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天的故事》的狂欢化叙事解读

2023-08-15张琪

雨露风 2023年6期
关键词:剪羊毛西西里西米亚

狂欢,起源于原始社会,并形成了各种狂欢节的变体(包括酒神节、农神节、愚人节、五朔节等等)。在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节庆文化也相当丰富,形成了当时底蕴丰富的社会文化,这种文化对于莎士比亚戏剧经典化也有重要的影响。戴丹妮曾对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的节日进行过详细调查,指出在莎士比亚所处的伊丽莎白时代,节日可划分为“ritualistic half(具备仪式特点的半年)”和“secular half(具备世俗特点的半年)”,并对莎剧着力描写过的节日做了分类:五朔节、假面舞会、婚礼、贵族酒会与狂欢。莎剧中的节日盛宴、歌舞与美酒大多具有隐喻和象征意义,节日文化成为剧情构建的重要资源。巴赫金也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狂欢节的存在打破了很多壁垒,进入日常生活,连文学都实现了深刻而极具包容性的狂欢化,并明确指出在莎剧的结构里也揭示了重要的狂欢化因素。这些调查与研究为从狂欢化这一崭新的视角研究莎剧奠定了基础。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巴赫金的理论是否可以运用于戏剧研究也已有针对性论述,如汪耀进确认了巴赫金理论中复调理论在戏剧中的地位,范一亭也论述了存在复调戏剧批评的可能性。

《冬天的故事》是莎士比亚于1623年创作出版的一部传奇剧,该剧主要讲述了嫉妒成性的国王怀疑王后与邻国国王有暧昧关系,且孩子并非自己亲生,遂将亲生女儿抛弃于荒野,公主历经磨难重返故国并解除误会的故事。这部戏剧主要情节取材于罗伯特·格林的戲剧《潘多斯托》,通过对地点的颠倒、人物设定的改编、戏剧性的情节突转和浪漫元素创作而成。该剧第四幕的整个背景都依托于剪羊毛节这一狂欢节日,对其中的狂欢化元素应该有足够的关注和细致梳理,节日狂欢表层之下的内涵也亟待挖掘。本文拟借助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以文本细读的方式,梳理、分析剧中人物形象、语言、情节的狂欢化特征,进而探讨剧中狂欢化叙事背后表达出的人文主义思想。

一、人物形象的双重性

正如巴赫金所言:“狂欢式所有的形象都是合二为一的,他们身上结合了嬗变和危机两个极端:诞生与死亡,祝福与诅咒……愚蠢与聪明。”在《冬天的故事》中,在主角西西里国王里昂提斯和其女潘狄塔身上,鲜明地体现了危机和嬗变两个极端。

西西里国王里昂提斯原本生活幸福美满,在其统治下西西里国泰民安、物产丰饶。在《冬天的故事》开篇,波西米亚国王在来访西西里九个多月后意欲回国,里昂提斯心中不舍,想尽办法挽留挚友但都没有成功,反而是王后赫温米妮以恭敬但透露些许威胁意味的言辞让波力克希尼斯无法回绝,最终选择留下来。当里昂提斯夸赞王后成功挽留了自己的挚友,王后高兴地向波力克希尼斯伸出手。这一举动却让里昂提斯立刻失去了理智,里昂提斯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断定王后和波力克希尼斯之间存在不正当的关系。面对忠心耿耿的大臣和侍女的劝说,里昂提斯仍固执己见并多次羞辱王后,甚至召集一次廷议对王后公开审判。在法庭上,即使神谕宣告了王后的清白,里昂提斯仍丝毫没有悔改,甚至质疑神的公平性,直言“这神谕全然不足凭信,审判继续进行”,正是这一错误决定直接导致了王子由于担忧王后而死,而王子之死又造成了王后的伤心去世。由一国明君到昏君,里昂提斯深陷于自己疯狂偏执的想法中,在他的身上表现出聪明与愚蠢的双重性。

作为西西里的公主,潘狄塔本应拥有高贵的出身和无上的宠爱,但由于父亲的愚蠢,潘狄塔在狱中出生后就被迫与母亲分离。甚至由于父亲的命令,刚出生的潘狄塔被残忍地丢弃于波西米亚的荒野。在执行命令的大臣的台词中提到了荒野是多么恶劣的环境:“我从不曾见过白昼的天色会这么阴暗。哪里来的怕人的喧声?”作为刚出生的婴儿,潘狄塔根本无力对抗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凶猛的野兽,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但恰好善良的牧人经过,在不知公主真实身份的情况下将其带回家当作亲生女儿抚养,并取名“潘狄塔”。至此,由生父造成的死亡危机解除,同时养父赋予潘狄塔新名字和牧羊女的新身份,是潘狄塔的一次新生。这场生死危机在潘狄塔的身上体现了诞生与死亡的双重性。

纵观全剧,当西西里国王里昂提斯因为嫉妒多疑害死了妻儿,流放了公主,整个西西里王国陷入寒冬一般的死寂时,莎翁笔锋一转,场景立即变换到十几年后夏日的剪羊毛节。西西里王国和波西米亚王国成为对立的两派,分别与冬和夏相联系。在结尾处,由于和弗罗利泽王子私奔,潘狄塔意外又回到了自己的国度。在潘狄塔缅怀生母时,死去的王后借助雕像死而复生,西西里王国恢复了以往夏日般的生机与活力。里昂提斯和潘狄塔这对父女的危机和嬗变构成了贯穿全剧的线索,他们身上的双重性推动着情节的发展,这使得《冬天的故事》全剧情节的设置也体现了一种双重性,展现出了狂欢节最重要的、典型的交替更新的精神。

二、语言的混杂性和复调性

巴赫金认为,在深刻体现狂欢化的体裁中,十分典型的场面是种种闹剧、古怪行径、不得体的演讲说话,亦即有悖事物常理、行为准则、待人礼节、语言礼貌等的种种表现,通过混杂的语言,使神圣与粗俗、崇高与卑下、聪明与愚蠢等融为一体。

在第一幕第二场,里昂提斯在挽留挚友时语气恳切真诚,称呼波力克希尼斯为兄弟,举手投足间展示出国王的风范。但因为对王后和波力克希尼斯的误解,里昂提斯迅速地转变了说话的态度,开始不顾国王的身份,用一些下流肮脏的词辱骂王后。面对大臣卡密罗的忠心劝解,里昂提斯却丝毫听不进去,且对卡密罗恶语相加,“你是个大大的蠢货,没有脑子的奴才”。 在接下来的第二幕和第三幕,里昂提斯变本加厉,更加肆无忌惮地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当所有人都在为王后辩解,里昂提斯却因众人的反对愈发生气,直呼 “闭住你们的嘴”,甚至企图以国王身份来实行专制,毫不掩饰地下逐客令,“我自有权力,无须征询你们的意见”。在众人的眼中,此时的国王里昂提斯像一个失去理智的小丑,完全无法听进他人的意见,只会以卑鄙粗俗的语言辱骂他人,上演了一场荒诞的宫廷闹剧。就在这混杂的语言中,塑造出了狂欢化的体裁中十分典型的闹剧场面。

此外,复调性也是狂欢化语言的重要特征。复调性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是说明不同的声音同时存在,但又强调这些声音各自独立,并结合在统一体中。在剪羊毛节中,奥托里古斯以歌曲代替语言,不停地进行演唱,强化了剪羊毛节的狂欢氛围。据统计,奥托里古斯一共演唱了六首歌曲,其中五首是独唱,一首三重唱。在三重唱时,奥托里古斯、陶姑儿和毛大姐的语言碰撞、交织、对话,各自独立又和谐地统一于同一首歌曲中,形成了复调性的三重唱。从一人唱到三人唱,再到后面舞蹈的加入,复调性的语言带领剧中的狂欢发展到高潮。

三、加冕和脱冕仪式的全民性

按照巴赫金的观点,加冕和脱冕仪式是狂欢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但加冕与脱冕并不意味着真实存在一场佩戴或脱下王冠的活动,而是指对一个人身份地位的升格或降格。

在《冬天的故事》的开场,我们就看到了一场“加冕和脱冕”的仪式。波西米亚的大臣阿契达摩斯向西西里大臣卡密罗致谢、交谈。阿契达摩斯真诚而郑重地邀请卡密罗明年来波西米亚访问,“我们的简陋的款待虽然不免贻笑”,而卡密罗听到这样谦卑的表述,立刻想要将双方的地位提到同一高度,因此马上插话,“请您——”。但插话并未成功,阿契达摩斯马上打断卡密罗继续说道,“真的,我并不是随口说。我们不能像这样盛大——用这种珍奇的——我简直说不出来……”。在这场对话,或者说整个第一幕第一场情节中,虽然只有两国的大臣在对话,但两国的大臣代表的是两国及其君主。波西米亚国王和随行的大臣作为客人远道而来,本应是西西里王国尊贵的座上宾,但在这场对话中,代表西西里王国和国王的大臣卡密罗却被波西米亚大臣阿契达摩斯奉为贵人。对西西里王国大臣的尊敬,体现的是对西西里王国和国王的敬意。此处西西里国王虽然没有现身,但通过大臣的对话,实现了对西西里国王里昂提斯的“加冕”。

但就在第一幕第二场,当西西里国王无法说服波西米亚国王留下多待几天,而王后成功挽留波西米亚国王再多停留一些时日时,西西里国王里昂提斯却因自身的嫉妒和多疑遭遇了“脱冕”的过程。里昂提斯怀疑自己被王后和波西米亚国王戴了“绿帽子”。莎翁用了“a fork'd one”一词来形容里昂提斯,fork本意是指分叉,此处是分词作定语修饰one,即头上有叉状的人,类似于汉语“戴绿帽子”的用法。通过剧中其他人对里昂提斯的称呼,也可以发现里昂提斯遭遇“脱冕”的证据。里昂提斯原本被卡密罗尊称为“my good lord”,后来变成了“the king”,甚至王后的侍女在与里昂提斯对峙时直呼其为“暴君” 。这里被脱冕的国王与被戴绿帽子的国王的形象合而为一。短短两幕之间,里昂提斯就戏剧性地完成了加冕和脱冕的过程,由受人尊敬的国王变成被人唾弃的暴君。

该剧的女主人公潘狄塔同样也遭遇了“加冕和脱冕”。潘狄塔虽然是西西里公主,但因为亲生父亲的命令被流放荒野,后被牧羊人收养。此时的潘狄塔具有王室血脉,但身份仍是平民。在剪羊毛节,潘狄塔的变装像面具一样,使她暂时拥有了一个新的高贵的身份。波西米亚王子弗罗利泽称赞潘狄塔像四月的花神和集会中的仙后。花神与仙后不但从侧面说明潘狄塔的美丽,更把潘狄塔的身份凌驾于参与狂欢节的众人之上。但因变装而成功加冕的潘狄塔很快就遭遇了波西米亚国王的抵制而被迫脱冕。当波西米亚国王波力克希尼斯发现自己的儿子未经自己的允许向牧羊女求婚,他生气地向潘狄塔发出警告:“我要用荆棘抓破你的美貌,叫你的脸比你的身份还寒碜。”相比较于里昂提斯,仅仅在同一幕同一场,潘狄塔就更迅速地完成了加冕与脱冕仪式。

就连剧中的配角奥托里古斯也经历了“加冕与脱冕”的过程。奥托里古斯本是服侍弗罗利泽王子的侍臣,但因品行不端而遭贬黜,丧失了往日的荣光。在剪羊毛节,这个“专门注意人家不留心的零碎东西的小偷”扮作一个商人,花言巧语骗得众人买空了他那些廉价的小物件,又因为会唱一些有趣的歌谣而受人追捧,短暂地对其身份进行了升格。在结尾处真相大白时,奥托里古斯迫于生计向小丑求饶,往日神采奕奕、坑蒙拐骗的商人又脱冕成为等待原谅的小偷。

加冕与脱冕使剧中人物身份和形象不断变换,具有了流动性和不确定性。在加冕与脱冕的过程中,原本绝对的、统一的等级秩序被瓦解。而剧中多个人物的加冕和脱冕,体现了狂欢的重要特征——全民性。上至国王,下至贫民,在剧中都经历过加冕或脱冕,或兼而有之的过程。作品先是通过对里昂提斯的加冕塑造了他明君的形象,后又通过其粗俗下流的语言充分展示他的多疑、专制和残忍,使其被脱冕。对潘狄塔的加冕,是让其在剪羊毛节上展示魅力,对王子爱上牧羊女的原因作合理解释,传达了爱情自由、个性解放的思想。而波力克希尼斯强迫潘狄塔脱冕,则批判了封建王权对人的压迫和束缚。借助对奥托里古斯的加冕和脱冕过程,莎翁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小人得志的情形和最終悻悻而逃的惨状,表达出真诚正义必将战胜虚伪邪恶的思想。

四、结语

《冬天的故事》是一篇在狂欢化叙事中饱含人文主义思想的佳作。从文艺复兴时期莎翁、拉伯雷等文学巨匠创作狂欢化特征的文学,形成对官方文化的抵制,表达一种取消一切等级关系、追求平等自由、回归人的生命本体的文化意义,到现代的荒诞派戏剧以狂欢节的仪式来展示对人类荒诞处境的感悟,充分显示出文学核心内涵中对人类自身的关照,以及对不同于官方理想的乌托邦世界的共同追寻。

作者简介:张琪(1998—),女,山东济宁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戏剧。

猜你喜欢

剪羊毛西西里西米亚
第十回 搭讪的老者
波西米亚夏日住宅
当前剪羊毛应该注意啥
波西米亚狂想曲
高端甜品市场再入新贵 意大利冰淇淋Bont à Siciliane(美丽西西里)首次入驻中国
原野奇谈(五)剪羊毛的魔咒
WARMING IN THE U.S.A
讲述西西里故事
小李子影帝背后是这样一对波西米亚式父母
西西里意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