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民族茶文化中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及有效策略

2023-08-15刘晓玉

福建茶叶 2023年6期
关键词:弘扬共同体茶文化

刘晓玉

(福建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在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弘扬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深化社会大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的理解,而且需要重视强化社会大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的认同。在此过程中,以具有大量群众基础与极高社会认同的民族茶文化为载体,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弘扬,能够更好的引导社会大众认识到民族文化之间具有的紧密关联,进而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此可见,在民族茶文化中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的有效路径,而在对相关工作的必要性做出认知的基础上对其优化策略进行探索,具有不容忽视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1 主要概念

1.1 民族茶文化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非常适合茶这种经济作物的生长,从古至今人们对茶的喜爱不言而喻,以茶为载体发展出了独具民族特色的茶文化。例如:以泡茶、品茶、论茶等娱乐项目为主的茶道和茶艺等,以文学为载体的茶诗、茶画、茶学、茶故事等等,这些都是在茶文化日积月累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我国作为茶的起源地,不仅有着种类丰富的茶品种,而且还有着丰富的茶文化,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的逐渐重视,民族茶文化再次成为文化热点,并且与茶乡的旅游业、当地的茶企等进行结合,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进行文化输出的主要阵地,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确保民族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2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指中华民族所有成员所共有的、共同的意识(包括思想、观念、精神),也指中华民族所有成员(从个人来说即14亿人民,从民族来说即56个兄弟民族)所有凝聚、认同为“一体”(一个民族实体)的意识(思想、观念、精神)。[1]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命运共同体、政治共同体、社会共同体、文化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22年3月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2]

2 在民族茶文化中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

2.1 民族茶文化创新的需要

民族茶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人民的精神诉求进行更多的创新和改变。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更好的满足,对文化的诉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茶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进行不断创新。在民族茶文化中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茶文化创新的必经之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民族茶文化需要不断融入新的思想,才能够促进自身的发展和进步,例如: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与时代的发展相一致,与人民的精神诉求相适应。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对民族茶文化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例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观的提出,就要求在发展民族茶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加入生态发展的概念,促进绿色茶业的建设,能够更好地与大自然发展规律相融合。

其次,全球文化一体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民族茶文化面临着新的机遇。我国的民族茶文化历史由来已久,不仅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迎接全球文化一体化的机遇,民族茶文化需要接受更多的信息,融入更多的元素,尤其是需要加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内容。使得文化在进行交流和碰撞时,能够积极地引导群众做出正确的应对,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激发民族自豪感,并能够利用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将优秀的民族茶文化进行有效输出,为民族茶文化的发展创造新的道路。

2.2 民族茶文化面临严峻的生存环境

我国对传统文化的逐步重视,开始唤起人们对民族茶文化的关注,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使得传统文化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更加紧密。但是,在民族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生存环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首先,国内文化环境变得更为复杂,这是因为: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接触到更多信息的同时,也受到了互联网中不良信息的影响,在网络匿名的保护伞下,很多不良的言论和过激的思想浮现出来,人们在网络中肆意表达自己的不满,导致网络环境中的负面情绪较为严重;另一方面,国内群众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谋划,而忽视精神层面的建设工作[4]。在面临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抉择时,往往会更重视经济方面的因素,因此会导致人情淡薄、贪腐严重等不良现象,对国内文化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从而使得民族茶文化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内部生存环境挑战。

其次,国外文化对民族茶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冲击,虽然当下国际形势主要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但是文化的交流使得我国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国内外文化的碰撞趋势不可避免,而且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剧,文化的冲击会更加剧烈。因此,为了确保民族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更好的应对全球文化一体化的冲击,就需要在民族茶文化中加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内容,在面对文化冲击时,能够做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仅要吸收国外优秀文化的元素,而且还需要弘扬和发展民族茶文化,才能形成健康的文化交流趋势。另一方面,国际意识形态的斗争从未停止,一些西方国家为了获取自身更好的发展,将一些消极的、不良的文化内容通过各种手段输出到我国,从而达到腐蚀国民意识、冲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目的。为了更好地应对这种文化威胁,必须要重视中华民族共同意识体的培养,并与民族茶文化进行融合,从而更好地化解文化冲击的危机。

2.3 民族茶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可分割

首先,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息息相关,在发展民族茶文化的过程中,要求群众首先要认同和接受茶文化,并且能够积极融入到茶文化的氛围中,在现实生活中推动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立民族认同时,需要对民族相关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产生认同,才能够产生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从这一方面来讲,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在发展民族茶文化的过程中,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内容融入其中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在建立了良好的文化认同之后,能够加强其民族认同感,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另一方面,群众在树立了民族认同感之后,对文化认同也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进而使得民族茶文化获得更好的发展环境。

3 在民族茶文化中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策略

3.1 明确民族茶文化的发展方向

首先,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斗争的风向标,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持续地证明,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在发展民族茶文化时,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需要坚定地拥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使其成为共同体意识的渊源,并且结合当下民族茶文化的发展规律,使其内容不断被应用在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中[5]。

其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民族茶文化的过程中,需要以正确的价值观作为引导,确保文化发展和前进的正确方向。同时,民族茶文化的发展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践行方向,核心价值观也需要依靠文化的肥沃土壤,继而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通过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引导群众树立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激发人民的共同体意识,使其更好地渗透到群众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最后,要掌握民族茶文化发展的主动权。为了更好地应对国内外文化的冲击,不能一味地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而是应该进行主动出击:一方面,需要对民族茶文化的内容进行不断丰富,在其中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相关的内容,使其能够更好地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更容易被群众认可和接受;另一方面,民族茶文化通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被大部分的群众认可和接受,因此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利用民族茶文化的群众基础,占领文化传播的主流媒体,掌握文化宣传的主动权。

3.2 依靠文化认同强化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内容,在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可以依靠群众的文化认同意识不断进行强化。

首先,要推动多元一体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我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在民族共同生存的过程中产生了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民族文化,我国一直秉承着包容开放的态度,尊重各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力争做到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繁荣局面。同样,为了更好地通过文化认同达到强化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的,就需要推动多元一体文化的建设,虚心学习其他民族或者国家的优秀文化,借鉴其文化发展中的优势元素,同时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发展特色,才能更好地满足当今社会对文化发展的要求,才能够更好地培养群众的文化认同感[6]。

其次,通过多种途径培养群众的共同体意识,民族茶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在其中增加共同体意识的相关内容,也需要利用这些途径进行宣传。例如:教育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很多学校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重视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播,而且还注重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因此,可以利用教育途径增加共同体意识的内容,并对其来源、内涵、重要意义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挖掘,利用潜移默化的形式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

3.3 增强民族茶文化自信

我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有着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内容,在面对外来文化的挑战时,应该树立足够的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首先,增强民族茶文化的宣传。一方面,增加民族茶文化的宣传途径。民族茶文化可以说是一种影响广泛的文化内容,已经被大部分的群众接受和认可,成为我国文化的标志性内容。因此,为了更好地加强民族茶文化的宣传工作,需要增加多种宣传途径,适应各类人群的需求,渗透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良好的民族茶文化宣传氛围。另一方面,丰富民族茶文化的宣传方式,民族茶文化的宣传不能仅仅通过生硬的标语、图片等方式进行宣传,还需要不断丰富其宣传方式[7]。例如:可以利用现在比较流行的社交APP,通过拍摄短视频的方式,以群众自身的生活为创作素材,对民族茶文化的内容进行宣传。同时,还可以与茶乡旅游业、文化产业等进行结合,通过茶叶、茶艺相关纪念品等宣传方式,更好地融入到群众的生活中。

其次,对民族茶文化进行不断创新。民族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与时代的发展更好地协调,这就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创新。在对民族茶文化进行创新时,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寻找茶文化的来源方向,并掌握茶文化的发展脉络,在保持历史茶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增加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元素,才能更好地对茶文化进行传承;另一方面,创新需要顺应群众的精神需求,民族茶文化需要依赖深厚的群众基础,尤其是对于我国来讲,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推动经济、文化等内容的全面发展,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基础。因此,在进行民族茶文化创新的过程中,需要以群众的精神需求为出发点,并且结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使其更好地融入到民族茶文化的内容中。

3.4 建设民族茶文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民族茶文化的发展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建设民族茶文化发展的良好氛围,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首先,营造良好的国内传统文化氛围,推动民族茶文化的发展。国内文化氛围是民族茶文化的主要阵地,在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也主要受到国内文化环境的影响。因此,需要不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更加有利于茶文化的发展:一方面,制定茶文化发展的方针政策,积极引导各个地区的茶文化发展方向,并且鼓励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挖掘当地的特色文化,依靠传统文化强有力的后盾,推动民族茶文化的不断发展[8];另一方面,积极建设和发展与茶文化相关的产业,例如:促进以茶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业发展,不仅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也能够促使茶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其深刻内涵也会被更多人熟知。

其次,积极应对风云变幻的国际文化交流形势。一方面,树立民族平等的理念,世界中的各个民族,不论群体大小、经济实力、发展状况等等都应该受到尊重,也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所以,在进行国际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必须要尊重每个民族的文化,将其视为平等的个体,积极发现其文化中的闪光点,并尝试融入到本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另一方面,促进民族茶文化与世界文化接轨,茶文化的发展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国内环境,应该勇敢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其他民族也看到中国优秀的民族茶文化。在进行民族茶文化输出的过程中,需要对茶文化的内容、输出方式等进行创新,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世界文化的传播形式,进而推动民族茶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

综上所述,民族茶文化呈现出了文化内涵深厚、形式多样化的特征,这些文化不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也在社会大众中具有较高的认同感。在民族茶文化中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弘扬,能够依托社会大众对民族茶文化的认同来凝聚共识,强化社会大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未来的民族茶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中,传承主体需要进一步挖掘民族茶文化在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价值,并通过优化民族茶文化传播工作,确保相应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猜你喜欢

弘扬共同体茶文化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