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眼睛失去光明,心中升起太阳

2023-08-15李珊珊

妇女 2023年7期
关键词:雷场富国战友

李珊珊

杜富国本来可以成一名优秀的边防战士,却选择去做任务艰巨又时时面临危险的扫雷工作;碰到排雷险情时,他本可以选择退后,却说“让我来,你退后”;在受伤失去了双手和双眼后,所有人都以为他面对悲惨的现实会消沉下去,他却反过来安慰别人,积极治疗,加强锻炼,重返军队,成为一名优秀的播音员。杜富国无畏、顽强、向阳而生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这就是我的使命”

1991年,杜富国出生于贵州省湄潭县的一户普通家庭,他自幼就有一个军人梦。杜富国就读的小学旁有一座红军烈士坟茔,他曾问过老师为何墓碑上没有名字。老师告诉他,长征中牺牲了很多战士,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没有留下姓名。那些被历史铭记的无名英雄,在这个孩子心中留下了关于家国情怀、牺牲奉献的最初认知。

2010年的12月,19岁的杜富国终于梦想成真,走进部队,成为云南边防团的一名战士。进入部队后,杜富国是出了名的勤快人,每次训练他都要给自己“加餐”,领导和战友都对他称赞有加。列兵时他就被破格推荐参加预提指挥士官集训,做上等兵期间,他就担任了副班长……他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每一步都留下印记,走得精彩。

2015年,已经入伍五年的杜富国得到一个消息:国家要组建陆军的第一支扫雷大队。原来,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坝子村,竟然有一百多万颗地雷被埋在田野里、山林里。30多年间,有人被炸伤落下了终身残疾,还有人不幸丧命。有一个名叫八里河的村子,全村200多人竟然有100多人被炸伤过,还有10多个人被地雷夺走了生命。还有一个村子,全村88人却只有78条腿,几乎家家有残疾,户户有拐杖。

针对雷区的实际情况,国家决定成立一支专业的扫雷大队。扫雷可以说是和平年代最危险的工作之一,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杜富国在知道要成立扫雷大队的消息后,第一时间提交了请战书。他这样写道:“当我了解到生活在雷区的乡亲们一次次被炸的惨痛事件时,我的内心无法平静,我感觉这就是我的使命,一个声音告诉我,我要去扫雷!”

当然,进入扫雷大队未必就能进入雷场,这还要经过重重考核。由于杜富国文化水平并不高,所以在理论知识考核中,他最初的成绩并不理想。第一次摸底考试,杜富国只考了32分。但很快,战友们就发现,杜富国这人不一般,骨子里充满了力量。只有初中文化的杜富国为了通过考试,找来一摞专业书籍,刻苦学习。于是,他第二次考试考了57分,第三次考了70分,第四次考了90分。他不但理论知识扎实,而且在临战训练中的表现也十分优秀。因为勤奋刻苦,在极短的时间内,杜富国就掌握了十几种排雷方法。在最后的综合考试中,杜富国所有成绩都达标,并在战友中名列前茅。就这样,杜富国从一名很有前途的边防战士,转变为排雷战士,走上了雷场。

“你退后,我来!”

国际地雷界把以老山为代表的云南边境雷场定义为“世界扫雷难度最大的雷场”。地雷专家们的描述,让人不寒而栗:这里地雷种类多、数量大,加之随着时间的推移,雷区自然沉降、滑坡、塌方等因素,导致雷场变化大、探测定位难,作业人员稍有不慎就可能触雷……

在这样的雷场排雷,每天走的是阴阳道,过的是鬼门关,拔的是虎口牙。成为排雷兵的三年里,杜富国出入雷场1000余次,排出了2400多颗地雷,处置各类险情20余起,身心经受的考验可想而知。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扫雷工作马上就要胜利了,杜富国还将自己的微信名改为“雷神”,表明了自己排雷到最后的决心。

但谁也没有想到,危险还是发生了。2018年10月11日下午,杜富国和战友艾岩如往常一样进入雷区执行排雷任务。他们穿着20多斤重的防爆服,手持扫雷仪,开始仔细排查每一寸土地,就是巴掌大的地方也不放过。突然,艾岩发现了一颗加重手榴弹。当时手榴弹有一部分露出了地面,杜富国心中隐隐有些不祥的预感。根據他的经验来看,这颗手榴弹下面藏着一个雷窝,一旦爆炸,十分危险。

想到这一点儿后,杜富国认为他的战友排雷经验少,远不能处理这样的险情,于是对战友说:“你退后,我来!”尽管杜富国万分小心,但不幸终究发生了。随着“轰”的爆炸声,杜富国下意识地扑向了艾岩,用血肉之躯帮他抵挡爆炸的余波。

等缓过神来,队友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杜富国躺在地上,满脸是血,胸前的扫雷服被炸成絮状,头盔护镜被炸裂,两个手掌被炸飞……

经过救治,昏迷了一个多星期的杜富国终于苏醒过来。醒来时,他的第一句话竟然是:“艾岩没事吧?”陪伴着他的战友眼眶一下就红了,告诉他:“没事,他只是擦伤。”听到这句话,杜富国放心地舒了一口气。

威力巨大的爆炸不仅夺走了杜富国的双手和双眼,还在他的脸部、四肢、胸腹等处留下触目惊心的疤痕。历经5次大手术治疗之后,杜富国每隔10天左右,还要一次性注射20针以上的瘢痕消退针。瘢痕消退针需要注入神经血管密布的瘢痕深处,每针都伴着剧痛。有时候一针下去血珠就出现了,但杜富国从不叫喊一声,哪怕疼到流汗也咬牙坚持。

看到他经受折磨,扫雷四队队长李华健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他的手那么灵巧,如今却没了……他再也看不到这个世界了。”

是的,昔日杜富国那双有力、灵巧的手,能完成爆破、搜排、销毁等各项任务。排雷技术精湛的他还探索出开辟通路“田字切割法”(划片爆破、多人多块同步作业,提升了爆破效率)、人工搜排“分块扫描、木棍标识、交叉画线、精确定位”十六字要诀,设计制作10余种安全转运沙箱,有效提高了排雷效率和安全系数……

“把扫雷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起初,许多人都担心,失去双手和双眼的杜富国会一蹶不振。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负伤后刚苏醒的那些天,杜富国就对医护人员说:“我得加强锻炼,让自己好得快一点儿,这样就能早点回去扫雷了。”手术后不到一个月,他就让人扶他下床走路;一个半月后,他就在病床上支起双肘做平板支撑。

当得知眼球也将被摘除,不能再上雷场时,杜富国依然牵挂着扫雷。他说:“如果可以,我想学学播音,把扫雷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更多人了解和支持扫雷工作。”

当领导和医师将他永远失去双手和双目的残酷事实告诉他时,杜富国沉默一会儿后,反而安慰大家说:“没关系,我是一名军人,虽然失去了双手和双眼,但还可以做其他事情!”在场的人都泪目了。

起初,每个人都觉得,惨遭不幸的杜富国需要同情,需要安慰和激励。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杜富国远在西藏当兵的弟弟来了,杜富国反而安慰弟弟说:“我没事。”他鼓励弟弟“在部队好好干”。曾在雷场并肩战斗的战友来了,杜富国嘱咐战友“注意安全,等待你们凯旋”。

一个前来采访的记者得知杜富国自己能穿衣、洗漱、叠被子、开门、用盲杖走路、用机械手吃饭,并且还在学习播音后,动情地说:“他的眼睛失去光明,心里却升起太阳。每一个走近他,想要安慰他的人,反而从他身上获得感动和力量。”

在受伤的次月,杜富国被授予一等功一次,虽然当时杜富国还在病床上,他却坚持向领导敬了军礼。这之后杜富国又先后荣获了“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全国自强模范”“排雷英雄战士”等荣誉称号。

2022年7月27日,杜富国荣获“八一勋章”。

这几年,杜富国以实际行动助力曾经战斗过的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脱贫攻坚;担任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校外辅导员,给失明的孩子带去无限光明和力量……杜富国多次去学校、军营,结合自身成长经历话初心、谈感悟,激励了许多人。

“听众朋友你们好,我是杜富国……”在结束了康复治疗后,排雷英雄杜富国重返岗位,成为南部战区陆军微信公众号的播音员,用一种新的方式和战友们并肩战斗。重返岗位后,杜富国不仅和战友们分享自己的故事,还动情地讲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他说:“我会用我的声音分享强军故事,也会在战友背后默默支持他们。”

杜富国继续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在昔日杜富国负伤的那片土地上,一望无际绿油油的山茶树正茁壮成长,一如今天的英雄,心有阳光、不负时光。

编辑/张秋洪

排雷英雄杜富国去年荣获“八一勋章”,这是军人杜富国在获得的诸多荣誉中最高级别的个人荣誉。荣誉背后,是他如钻石般珍贵并耀眼的崇高精神。

猜你喜欢

雷场富国战友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战友是什么
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杜富国
时代楷模·杜富国
岁月静好,因为有人负重前行
搁浅的富国梦——甲午战后清政府主导的第二轮开矿高潮(1895—1899)
永远是战友
永远是战友
无言的战友
基于智能代理的雷场自修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