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漱涤万物,化意为形

2023-08-15徐焱鑫

雨露风 2023年6期
关键词:铁山风景画水彩画

水彩画作为舶来品,因其表现形式与中国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普遍为中国画家所接受。水彩画家们吸收西洋技法,又融入中国美学观念,表现出具有东方韵味与意境的独特之美。

在风景画领域受西方自然写实主义艺术家们观念的影响,中国水彩风景画家同样“搜尽奇峰打草稿”,以人文风景画的形式去追求看得见的美和“眼睛的享受”,常以风景写生的方式捕捉大自然所特有的美。又受中国独有的地理、人文环境的影响,中国的水彩艺术有着十分鲜明的地方特色,这种地方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不同风格作品的诞生,让水彩艺术朝着不同的方向蓬勃发展,水彩在荆楚大地上绽放出独特的光辉。两湖水彩画家受传统文化熏染,风景画以水和颜料于纸面上追求光色变化和笔致情趣的形式,体现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1976年,“湖南水彩四老”张举毅、黄铁山、朱辉、殷保康四人举办水彩画展,拉开了湖南水彩画艺术舞台的序幕,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水彩画家。黄铁山作为中国水彩画的代表人物,在后现代主义纷繁复杂形式的冲击下,保留内心的美好与纯净,不骄不躁,立足于脚下的土地,创作出一幅幅感人至深的风景画,无不彰显着作者对大自然所抱有的敬畏之心。

一、黄铁山与水彩风景画

黄铁山(1939—)是湖南省洞口县人,1959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曾任湖南省美协主席,第一届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副主任及第二届主任、湖南省文联副主席。[1]

黄铁山坚信,“水彩画的魅力在于真实和真诚,只有完美地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真情实意,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他1964年创作的《洞庭湖组画》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84年创作的《金色伴晚秋》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2002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黄铁山水彩画》大型画册,并在长沙举办画册首发式和个人作品展览。[2]

深厚的湖湘地域文化使得黄铁山在审美理念、思想立意、技法风格上形成了鲜明的特色。黄铁山先生早期受到英国传统水彩艺术语言与西方艺术哲学思想的影响,在中西思想文化的相互渗透的影响下,凭借其扎实的艺术功底、独特的艺术创作形式、丰富的艺术语言形成了“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的艺术审美思想与艺术创作理念。[3] 他不玩弄所谓的“形式”,而是脚踏实地从自然出发,发掘生活中的美,以情动人。从其水彩风景画中的形式不难看出其中蕴涵着中国画的视觉语言,他将中国传统文化放入有限的画面语言之中,娴熟运用西方水彩艺术的技法与理念,使其画风更贴近中国人的审美。风景也多以描绘家乡的自然风光,从其细腻的描绘中可以感受到艺术家对大自然的依念与热爱,体现出浓郁的时代性、民族性和个性,形成了区别于传统并具有当代特色的艺术面貌。

二、黃铁山作品形式美分析

(一)妙悟象外,形式之外在美

1.组织结构

西方绘画通过黄金分割来安排视觉中心,以客观写实为构图的出发点。中国画则是以抒写胸中逸气、流露真情实感为目的的主观构图,虚实疏密构成了中国画构图的节奏,既互补又互生。黄铁山在坚守水彩画本体语言的前提下,向作品中植入了东方审美意境。熟练使用水彩与国画共同的媒介“水”,充分发挥水彩在表现虚实关系上的天然优势,“虚实相生”的构图特性成为其风景作品的标志。《雪山农庄》《荷叶塘之夏》把中景的“实景”和近景、远景的“虚景”,与笔墨的干湿变化自然融合。中景中主体物的刻画带有西画技法中的“实”,而远景的山川则以湿画法结合国画撞水撞彩的技法,表现出深邃绵长、辽阔幽深的艺术效果。

黄铁山在描绘湖泊、田园等风光时,往往采用平行线的构图,又熟练运用“三远法”中深远的概念,通过对画幅中近景、中景、远景比例的控制,特意保留视平线不受前景物象的破坏,以体现景致的宽广,使整体画面更富有景深感与延伸感,让观者仿佛身临广袤的天地、开阔的原野,给人静穆、安宁之感。如《红装素裹》中,漫山红树在冬日的暖阳下,熠熠生辉;亦如《朝阳》中,旷野平原上成群结队的牛群。无不以西方的绘画形式,诗意地传递着感悟天地、“画有尽而意无穷”的东方美学语言。

2.色彩语言

西方绘画素以色块造型,严格地遵循透视光影和色彩规律。黄铁山继承西画传统,是一个直接向自然学习的大师。[4] 师法自然,特别注重写生,在大自然中感悟瞬间的光色变化。风景画色彩随景而变,时而厚重沉稳、时而轻灵通透,尽显酣畅淋漓、绮丽变幻之美。那一幅幅具有戏剧化光色的西藏组画、湖光山色的洞庭风光以及独具风情的异乡情调,无不是光与影的交响。《大洋夕照》中作者使用大色块的冷暖对比表现了霞光满天的天空中云彩的灿烂与飘逸美,与大洋的蓝形成鲜明对比,色彩的通透、灵动和冷暖变化都予人和谐的节奏感和浪漫诗意。

在黄铁山的水彩风景画里,吸引我们最多的是那些不同的绿色。[5] 青绿、翠绿、深绿、黄绿、蓝绿、紫绿、树绿等,使观赏者跟随创作者一起步入清新的绿色世界。《哈尼梯田》《沂蒙春水》《浓春》等作品皆是使用满幅不同层次、不同色阶、不同纯度的绿来表现大自然的变幻莫测。《列维坦故乡》中微风拂过水面、阳光自山巅洒下,将原本深邃的群山映照得满目金黄,山中显现的房屋、水中随波涛起伏的小船为画面增添一份烟火气。绿,在此成了一种诗意的物化,沉积着天人合一的哲学底蕴。[5]

3.技法材料

黄铁山在《关于中国水彩画的思考杂记》一文中提道:“绘画的技法并非目的,它是为表现内容服务的……技法的核心应该是‘得心应手。”[6]

扎实的艺术功底让黄铁山对干湿画法和画面干湿感的控制力极强,注重节奏感,虚实关系处理自然。[7] 作画多用湿画法,用排刷和羊毫扁笔大块铺开,一气呵成,局部用重叠法深入塑造,尽力追求既透明又厚重的效果,不使用任何特技。在笔法上继承中国画笔法体系,追求骨法用笔,让中国画笔法精华渗透于中国水彩中,在水色间透露着中国艺术的韵味。黄铁山作画通常是水彩笔与毛笔结合使用,善用扁头水彩笔,以湿笔晕染远山湖泊,又以中国画中“干笔”“枯笔”技法描绘树木船只,“点、染、皴、擦”“飞白”等技法形式的使用毫不违和地融入其作品的每一处,干湿并用,使画面不仅有水墨淋漓的柔,同时也蕴含苍劲有力的刚。《洞庭湖组画》中以精准的造型、灵动跳跃的笔触以及恰到好处的水与彩的碰撞,彰显了洞庭湖的清新与宁静,有力地践行了其《浅论水彩画的技艺之道》里总结的水彩画用笔要求:一是用笔的准确性;二是用笔的生动性;三是用笔的随意性。

(二)情由景生,形式之内蕴美

1.社会环境与现实主义

艺术风格的偏好决定了艺术形式的表现。黄铁山早期学习英国传统水彩技法与西方艺术哲学思想,骨子里又刻印着东方审美观念,在中西文化的融合、渗透下,形成了“西學为体,中学为用”的艺术审美思想与艺术创作理念。他热爱养育他的美好自然,汲取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立意与主张,融入水彩风景画,追求意境的表达,写实中融入写意,意景交融,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审美观念。即使是那些描绘异国风光的题材,如《西非海岸》《加拿大组画》,仍显见作品中独具东方特色的审美情趣。

黄铁山始终信奉“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创作思想,所作画面扎根生活,在《割芦苇》这幅作品中,以略显夸张的手法,将几个丰收时节忙碌于一簇簇高大芦苇间的老农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凝聚着浓郁的家乡风情,以饱含诗意的画面讴歌了辛勤的劳动人民,充分体现了他注重情致与质感,写实又寓情于景的绘画态度。

2.个人情感与乡愁文化

艺术家颜文樑提出:“风景画的美,第一是要有感情。没有感情的风景画,是没有味道的。”黄铁山深受湖湘文化影响,他的故乡邵阳市洞口县山环水绕,风景绮丽。他曾满怀深情地说:“名山大川对我来说似乎总是‘陌生的美,我乐于默默地画我深爱的乡土风情。”[8] 从山川河流中走出,最终又回归于此,那萦绕于作品间沉甸甸的乡愁,如一面面明镜折射出作者的审美追求和人生态度。在他长达七十年的绘画生涯中,始终坚持“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理念,足迹遍布湖南的三湘四水,将孕育自己的故乡付诸笔下,呈现给观众的是麦田上牛群嬉戏的《故乡秋趣》;是清晨薄雾下的《哈尼梯田》;是夕阳余晖中的《湘江渔舟》。作品中散发出的浓郁“湘情”与“乡情”,都是艺术家为水彩画在中国化、民族化道路历程中所迈出的坚实步伐。

(三)由美入真,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

艺术作品的形式是观念、情感、技能的反映,形式美是艺术创造追求的目标之一。形式只有和相应的精神内容相结合才会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因此,形式美只有不仅作为目的,也作为手段时,它的本质才会得到充分体现。中国人敬畏自然,强调物我为一体,以心体会自然之“气”,中国绘画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的最高要求是天人合一,是心与物的完美统一,外在事物经画家主观感知,以笔墨的形式将自然在内心留下的触动绘于纸上。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对中国水彩画家影响甚深,意境成为中国水彩画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在黄铁山的眼中,自然中的一切都是美的,因为他的眼睛能接受所有的真,读到它所有内在的真。《开春》以湿画法展现江南初春的烟雨朦胧,以肆意自由的笔触勾勒出刚刚展现新绿的大树,一人一牛于石阶上而下,驻足远眺,身后山石沉稳厚重。全画以灰绿色调表现出的是一种朴拙、本真的美,如一首宁静、悠扬的赞歌,将平凡的生活场景附上耐人寻味的诗意。黄铁山正是用他笔下捕捉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与自然进行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既是深入生活、亲近自然的自我提纯,更是对观者心灵的净化与精神的慰藉,他以“返朴归真”的思想内容深刻影响其创作形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结语

在风景画的创作中,对自然摹写的理解和态度是很重要的命题。一幅风景画,便是艺术家对自然和生命存在状态的感悟与写照。艺术的创新与创造从来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黄铁山先生痴迷自然、坚持写生、扎根人民,正是这几十年如一日的热情,使得他在取国外之长并融合东方审美思想的基础上不断突破创新,以独有的形式诠释他的艺术观念与人生价值,最终形成了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给当下中国水彩风景创作以宝贵的启示。

作者简介:徐焱鑫(1999—),女,汉族,江苏苏州人,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2级研究生在读,美术专业,研究方向为水彩。

注释:

〔1〕龚明婵.中国当代水彩风景画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2〕黄瑛瑜.黄铁山水彩风景画艺术研究[J].美与时代(中),2018(10):59-60.

〔3〕刘玉梅.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黄铁山水彩风景[J].西部皮革,2021,43(8):114-115.

〔4〕蒋丽军,孙文平.黄铁山水彩风景画的构图特色[J].艺海,2011(1):63-64.

〔5〕陈郁波.黄铁山水彩风景画艺术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6〕黄铁山.关于中国水彩画的思考杂记[J].美术杂志,2006(2):72-75.

〔7〕张晓帆.从水彩风景画看绘画的形式美[D].湖南师范大学,2006.

〔8〕乐云.黄铁山水彩技法对我水彩风景画创作的启示[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铁山风景画水彩画
铁山变220kV断路器非全相保护存在的隐患及处理
我的水彩画
说说我的水彩画
风景画便签夹
木质风景画
说说我的水彩画
我的铁山我的情
春天的风景画
漂亮的水彩画
天降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