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聘企培,围绕“人才链”构建“服务链”

2023-08-15贡年娣

人力资源 2023年4期
关键词:储备政府人才

文/贡年娣

近些年来,企业高层次人才“招不来”“留不住”现象普遍存在,不仅制约了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还直接冲击到地方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多年来,政府为解决企业用工问题,举办多场次的招聘会,的确在一定时期内,缓解了企业的用工问题。然而,随着时代的变革,如今的招聘会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企业和一些地方政府都看到了问题所在,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短缺问题依旧无法靠普通的招聘会来解决,在这种背景下,“政聘企培”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所谓的“政聘企培”就是政府在重点工业企业中征集人才岗位需求,并发布引进计划,通过考试选拔优秀人才派驻企业锻炼培养,培养期满后人才可以自主选择留在企业或进入事业单位人员编制。重要引进的人才主要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学士以上学历学位,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各地方政府希望通过这样的引才模式,激活地方经济发展。

政府招,企业用

安徽省宣州区率先引进“政聘企培”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给编制、给补贴、给选择、给服务的方式,当地事业单位面向省内“双一流”高校公开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优秀毕业生,派驻企业培养使用,为该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证。毕业于某工大的孙宁(化名),如今已经供职于宣州地区的美诺华药业。他之所以会选择美诺华,是因为政府和企业共同宣传了“政聘企培”政策,通过政府筛选的企业更有保障,也更值得信赖,便参加了招聘。入职后,孙宁(化名)做着与大学专业对口的工作,还享受了政府提供的一系列人才补贴政策,感觉非常安心,并认为自己可以在此安家落户。“政聘企培”强调“政府”“企业”之间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开放、相互促进的育人机制,形成“政府签约聘用、派驻企业培养、双方共同管理”的育人共同体,是在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储备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政聘企培”的人才引进模式实质上是企业与储备人才实行“双向选择”的模式,建立储备人才个人档案,纳入政府储备人才库统一管理。通过派驻重点企业培养,支援本地区企业创新发展。求职者与企业签订一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培养期满后,可根据个人意愿选择进入体制内或继续留在企业深造,并给予一定的购房安置补贴。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员工既得到了在企业历练的机会,又有进体制内的选择,可以说是诗和远方的合鸣,具体来讲,“政聘企培”对于高层次人才和企业来讲有以下两方面优势。

●政府参与值得信赖

很多名校毕业生认为通过政府筛选的企业可信赖度高。“政聘企培”储备人才引进工作地方政府组织实施,并制定出台了各项政策方针,聚焦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需求,统筹事业单位编制,经过笔试、面试、体检、考察等程序,引进培养省内“双一流”高校本科学历学位或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的应届毕业生,引进来的高校毕业生与培养企业签订一定年限的劳动合同。培养期内,由培养企业负责储备人才的工资发放、社保缴纳等,同时,依据年度考核结果,由区政府专项拨付生活补贴。如果培养企业单方面终止派遣工作关系的,由当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重新推荐培养企业。驻企工作期间,地方政府还提供包括健康体检、子女入学等福利待遇的“人才绿卡”服务。按照劳动合同法进行管理,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购买社会保险。培养期满后,根据《事业单位储备人才引进和管理办法》,办理入编手续。对于主动放弃事业单位引进资格,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并稳定就业的储备人才,在本地区购房时按照不同学历学位还享受一次性购房安置补贴。

●政策保障“拴心留人”

“储备人才”引进模式,大幅提升了企业发展活力。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围绕精细化工、智能装备制造、碳酸钙新材料和绿色食品特色产业,制定工业发展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目录。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的引入,有效填补企业发展规划、产品研发、物流管理等关键领域高层次人才空白,为进一步革新技术、提高效能提供了有力支撑。如立讯精密依托当地“政聘企培”模式一次性引进高技术人才10 名、管理人才3 名,引才数超过企业过去三年总和。

同时,由企业进行人才培养,还可以加快人才成长。量身定制专项培养计划和职业发展规划,配备“一带一”导师,帮助人才尽快适应工作环境。一方面解决了企业人才“留不住”的问题,另一方面在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基础上,根据企业战略需求,制定科学完善的培育计划,跟踪培育过程,保障青年人才个人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安徽某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夏某,通过“政聘企培”模式进入美诺华药业工作,在制药合成工程师岗位上,最大限度发挥专业优势,实现了专业与工作“学用结合”、毕业与就业“无缝衔接”。

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创新与突围

各地政府想要抓牢人才市场,就必须制定合理有效的人才战略,优化原有的人才资源结构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光是人才引进还远远不够,只有新的培养机制才能满足企业新需求下的人才供给。一方面,它满足新的产业集聚形态下人才培养所需的形式。知识溢出是产业集群尤其是高新技术类产业集群获得竞争优势和持续竞争力的主要原因,产业集群之间和集群内部的知识溢出可以提升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整个生态链的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另一方面,产教融合需在原有的校企合作形式基础上进行迭代。政府做牵引并制定监制机制,企业和高校共同承接,企业做需求提供,并辅以招聘会、人才训练营、科研项目等形式共同推进落地。

以往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往往存在两个显性问题。一是,虽然各个地方的政府根据国家的要求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是未能针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建立长久的保障机制,实际的政策不具备可操作性,只能够通过逐渐地摸索来进行完善。另外是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的参与度问题。大部分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主要是以学校为主体来开展的,两者之间的合作流于形式,未能建立真正的长效合作发展模式,主要是因为两者之间的目标不相同,学校是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主要目标,而企业则以实际需求的人才为发展目标。

在更加完善的政策机制下,企业提出了核心诉求,提高效率,多所高校分层合作,集各家之长共建课程,小范围试点迭代,大范围规模化推广,跟紧产业前沿动态培养人才。比如有的企业直接提出,“希望政府能帮忙招引有机化学方面的硕博毕业生,当作项目负责人的储备人选来培养”。在招聘过程中,地方政府要做好配角,助力企业唱主角、当主体,保持战略定力,充分发挥企业引才聚才的主体作用。政府要出台相关人才政策,释放引领发展的“人才红利”,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遵循科学的管才用才之道,想方设法为人才提供健康成长的沃土,要紧紧围绕“人才链”构建强大“服务链”。

高层次人才的定位,需要立足城市发展,因地制宜。为了精准定位所需人才,地方政府要通过前期大量的调研走访,聚焦企业需求,定向招聘,双向选择,做到储备人才所学专业与企业需求高度契合。精准定位所需人才,做到人岗相适,方能人尽其才。人岗不适,极易导致人才进入角色慢、创造性不强、成绩平平,甚至滋生高次层人才“怀才不遇”的失落感,人才优势难发挥,导致经济效益难以提升。

创新“政聘企培”模式,有力推动了企业、人才和政府三方互惠共赢。对于企业而言,为激发人才、留住人才,企业“量身定制”了人才薪酬晋升机制、行政技术职务提升“双通道”机制,甚至对特别优秀人才赠予股权激励。人力资本的积累速度和积累的量,在产业经济持续增长的过程中扮演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重要角色。产业转型升级背后,人才培养不仅仅是为了给产业备足未来的人才储备,也要求原本的人才紧跟产业需求变化。可以预见,“政聘企培”的人才培养只是一个开始,它将加速各地区的产业变革。

猜你喜欢

储备政府人才
人才云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