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I赋能出版产业的思路和对策

2023-08-15黄国斌蒋海鸥

出版广角 2023年12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智能内容

黄国斌?蒋海鸥

【摘要】AI能在内容生成与创作辅助、有声书与语音视频制作、产品内容个性化智能推荐和精准营销、个性化学习与评价、智慧作业减负增效、智能知识服务生态构建等方面赋能出版产业应用。面对AI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出版产业可从树立人机协同的战略思维、加强科技伦理以保证人工智能规范应用、加快实现出版资源的数字化与数据化、加强数字资产的保全与应用、加快出版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形成破局对策。

【关  键  词】出版产业;人工智能;AI赋能;人机协同

【作者单位】黄国斌,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蒋海鸥,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图分类号】G230.7【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3.12.007

出版产业的发展一直与新技术的应用有着紧密联系,新技术在出版产业中的每一次应用都会极大推动出版生产力,增强出版物的生产和传播能力,从而带动知识与信息的普及化和大众化。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二维码/复合码、VR/AR技术等大量数字新技术在出版实践中的应用,知识服务方式和出版形式不断创新与重构。

在众多新技术应用中,人工智能无疑是近期最火最热的风口,引领了社会对其的投融资活动,尤其是“AI+出版”“AI+教育”拓展了无限想象空间,甚至引发一級市场的抢购潮。实际上,AI技术在出版产业的应用很早就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印发了《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以创新内容生产和服务为重点任务,拓展新技术新业态。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颁布《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动文化产业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一系列具体措施。近年来,国家又陆续出台了《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将先进科技作为出版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建立健全产业与科技融合创新体系的政策意见,“引导和鼓励文化企业运用大数据、5G、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超高清等新技术,改造提升产业链,促进内容生产和传播手段现代化,重塑文化发展模式”[1]。

与资本市场关切、国家政策关怀相对应的,AI技术的应用也深受出版从业者的关注。从国家关于人工智能在出版产业应用相关的政策文件中可以看出,在“研发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包括基于深度学习、类脑智能的机器写作、机器翻译、机器智能选题策划、智能内容分发的关键技术”,“推动印刷产业向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提高发行流通的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2]等方面都作出了引导,出版行业相关企业也纷纷行动,探索AI在出版实践中的应用。例如,中南传媒以智能出版为方向,深化与国家超算长沙中心、北京大学数学科学院、华为公司等一流机构和平台的战略合作,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出版项目,全面推进数智化转型,构建新型出版传播体系和服务体系。深度服务于出版行业的北大方正公司,利用机器学习、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推出方正智能辅助审校系统,极大地提高了编辑审稿的工作效率和编校质量。

一、AI赋能出版产业的应用

在人工智能算法、算力(计算能力)和算料(数据)取得重要突破,由专用智能向通用智能发展的今天,AI技术集中应用于出版产业的两个方面。一是出版内容的创作生产。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出版产业链中的选题策划、内容创作、编辑审校、印刷发行、销售采购等各个环节,能够有效减少流程系统的重复建设,提高出版工作效率。二是出版产品的外部呈现。出版企业借助AI可以提升产品服务的准确性,如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自动推荐的新书采选、图书销售预测等。在出版企业普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大量试错成本的情况下,本文认为可从以下几个领域切入AI赋能出版产业的应用场景。

1.内容生成与创作辅助

AI技术可以用于辅助内容的生成和创作,即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也可以实现自动摘要、内容搜索、语法纠错等功能,同时,AI可以用于图像处理和设计,自动生成合适的图像和设计元素,提升视觉效果和吸引力,帮助出版企业创建吸引人的封面设计、插图和排版,帮助作者更高效地创作内容。在这方面,国内外出版企业已经开展了大量探索。2019年,微软与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第一部由人工智能与200位人类诗人联合创作的诗集《花是绿水的沉默》。2020年8月,中信出版社与中央美院合作出版了首部AI个人绘画作品集《或然世界:谁是人工智能画家小冰?》。2023年6月,电子工业出版社发布了“一本AI写的书,并且由AI去销售”的新书《大模型时代:ChatGPT拉开硅基文明序幕》。2019年至今,施普林格·自然连续出版了《锂离子电池:计算机生成的当前研究摘要》《CRISPR—计算机生成的文献综述》等AI平台自动生成的图书。

2.有声书与语音视频制作

随着AI技术在音视频制作中的广泛应用,由机器取代自然人配音,能使过去大量缺乏条件、没有转换成有声读物的纸质图书变成有声书,快速扩大有声书市场,步入人工智能配音的崭新时代。尽管人工智能在完全取代真人配音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挑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配音必将逐渐改进并与真人配音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从出版实践来看,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一些文化传媒企业做得比较成功,值得出版企业借鉴。比如,喜马拉雅目前已通过AIGC创作有声书专辑超37000部,日播放时长超250万小时,其中“单田芳声音重现”系列专辑总播放量超1亿次,成为AIGC代表作品。这进一步丰富了喜马拉雅的内容生态,升级了音频内容生产模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音频聚合平台“云听”借助AI语音编辑处理技术,实现了新闻资讯的工业化、批量化制作和生产,每天发布声音资讯逾千条,工作效率比人工提高了10余倍。苹果的电子书平台Apple Books、亚马逊旗下Audible有声书平台等也通过AI技术对图书进行语音合成和制作,创造了新的商业价值。

3.产品内容个性化智能推荐和精准营销

基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AI技术,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通过采集用户行为数据、用户兴趣爱好等信息,在系统内进行数据分析、建模和预测,解决信息过载问题,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有趣的信息服务。同时,可以帮助出版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和读者行为,优化销售渠道和推广策略。目前,智能推荐系统已经在电商平台、社交媒体、音乐平台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比如,浙江新华书店引入机器人导购服务,作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策略,可以更加精准、高效地向读者推荐图书,并且能够根据读者的借阅记录、搜索历史等数据推荐符合读者兴趣的图书,给读者带来更优质的服务体验。除智能推荐、个性化服务外,下一步AI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智能库存管理、智能定价、智能客服等方面,帮助出版企业和新华书店面向C端提升销售业绩和消费者满意度,提高企业效率和服务质量。

4.个性化学习与评价

AI技术在教育出版中的应用潜力巨大,尤其是个性化学习方面,AI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能力、兴趣和进度,智能定制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计划。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AI可以提出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和反馈,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相关企业可以通过使用自然语言处理和对话系统的AI助手,提供智能辅导和答疑服务;利用AI实现作文的修改、评价,口语发音的学习、纠正和評价等。例如:长江传媒与武汉理工数传集团合作,将伴学数字人的AI助手与教辅产品相结合,提供安排学习计划、智能选课、辅助练习、知识点总结等服务;凤凰传媒旗下学科网已实现理化生仿真、阅卷、集成AI学科个性化服务报告等功能;南方传媒推出“粤教AI听说”,可以提供面向中小学用户英语、普通话发音纠正及“听、读、背、默”一体化服务,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升语言学习能力。

5.智慧作业减负增效

AI可以用于开发智能教辅产品,自动回答学生的问题,提供即时的学习支持;可以用于自动批改作业和考卷,快速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回答,并给出反馈和评分,帮助老师减轻工作负担,提高批改的效率和一致性。AI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分析,还可以为教师提供学生的学习进度报告,帮助他们更好地指导学生。目前,上海、江西、安徽等地已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推行“智慧作业”试点,探索利用技术手段进行作业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出版企业也积极投身这一领域,人民教育出版社与河南省基础教研室合作开发的智慧作业系统“河南省义务教育基础作业评价平台”,通过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数据精准分析与评价。该系统于2021年11月入驻20所试点学校,2022年已覆盖全省150所学校,涵盖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2023年将在全省范围内展开作业评价改革工作,从而助力作业评价改革,合理调控作业结构,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

6.智能知识服务生态构建

在专业出版和教育出版领域,可以通过数据与服务场景驱动,建设专业知识图谱,打造集面向知识管理的AI数据服务、面向知识发现的AI集成服务、面向情报分析的AI分析服务于一体的智慧知识服务生态。其中,知识图谱属于AI领域的一个分支,也是未来知识服务重要的基础建设工作之一,它将知识数据(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据)以图谱的形式展示,为互联网上海量、异构、动态的大数据表达、组织、管理以及利用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方式。例如,在基础教育领域,通过构建学科知识图谱,教育教学可不再以题目或课程为出发点,而是把目光转移到知识点上,通过更底层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判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情况并给出科学、高效的个性化学习方案。目前松鼠AI、高木学习、科大讯飞已跑步进场,实现了在线教育赛道的快速切入。以科大讯飞为例,其利用AI智能算法,将初高中阶段学习拆分成5000个左右的知识点,并按照关联逻辑整合成图谱,然后通过弱项、AI推荐、针对学三步学习法,让学生快速吃透知识点,全面提升学习效率。在专业出版领域,法律出版社基于海量数据打造了“有章法律知识服务平台”,文物出版社“文物考古数据资源库”解构文物考古领域知识单元20万条,重构知识关联图谱157万组。

二、AI技术应用带来的主要问题

当前的人工智能系统在信息感知、机器学习等“浅层智能”方面进步显著,但在概念抽象和推理决策等“深层智能”方面的能力还很薄弱,因此,在产业应用中需要客观看待。

1.AI输出的内容精准性有待提高

AI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而出版行业的数据资源相对有限,数据质量和规模有待提高。例如,目前使用的ChatGPT在通过人工智能对内容进行筛选和推荐时,由于语料不足或算法的倾向性,可能会导致一些内容被忽视或被排除,导致内容缺乏多样性和公正性。再如,AIGC技术虽然可以自动生成文章、报道、评论等内容,但是在精准性方面还存在不足,对于某些领域的专业内容生成可能存在误差,需要出版行业不断优化技术和提高精准度。同时,也可能会出现信息过载的问题,使读者难以找到真正感兴趣的内容。

2.多模态内容造假易引发“数字火灾”

虽然人工智能可以从互联网上抓取、学习和分析大量的信息,但如果其基础来源信息错误,很容易形成充满错误或虚假内容的语料库,加之AI不具备区分真假信息的能力,这些数据模型就会通过不断叠加错误和虚假原始信息从而造成错误或虚假内容的产生。同样,人工智能自动图片生成模型、音视频生成模型所生成的虚假信息也逐渐泛滥。相较于文字造假,图片及音视频等多模态内容造假更加直观和具有冲击力,其制造的视听觉虚假信息具有极高的隐蔽性和煽动性,会对受众造成更为强烈的情感影响。这种虚假图像或视频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快速传播,容易实现病毒式分发,引发“数字火灾”(digital fire),甚至引发舆情事件,这些问题和风险对出版产业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3.数据版权存在隐患

一方面,学者们对“人工智能生成物能否获得著作权”存在争议,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尚无关于人工智能写作是否具有知识产权的说明或条款,因此很难依据我国法律直接赋予ChatGPT作者身份。另一方面,AI技术打破了出版边界,大量技术公司推动了AIGC的大规模应用,在可以轻松生成、复制和转化文本的同时,可能导致一些受版权保护的音乐、图片、文章等内容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从而构成侵权行为,产生版权纠纷。尤其对于一些商业使用场景如在线客服、智能客服等,如果不注意版权保护,很容易引起版权纠纷。比如,ChatGPT在誕生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陷入与多家内容平台的纠纷之中。2022年11月,GitHub、微软和OpenAI在一起侵权案中被起诉,程序员指控其开发的自动AI编程工具抄袭他人代码。

4.数据隐私尚存隐忧

当今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机会和挑战,其在数据处理、用户行为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也引发了对个人隐私权的关注。比如,韩国三星使用ChatGPT不到20天就发生了芯片机密泄露事件,加拿大ChatGPT平台遭遇用户对话数据和付款服务支付信息丢失的重大个人数据泄露事件等。我国已把数据定义为继土地、资本、商品、技术、人力资源之后的第六大生产要素,数据的安全是人工智能隐私保护的基础,包括对数据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的加密和保护。但从技术上来看,人工智能在机器学习和推理模型发挥作用的阶段,属于“黑匣子阶段”,其算法的透明度、个人数据的控制权、数据决策过程都很难解释。出版产业在应用AIGC技术时就存在较大的隐私和安全风险,尤其需要注意内容数据安全、用户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面对这一问题,未来的人工智能隐私保护策略需要综合考虑技术、法律和伦理等多个方面,以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健康发展。

此外,AI技术的普及需要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但目前在出版产业中此类人才短缺也是阻碍AI赋能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AI赋能出版产业的破局对策

在读者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不断增长的今天,出版产业应积极调整策略,响应国家对人工智能规范治理的要求,从思维、伦理、资源、人才等方面做好准备,塑造适应AI时代的出版产业生态系统。

1.树立人机协同的战略思维

在未来数字化和数智化的技术环境下,出版流程中越来越多的专业化、机械化工作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但同时要看到,有些工作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如筛选作者、联系作者、研判语境和语义等,很多涉及人文、情感、价值的判断,必须依靠人的指导来进行。因此,出版企业要树立正确的人机协同战略思维,通过人机协同合作,利用AI快速、准确地进行大规模数据分析、模式识别和智能决策支持,让编辑从复杂、耗时、重复的工作中抽离出来,将精力集中于创造性项目,实现人机协同,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对人类思维模拟能力的提升,技术与人之间的动态性交互日益增强,如“脑机接口”“静默交流”等技术的出现,对此,我们要前瞻性地预见人机协同式关系可能会逐渐解构甚至演化为“人机共生”的新型关系,实现人类与外部世界更加广泛和深入的物理性连接[3]。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版的内容和形态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2.加强科技伦理以保证人工智能规范应用

随着AI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自ChatGPT诞生以来,各种数据要素的获得、生成、应用和保护,既关系到国家安全,也关系到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其带来的人工智能规范治理和相关的科技伦理问题引发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内的组织和专家关注。2021年1月,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网络安全标准实践指南——人工智能伦理安全风险防范指引》,同年9月,我国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2022年11月,外交部发布《中国关于加强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立场文件》,强调了“人工智能治理,伦理先行”的中国政府立场,将伦理道德融入人工智能规范治理的全生命周期。随着AIGC等AI技术在各行业的深入应用,2023年7月13日,国家七部门联合颁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因此,出版企业应积极响应,在AI技术应用过程中时刻以科技伦理的国家立场为根本遵循,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

3.加快实现出版资源的数字化与数据化

出版的核心是内容传播,各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前提是提高内容生成质量,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内容生产导向,深耕内容领域,提高用户黏性。在此前提下,出版企业迎接AI技术应用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做好出版内容数字化和数据化。一是加强数据化管理。出版企业应将纸质文档、图书、杂志等资源转换为数字格式,同时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包括元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维护。二是加强数字标准的应用实施。出版企业应加快推进如数字版权保护系列标准、中小学数字教材相关标准、图书印前数字资源文件保存要求等数字出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推广应用,采用标准化的文件格式和制作流程来处理数字化资源。例如,使用EPUB格式作为电子书的标准格式,使用XML标准标引图书内容,使其兼容各种电子阅读设备。三是搭建满足AI技术应用的硬件设施。出版企业需要建立稳定可靠的技术基础设施,包括网络连接、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等,确保资源的安全存储。

4.加强数字资产的保全与应用

数字资产是出版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出版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4],也是出版企业对接AI技术的基础准备。一是要建立高效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对数字资产进行分类、标注和索引,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这些资产。同时,通过AI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出更多的商业价值。二是加强数字版权保护。在数字资产管理中采用数字水印、加密技术等手段,建立可追溯的版权保护机制,确保数字资产的版权不受侵犯。三是加强多渠道分发与营销。利用AI技术,进一步推进出版产业运营服务能力提升,将数字资产通过多个渠道进行分发和营销,扩大影响力和销售渠道。

5.加快出版人才队伍建设

出版产业的人工智能应用难题也是广泛的人才难题,缺乏综合性人才是制约出版产业智能化发展的瓶颈,只有加强出版队伍建设,才能激发“AI+出版”的潜力。一是要加快出版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转型,通过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选派人员参加培训班、加强自主学习等方式培养了解技术原理、熟练掌握技术工具应用的复合型编辑。二是要通过与先进技术公司合作,培养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三是通过与高校联合,设置出版产业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增加实训实战,为传统出版产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复合型后备人才。

正如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所说,未来已来——技术将不再是门槛,技术将重塑千行百业。人工智能正对人类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并引发变革,出版产业要始终站在创新的前沿,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挖掘AI赋能的潜力,迎接信息时代更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

文化发展规划》[EB/OL]. (2022-08-16)[2023-06-

16]. https://www.gov.cn/zhengce/2022-08/16/content_

5705612.htm.

[2]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印发《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 (2017-09-29)[2023-06-16]. http://www.cac.gov.cn/2017-09/29/c_1121741583.htm?ivk_sa=1024320u.

[3]杨利利,冯子龙. 智能出版技术风险的责任伦理困境及其出场路径[J]. 科技导报,2023(7):63-70.

[4]蒋海鸥,李兵. 集团视域下的出版数字资产化战略研究[J]. 出版广角,2022(12):51-56.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智能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2019:人工智能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