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河港航融合发展经验及对江苏的启示

2023-08-15周建男

中国水运 2023年8期
关键词:内河航道集装箱

周建男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5)

近年来,国家、部省对内河航运发展日益重视,也提出了一系列部署要求。2019 年,交通运输部在江苏召开全国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强调“做好航道网络化、港口现代化、船舶标准化、统筹江海陆发展等工作,使内河航运有机融入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经济循环”。2020 年,交通运输部印发《内河航运发展纲要》,要求“坚持衔接协调、融合发展”“构建经济高效衔接融合的航运服务体系”。一系列战略决策部署对内河港航融合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内浙江、广东、安徽等典型省份积极推动内河港航融合发展,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可供借鉴的模式和经验。

1 典型地区内河港航融合发展的主要经验

1.1 浙江省

浙江省积极探索港航融合发展路径和模式,在规划顶层设计、运输结构调整、智慧港航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可供借鉴的先进经验。

1.1.1 加强规划顶层设计

2022 年5 月,浙江省交通运输厅与省发展改革委联合批复了《浙江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对全省内河航道及港口进行整体布局、统一规划,结合国土空间和产业布局,强化航道的通道以及港口的枢纽作用,形成“外通内畅、贯通全域、港航协同、海河一体”的发展格局。《规划》提出,到2035 年,浙江省内河航道形成“五纵八横十干十支”的总体布局,内河港口形成“三主五重二十一区”的总体布局,海河联运形成以集装箱和大宗散货为重点,钱塘江中上游、浙北地区和沿海港口联动发展的四大通道。

1.1.2 加快港航设施建设

加快建设干支衔接、通江达海的高等级航道网络,基本建成京杭运河“四改三”、长湖申线西延、杭平申线等航道工程,畅通温丽地区海河联运通道,加快浙北集装箱主通道等项目建设。同时将具有集装箱运输功能、位于国家高等级航道和省干线航道上、覆盖地方主要产业聚集区、具有多式联运枢纽功能的内河作业区作为建设重点大力推进,建成了杭州东洲综合作业区、嘉兴内河国际集装箱作业区、湖州安吉川达物流作业区等一批规模化、集约化作业区[1]。

1.1.3 调整水路运输结构

浙江省湖州市积极调整水路运输结构,大力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推动大型集装箱港口企业实现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的深度合作,实行跨关区“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水水中转”的内河起运港新模式日趋成熟,目前,长兴捷通与宁波港和上海港、南浔鑫达与上海港、德清多功能港区与上海港和太仓港等都已开展了海河联运合作[2];先后出台集装箱船舶建造、集装箱海河联运补助奖励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集装箱海河联运快速发展,2015 年以来内河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近22%。

1.1.4 整合港航数字资源

浙江省打造数智港航公共服务平台“浙里航”,已研发web 端和APP 两个端口,以港航基础设施数据为基础,连接船舶、船户等资质类静态信息和船舶位置、航道管控等动态信息,目前已汇聚全省10000 公里航道网、5000 余座跨河桥梁、2500 座码头泊位、30 余座船闸等信息。依托该平台,港航企业、内河船员可实现全省航道网查询、港航信息查询、内河航线路径规划、船舶航行智能导航等功能,对于整合全省港航数字资源、提升港航数字资源社会应用价值具有重要作用。

1.1.5 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为优化调整港航管理职能,浙江省积极推动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于2019 年成立浙江省港航管理中心,原省港航管理局的部分职能回归厅机关,港航管理中心承担公益服务职能。浙江省港航管理中心同时挂省地方海事中心、省船舶检验中心的牌子,实行一套班子领导,依法履行港口、航道、水路运输、地方海事和船舶检验等5 大管理职能。浙江省港航管理系统实行“三牌一门”体制,是全国最集成、精简、高效的省份之一。

1.2 广东省

广东省深入落实内河航运发展战略,系统谋划内河港航规划布局、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推动信息化融合、提升管理效能,内河港航融合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1.2.1 强化规划引领作用

广东省政府印发了《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统筹航道、锚地等公共基础设施与港口协同发展,适应港区专业化码头和深水泊位建设。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印发了《广东省航道发展规划(2020—2035 年)》,提出要强化航道与港口发展规模相互适应,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规划内河航道发展。

1.2.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推进西江、东江、北江等航道扩能升级,构建对接沿海主要港口、覆盖北部生态发展区、联系周边省区的水上高速通道。结合航道建设统筹推进沿线港口布局,沿西江、东江、北江和榕江、韩江等水系干线和珠江三角洲航道网建成了一批集约化程度较高的港区,积极推进韶关、清远、肇庆、云浮等重要港区建设,优化提升佛山、广州、东莞、中山、江门等重要港区码头泊位等级[3]。

1.2.3 推进江海联运发展

广东省实施珠江战略,以珠江水网出海大通道为引领,以珠江水网众多港点为支撑,加强海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港口、码头的合作,开通连接泛珠三角地区的“穿梭巴士”,打造完善的水路集装箱江海联运网络,“珠江驳运快线”已覆盖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黄埔、东莞、顺德、肇庆等地。由西江沿线13 个城市共同成立了西江港口联盟,推进构建西江流域江海联运网络,开通西江集装箱驳船快运航线和西江散货驳船快运航线。

1.2.4 建立综合业务系统

广东省全面推广使用“港航行政管理综合业务系统”,该系统功能包括省市县三级港航行政管理业务处理、行业资质管理、港口行业管理、港航执法管理、行业数据交换、辅助决策支持等,覆盖水运行业管理的主要职能,同时还将先进信息技术与港航政务管理相结合,提升港航行业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化水平。2019 年,该系统更名为“广东省水运行政管理综合业务系统”,并进行了升级改造。

1.3 安徽省

安徽省不断推进港航规划统一化、运输服务协同化、港航信息共享化、港航管理一体化发展,在内河港航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1.3.1 强化港航规划协同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印发《安徽省水运“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进港航一体化发展,包括继续深化全省港口一体化改革,深入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分类盘活存量港口岸线,严格管控新增港口岸线,统筹共享船闸、锚地、水上服务区等公共资源;推动港口、航道等级相适应,推动新建航道工程和沿线码头作业区、水上服务区同步建设;强化港航企业间协同发展,积极推进在货源组织、航线开辟、信息共享等方面的联动合作[4]。

1.3.2 实施“港航+”战略

安徽省港航集团整合全省港航资源,大力实施以“港口+航运”做强供应链、“港口+园区”延伸产业链、“港口+金融”构建资本链、“港口+贸易”提升价值链、“港口+互联网”探索创新链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开通、加密集装箱航线,推进水水过驳、铁水联运业务发展,加快构建铁矿石、煤炭、粮食等重点货种江海联运体系,打造芜湖——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把芜湖港、合肥港、蚌埠港打造为长江下游、江淮、淮河流域集装箱转运中心[5],推进全省江海联运跨越发展。

1.3.3 推进智慧港航建设

安徽省建设部省水运政务数据共享工程子系统,依托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与开放应用平台,实现航运企业、营运船舶、港口企业、水运建设项目等数据部省共享,推进港航业务管理协同建设。“面向内河中小港口多式联运智慧物流平台示范工程”入选交通运输部智慧港口示范工程,建立全省统一口岸通关物流一体化及水运口岸物流辅助系统平台,升级改造水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水路运输监管服务功能;建设淮河电子航道图,支撑数字航道建设。

1.3.4 强化体制改革创新

2018 年安徽省完成体制机制改革,将原海事港航的港口、航道、地方海事和水路运政的执法职权统一归口到省执法机构,原省地方海事(港航管理)局改为省地方海事(港航)管理服务中心,承担交通运输公益服务职能。在省地方海事(港航)管理服务中心与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机构等部门间建立衔接配合、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联动等运行机制,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工作合力。

2 对江苏内河港航融合发展的启示及建议

2.1 强化规划衔接协调,实现向规划一张图转型

政府以规划为引领,强化内河港航规划有机统一和统筹协调,加强与相关规划衔接,优化港航功能布局,能更好地指导港航融合发展。如浙江省印发了《浙江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对全省内河航道及港口整体布局、统一规划,形成“外通内畅、贯通全域、港航协同、海河一体”的发展格局。与典型省份相比,江苏内河港航在统一规划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建议根据《全国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征求意见稿),借鉴学习浙江、江西、河南等省份已出台省级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的经验,结合国家战略布局、江苏省产业转型升级、综合交通物流体系、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建设等新形势新要求,加强港航统一规划、整体布局,启动编制一体的全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提高规划的系统性、整体性、前瞻性和科学性。

2.2 强化设施建设匹配,实现向建设一盘棋转型

航运基础设施的集约化程度、适应性、匹配性情况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航运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推动港航基础设施集约高效、等级匹配、建设匹配,是内河港航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如广东省沿西江、东江、北江和榕江、韩江等水系干线和珠江三角洲航道网建成了一批集约化程度较高的港区,优化提升内河码头泊位等级。与典型省份相比,江苏内河港航在基础设施的集约高效、等级匹配、建设匹配等方面水平须进一步提升,建议:①加强港航存量资源整合提升,重点加强对深水浅用、多占少用、占而不用等港口岸线的清理整治,分类整合、归并周边功能雷同的小、散码头;②提升港航增量资源的匹配度,推动港口、航道等级相适应,推动宿连航道等新建航道工程和沿线码头作业区等级适应、匹配建设。

2.3 推动多式联运发展,实现向服务一张网转型

优化运输结构和组织方式,构建江河、海河多式联运体系,强化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协调,有助于提升港航融合协同服务水平。如广东省大力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以广州港、珠海港为枢纽港,加强与珠江三角洲、西江、北江内河集装箱驳船运输,初步形成干支联动、江海河互动的发展格局;浙江省湖州市大型集装箱港口企业实现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等沿海大港的深度合作,大力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构建多式联运体系,水水中转的内河起运港模式日趋成熟。与典型省份相比,江苏内河港航在江海河多式联运、内河集装箱运输等服务协同发展水平需进一步提升,建议:①强化内河与沿江沿海港航企业的战略合作,大力发展江河、河海多式联运,推广应用水水中转的内河启运港模式;②以“通江、达海、内联”为方向,按照“五定”班轮运行模式,扩大内河集装箱航线覆盖面,实现“示范航线”向“航线网”转型[6]。

2.4 应用先进信息技术,实现向信息一网通转型

北斗导航、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高新技术是促进港航融合的重要手段,加强港航数字信息互联共享,是推动港航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如浙江省整合港航数字资源,打造数智港航公共服务平台“浙里航”,汇聚全省内河航道、码头泊位、船闸、跨河桥梁等信息,实现全省航道网查询、港航信息查询、内河航线路径规划、船舶航行智能导航等功能。与典型省份相比,江苏省在以信息化推动内河港航融合发展方面亟待加快步伐,建议:①建设港航运综合数据库和港航数据中台,实现港航运内外数据互通,上下数据互联;②推进已建干线航道电子航道图全覆盖,推进与长江航道图、沿海海图融合,加快信息化感知设备建设;③建设港航融合的运行调度与监测信息系统,预留接口与相关服务平台对接互联[6]。

2.5 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向管理一体化转型

港航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体制机制融合,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优化跨部门协调机制,以管理一体化促进港航深度融合发展。如浙江省2019 年成立省港航管理中心,同时挂省地方海事中心、省船舶检验中心的牌子,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领导,依法履行港口、航道、水路运输、地方海事和船舶检验等5 大管理职能;安徽省2018 年设立省地方海事(港航)管理服务中心,承担水运港航公益服务职责,建立与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机构等部门间衔接配合、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联动等运行机制。与典型省份相比,江苏内河港航在管理体制机制融合创新方面需进一步提升,建议:①优化跨部门日常协调机制,进一步精简环节和优化流程,提升管理、服务效能;②加强涉水单位、部门人才轮岗交流,选派年轻人才到相关单位、部门锻炼,通过人才融合促进港航融合发展;③探索港航投融资模式创新,探索采用“财政+基金”“财政+PPP”“财政+债券”等多种方式,鼓励通过多元化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3 结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标借鉴典型地区内河港航融合发展先进经验,仔细研究,认真消化,可以为江苏内河港航融合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以保障江苏内河航运发展高质量推进,为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猜你喜欢

内河航道集装箱
美军一架C-130J正在投放集装箱
如何提高内河船舶应急部署执行有效性
虚实之间——集装箱衍生出的空间折叠
我家住在集装箱
新航道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
一种新型自卸式污泥集装箱罐
内河搜救风险评估模型
基于模糊规则库和证据推理的内河通航风险评价
我国首条40万吨级航道正式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