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海印度“造芯”,富士康“巨无霸工程”夭折

2023-08-13程洋严兆鑫

南都周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富士康半导体制造业

程洋 严兆鑫

7月10日,富士康的母公司鸿海科技集团在一份声明中称,已退出与印度金属石油集团韦丹塔(Vedanta)价值195亿美元(约1400亿人民币)的半导体合资企业。韦丹塔则在一份声明中称,将全力致力于其半导体项目,并已找到其他合作伙伴建立印度第一个芯片工厂。

仅一年多的时间,双方的合作便走到了尽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在全球新一轮产业变迁中,“印度制造”在追赶“中国制造”的路上仍面临诸多挑战。

尽管目前双方都没有提及结束合作的原因。但外界分析认为,这或许与印度政府对合资项目的补贴迟迟不到位、项目进展缓慢有关。今年6月有报道称,双方合作的28纳米芯片工厂一直未达印度政府标准,因此无法取得高達数十亿美元的补助,这对双方有意合资195亿美元建厂是一大挫败。

对此,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不仅是富士康一家,诸多跨国公司在印度投资都遇到了不符预期的情况。很多公司因此打了退堂鼓,这也说明印度的营商环境亟待改善。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代工厂企业,它的来去很能说明这方面的问题。

2021年12月,印度政府宣布批准一项价值100亿美元的激励计划,向符合条件的显示器和半导体制造商提供高达项目成本50%的财政支持,以吸引企业在印度投资设厂。印度的目标是要建成全球电子产品生产中心。

基于此项政策的吸引,2022年2月,富士康宣布与韦丹塔合作,计划在印度建立一家芯片工厂。按照计划,两家公司共同成立一家价值195亿美元的芯片合资企业,生产半导体和显示器零部件。按照计划,富士康应投资1.187亿美元,持有该合资公司40%的股份。

仅一年多的时间,双方合作便走到了尽头。鸿海在发布的声明中表示,过去一年多来,鸿海科技集团与Vedanta携手致力于在印度实现共同的半导体理念,这是一段成果丰硕的合作经验,也为双方各自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为探索更多元的发展机会,根据双方协议,鸿海后续将不再参与双方的合资公司运作。

除了外界普遍认为的补贴问题,还有报道分析认为,这项合作计划进展缓慢的原因,还与第三方公司(意法半导体)的技术授权有关。意法半导体是合资企业VFSL的技术授权方,但印度政府希望这家欧洲公司有更多“利益参与”。

印度联邦部长Rajeev Chandrasekhar发推特表示,富士康退出与Vedanta合资企业的决定,对印度的半导体制造目标没有任何影响,因为两家公司之前都没有半导体经验或技术,预计会从技术合作伙伴那里采购晶圆厂技术。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富士康的退出与迟迟拿不到第三方技术授权有关。

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助理教授郭靖也指出,芯片是一个高度分工的产业,大部分企业都仅擅长少数环节,韦丹塔与富士康两家分别擅长生产显示玻璃与电子制造服务,他们需要第三方的技术和知识产权来进行芯片制造。但在该项目中,潜在的技术来源方意法半导体对于参与的形式与程度存在不定性,引起了政府和利益相关者的担忧。在这种情况下,印度政府对项目支持的条件和程度可能会调整,而这会直接影响富士康参与的积极性。此外,意法半导体对于深度参与在印项目的担心,或促使富士康重估这一合作可能面临的挑战。

据悉,富士康宣布与韦丹塔的合资公司最初提交了28纳米晶圆厂提案,但无法找到技术合作伙伴。最近,Vedanta提交了一份40纳米晶圆厂提案,并得到了全球半导体巨头的技术许可协议支持,目前正在接受政府相关部门评估。

上海,富士康科技集团。

事实上,不仅富士康在印度受挫。以色列晶片制造商Tower参与的合资项目ISMC,原计划在印度盖一座价值30亿美元的半导体工厂,但由于Tower被英特尔收购,该项目目前同样被搁置;新加坡IGSS公司的计划因重新提交申请而暂停。

而在6月上旬,引发广泛关注的还有小米公司在印度被没收48亿元的款项,这相当于小米在印度9年利润总额的6倍。而印度监管机构给出的理由是“向外国实体非法转移资金”。

据印度《经济时报》援引印度工商部长公开的数据,从2014年到2021年11月,多达2783家外国公司离开了印度,约占在印跨国公司的六分之一。

郭靖指出,2022年世界营商环境报告中印度在开设企业子项中排名全球第136,依然是全球“最难”做生意的国家之一。国际零售巨头沃尔玛就曾因印度政府对海外投资的管理过于严格,不得不在2014年10月宣布放弃印度市场。

根据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2022》的数据,印度的营商环境在参评的190个国家和地区中仅排名第63,特别是在税收支付子项排名第115,在开设企业子项排名第136,在产权登记子项排名第154,在合同执行子项排名第163,说明印度的营商环境仍存在提升空间,这对于印度承接全球产业链转移构成了重大挑战。

近年来,印度受益于全球地缘政治趋势,尤其是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印度制造”得以进一步发展。

一份来自经济学人的报告分析,在过去10年里,全球制造业供应链经历了一段动荡时期。中美之间的地缘政治紧张、电子商务的迅速普及、疫情冲击、局部冲突,导致人们重新思考采购回流、供应路线多样化和制造业本地化的战略。白明表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内的一部分外资企业产生了动摇,开始寻求产业链转移。

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新一轮变迁正是一个缩影。今年3月,美国通过《芯片法案》,大力支持本土的芯片研发和制造,并要求芯片制造龙头台积电赴美设厂。据外媒报道,为了降低地缘政治的风险,台积电还在日本设立了一所大型工厂。

而对于全球半导体产业,有专家指出,半导体产业发展至今,早已是一个高度全球化分工的产业,并非通过砸钱就能建立起完善的产业生态,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新一轮迁移存在着巨大风险。

富士康作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其本身实际上缺乏在芯片半导体领域的技术积累,投资半导体厂本身同样将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Counterpoint高级分析师Ivan Lam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半导体行业范围很广、产业链条很长,缺乏一定技术积淀的富士康要在半导体行业站稳脚跟,还需要居于自身条件和所处的位置度量更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半导体行业已经形成了较高的进入壁垒,富士康和印度合作的这个项目本身风险很高,退出也是及时止损的一种手段。

白明指出,半导体产业相对来说,对上下游产业链的体系建设要求严苛,需要相应的产业配套、技术人才、基础设施等。目前来看,印度比较明显的优势是劳动力资源,但芯片半导体产业是高技术产业,印度的基础还不太牢靠,不可能通过吸引企业投资设厂一步到位。

对于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面临的新一轮变迁,郑磊认为,芯片半导体产业仅产品制造本身就是一个高技术的产业,我国的芯片制造还需要依靠国外的技术和设备,比如光刻机还面临芯片卡脖子的难题。未来需要走另一条路径才有可能实现突破,否则就会被限制在芯片半导体产业链的低端环节,难以做大做强。

近年来,顺应全球产业的新一轮变迁,印度抢抓机遇,先后出台多项政策以强化其本土制造业。为解决印度制造业长期存在的短板问题,2014年,印度提出了“印度制造”计划,要将制造业占印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15%提升至25%。

不过,要承接产业转移,印度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印度政府前首席经济顾问、布朗大学高级研究员阿文德·萨勃拉曼尼安(Arvind Subramanian)曾在2022年撰文指出,如果印度不解决“投资风险过大、政策内向性过强、宏观经济失衡过大”这三大障碍,或将错失跨国企业的投资以及承接产业转移的机会。

分析人士也认为,“印度制造”追赶“中国制造”的过程中,还将面临重重现实问题。Counterpoint高级分析师Ivan Lam向南都湾财社记者分析,“中国制造”相比“印度制造”早二十余年,最大的区别在于供应链、运营环境、劳动力供应体系,及政府政策的成熟度等方面,而這些都是对于工厂至关重要的。因此,印度本土制造业相比中国制造还有相当一段差距。

“中国制造”比“印度制造”早二十余年,二者间的区别在于供应链、运营环境、劳动力供应体系及政府政策的成熟度等方面,而这些对工厂都是至关重要的。

机工智库研究员赵娟则指出,“印度制造”之于“中国制造”的差距在于要素、文化、政策、体系、基础五方面。其中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交通/物流等)、信息化(数据)、金融、电力等。“目前印度整个国家的电力系统充斥着复杂的发电厂所有制、扭曲的煤炭价格体系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很难给制造业提供稳定和廉价的电力供应。”

在文化方面,受限于缺少通用性语言、人口流动性差等原因,且印度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同时,官僚主义盛行及行政程序繁复等也是阻碍制造业发展的原因。

赵娟介绍,印度的政策内部差异性高,邦与邦之间的税收等政策均不同;印度商工部的认证门槛、贸易壁垒,对手机、汽车、光伏等产品的进口征收高关税等,都是阻碍印度制造业发展的原因。在制造业基础层面,印度有50%是服务业,制造业只占15%左右,制造业基础薄弱,就业人口多集中在农业和服务业。

郭靖也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印度制造”在追赶“中国制造”的过程中,还面临缺少产业集群、熟练工人不足、基础设施薄弱、行政效率低下等问题。印度能否成为全球性制造业大国,关键挑战在于印度能否处理好其自身长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他还表示,“中国制造”与“印度制造”也并非零和关系,“中印制造业伙伴关系”说明两国在制造业合作方面潜力巨大。2022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达136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也一再证实中印是有互补性的。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印度制造业投资激增,两国利益已经深度融合,在众多行业中,中国不仅向印度输出了资本,派出了技术和管理人员,而且还为印度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中间产品和制造设备。

白明则表示,在新一轮的产业变迁中,“中国制造”的优势还是十分显著的,无论是营商环境还是产业链配套,在国内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集群,上下游产业链企业高效协同分工,即便在很多发达国家都做不到这一点。“尤其是在受到外部冲击的情况下,中国的这种优势就比较明显了。”

猜你喜欢

富士康半导体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太阳能半导体制冷应用及现状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2018第十六届中国半导体封测年会
富士康高科技转型
采用半导体光放大器抑制SFS相对强度噪声
富士康50亿美元印度建厂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一种基于MSP430的半导体激光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