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帮"躺平娃"重新站起来

2023-08-16李冰心

科教新报 2023年19期
关键词:下课后内驱力躺平

李冰心

笔者在工作中多次遇到家长的咨询案例,孩子有“躺平”状态。通过家长们的描述,“躺平娃”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学习成绩大多中等偏下,作业随便应付,上课经常发呆、注意力不集中,总是认为‘学习很无聊‘读书没什么用”。

有一名長期“躺平”的学生,平时无论家长、老师如何教育,她对学习都不上心。但这学期开学后不久,她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每天都很勤奋地学习,下课后也常常拉着同学问问题。班主任在了解到她的经历后,才知道她做出转变的原因。原来,2 月14 日当天,她跟同学商量,想通过卖玫瑰赚一笔钱。开始卖玫瑰之前,她认为,“1 支玫瑰进货价1 元,售价是10 元,一天下来,能赚不少钱”。可到了晚上十点收摊回家,她和同学每人各分得82 元,除去进货和中午的盒饭钱,一天下来腿走麻了,嗓子也嘶哑了,只赚了30 多元。这是她第一次切身感受到生活的不易和知识的重要,明白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内涵,于是她开始发奋读书,并认真规划自己的学习目标。

对于因缺乏内在学习动机而“躺平”的孩子,家长要找到能激发他们学习动机的办法。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激发他们内在学习动机的方法自然也因人而异。总体来讲,家长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二是收起“过来人”的姿态。

孩子的好奇心就是他们最大的学习内驱力。其实,每个孩子天生就具备学习内驱力,它能推动孩子主动探索世界。孩子小的时候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但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限制,他们的好奇心可能会被逐渐“磨平”。笔者建议,家长可以尝试打破不必要的限制,多和孩子说“你觉得呢”“我想听听你的想法”“要不,我们一起试试”,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看法,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

此外,家长还要学会放手,要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让孩子自己经历、体验,在试错中成长。

猜你喜欢

下课后内驱力躺平
安全100分也不能躺平
课间游戏玩耍
让“躺平式”干部站起来
“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活动设计
躺平 花香自来
那些躺平的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班主任
论新时代创新文化内驱力提升的三个维度
内驱力 决定孩子能走多远
哪里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