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创新的原则、机制与路径

2023-08-15徐春喜

关键词:党员大学生管理

徐春喜

(沈阳体育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1]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大学生群体中的榜样、标杆和先锋模范,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坚力量。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应坚持高起点、严要求,遵循教育管理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创新教育管理机制;坚持与时俱进、踔厉奋发,多维度推动教育管理提质升级。易言之,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关乎党的事业与民族复兴,关乎大学生党员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作用。

1 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创新的基本原则

1.1 科学性和价值性相统一

大学生党员思想教育直接关系着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实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2]因此,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党员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大学生党员要充分利用大学阶段的学习黄金期,学习马克思主义这一看家本领,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的认识工具”,学会透过世界纷杂现象看本质,既能科学“解释世界”,又能遵循规律“改变世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3]。大学生党员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作为培养大学生的高校要持续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初心教育和信仰教育。初心教育与信仰教育的重点在于借助外力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意识、政治意识加以引导和规范,帮助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促进他们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化,做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内化的产生需要以价值认同为重要基础,对于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还需要加以价值引领与塑造。“人的生存特点与动物的根本不同,是客观尺度与主观目的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4]61。高校教育管理能否满足大学生党员的需要,多大程度上契合他们的诉求,决定了大学生党员对教育管理的态度和价值观感,关涉教育管理成效与大学生党员自我意识的提升。事实上,价值性始终寓于科学性之中。只有培养出符合教育价值评判标准的人才,才是科学的教育。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科学性与价值性是辩证统一的。这种辩证统一关系,决定了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既要充分展现理论的光辉,也要彰显对个体发展的价值关怀。只有这样,大学生党员才能更加自觉将“中国梦”与“我的梦”融为同一个梦,将“大国”与“小我”的命运紧密连接在一起,进而更加坚定“四个自信”。

1.2 守正性和创新性相统一

如今,我国高等教育正式进入普及化阶段,“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更为凸显,新时代高校应以立德树人为本,牢记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使命。当代中国正处于“两个大局”的历史性变革中,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影响下,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分化更为显著,意识形态领域整合任务更为艰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内在要求实现社会成员意识的统一,“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1]。因此,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首先要坚定守正性原则,加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其次要坚持创新性原则,解决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入耳、入脑、入心的实效性。

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大学生党员培养质量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坚持守正性原则,需要紧紧“抓住青年学生身上的时代烙印,把准青年学生思想‘脉搏’”[5]。大学阶段正是人之风华正茂、意气勃发之时。大学生思维之新异、行为之敏捷无不彰宣鲜明个性和时代印记,青年的这种特质也正好说明守正性教育的重要性。高校基层党组织不仅要对大学生党员讲清楚守好马克思主义本和源、护好中国共产党立党之根和魂的道理,更要结合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思想实际,使守正性教育内化于大学生党员内心,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构筑精神世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他们的个体道德品质。因此,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掌握立德树人规律,以真理的力量启迪大学生党员思想自觉,以逻辑的力量推动大学生党员行为自觉。然而,作为大学生党员则要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的认识,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新时代新征程,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无疑会遇到新问题、新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创新原则。高校在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守正性与创新性的辩证统一,守正是正本清源,是根基,创新是阐扬光大,是发展。“守正”中主动求“创新”,才能无缝对接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不变”中主动求“变”,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和当代大学生党员群体的思想及心理变化。

1.3 系统性和精准性相统一

在教育环节中,教育主体(教育管理者)遵循教育管理规律,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客体(大学生党员)加以党性锤炼、价值塑造和品格磨砺。教育管理只有坚持系统性原则,才能实现对大学生党员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管理目标。另外,人的特殊性在于人具有其他自然客体所不具备的意识和自我意识,亦即人是自觉能动的存在,这决定了大学生党员在教育管理实践活动中又是接受主体。作为有自我意识、有丰富情感的教育接受主体,大学生党员在教育管理实践中更多地展现为一种主动的摄取。这种主动摄取又决定了教育管理实践应当尊重个性差异,在明确独立个体不同所需基础上进行精准供给,进而夯实党组织“要我做”和大学生党员个体“我要做”辩证统一的逻辑基础。

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其内在结构、功能、组织和反馈等环节间的逻辑一致性,以环环相扣、层层结合的系统化教育管理方案来实现整体目标的优化。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是一个长期的、遵循系统内在逻辑的建设任务,而非是阶段性的、运动式的行为,这就要求按照立德树人的目标设计出长期规划和短期目标相链接的,有重点、分步骤、操作性强的培养方案。这个方案同时也要尊重大学生党员的个体差异性。高校党组织要深入大学生党员个体当中,真实全面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精准解决他们的困惑,不断增强他们对于党组织和党员身份的认同度,以独立个体的全面发展推动大学生党员素质整体跃升。大学生党员一要学会弄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增强党性修养;二要牢记党员身份,树立规矩意识,融入组织生活。

2 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创新机制

2.1 创新动力机制

一般而言,教育管理的成效性取决于目标、动力和路径的共同作用。目标的设定、路径的安排更多体现为科学性,具有相对可控性;动力的激发则更多体现为价值性,具有相对不可控性。在一定程度上,创设好动力机制对于达成预期教育管理目的十分重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能在相互作用、双向影响的动态过程中顺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优化。

从动力性质来看,首先,高校要完善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理论思想导引机制,展示理论“解释世界”的魅力。正如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ad hominem],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ad hominem]。”[6]11只有让学生体会真理的力量与理论在解决实践问题中的“有用性”,才能更好地点亮他们的信仰之光。其次,高校要在思想理论基础上创新大学生党员实践育人机制,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升华理论认识,开拓社会视野,把握社会发展方向,磨砺核心素养。

从动力源来看,一是激发内驱动力,启动大学生党员个体发展的主观动力;二是整合外驱动力,创设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良好客观氛围。内驱动力是内因,是大学生党员自我约束、自觉管理、踔厉奋发的内在动力。外驱动力是外因,既包括党组织顶层设计及思想引导力,也包含师生和社会成员的勉励、推动等。内外驱动力生成演化“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最终形成一个最大合力,不断激励大学生党员突破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和向上发展的天花板,从低阶认识到高阶认识、从情感认同到价值认同、从单纯向往到信念如磐,真正做到思想上入党。当然,外驱动力实质上是外部环境对大学生党员的外在作用力,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大学生党员的自我对标和自我定位。只有大学生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强烈价值认同和指导需求时,外驱动力才能内化为内驱动力,内驱动力也才能最大限度借助外驱动力之势。大学生党员将个体的人生价值与祖国的命运、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紧密相连时,才是真正实现了内驱动力与外驱动力的合一。

2.2 创新教育机制

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一方面是积极的“双向趋近”过程,另一方面则应更加注重入耳入脑入心的育人育才成效。这就要求在遵循教育一般规律的基础之上,不断创新教育机制,特别是在创新教育内容、教育载体和教育形式上下功夫,贴近大学生党员所思所想所盼,了解他们的困惑、期待与关注,以解决真问题的供给侧教育机制创新,推进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科学化进程。总体而言,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更加自尊自信,能够坚持对问题的自我认知,所以高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应注重创新话语表达方式,“以学生身边典型事件为素材,运用生活化、接地气的话语模式,使学生可亲可信、可知可感”[7];以青年大学生听得懂、听得进、记得住的话语表达范式,挖掘深层的原理,呈现理论的力量,启迪大学生心智。就教育的主客体互动层面来说,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实效性提升更多地源自于思想触动,从思想火花的碰撞和交融着手,以教育内容的守正性和教育载体、教育形式的创新性为基础,开展大学生党员教育机制全面创新。

在教育内容上,高校要坚持“内容为王”,以硬核的理论说服人、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作为高校教师则要坚持走进大学生党员生活世界,在现实生活中回应大学生党员的理论关切,解决他们的人生困惑。教育内容既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又要立足于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以真切可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给予学生真理性认知,帮助大学生党员筑牢只有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才能实现个体价值最大化的意识;以有温度的现实关怀助力大学生党员全面发展。这既可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又可以提升教育内容的现实观照性。

在教育载体上,高校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物无声的化人育人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浓烈的家国情怀、温淳的社会关爱、厚重的人格修养是大学生党员正心明德的重要载体和资源。通过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心聚力育人载体,能够使大学生党员在潜移默化中感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在教育形式上,高校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大学生党员的情感体验,将教育的宏大叙事与大学生党员个体生活情感体验有机结合,有力推进大学生党员与社会、人民大众相结合,推动他们在社会实践生活中探求真善美,验证社会发展的一般性规律,自觉完成从群众到真正合格党员的蜕变。

2.3 创新管理机制

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创新要坚持三个维度。一是目的性维度。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要服从和服务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教育管理制度和教育管理实施要紧密围绕这个目标循序开展。二是普遍性维度,普遍性维度一方面体现的是刚性约束的公平性,另一方面其广阔的覆盖面又要求机制应有较强的稳定性。三是与时俱进维度,教育管理机制保持相对稳定并非一成不变,管理机制同样需要遵循“三因”律,即要善于“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立足实际、紧扣时代、驭势而行,与时俱进。

在创新大学生党员管理机制方面,高校可以采取三项措施。一是牢牢把握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9]16。高校的使命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否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能否将优秀中国青年学生汇聚在光辉的党旗下,能否正确处理党员发展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能否使大学生党员成长得更全面,是检验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维度之一。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既是对党组织负责,也是对大学生党员负责。高校党委要担当起政治领导责任,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学术方向,突出价值引领,既要“抓住眼球”,更要“打动心灵”,夯实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他们的先锋模范意识。二是完善大学生党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考核机制。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全面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考核。在考核内容上,坚持全面考核与重点考核相结合;在考核方式上,坚持日常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在评价模式上,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三是建立健全激励和惩处机制。考核大学生党员现实表现的目的在于精准施教,依据考核结果,分析问题产生的思想根源,第一时间对问题和错误进行纠偏,明确大学生党员发展方向,通过激励与批评两个教育手段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有效地勉励与约束。

2.4 创新监督机制

高校要在两个层面加强和创新对大学生党员的监督工作。第一个层面是做严做实政治监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上的先进性丧失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无从谈起。这就是我们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的道理所在。”[9]91“党的政治监督是具体的和现实的,绝不是抽象的和流于形式的”[10]。高校党组织要做严做实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监督,首先要拧紧思想政治教育“螺丝钉”,保证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其次要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问题,保证大学生党员队伍的纯洁性;最后要把好“以人民为中心”的“方向盘”,铸牢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宗旨意识。第二个层面是落实落细日常监督。高校对大学生党员的监督要落脚在“常”“实”“严”“畅”上。教育监督要“常”,即教育引导、谈心谈话要制度化常态化,时时警醒大学生党员增强自律意识和模范意识;教育监督要“实”,即要走进他们的现实生活世界,关心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工作既要外延到边,也要扎根到底;教育监督要“严”,即制度要落地到人,以全覆盖、动态监督强化刚性约束的力量;教育监督要“畅”,即要完善群众监督体系,畅通意见反馈通道,及时有效帮助大学生党员成长。

大学生党员监督要实现以下三个目标。一是通过党内外监督使大学生党员树立规矩意识。大学阶段由于学习生活环境相对简单,社会生活方式相对质朴,是筑牢大学生党员规矩意识和底线意识的关键期,让他们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而守规守纪守法意识的树立除了依靠教育认知,更要依靠党内严格监督和及时纠偏。二是通过党内外监督使大学生党员深刻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自觉接受党组织严格监督。全面从严治党关系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够“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1]。高校大学生党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生力军。大学阶段形成接受党组织监督的自觉,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树立规矩意识,更能进一步锤炼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三是通过党内外监督能够使大学生党员充分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培养和锻造合格党员,就要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通过监督推动大学生党员了解和掌握做合格党员的基本标准和具体要求。

3 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路径

3.1 深化思政以铸魂

一是加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铸魂。将思想性融入专业课程之中,为专业课程的科学属性附加价值判断,思想性与价值性同行方能致远。大学生党员需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感悟真理力量,各类课程都要肩负起铸魂育人职责,明确专业的教学体系、保持课程的知识体系、强调学科的价值体系[11],自觉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融入价值引导,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铸魂。高校要创设全环境一体化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既要充分发挥教育者主导和示范作用,又要激发受教育者主体自觉,推动大学生党员的主动学习与反思提升,最终形成最大育人合力。二是加强实践铸魂。“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2]56,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真正考察一名党员的党性。“做合格党员”的高阶标准是在实践中体现其先锋模范作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创新多主题、多形式的社会实践育人体系,使大学生党员在实践中考验、锻炼和发展自己,学会俯得身子、沉下心思,融入群众、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引领群众,在实践中周而复始地检验党性、锤炼党性。三是加强网络铸魂。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与现实生活的高度融合,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的“虚拟化”色彩逐渐转向“真实化”。网络生活是当代大学生现实生活的一个重要维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不了网络关,就意味着过不了时代关。高校作为高知人群聚集地,有能力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有责任积极探索用网治网策略,有义务依据大学生党员认知规律和思想认同特点加强网络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供给侧改革,制作和传播一批政治坚定、思想性突出的网络文化作品,及时主动回应网络思想动态和社会现实问题。高校在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同时,还应加大对大学生党员网络行为的管理监督。

3.2 加强党建以强基

一是加强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党支部的“双作用”,即战斗堡垒作用和在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高校基层党支部基本上是大学生党员入党的第一个支部,也是大学生党员学习、体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主阵地。党支部是否活力满满,能否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能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都会给大学生党员留下毕生印记。高校基层党组织应以党建引领大学生党员价值塑造和能力建设,构建高质高效党建工作体系,实现党建与育人深度融合。高校党支部要帮助大学生党员学习、了解组织生活,亲近党组织,自觉接受党内外监督。二是发挥教师党员的引领作用。高校要下力气引导和鼓励教师党员参与到大学生党建和立德树人的工作中来。教师党员首先要努力成为大学生党员“可信、可敬、可靠”的政治领航人和价值引领者;其次要掌握将政治话语转化为学术话语的本领,不断提升育人能力与政治引领力。三是要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党员的主体性,实现党建价值导向和大学生党员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高校要通过创设激励大学生党员发挥主体性作用的生活学习实践空间,构筑“党组织价值引领+大学生党员主体性建构”双向协同党建模式。

3.3 日常管理以塑形

党员之所以为“党员”,就在于其思想上达标,实践中经得起检验。基层党组织要帮助大学生党员内修理论素养,外塑模范形象。一是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锻炼,塑无形之形。人的发展,离不开精神世界的进步。一方面高校要从历史传承性、主观能动性和整体统一性等维度构筑大学生党员精神世界,坚定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使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另一方面高校要注重强化大学生党员的宗旨意识,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时刻不忘“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以此增强他们的政治定力,坚定他们勇于和错误政治观念及思潮作斗争的意志。二是强化大学生党员身份,塑有形之形。大学生党员要牢记党员身份,牢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自觉接受群众对自己的监督。学校党组织要通过大学生党员志愿者、大学生党员服务站、大学生党员示范岗、优秀大学生党小组等,维护大学生党员身份,在实践中树立起大学生党员的先进形象。

4 结语

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是高校党建的重要内容。高校应立足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问题导向,遵循教育规律,把握教育原则,加强政治建设,提高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不断结合他们的思想实际精准施策,将党建之所“要”与大学生党员之所“需”契合起来,以铸共产主义信仰之魂,强大学生党建之基,塑大学生党员之形。

猜你喜欢

党员大学生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