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事之层层波澜
2023-08-16周政昌
周政昌
名家引路
静待紫藤花开
◎陈 进
第一次看到紫藤花,是在淮阴区政府的大院子里。阳春二月,还是春寒料峭的时候,紫藤已经长出了婴儿般嫩绿的新芽,三月的时候,枝头上已是开满了一串串紫色的花儿,远远地望去,那里已经成了一片紫色的海洋,绚烂、温馨、浪漫,真是说不尽的温柔,看不厌的春色。我幻想着自己能拥有一个开满了紫藤花的小院子,那该多好。
我对紫藤花的喜爱日益增长,甚至到了无法释怀的地步。终于在有一年的春天里,我一个人驱车到邻县一个全国知名的花卉市场,精心选了株紫藤幼苗。
幼苗在盆里栽下后,我每天一回到家里,第一件事情就是到阳台上观察那株紫藤花发芽了没有。每隔一个星期,我都会按时地给花儿浇水,还不忘给它松土,比照顾婴儿还要精心,期盼着那株紫藤花能早早地发芽、开花,然后,我就能在开满紫藤花的阳台里搬来一把椅子,拿上一本书,可能是一本诗,也可能是一本散文,随性地坐在椅子上,沉浸在紫藤花营造出来的那一片梦也似的境界。
很快地,紫藤叶片越长越大,个头也越蹿越高,几天工夫就超过了其他的花卉,影响了它们的生长。我没有办法,只好忍痛割爱,把超出的枝条剪去了。但是,紫藤的生命力太顽强了,即使你反复地修剪,它也会迅速地恢复元气。没有办法,我只好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控制它生长的高度,那株紫藤在我接二连三的“摧残”下,始终保持着瘦骨嶙峋的样子,也始终没有开出一片花儿来。
后来,我把那株紫藤栽种在了我办公室的阳台上。搬了新家的那株紫藤果然没有辜负我的期盼,在春天如约发芽,生长,长出了一大片一大片的叶子,而且很快地就伸出了枝条,沿着女儿墙寻找着自己发展的空间。为了让它不要漫无目的地生长,我找来了一根废弃的电话线,在窗户外面来回地绕了两圈,然后把紫藤的藤条绑在了电话线上。那株紫藤仿佛看出了我的用意,它的每一条触角都准确无误地抓住了左右缠绕的线,沿着我设定的路线前行着。
很快,我的窗前就多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碧绿的紫藤在窗前静静地生长着,一阵微风拂过,那片片的叶儿就婆娑生姿,摇曳不已,犹如在跟屋内的人儿打着招呼。每每看到这种场景,我都会暂时忘却心中的烦恼,放下手头的工作,静静地看上一会,怡然自得地享受着片刻的宁静。
现在,我仍然每周都按时给它浇水,虽然它始终没能开出那一串串紫色的花朵。但是,我却从来都没有放弃过,一直坚信它一定会开花。
(选自《扬子晚报》2022年9月27日,有删改)
◆技法提炼
记叙文叙事,平铺直叙固然可以使文章内容表达清楚,但是缺乏韵味。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叙事需要有波澜,从阅读心理上来说,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引人入胜。那么,如何才能写出事件的波澜、让文章一波三折呢?通常應注意以下两点。
1.要善于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
生活中,一帆风顺的事或许有,但并不普遍,即便是“好事”,也往往是“多磨”而来,所以自古就有“好事多磨”一说。多磨,即经历许多波折。为什么我们记叙事情写不出波折?因为在写作文前,对事情的了解只是浮光掠影,没有作深入的调查研究。
为什么有切身体验的“故事”就能写得好、写得一波三折?因为这件事的曲曲折折你都十分了解,提笔便可展示出来。因而叙写故事,写出事件的“波澜”,首先要深入调查事件经过,把握事件本身曲折复杂的过程。《静待紫藤花开》讲述了“我”因喜爱紫藤花,在有一年的春天买了株紫藤幼苗,并加以精心爱护,坚信且期待其能开出花朵的故事。作者借此故事告诉人们,有的事情无需操之过急,只要静待即可。全文紧扣文题中的“静待”二字,行文跌宕起伏,曲尽其妙,韵味无穷。这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将亲身体验的事件细致地展开来,其“骨骼”“经脉”,即事情的曲折变化、推进过程的环节是一览无余的。只要细加回顾,很容易梳理出这件事情本身的曲折复杂性,厘清“静待”的曲折过程:“见紫藤——爱紫藤”“栽紫藤——盼花开”“修紫藤——花不开”“移紫藤——舒身姿”“伴紫藤——待花开”。
2.要了解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
一个故事,要涉及结构、内容、人物、情感等诸多方面,同学们在创作时可以紧扣这些方面进行写作。要让笔下的“故事”曲折多变、波澜起伏,常用的叙事技巧有悬念法、误会法、抑扬法等。除此之外,叙事还要详略得当。内容详略得当,故事也会波澜起伏。该详细的地方浓墨重彩,该简略的地方轻勾淡勒。叙事时将“中心(重点)事件”与“铺垫(或衬托)事件”准确区别——如此运笔,行诸笔底的“平常事”就是动人的好故事。如《静待紫藤花开》中,看上去这是一件平淡简单的事情,作者对故事内容进行详略处理,详写了“修紫藤”“移紫藤”和“盼花开”,对其他内容作了一般处理或略写,内容详略分明,让这件简单平淡的事情具有了张弛的节奏和起伏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