》一首,目前流传的曲簿38 首“曲”,西港香的“开馆”仅演唱15 首。港兴宫“天子门生阵”的“歌头”只有一首名为【大调】,属于五空管,搭配不同的“曲”时,其歌词不同,歌词为七言四句的结构。
吉安宫曾歇阵12 年又重新复阵,曾保有的“曲”16首,目前《姜女过十劫》已无团员会演唱,形同失传,今仅存15 首“曲”,西港香的“开馆”仅演唱11 首“曲”。“歌头”有两个曲调在使用,一是【大调】,“歌头”名《唐朝子仪》,二是【倍士反】,“歌头”名《娘娴送别》,歌词为七言四句的结构。以前手稿上留存的“歌头”名有《朝廷见照》《八月初一》《当初瓜园》等早期调查的书籍表示均已失传,[18]今访查该阵人员,发现这些歌曲已经能够恢复演唱了,这也是抢救保存的贡献。
谱例1.清水寺、吉安宫与港兴宫天子门生阵“歌头”【大调】首句过门① 谱例1—谱例4 均为卓颐采谱,时间:2021 辛丑香料“开馆”,地点:西港庆安宫。
谱例2.清水寺、吉安宫与港兴宫天子门生阵“歌头”【大调】第三句过门
上述三个阵的“歌头”都有【大调】这个曲调,这也是民间太平歌演唱时最常使用的“歌头”曲调。全曲有三段的器乐过门,笔者从三个阵的“开馆”演唱中进行采谱比较,发现这三个阵的【大调】过门基本是相近的,只有些微的音符差异,起音的第一小节通常较自由,演奏时带一点散板风格,骨干音基本一致。(见谱例1)
谱例1 所见是【大调】的首句过门,其第二句过门大致上和第一句相同,第三句过门才又有变化,但三个阵的过门仍基本相似。(见谱例2)
“歌头”【大调】的过门乐段还有击乐器的节奏,天子门生阵演唱时会有“拍”与“叫锣”两个击乐器。“拍”由五片木片串成,歌者皆持“拍”演唱,“叫锣”是由木鱼和小锣组成一组,全阵中只由一位歌者持有,“叫锣”并非其他太平歌团体会使用,但“西港香”这三个阵全部皆有使用,这也是“西港香”天子门生阵的特色之一。“叫锣”的演奏只有在“歌头”的过门乐段中使用,在“曲”的演唱中则不用,“拍”在过门乐段是每拍敲击一下,进入歌词乐句时则间隔一小节击“拍”。三个阵的“叫锣”在过门乐段的节奏皆各自不同,都有自己的特色,这里仅呈现清水寺与港兴宫在“歌头”【大调】过门乐段的谱例以为例证。(见谱例3、谱例4)
“歌头”【大调】的曲体结构,首先由器乐演奏的第一句过门开启,接续是演唱第一句歌词的前四个字词,这是第一乐句,而后接器乐演奏的第二句过门,然后接着演唱第一句歌词的后三字词,同时也续接第二句七言歌词,再接器乐演奏的第三句过门,最后是歌者演唱第三句歌词与第四句歌词结束全曲。清水寺天子门生阵“歌头”尚有【清调】与【五空仔】,其曲体结构与【大调】相同,三句器乐演奏的过门也一样,在击乐器的“叫锣”使用上也相同,显见其“歌头”都有同源性。
吉安宫天子门生阵“歌头”尚有【倍士反】,这在许多太平歌的演唱中是唯一仅见的,相当特殊。传统音乐中常有“反管”的称呼,通常在乐器演奏上,由于音域已低于定弦,因此在演奏上会将该音高八度演奏,有时太高的音则改为低八度演奏,这种游走于高低八度间的演奏常俗称为“反管”。另外对于乐谱上相同的音高,在曲调的变化过程中,本应该进行调式的转化,但仍以原音高记谱,也就是同一曲调旋律有两种记谱方式,而“反管”即是改换调号记谱,在传统音乐上多符合首调的五声音阶旋律,这里的“歌头”【倍士反】即是指此概念。
“开馆”仪式的演唱多是“歌头”接“曲”的组合方式演唱,“曲”也称“正曲”,在整体歌乐中数量是最多的。从曲簿来看,其歌词的字数多为长短句,少数也有齐言体,从演唱的方式来看,曲中常用衬字、虚字,常在长乐句时会将工尺谱的工尺字唱出来,此在“歌头”的歌词演唱时也是一样的。“叠唱”形式也是“曲”演唱的特色,多出现在曲中与曲尾,曲中叠唱多短词句,曲尾叠唱则可多句的重复演唱。“开馆”仪式所演唱的“曲”在吊饰呈现上有宫、商、徵、羽等调式,其中以商调式和羽调式最多,这也是目前太平歌乐曲最常见的调式。
关于“曲”的乐曲结构,王耀华与刘春曙曾提出传统音乐“腔韵”的概念,[19]笔者分析清水寺、港兴宫、吉安宫等三个天子门生阵的“开馆”乐曲,最多结构的曲体分别是单韵循环体与三韵主次循环体,其次为三韵回旋体、双韵主次循环体与双韵并置循环体。
结 论
台湾香科文化的“阵头”音乐丰富多彩,素有“台湾第一香”的“西港香”可谓此中翘楚,其音乐特色又以文阵的“天子门生阵”为代表,在香科的绕境期间,“天子门生阵”会到许多宫庙的大殿内进行拜殿及演唱,但由于每日需造访的宫庙相当多,每个地方停留时间有限,演唱的曲目与歌词也不断变化,要能获得其演唱全貌,只有在“开馆”仪式时才能观察得到。因此,“开馆”的音乐研究成为重点,然而在“阵头”音乐文化研究中,此部分刚好是较缺少全面观照的,本文也适时补白此研究。从清水寺、港兴宫、吉安宫等三个天子门生阵“开馆”音乐的文化研究中,可发现几点特色:首先,台湾地方音乐太平歌的参与者,多认同其音乐的祖源,来自福建,尤其与泉州密切关联;其次,认同应更准确地认识,并传承来自泉州原乡地区的演唱与腔韵;三是各阵皆有传承与发展的危机意识,因此,各阵常相互交流传习上的问题,同时按照各自的特点与做法,正逐步地带领新人学习歌乐,教授内容也让新的传承者认识此音乐文化的祖源讯息;“天子门生阵”所演唱的太平歌多被认为就是南音,从研究内容来看,可视为南音的俗唱,或是以南音为底蕴而变化的地方音乐;台湾的太平歌原是以歌乐演唱来象征太平岁月,歌太平正是其本意,过去多认为濒临失传,未想在香科文化的“阵头”中保存下来,由此还可深入挖掘更多的传统音乐,对于民间音乐的认识与保存具有重要意义。
谱例3.清水寺天子门生阵“歌头”【大调】第一句过门“叫锣”
谱例4.港兴宫天子门生阵“歌头”【大调】第一句过门“叫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