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度关乎兴衰

2023-08-15沈传亮冀宇超

中华魂 2023年8期
关键词:总书记特色体系

沈传亮 冀宇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制度建设,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高度和将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战略角度,围绕制度建设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系统完备、内容丰富、逻辑严谨,深刻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新时代“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的重大课题,深入阐释了制度建设的时代内涵、价值取向、实现路径,丰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他在总结过往制度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出了在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思想,将其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并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各项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建设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党的制度建设首先是从党的章程开始的,党的二大制定的党章明确以制度形式规范黨的组织管理,并且在之后的历次党代会中不断完善和修订,发挥党章的根本规范作用,使之成为全党的根本遵循。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了社会主义国家和法律制度建设,确立了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并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从而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后,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得到更加充分的认识,邓小平同志在捍卫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改革经济体制,成功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我们党是吃过制度不健全的亏的”。新时代以来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从理论与实践、历史和现实相统一的高度进行的深刻思考,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目标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制度建设的实践为制度建设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新时代更加注重发挥制度作用,是由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共同决定的,面对更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的顶层设计及其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高,必须把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思想理论是灵魂,制度建设是保障”。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党从制定中央八项规定入手,推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取得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新制定修订党内法规占比现行法规近70%,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以党内法规为支撑加强了党的制度体系建设,推动依规治党、从严治党提升到新水平。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统筹推进、一体建设,强调既要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又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推动形成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相辅相成的格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一次专题研究了全面依法治国,部署了18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10年间制定修改法律行政法规730余件次,加快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步伐,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法律制度,从制度层面全方位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度建设的论述,既以党的制度建设历史为基础,又植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实践中,建立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制度建设的成功实践基础上,不仅体现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建设历史经验的继承发展,而且体现了对新时代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重要性的深入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制度建设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从全局出发,以制度建设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深入思考,既有丰富的时代内涵,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一是着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制度创新成果,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制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习近平总书记从明确框架体系着手,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构成的层次清晰、全面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进一步明确为13个方面,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制度等多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从新的时代要求出发,从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宏观视角对完善制度体系作出新的安排,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各领域基础性制度基本形成,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加强顶层统筹,多次明确指出了完善制度体系所应坚持的重大原则和问题导向,突出发挥制度优越性,注重制度有效衔接,明确了各项制度必须坚持和巩固的根本点、完善和发展的方向,谋划了完善制度体系的施工图,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的深刻思考,为制度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

二是高度重视以制度建设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第一篇署名文章就是《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注重解决思想问题、拧紧‘总开关’,又注重解决制度问题、上紧制度规矩发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严密的制度体系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新时代党的建设各环节之中,不仅全面扎牢了制度的笼子,也有力维护了党内制度体系的权威性、严肃性。

三是领导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话语体系。中国制度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也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中国特色制度话语体系的自主构建,多次就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制度的坚定信念、培养制度意识、坚定制度自信、讲好制度故事、弘扬制度优势等作出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中国制度体系的宣传教育和学理研究,引导人们以科学态度充分认识制度成果的来之不易和制度体系的先进性,将制度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一道作为“四个自信”,以传播“中国之治”的话语体系高度,增进全社会以及国际社会对我国制度体系的认同和认可。

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建设价值导向。检验制度成效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其能否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符合国家的发展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推进制度体系完善的导向,不断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建设,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成果,不断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等,深刻体现了新时代制度建设的人民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有效运行、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总书记还高度重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并指出:“不管建立和完善什么制度,都要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注重实体性规范和保障性规范的结合和配套,确保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强。”

五是提出新征程上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明确提出了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这是新征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路径,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以制度建设全面推进自我革命的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强调,新征程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作为保障。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对于制度的要求更高,要以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更严密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更具活力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共同发展,以更成熟的外事工作领导制度保障和平发展道路,不断提升制度体系现代化水平,以制度建设引领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度建设的论述具有系统性、创新性、协同性的鲜明特征。就协同性来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制度体系的协同,创造性地首次将制度建设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结合起来,以治理效能的提升为制度建设的主要着力点,发挥制度体系的共同合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把促进制度体系建设与国家治理效能提升的有机融合作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轴,既能够充分调动制度成果,有效发挥制度优势,弥补制度漏洞,也能推动制度体系更加协调全面,相互之间更加配套。这不仅是对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的深刻把握,也是制度体系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制度层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就制度体系的内涵、框架、举措、目标等作出了系统论述,指导制度建设实践取得巨大成就,为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提供了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度建设的论述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真理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制度层面的最新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历史意义。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制度层面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制度成果,实践已经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符合中国实际的,能够充分彰显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科学制度。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顶层设计的宏观视角继承和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基本原则,同时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制度创新,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制度建设方面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新时代推进制度建设的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征程上将面临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把握历史主动精神,提出了一系列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深刻把握制度建设的人民性、科学性、系统性导向,不断发挥制度的优势,将制度建设的举措与治理效能的提升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我国国家治理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水平。这为新征程上加强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突出了重点,为夺取新的胜利提供了坚强制度保障。

明确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使命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习近平总书记以深刻的历史使命感从制度层面进一步巩固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坚定决心进行了一系列制度改革,推动一系列制度创新,从制度安排上捍卫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在新时代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深刻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这一重大课题一直有深入思考。他明确要求:“要把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世世代代坚持下去,仍然要一以贯之地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解决好”。推进制度建设不仅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自我完善的有效路径。制度建设并非一蹴而就的工程,要在实践检验中不断改进。习近平总书记以中国共产党人的宏大气魄和把握历史主动的使命感,在总结运用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未来一个时期制度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着力点和目标任务,确保在新征程上更好以制度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展。

制度关乎兴衰,不仅体现在制度是保障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展的重要支撑,更体现在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关键、是中国共产党赢得国际竞争的重要优势、是改革开放事业的正确方向。新时代10年制度建设的重大成就为伟大变革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了依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支撑。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全党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度建设的重要论述,树立制度意识,坚定制度自信,自觉遵守制度,维护制度权威,让健全的党和国家制度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本文作者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总书记特色体系
特色种植促增收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中医的特色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完美的特色党建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总书记的告诚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