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3年全国乙卷写作试题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23-08-15夏菁菁
夏菁菁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牢不牢固看地基。”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是初中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小学教小学的,初中教初中的,高中教高中的,基本上各自为政,单打独斗,呈现出小学、初中、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上的割裂状态,正所谓“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这种状态与当今“三新”背景下新高考对语文的要求相去甚远。高考不仅仅是高中语文教师的任务,小学语文教师、初中语文教师都应该为高考添砖加瓦、尽心出力。“三新”背景下应该贯通高中、初中、小学教学理念,合力研究“三新”背景下高考语文新变化,深度理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中的“一核、四层、四翼”,明确顶层设计的必要性,从而明确方向,遵循中国高考考试制度中“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考查体系。高考语文试卷由四部分组成,现代文阅读(36分)、古代诗文阅读(34分)、语言文字运用(20分)、写作(60分)。不难看出,阅读占整个试卷总分的46.7%,写作占整个试卷总分的40%,阅读与写作合起来占整个试卷总分的86.7%,阅读与写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高考语文成绩的高低。为此,从小学开始,应该基于“三新”背景下新高考的新要求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与写作能力。透过2023年全国乙卷写作试题,探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意义非凡,值得落地实操。
一、 透过2023年全国乙卷写作试题,看“三新”背景下新高考对语文学科的新要求
2023年全国乙卷写作试题材料为: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通过上面作文试题材料和要求不难看出,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价值引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引导广大青少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两则材料基于当前复杂的国际关系,针对性强,辩证色彩浓厚。体现了我国的责任担当与大局意识,以及在国际关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只有文明互鉴,方能美美与共,行得更远。
透过2023年全国乙卷写作试题,可以看出“三新”背景下对语文学科提出了以下新的要求:
1. 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
2. 在日常教学中要注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根可循;要走得远,就必须要守牢自己的根,不能迷失方向。
4.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 感受大国风范、大国担当、大局意识。
6. 注重知识积累和能力素养提升,强化育人功能。
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只顾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
目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基本上是“按部就班”进行教学,只顾低头拉车,急急忙忙赶进度,从不抬头看路。教师教得很认真,很努力,但是“教师的教”只是停留在完成教学任务和应对考试层级上面,充其量只是让学生掌握了“必备知识”而已,学生的关键能力、语文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根本没有达成。基于此,笔者访谈了30位小学语文教师,访谈内容如下。
a. 高考语文改革“革”到了什么程度?
b. 语文高考有什么新变化?
c. 高考语文重点考查学生哪些能力?
访谈结果表明,95%的教师对以上三个问题一无所知;4%的教师稍有了解,但只是浮于表面;1%的教师有过深入的了解。大部分教师认为“高考语文应该是高中语文教师研究的范围,让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无异于浪费时间”;也有教师说“可能有关系,应该研究一下方向,但是琐事太多,没有时间”。此外,小学语文教师浑然不知初中、高中语文课文内容、编排逻辑,更不知课文中如何彰显“立德树人、核心价值”的核心功能。
(二)不研究高考试题,不知道高考语文考什么
现在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只是耕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管”自己的教材、教参以及练习册,认为这就是自己教学的全部。认为自己把课文讲清楚了,学生理解了,字词过关了,该“背”的内容背下来了,貌似就达成了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也就达成了。其实不然,这样只能说老师只是盲目地教书,达不到育人的目的,他们只是把教学基调定在了“考试成绩”上面,没有上升到“三新”背景下落实立德树人、启智润心的新高度。而这个“新高度”既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向,也是小学阅读教学应该加强的软肋。可事实上,鲜有教师研究近5年高考试题,根本不知道高考语文到底在考什么,考题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听说高考语文越来越重视阅读与写作能力,却很少有人下笔去做高考试题,通过下笔做高考试题来反思自己阅读教学的不足与调整的方向。
(三)一个不阅读的教师,却上着小学语文阅读课
如今,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除了教书本,很少阅读其他书籍,甚至不阅读。以笔者周围教师为例,一年阅读量达到20本以上的教师几乎没有,10本以上的教师1%都不到,这个数据的确很吓人。一个不阅读的教师,却上着小学语文阅读课,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这样的教师,与其说是在搞教育,还不如说是在反教育。
(四)厘不清“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如果说写作是“输出”,那么“阅读”就是“输入”,要是没有大量的阅读“输入”,脑袋空空,没有形成“蓄水池”,如何从写作这个“水龙头”输出呢?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唯有研究高考语文写作试题以及要求,看这个“水龙头”到底要求“输出”什么内容,这恰恰是在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强化的部分所在,这就要求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有的放矢,针对性“输入”。
(五)阅读教学只是“教”,没有“学”
之前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要求“写话”,而现在小学一年级就已经有看图写话,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是实实在在教课文,搞阅读,全程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生的“学”这一中心地位没有体现出来。最好的教,就是让学生学会学,而最好的学,就是让学生给别人讲。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只有学生动起来了,教学才能高效,否则,无论表面上多么热闹,都是“搞笑”。只有学生动起来了,学生的思维才有张力,思维品质才能够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才能够得以提升。此举的确能让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明显提升,可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想情感并未发生太大变化,思维品质也没有明显提高。
(六)没有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能力培养不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但是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只是单纯地讲解应对考试的技巧与方法,没有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立德树人联系起来,阅读教学缺少厚植家国情怀、渗透核心价值之功能,因而无法通过阅读教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此外,由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教学设计起点低,只是为了“完成教学、应对考试”,所以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思维认知能力等关键能力无法提升。
三、 “三新”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调整
(一)精准定位自己,踏踏实实开展阅读教学
如今的教育过于喧嚣、华丽,容易让教师迷失方向而随波逐流。为了有效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就要“十字定位”,找到自己在教育中的位置,同时探寻新高考下,尤其是采用“3+1+2”这种模式的学校和教师走到了什么地方,二者差距到底有多大,他们在探索过程中吃过什么“亏”,绕过哪些“弯”,踩过哪些“坑”,“亏”“弯”“坑”就是鲜活的样本和最有说服力的警示。如果不研究自己,不研究别人,只是低头拉车,只能与别人的差距越来越大。
(二)要低头拉车,更应该抬头看路
唯有方向明确,所有的努力才会有价值,不然努力也只是“瞎努力”“白忙活”,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一定要紧扣“三新”背景下的新要求展开。一定要把阅读教学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为一体。
首先,学校一定要高瞻远瞩,引领教师研究语文教学的方向,找准小学语文教师在整个“小学—初中—高中—高考”这个大体系中的坐标,知道自己与高考语文要求之间的差距,明确以后自己行走的轨迹。
其次,订购《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以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精准把握和深度理解高考评价体系中的“一核”“四层”“四翼”主要内容。
最后,研究高考真题,尤其是近5年的高考真题,清楚如今高考语文考查重点和能力要求。此外,不能忽略高考作文材料和要求,如前面所言,作文就是“输出”,唯有研究“输出”内容,才能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输入”的内容。
只有方向明确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才不会偏离轨道,才能与国家的育人方向一致,这样的阅读教学才会有高度,有力度,有温度。
(三)夯实专业素养,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在日常教学之余,教师一定要注重专业素养的提升,要注重纵向的专业深入与横向的知识拓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智者,用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阅历启迪学生心智。在专业方面,建议教师可以阅读《小学教学参考》《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语文教学之友》等专业期刊。当然也可以阅读《卡尔·威特的教育》《给教师的建议》《斯托夫人的自然教育》等。此外,还可以阅读教育、文史、经济类书目。之前人们一直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但是在这个信息时代,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必须要是一条河,而且要有源头活水。这就要求教师每天阅读,为自己注入新能量、新元素。笔者认为每天阅读量至少在3 000字以上,而且要养成习惯,持之以恒。唯有如此,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才有底气,才能够跳出课本以宽广的视角给学生拓展阅读,并且在阅读教学中能够游刃有余地调整阅读教学的方向与方法。正所谓,功夫深了,一草一木皆为武器,教学同理,只要自己专业素养过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深入浅出”“收放自然”,把课文与拓展素材都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掌之中,使其为阅读教学服务。
(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关键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定要通过阅读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如果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调定在“考试成绩”上面,就会与“三新”背景下落实立德树人,启智润心的新高度背道而驰。为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定好基调——立德树人,启智润心,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此外,通过阅读主题让学生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让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信冉冉升起,不让他们陷入“崇洋媚外”的这个“冲击——反应”的怪圈,达到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群文阅读,是“三新”背景下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也是被实践证实了的一种比较高效的教学手段。小学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借鉴当下流行的群文阅读,让阅读教学真正“活”起来,让学生真正融入阅读教学。
首先,教师要清楚群文阅读的概念。所谓群文阅读即教师围绕一个或是几个议论的题目选择一组阅读文章,学生集体进行阅读学习,教师进行帮助和引导,最终形成共同认识的阅读教学。其次,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时,应明确阅读主题,基于扎实的阅读基础,合理选择阅读文本和素材。最后,教师在选择文本过程中,一定选材有依据,然后科学设定核心功能,精心设计考查内容,彰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笔者认为这个依据有三方面:第一,选择的文本和素材有共性,方便学生进行对比和知识迁移;第二,选择的文本一定要体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能够使得学生的关键能力有所提升;第三,选择文本和素材一定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应。
四、 结论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孤立于“小学—初中—高中—高考”这一体系,唯有贯通,阅读教学才会有高度。此外,透过高考写作试题及要求,挖掘“考查载体”背后的核心价值,进而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有机融入,让小学阅读教学服务于高考,引导学生树牢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