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金星有点烦》:另类演绎西游故事,趣写职场生态
2023-08-15吴波战玉冰
吴波 战玉冰
作者: 马伯庸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博集天卷
出版年: 2023-6
定价: 45.00
装帧: 平装
丛书: 博集天卷·马伯庸作品
ISBN: 9787572610912
古往今来,无数名人对《西游记》这部经典著作有各种各样的评价和解读,有人从中读降妖除魔的痛快,有人从中读社会生存法则,有人从中看懂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还有人从中看到了底层英雄的抗争,不一而足,各有所得。
马伯庸的新作《太白金星有点烦》则是从“救兵”/天庭/灵山的角度入手,将西天取经变成了一场由灵霄宝殿和大雷音寺联合策划、太白金星和观音菩萨具体协调配合的“东土取经工程”。由此,所有的遭难都变成了表演作秀,每一次战斗都沦为了一场场“安排”,西游故事也转化成为一部类似职场小说或官场小说。
老神仙本以为一切尽在掌控中,谁知天大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作为活动策划的西天取经
项目过程中,如何报销活动费用?如何写工作汇报?如何平衡不同上级的诉求?如何应对突发状况?如何解决人事纠纷?即便李长庚锦囊无数,也不免常常陷入焦虑。
打败一次妖精不容易,安排一场打败妖精的表演秀其实更不容易,小说中对此说道:
“妖怪是雇当地的还是从天庭借调?渡劫场地是租一个还是临时搭建?给凡人传话是托梦还是派个化身?渡劫时要不要加祥云、华光的效果?如果要调用神霄五雷,还得跟玉清府雷部去预订……一场劫难的护法,往往牵涉十几处仙衙的配合,也只有启明殿能协调得了。”
虽然还是神魔斗法的大戏,但已然读出了“卷”味儿。
何况这还不是“天庭”一家单位的事,还要考虑到合作单位“灵山”的很多想法、关系和宣传诉求。
同时这也不是只安排一次就收工了事,而是要反复安排八十一次,每次还都要有所不同,因为每次活动后太白金星都要写工作报告、发新闻通稿(揭帖),每份报告/新闻稿中的活动内容、到场嘉宾、目的意义都不能完全一样。
最后活动结束,还要填写各种表格、拿着大大小小的发票去财神处报销转账,若是不小心过了年关,还要申请特批,以免财务封账、发票作废……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情一想下来,不仅太白金星会觉得有点烦,就连读者也难免头大,特别是有过类似工作经验和感受的读者。
取经关系网与作为乙方的妖精
如果只是作为一名活动策划,调动各种人力、物力、关系、资源,太白金星的烦心事可能还不会这么多。
这其中更牵扯到数不清的关系网络和利益链条,比如玉皇大帝想安排犯了错的亲信天蓬元帅进入取经队伍,洗白立功之后重返天庭;王母娘娘则碍于嫦娥的面子,相应安排了卷帘大将作为唐僧的三徒弟,目的就是为了在取经路上搞掉天蓬;但早在这些之前,灵山已经有了关于二徒弟和三徒弟的自家人选——黄风怪和乌鸡国主;这还不算诸如文殊菩萨想要特别安插进来的亲信青狮等等,每一个人选背后都有着足够强硬的背景和“根脚”,以至于“西海龙王那个三太子,观音只能把他以‘坐骑名义塞进队伍,做不得正选弟子,足见这名额之贵重”。
这可能才是让太白金星和观音菩萨真正犯难之处,作为一名天庭或灵山的中层干部,如何摆平来自同僚、领导与关系单位台面上的以及台面下的各种利益诉求,既让取经活动顺利展开,又不得罪各方大佬,还真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
而在这样一张密密匝匝、作为关系网的西天取经图景中,原本重要的拦路妖怪就沦为了各种关系链条中的最底层,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不仅不显得可怕和可恶,甚至有点可爱和可怜。
他们劫唐僧只是“外包”了天庭的相关取经业务,以便凑满九九八十一难的工作量,他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满足“甲方爸爸”提出的各种要求:不仅要把劫难的场面做得漂亮,還要想出各种具有新意的点子,以便于太白金星写总结报告;万一遇到突发事件,只能自己背锅……
如果是天庭基层公务人员“客串”的妖精,倒也还算轻松自在,就当下凡出差玩耍一趟,最苦的还是那些人间“野生”妖精,干完活后还要等待天庭漫长的转账付款。
马伯庸小说中的“安排”
这是每一个成年人应该重读的西游故事,读来仿佛随着太白金星进入了一个神魔组成的职场,有难做的项目,有难搞的同事,有冗杂的行政事务,神仙们都变成了打工的,活得小心翼翼,笑中带泪,充满无奈。
阅读马伯庸小说的重要乐趣之一就是看他在小说中展开复杂的调度与安排,将大量的人物、关系和事件高效整合在有限的时空之内。而这种安排既要足够的复杂,复杂到得以重建一幅明代大运河航运图或者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路线图,又要足够的清晰,清晰到每一个人物的每一个行动细节都能在故事中找到合理的依据。
此外,这种安排既需要时时紧扣小说原作中的相关细节(比如《太白金星有点烦》之于《西游记》),或者读者众所周知的历史常识(比如《长安的荔枝》之于各种唐朝的历史与诗歌典故),又要制造出令读者感到出人意料的“错位”或反转,这样才能将读者成功带入到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虚拟世界”之中。
而进行复杂的情节、人物、细节“安排”既是作为小说家的马伯庸相当出众的能力之一,也是读者阅读其小说作品相当重要的乐趣来源之一。
而马伯庸本人也坦言:“这是我目前最喜欢的个人作品。”在这本书的后记中,马伯庸用调侃的语调道出了这本书的创作缘由:“2022年年初,我交了一部大稿(《大医》),几十万字的量,让我疲惫不堪。我决定调整一下状态,写部篇幅比较短的、轻松点的、没有任何要求的、最好是连出版也没机会的作品。”当然,当你看到这段文字时,说明这部新作已经以单行本出版上市了。
来源:《广州日报》中国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