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春困”,不负好时光
2023-08-15
科教新报 2023年13期
春季天气逐渐转暖,有的人即使晚上睡的时间不短,白天仍觉得睡不醒,提不起精神。专家表示,一般来说,“春困”不是病,可以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缓解“春困”。
“春困”的出现与这些因素有关
冬春两季的气候变化较大,人的身体需要有一个适应调整的过程。人们在寒冷的冬季和初春时,受低温的影响,皮肤汗腺收缩,以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发。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微细血管处于舒张的状态。血流缓慢,体表血液供应量增加,流入大脑的血液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刺激信息减弱,出现抑制的状况,大脑工作受到影响,出现“春困”现象。
“春困”是脑缺氧的表现,这跟植物神经没有完全适应气候的变化、血管舒缩功能不灵敏有关,是季节交换给人们带来生理变化的一种反应。
一般来说,“春困”不是病,除了与天气有关外,还与饮食、睡眠、运动等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类似于“春困”的症状和某些疾病有关,对此要多加小心。此外,长时间“春困”者,情绪波动会比较大,较易患抑郁症、焦虑症。对于相关不适症状,应加以重视。
缓解“春困”应注意这些细节
如何缓解“春困”呢?专家建议,应遵循春季养生原则,保持高质量睡眠,不熬夜。成年人要保证每天8 小时的睡眠,午饭后可以睡半个小时,睡醒后用凉水洗洗脸。
应做到清淡饮食。不宜食肥甘厚腻食物及生冷食物。适当增加鱼类、鸡蛋、牛奶、豆制品、猪肝、鸡肉、花生、豆类等食物的摄入,多喝温水。
适量进行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但运动不可过于激烈,以免伤津耗液。老年人可选择轻柔舒缓的户外活动,如练太极拳、散步、慢跑等,以活动关节,舒展肢体。
多晒太阳。可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去郊外、公园绿地走走,呼吸新鲜空气,舒缓心情。在家时,建议经常开窗通风,以便提高室内氧气含量,缓解“春困”。
檀亞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