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荔枝园改良提质降耗增效综合技术及实例分析
2023-08-16梁汉文
梁 志 梁汉文
1.茂名市电白区旦场镇荔丰园果园,广东 茂名 525000;2.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广东 茂名 525000
0 引言
截至2022 年底,茂名市荔枝栽培面积为93333.33hm2,年产量超50万t[1]。茂名市多种植黑叶、白蜡等荔枝品种,种植的妃子笑、桂味、糯米糍等优质荔枝品种比例偏低,导致茂名市荔枝产业大而不强,甚至使产业发展面临困境。例如,黑叶、白蜡等荔枝品种的上市时间较为集中,导致茂名市荔枝销售压力巨大,产品的市场声誉和销售价格低,再加上缺乏优质荔枝产品的供应,难以提升产区整体品牌形象。因此,笔者基于茂名市荔枝栽培实际,对间伐和回缩短截、高接换种、水肥药一体化施放等荔枝园改良提质降耗增效综合技术进行总结,并对荔枝园改造实例进行分析,以期优化茂名市荔枝生产结构,解决荔枝上市期集中带来的增产不增收问题,有效提高荔枝种植的经济效益。
1 茂名市荔枝园改良提质降耗增效的必要性
茂名市种植的荔枝品种以黑叶和白蜡为主,品种较为单一,生产结构不合理,鲜果上市时间集中,“季节性过剩”带来严重的储运和销售压力,现有的荔枝品种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但当前茂名市荔枝园大多数荔枝树都处于壮年,耐寒、耐旱、抗病能力较强,且果农有丰富的种植经验。如果将现有荔枝树砍除,重新种植其他优质荔枝品种,既浪费现有资源,也得不到当地果农的认可,不符合茂名市荔枝产业发展实际。同时,受多种因素影响,茂名市大多数荔枝园机械化作业程度低、生产成本高、水肥利用率低,阻碍了茂名市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茂名市荔枝栽培现状,采用间伐和回缩短截、高接换种、水肥药一体化施放综合技术,不仅可将荔枝树重新定冠,打破植株顶端优势和垂直优势,大幅度增加挂果面积,推进名优特荔枝品种的生产,还能节水节肥、保护环境、增产提质,为茂名市荔枝产业现代化、集约化发展奠定基础[2-3]。因此,对茂名市荔枝园进行改良提质降耗增效改造十分必要。
2 荔枝园改良提质降耗增效综合技术
2.1 间伐和回缩短截
对于一些因种植密度过大导致生产成本高、荔枝品质和产量下降的老旧密闭果园内的荔枝树,要先进行间伐和回缩短截。技术人员通常以隔行或隔株方式进行间伐,每667 m2种植株数以15~20 株为宜。对于一些失管果园内的荔枝树,为了提高嫁接成功率,果农需要在嫁接前6~12 个月施肥壮树,在树冠滴水线附近挖宽20 cm、深30 cm 的环形沟,以施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对于老弱的荔枝大树,果农可对其回缩短截,不仅可使老树更新复壮、阴枝变阳枝,而且可使得荔枝树矮化,方便人工采果,提高人工采摘效率,降低人工成本[4]。
果农在春季对荔枝树进行回缩短截可取得较好效果,可以利用上一年秋冬季树体积累的营养促使新梢生长,确保荔枝树能更快形成初具结果能力的新树冠。此外,果农在对荔枝树回缩短截的过程中,当枝条较为粗壮时,需要在枝条下方先锯一切口,然后在锯口上方对角向下锯断,以保持锯口平齐,防止劈裂伤树[5]。
2.2 高接换种
2.2.1 嫁接品种选择。选择合适的嫁接品种是嫁接成功的关键,与砧木亲和力强的品种嫁接后易愈合、嫁接成功率高、产量高。茂名市种植的荔枝品种以黑叶、三月红、白蜡为主。实践证明,与黑叶亲和力强、适合嫁接的品种有妃子笑、大丁香、鸡嘴荔、贵妃红、脆绿、翡脆、马贵荔等,与三月红亲和力强、适合嫁接的品种有妃子笑、草莓荔等,而与白蜡亲和力强、适合嫁接的品种包括大部分荔枝品种。果农在进行嫁接时,要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品种[6]。
2.2.2 嫁接时间。嫁接时间以荔枝开花前、春季3—4 月最佳。该段时间气温回升,温度、湿度均适宜,荔枝嫁接后接口愈合快,接穗成活率高。果农要避免在阴冷、高温和连续雨天进行嫁接,最好根据天气预报选择嫁接后7 d内无雨的时间进行,避免因空气湿度过大导致嫁接口“吐水”,甚至导致接芽坏死造成嫁接失败。果农也可在秋季9—10 月嫁接荔枝树,但一般为补接。
2.2.3 嫁接方法。荔枝树可直接嫁接或截干促萌嫁接。果农要根据荔枝树的树冠大小选择合适的嫁接方法。对于树冠较小、干高小于1.5 m、有多个较细分枝的荔枝树,适宜直接嫁接;对于树冠较大、干高较高、四级以下分枝粗大的荔枝树,因直接嫁接难度大、成功率低,宜截干促萌嫁接。采用直接嫁接和截干促萌嫁接时,果农应在接位下方预留1~3 条枝梢作为抽水枝,以起到遮阴、提供养分的作用,并通过叶片蒸腾作用减慢接位伤流产生速度,防止伤流积累过多涌出接口,浸泡接穗进而使之失活。
2.2.4 嫁接具体操作。嫁接方式有削截接穗、切接法、挖砧法等,实际生产中多采用切接法。切接法具体操作:削平砧木切口(切口要干净光滑),在砧木较平滑一侧沿着皮层与木质部交界处向下纵切一刀,深3.0 cm 左右;将接穗枝条平整的一面向下,在芽眼下1.5 cm 左右处削一刀,呈45°短斜面,反面削成2.5 cm左右的长斜面,长斜面长度与砧木切面长度相等或略短,深度以达到形成层或稍带木质部为宜;将接穗长削面向内插入砧木切口,使砧、穗形成层贴紧,用薄膜(厚度0.01 mm 的透明膜)将接芽处绑紧;再由下往上将砧木和接穗切口切面绑紧,做到全密封不留芽眼;芽眼处只能包一层薄膜,便于接芽萌发后冲破薄膜[7-8]。荔枝树枝条中含有大量单宁物质,嫁接切口处的单宁物质接触空气后会很快被氧化形成隔膜,不利于切口愈合。因此,果农在嫁接时动作要快,不能让接穗、砧木切口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应做到随削随接[9]。
2.2.5 嫁接后管理。第一,防治蚂蚁和新梢害虫。嫁接后,果农要及时在树根、地面和嫁接口下方施用农药,防止蚂蚁咬穿薄膜后取食新穗。新穗抽芽后,果农要注意防治卷叶蛾、金龟子等害虫,每次抽梢喷一次杀虫剂进行防治[6]。第二,抹去砧木上的不定芽。嫁接穗成活后,为了能集中养分促进接穗生长,果农应及时抹去嫁接口以下的不定芽或新梢。第三,及时补接。嫁接后10~15 d,果农要注意观察接穗情况,如出现接穗变黑或薄膜变松,说明嫁接不成功,应及时在4 月底补接。第四,解缚和锯除辅养枝。通常在接穗抽出的第二次梢老熟后,果农可用利刀割去薄膜,避免影响新梢的生长。过迟解缚会导致接口位置形成肿瘤状,使绑带和薄膜嵌入其中,影响穗芽抽生。另外,新穗抗风能力较弱,果农需要做好防风措施。解缚后,果农可用竹片或木条绑牢砧穗结合部位,防止刮风撕裂嫁接口造成新穗死亡;待接穗第四五次抽出的梢老熟后,方可解除绑缚。在接穗抽出的第2 次梢老熟后,果农可将妨碍新芽生长的辅养枝剪掉一部分;待接穗抽出的第四五次梢老熟后,果农可将所有辅养枝剪掉。第五,打顶促分枝。为了形成较理想的树形,嫁接后需要打顶促分枝。每次新梢长至30 cm 时打顶,以抑制新梢生长,促生分枝,最终形成主副枝分布均匀、层次分明、透风透光的矮化开心形树冠,为稳产丰产打下基础。第六,肥水管理。嫁接前7 d、嫁接后7 d 不得灌水,成活接穗全部萌芽后即可恢复灌水,并可施用速效肥促进新梢生长发育。
2.3 水肥药一体化施放
茂名市荔枝园水资源、化肥、农药利用率较低,通过应用水肥药一体化施放技术(即构建水肥药一体化施放系统),可实现喷、洒、滴施放方式随意切换,以达到省时、降耗、增效的目的。
水肥药一体化施放系统分为滴灌施肥系统和喷药系统两部分。第一,滴灌施肥系统。从经济实用、操作方便等角度出发,结合滴灌(压力补偿滴灌管)和泵吸肥法,采用由肥料罐、过滤罐、水箱、搅拌罐、压力泵、开关、主管路、支管路和灌水器等组成的泵式加压水肥系统,将化肥(或堆肥后的有机肥)溶解在水中,通过管道施加到荔枝树根区,提高水肥利用率。第二,喷药系统。从节省人力、物力的角度出发,将农药喷施与水肥一体化系统结合(共享水池和泵房),在水肥一体化系统中加入药罐、离心式过滤器、给药管、阀门、喷雾管等,将给药管铺设在田间。多条给药管共用一个控制阀门,喷药时只需将喷雾管及喷药枪接在控制阀门上即可正常喷药,实现水肥药一体化施放。
3 荔枝园改造实例分析
为探索采用间伐和回缩短截、高接换种、水肥药一体化施放综合技术对荔枝园进行改造的可行性和成效,笔者对茂名市电白区旦场镇荔丰园果园(以下简称荔丰园果园)改造前后的情况和改造成效进行分析。
荔丰园果园位于茂名市电白区旦场镇,地理位置为东经111°06′12″、北纬21°35′22″,海拔在48 m 左右,坡度为20°~40°(梯田式果园)。该果园所在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均无霜期362 d,年日照率35.6%以上,年均降水量1 942.3 mm。
3.1 荔丰园果园改造前概况
未改造前荔丰园果园状况较为恶劣,主要体现在植株过密、过高,树龄老化,抗台风能力弱等;荔枝树单株鲜果产量仅13 kg 左右,果园总产量较低;果园主要采用人工施放水肥药,成本高且浪费严重;果园种植荔枝品种主要为黑叶,存在少量白蜡,但黑叶荔枝核大肉少、成熟上市时间集中,荔枝价格较低,果园效益极差,常年处于亏损状态。
3.2 改造措施
2018 年对荔丰园果园内的荔枝树进行间伐和施肥壮树,2019 年对荔枝树进行回缩短截,2020 年进行高接换种,采用妃子笑对果园内的黑叶进行嫁接,并进行水肥药一体化施放系统配套设施建设。
3.3 荔丰园果园改造后概况
荔丰园果园改造效果较好,在黑叶荔枝树上嫁接妃子笑的成活率在95%以上,嫁接后树体生长迅速,嫁接后3年实现全面挂果,品种优质率在95%以上。技术人员采用间伐、回缩短截、高接换种等技术,将树高控制在2.5 m左右,使荔枝树密度、高度适中,抵御台风的能力增强。水肥药一体化施放系统配套设施基本建设完成,果园机械化程度提升,人工和耗材成本大幅度降低。
3.4 改造成效
3.4.1 经济效益明显。2021 年,荔丰园果园试产收获荔枝鲜果约24 800 kg,产值278 360 元;2022 年,果园收获荔枝鲜果76 600 kg,产值1 133 690 多元;预计2023 年荔枝鲜果产量将达150 000 kg,产值超100万元。此外,采用水肥药一体化施放技术降低了劳动强度和人工成本,节省了80%的灌水工作量、施肥工作量和人员数量,成功实现了降耗增效的目标。
3.4.2 生态效益明显。荔丰园果园改造后,水肥施用量减少了20%,极大地提高了水肥利用率,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改善了果园生态环境。
3.4.3 社会效益明显。荔丰园果园改造后,吸引了大量果农与荔枝产业相关人员前来参观学习,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效益。截至2023 年4 月,荔丰园果园已开展了6 批次茂名市荔枝优势产区产业园嫁接换种等培训,培训出了一支嫁接能手队伍,通过推广示范,带动了一批老旧果园进行改造,有效促进了茂名市荔枝产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