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大文艺观视阈下的正大书风
2023-08-16王明忠
摘 要:正大书风的美学品格是什么?众所周知,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是儒、释、道,在此基础上,将站在传统大文艺观的层面展开分析和探究。文艺观说明文学、艺术审美观始出同源,传统大文艺观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对文学艺术进行美的评价。分析书法的美学品格,人品即书品论是第一要义,然后才能分析书法的传承和艺术风格。颜真卿、柳公权、伊秉绶无疑为正大书风的代表者,因此从对他们的研究出发,进一步剖析正大书风的美学品格。
关键词:正大书风;儒学;大文艺观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中,流芳后世的书家不计其数,书法艺术风格也各有缤纷之色,如典正古雅、飘逸绝尘、古质雄强、天然空灵等。同时,书法作品所呈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甲骨、金石、碑刻、简帛、纸张等,不同形式的作品展示了当时美的风尚。正大书风是什么?什么样的书法才能称得上是正大书风?只有解决了这一系列的问题,才能更好地研究和探讨它的美学品格。
提及“正大”一词,人们经常会想到“光明正大”,即为人处世当光明正大,可见正大二字多用于对人的称赞。古人多以人品来评其书画艺术,如郭若虚言:“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也就是说,人品既高,画品不得不高。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还提到:“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1]
笔者认为,正大书风的美学品格应具备以下特点。
一、正人品
徐季海《论书》中云:“德成而上,艺成而下。”[2]这句话是说应先立德后成艺。从古至今,不乏艺术造诣高但人品不行,而被后世唾弃或者不被重视的书家。姜夔《续书谱》中说:“风神者,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三须笔纸佳,四须险劲,五须高明,六须润泽,七须向背得宜,八须时出新意。”[3]学书,首先要有好的人品,其后要有法度,要师法古,取法乎上,写出的字方可有正气。
柳公权“心正则笔正”之论,为不少书家认可,其意为自己的品性德行正,书法才能正。项穆《书法雅言》中论之甚详:“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余今曰:人正则书正。心为人之帅,心正则人正矣。笔为书之充,笔正则书正矣。”[4]周星莲对此也有所感慨,其在《临池管见》中说:“褚登善、颜常山、柳谏议文章妙古今,忠义贯日月,其书严正之气溢于楮墨。”[5]项穆《书法雅言》中还有:“颜清臣蚕头燕尾,闳伟雄深,然沉重不清畅矣。柳诚悬骨鲠气刚,耿介特立,然严厉不温和矣。”[6]柳公权笔力强健,多力丰筋。传卫夫人《笔阵图》中云:“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7]从其字中不难看出士人的气节。
蒋衡在《拙存堂题跋》中讲:“颜鲁公忠义大节,唐代冠冕,故书如端人正士。此《论坐书》严毅之气凛然在行墨间,当是时,岂复存作书之见于胸中,而规矩悉合,盖学力精熟故也。余论书以立品读书为始,本此。”[8]蒋衡可以说是对鲁公的人品极其称赞,并表示受到很大影响。论书先论人品,其后他又对《争座位帖》进行了再次评价:“颜公《论坐书》意法兼到,所谓从心不逾矩,即论书法已直逼二王,况忠义大节,明并日月……《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其余之谓乎!”[9]鲁公是后世学书之榜样,如冯班于《钝吟书要》中云:“鲁公书如正人君子,冠佩而立,望之俨然,即之也温。”[10]观其书如见其人,正因如此,周星莲才认为颜真卿是唐代法书之冠:“鲁公浑厚天成,精深博大,所以为有唐一代之冠。”[11]品行的高低不是自我夸赞,而是众人自发的竖指表扬,如清代著名的书家伊秉绶为官廉政,深受当地百姓爱戴,扬州人仰慕其德行,为伊公立祠堂,为后世膜拜供奉。伊秉绶以篆籀之法写隶书,厚拙古朴,大气磅礴,省减燕尾,大道至简,观其书有庙堂之气。
关于正大书风体现出的正大气象,笔者认为首先是书家必须德行好、心正,其书才能坦坦荡荡。能冠以正大二字的都是弘扬正能量、贤德于国之人,名节而保身,如《论语》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德不孤必有邻,德孤即使书艺再高,后世对之评价也不会很好。
二、正源流
正源流,笔者谓为书法要有法度和师承。《汉书·艺文志》中有:“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汉字在演变的过程中由于审美和书写载体的影响,慢慢地形成一种内在规律,就有了法书,其是文字观到书法观的转变。然项穆将书分列品格,其中有“正源”一说:“一曰正宗,二曰大家,三曰名家,四曰正源,五曰傍流。”[12]项贞元此意为“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说的是书法的风貌,而我们强调的是书法的法度,书写要遵循一定的法度,不能任意而为。
赵孟頫称:“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13]每个人书写的方式是不同的,但结字要有字法,如篆有篆法,楷有楷法。但学书不能死学,要学其精神,得其气韵,方能化为吾神。王若林在《虚舟题跋》中谓:“宋人论顏书,谓出自褚,颜之与褚,了不相似,而以为体源一同,此可谓知书矣。临古而不得其髓,终日鹿鹿徒劳脚板耳!折尽骨肉,自现清净法身,乃为得之。”[14]鲁公楷书浑厚大气,取篆籀之法,对此,若林又云:“每作一字,必求与篆籀吻合,无敢或有出入,匪唯字体,用笔亦纯以之。”[15]柳公权书出鲁公,创晚唐一奇迹,书法名震中外,王公贵族长者作古,子孙如不能得其为之书碑,则被认之不孝,高丽使者也远道而来持巨资以购书迹。柳公权取法欧、颜,自成一家。
唐末连年战火,书画真迹毁于其中,为方便世人学习书法,刻帖应运而生,有皇家的,也有私人的。然而,《淳化阁帖》(图1)、《大观帖》(图2)等虽内容丰富,但错误繁多且失真,再加上宋廷重文轻武,一些人为谋仕途,出现了一种“趋时贵书”的风气,可在历史的长河中大浪淘沙,其书法仍未能广为流传。宋四家中苏、黄、米为尚意书风的代表者,然都是先规摩古人法帖,而后才自成一家。苏轼早年学颜真卿、徐浩,后形成端庄杂流美、刚健含婀娜的书风;黄庭坚早年虽学周越的抖擞气,但后追晋唐,终成一家,后人见其字,谓如见高人之士;米芾早年集古字,晚年始成家,修得“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的豪情。南宋书家皆受苏、黄、米的影响。清代中期之后,中原地区碑刻和铭器大量出土,书家开始追求一种金石气。康有为极其推崇魏碑,那么师法魏碑是否脱离了书法的大宗源流?阮元曾云:“南派江左风流,疏放妍妙,长于启牍;北派则是中原古法,拘谨拙陋,长于碑榜。”[16]魏晋时期,中原地区有崔、卢二家,南有王、谢,其同宗为钟、卫,更有王褒入关,使南北书风大融合。
书学正源是有法可依,书写有法谓之书法,不能凭空臆造。东坡虽云“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但他是法外有法,下笔便到乌丝栏。《艺概》中提到:“颜鲁公正书,或谓出于北碑《高植墓志》及穆子容所书《太公吕望表》,又谓其行书于《张猛龙碑》后行书数行相似,此皆近之。然鲁公之学古,何尝不多连博贯哉!”[17]鲁公师法北朝铭石书法,取法广博,楷书自成一家,后世尊称为“颜体”。如果在字学上研究北朝书法,其字破体太多,而且字体杂糅,使得唐初破体未尽,颜之推嘱咐子孙要字法正确,不用出现破体,颜鲁公深得其益。
三、正大气象
古之论书往往以气评之,以气生韵,有韵皆有神采。王僧虔在《笔意赞》中云:“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18]神采就是气韵,可什么样的气韵才能表现出大气象呢?气象万千是说有很多种变化,故正大气象应该就如文天祥所说的“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是一种清正之气。
观颜鲁公书法,给人以宰相腹中能撑船的豪性,有种威严典雅的庙堂之气,那么威严典雅的庙堂气就是正大气象吗?赏柳太师之书,堂正端严感扑面而来,有一种立于泰山而不倒的气概,那么这种立于泰山而不倒的气概就是大气象吗?瞻伊秉绶之书,浑厚端正,有大道至简的侠气,那么这种浑厚端正、大道至简的侠气就是正大气象吗?这一系列问题,均值得思考。
首先,笔者认为应先明确大气象的含义。当我们听到这个词时,往往会和大气磅礴联系到一起,它不是扭扭捏捏的“姿媚气”。韩愈有“羲之俗书趁姿媚”之句,然所站立场不同,观念也不一样。大气象所表现出来的应是正能量,能给人以奋发向上或端正做人的精神感染力。如此再看颜真卿、柳公权、伊秉绶的书法,他们便是正大气象的代表者。对此,笔者通过分析其书法,找到了一定的共性。第一,书法雅正,正中内含微欹。三位书家字形皆正,内部空间和笔画略有飞动之势,故而使得其字稳重之中不失俊逸之气。第二,字内空间略小,假如把字看作一个多边形,在这个多边形的空间内视觉的张力就得到极大的延伸。第三是其书法都是多力丰筋之书,字无病态,匀有挺拔之势。颜鲁公融篆籀之法于楷,藏锋收尾,内部中实,且有向外拓之势态,使其厚重大气。柳公权融欧阳询之骨、颜鲁公之肉,形成自家端严风貌。伊秉绶同样以篆籀的篆引之法写隶书,省去繁杂修饰,简洁大方明了,在众多经典隶书中形成自己的独特风貌。
正大气象的共性有三点,缺一不可,比如王铎的行草书,磅礴之势奔腾而出,书法技法也丰富多变,但过于奇崛,缺少文雅之风、典正之范,虽然势大,但非正大气象。苏东坡之书有偃笔之习,字如石压蛤蟆,内部张力极大,但字势过于倾斜,不能称得上正大,但不亏有风雅之气。观其书,顿感文章之气郁郁而起,书卷气十足。士大夫当以学养书,多读书可以预防书俗。黄庭坚谓:“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正大气象是书法作品呈现出来的一种感觉,关于这种感觉,绝大部分人的感受是一致的。绘画也是一样,当我们鉴赏倪云林的山水画时,其给我们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干净,有清水不染尘之清逸。观赵孟頫的书法,可以感觉到一种温文尔雅的儒士之气。正大气象就是一种朴厚、端庄、磅礴的气息,正是因为这种正大气象,再加之书家人品高,才能形成影响世人的正大书风。
笔者认为,世人对正大书风美学品格的理解是各有千秋,但站在传统大文艺观的层面去分析和探究正大书风,可得出其三点特征:正人品、正源流、正大气象。值得肯定的是,书家的品行德性永远是第一位的,很多人是因爱其人方慕其书。上文中我们提到,能够代表正大书风的书家有颜真卿、柳公权、伊秉绶,三位书家人品甚高,师法宗源,书法大气、端庄、厚重,同时也为后世的书法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17]刘熙载.艺概[M]//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715,704.
[2]徐浩.论书[M]//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276.
[3]姜夔.续书谱[M]//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392-393.
[4][6][12]项穆.书法雅言[M]//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531,525,517.
[5][11]周星莲.临池管见[M]//上海书画出版社,華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727,728.
[7]卫铄.笔阵图[M]//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22.
[8][9]蒋衡.拙存堂题跋[M]//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5:698,700.
[10]冯班.钝吟书要[M]//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554.
[13]赵孟頫.松雪斋文论[M]//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5:179.
[14][15]王澍.虚舟题跋[M]//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5:652-653,655.
[16]阮元.南北书派论[M]//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630.
[18]王僧虔.笔意赞[M]//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62.
作者简介:
王明忠,硕士,湖北民族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初级教师。研究方向: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