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那盏煤油灯
2023-08-13方晓红
方晓红
我的脑海里常常会浮现出一个熟悉又温馨的画面:面容清秀的母亲,坐在一盏煤油灯下,埋头看书。油灯火摇曳,母亲静若幽兰,这幅宁静温暖的画面一直伴随着我成长。
母亲生于解放前,家境贫寒,嫁给父亲时,她只识得几个零星的字。而那时的父亲,在离老家古镇几十里开外的县城教书。有时父亲托人带回的信,母亲只能连蒙带猜,实在看不懂的,还得满脸羞愧地去请教别人。母亲天生一副好嗓子,因识不来歌词,镇上几次演出机会也与她擦肩而过。那时的母亲,做梦都希望能有一个读书的机会。
终于有一天,母亲如愿了。她听说,政府要开办扫盲夜校,就在古镇的郊外,离家里有七八里之地。那时已是五个孩子的母亲,得知消息后,仍然激动得掉眼泪。
平日里为操持家务,忙得如陀螺般的母亲,每当夜校有课时,就更加忙碌了。有时刚把几个孩子的晚饭安顿好,天色已晚。她只得匆匆地扒上几口饭菜,便揣上纸笔,捧着那盏煤油灯,上路了。
一个深秋的夜晚,母亲手捧那盏老式的煤油灯,行走在夜幕笼罩的田埂上。突然,天空乌云翻滚,不一会儿,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打在她的脸上,渐渐模糊了双眼,她顾不得擦去脸上的雨水,双手尽力保护着雨中的那盏油灯。
“啪嗒”一声,母亲被一块石头绊倒了,衣服和鞋子都沾满了泥水。所幸,那盏陪伴她风里来雨里去、穿过无数个黑夜、走过几个寒暑的油灯,被她的双手高高举起,完好无损。母亲慢慢地从湿漉漉的泥地上爬起。在黑夜里,顶着风雨,在泥泞的田埂上继续向夜校前行。
回到家里,等孩子们都睡了,母亲就在昏黄的灯光下,温习功课、看书、写信亦或是做针线活。那盏煤油灯,见证了母亲的努力与艰辛,更见证了母亲的收获和喜悦。
渐渐地,母亲能读懂父亲的来信。写给父亲的信里,用词也更加生动。父亲对母亲的进步大为赞赏。夜深之时,读着父亲信里由衷的赞美之词,母亲的脸灿若桃花,激动的心宛若油灯里跳动的火苗。
不上课的晚上,母亲总会把我们兄姐几人,召集在那盏煤油灯下,给我们读书,讲故事,讲她去夜校途中的那些趣事。母亲讲得绘声绘色,我们听得津津有味。灯光下的母亲,愈发清丽秀美,神采飞扬。在那盏老式的煤油灯下,我们度过了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
渐渐地,我长大了,离开了温暖的家和熟悉的古镇。在我人生的风雨路上,母亲那盏老式的煤油灯,仿佛一座高聳的灯塔,用一抹温暖的亮光指引着我乐观、积极地前行;也如岁月深处的一颗明眸,永远深情地注视着我……